一种可变的交通导向标志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8907发布日期:2018-10-23 21:57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交通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的交通导向标志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道路交叉口上无法实现交通分离的地方,用来在时间上给交通流分配通行权的交通指挥措施。交通信号的作用是科学分配道路上车辆、行人的通行权,使之有秩序地顺利通行。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多,尤其赶上高峰期时时常堵车,经常出现一个方向车辆行驶畅通而另一个方向的车辆拥堵严重,造成一边畅通一边堵车的现象,特别是有紧急救援,抢险等需要时,本产品可以及时提供一条或几条应急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两个行驶方向车流不均造成拥堵的现象,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的交通导向标志控制系统,通过改变交通导向标志的方向,增加车流量较大方向的车道减少车流量较少方向的车道,保证道路畅通。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可变的交通导向标志控制系统在物联网的基础上运行,包括设置在多向车道两端路口外X米的路口检测装置、可变向的交通导向标志、控制交通导向标志的控制装置、移动终端和中央控制系统,所述路口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和移动终端均与中央控制系统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交通导向标志相连,多个所述交通导向标志均匀设置在车道中央。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X为30-50米。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交通导向标志包括导向杆和设置在导向杆两端的导向箭头,所述交通导向标志由多个镶嵌在地面上且颜色明亮的信号灯组成,所述信号灯与控制装置相连。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两个所述导向箭头的指向方向相反。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交通导向标志通过电源线与供电装置相连,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道路两旁,所述电源线经过地下连接供电装置和交通导向标志。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与交通导向标志相连,所述电池还与交流电源线相连。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交通导向标志的下方设有无线充电接收板,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板与电池相连,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板与设置在专用充电汽车上的无线充电板相匹配。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交通导向标志上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速度感应装置和行驶方向感应装置,所述速度感应装置和行驶方向感应装置均与中央控制系统无线通信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交通导向标志上设有无人驾驶导航装置,道路上均匀设置的多个交通导向标志连接成一条无人驾驶车辆行驶的路线。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交通导向标志的上表面上覆盖有一层透明保护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设有路口检测装置,可检测路口双向车流量,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

2、本发明设有可变向的交通导向标志,可随着车流量的不同改变导向方向,改变车道的进出车方向,保证道路畅通;

3、本发明设有速度感应装置和行驶方向感应装置,可检测车辆是否超速,还可检测车辆行驶的方向是否正确;

4、本发明设有无人驾驶导航装置,可为无人驾驶车辆导航,保证无人驾驶车辆行驶路线正确。

5、本发明设有无线充电设备,对交通导向标志进行无线充电。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可变的交通导向标志控制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交通导向标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可变的交通导向标志控制系统安装在道路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专用汽车无线充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路口检测装置;2、中央控制系统;3、移动终端;4、控制装置;5、交通导向标志;6、供电装置;7、太阳能电池板;8、电池;9、无人驾驶导航装置;10、感应装置;11、速度感应装置;12、行驶方向感应装置;13、导向箭头;14、导向杆;15、信号灯;16、电源线;17、透明保护层;18、专用充电汽车;19、无线充电板;20、无线充电接收板;21、交流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变的交通导向标志控制系统,所述可变的交通导向标志控制系统在物联网的基础上运行,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包括设置在多向车道两端路口外X米的路口检测装置1、可变向的交通导向标志5、控制交通导向标志5的控制装置4、移动终端3和中央控制系统2,中央控制系统2为中央处理服务器,设有服务器前台和后台,所述X为30-50米,路口检测装置1、控制装置4和移动终端3均与中央控制系统2无线通信连接,控制装置4与交通导向标志5相连。路口检测装置1用于检测经过路口的双向车流量,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2内,中央控制系统2设有信号接收装置(图中未示出)和信号发射装置(图中未示出),内置数据库,对路口检测装置1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根据车流量通过控制装置4控制交通导向标志5的导向,增加或减少相应行驶方向的车道,做到多车辆的行驶车道变多,少车辆的行驶车道变少,保证道路畅通。中央控制系统2正常情况下自动运行,根据反馈来的信息进行控制,紧急情况下应急中心也可手动控制,通过手动控制中央控制系统2来控制交通导向标志5的指示方向,移动终端3可以是手机APP或者用户端等移动设备,用户可在移动终端3上看到车道的变化和车辆的数量,自行选择车道,交警的移动终端3比普通用户的多一些功能,交警可以根据时时情况通过移动终端3来控制交通导向标志5的指示方向。

多个交通导向标志5均匀设置在车道中央,保证行驶过程中均可看到,交通导向标志5包括导向杆14和设置在导向杆14两端的导向箭头13,两个导向箭头13的指向方向相反,交通导向标志5由多个镶嵌在地面上且颜色明亮的信号灯15组成,信号灯15为多个小灯组成,信号灯15与控制装置4相连,放弃传统地面导向装置粉刷在道路表面上,采用镶嵌在地面上的信号灯15代替,信号灯15的颜色明亮,可以使用红色或者黄色等便于识别的颜色,保证白天也可以清晰看清,两个方向不同的导向箭头13根据控制装置4来改变明暗,改变指向方向。

交通导向标志5采用多种供电方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保证电量的充足,保证道路畅通,交通导向标志5通过电源线16与供电装置6相连,供电装置6设置在道路两旁,可设置多组,方便储存更多的电能,电源线16经过地下连接供电装置6和交通导向标志5,供电装置6包括太阳能电池板7和电池8,太阳能电池板7与电池8连接,电池8与交通导向标志5相连,太阳能电池板7白天收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储存在电池8内,保证信号灯15白天晚上均可点亮,电池8还与交流电源线21相连,电池8不仅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7充电,也可以使用传统的交流电来充电。交通导向标志5的下方设有无线充电接收板20无线充电接收板20与电池8相连,无线充电接收板20与设置在专用充电汽车18上的无线充电板19相匹配,无线充电板19是由若干无线充电线圈所构成的列阵,无线充电接收板20上设有电能接收线圈,用专用充电汽车18为电池8无线充电,采用磁共振耦合的原理,无线充电接收板20与无线充电板19产生相同的共振频率,进而有能量在两者之间流动。

交通导向标志5上设有感应装置10,感应装置10包括速度感应装置11和行驶方向感应装置12,速度感应装置11和行驶方向感应装置12均与中央控制系统2无线通信连接,速度感应装置11可以感应车辆的行驶速度,检测车辆是否超速,将信息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2内,若超速直接记录,进行相应的处罚,行驶方向感应装置12可以检测到车辆的行驶方向,检测车辆有没有按照交通导向标志5指示的方向行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2,若逆行则进行相应的处罚,这些信息及处罚信息皆可以通过移动终端3查看,移动终端3也会主动对用户进行提醒。

交通导向标志5上设有无人驾驶导航装置9,道路上均匀设置的多个交通导向标志5连接成一条无人驾驶车辆行驶的路线,无人驾驶车辆自动按照交通导向标志5指示的方向和路线行驶,无人驾驶导航装置9设有信号发出装置(图中未示出)和信号接收装置(图中未示出),时时与无人驾驶车辆进行信息互换,可以和无人驾驶车辆进行信息互通。

交通导向标志5的上表面上覆盖有一层透明保护层17,透明保护层17可以是有机玻璃或者透明混凝土,可以承受来往车辆的重量,还有防水防潮的作用,保护交通导向标志5,避免被车辆及自然情况损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