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钎警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3523发布日期:2019-04-05 22:1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地钎警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地钎警示器。



背景技术:

在电力施工、检修工作中,为了确保施工与检修的安全,接地线的安装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项目,在无办法借用现场接地线的工作场地,现大多采用的是就地利用接地钎子接地。现有的接地钎子大多为一端设有尖头的钢钎,采用铁锤等工具施加外力,使其插入地面内,并在施工完成后将其拔出。接地钎是一种长杆状的接地设备,其一端钉入地面,另一端与用电设备的接地线连接,使电流顺利导入大地,保证用电安全。配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接地钎构造问题不能完全钉入地下,部分露出地面容易造成过往行人意外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操作简单的接地钎警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地钎警示器,包括罩在接地钎外侧部的防护罩、固定连接在防护罩顶部的顶板、固定设置在顶板上的红外线感应报警器、固定在顶板中部的固定杆以及连接在固定杆顶端的遮雨罩;

所述遮雨罩完全遮盖在红外线感应报警器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罩外侧设置有外侧部反光贴;所述遮雨罩顶部设置有顶部反光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罩侧部开设有供接地线通过的让位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让位通道为通孔,所述接地线穿过通孔后与接地钎侧部的地线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让位通道为自防护罩底部向上开设的长豁口,所述接地线通过长豁口后与接地钎侧部的地线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罩底部设置有向外弯折的固定安装耳,所述固定安装耳上开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固定安装耳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安装耳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所述固定安装耳均匀间隔分布在防护罩底部;相邻所述固定安装耳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侧封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罩为圆柱形、锥形或多边形筒体,其材质为不锈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线感应报警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红外线感应报警器的感应探头朝向接地钎的外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线上安装有铭牌连接环,所述铭牌连接环位于防护罩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完全能够起到警示行人作用;接地钎警示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廉,适合配电施工现场工作;施工现场用接地钎警示器将暴露在地面上的剩余接地钎完全罩起来,红白相间的反光贴能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当夜间光线不足时,有行人靠近接地钎,红外线感应器能及时感应到,发出警报,起到警示的作用,避免对行人造成意外伤害。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接地钎的接地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安装在接地钎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红外线感应报警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接地钎、2地线连接件、3铭牌连接环、4接地线、5防护罩、6外侧部反光贴、7固定安装耳、8顶板、9红外线感应报警器、10遮雨罩、11顶部反光贴、12固定杆、13加强侧封边、14螺栓安装孔、15固定螺栓、16长豁口、1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附图1所示,现有接地钎的接地时,接地钎全长0.8米,按照安规要求埋深不小于0.6米,由于受接地钎构造的原理有部分接地钎暴露在地面上,施工现场接地钎使用情况,暴露在外面的接地钎对过往行人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实施例一

如附图2-4所示,一种接地钎警示器,包括罩在接地钎1外侧部的防护罩5、固定连接在防护罩5顶部的顶板8、固定设置在顶板8上的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固定在顶板8中部的固定杆12以及连接在固定杆12顶端的遮雨罩10;

红外报警器分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本装置采用主动式红外线报警器,具体的是报警器主动发出红外线,红外线碰到障碍物,就会反弹回来,被报警器的探头接收。如果探头监测到,红外线是静止不动的,也就是不断发出红线线又不断反弹的,那么报警器就不会报警。当有会动的物体触犯了这根看不见的红线的时候,探头就会检测到有异常,就会报警。其工作原理如下: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主要材料,是钽酸锂(litao3)、硫酸三甘酞(latgs)和钛锆酸铅(pzt)。它是在钛酸钡一类压电晶体上,上下表面设有电极,并在表面加有黑色膜。当有红外线间歇地照射时,其表面温度上升,使晶体内部的原子排列产生变化,即引起自发极化电荷。称此现象为热释电效应,为热电效应之一种。热释电效应产生的表面电荷是暂时的,只要它出现,便很快被空气中的各离子所中和。为此,用热释电效应制作红外传感器时,多是在它的元件前面加有机械式的周期遮光装置,以便使自发极化电荷周期性地出现,只有检测移动物体时不用。由于热释传感器的输出阻抗很大,输出电压信号又极微弱,故在传感器内部附加一只场效应管与一个薄膜电阻rg,使其阻抗进行变换。rs为负载电阻,有的热释传感器无rs,需外接。为实现不同的检测目的,在进入红外线的窗口上设有滤光镜,将不需要的光谱滤掉。

作为人体检测的热释红外传感器,多是用双元件组成。双元件的特点一是当入射的能量顺序地射到两个元件时,由于两只元件为串联,其输出比一只元件高一倍;另是由于两只元件为逆向相连接,对于相同且同时输入的能量将相互抵消,如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干扰和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误差等。防止外人人侵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应用电路,如当有人进入欲保护的视野范围内时,传感器即产生一交流感应电压,其频率与人体移动速度有关,通常在5~6hz左右。它可控制10~12m的移动人体,其视野约70度。

所述遮雨罩10完全遮盖在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的上方,在雨雪天气能够保护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不被淋湿受潮。

所述防护罩5外侧设置有外侧部反光贴6;所述遮雨罩10顶部设置有顶部反光贴11,优选的,选用红白相间的反光贴,在夜晚能够反光警示行人此处有障碍物。

所述防护罩5侧部开设有供接地线4通过的让位通道,所述让位通道为通孔17,所述接地线4穿过通孔17后与接地钎1侧部的地线连接件2固定连接;在本示警器罩在接地钎1外侧后,再进行接地线连接接地钎1作业。

所述防护罩5底部设置有向外弯折的固定安装耳7,所述固定安装耳7上开设有螺栓安装孔14,所述固定安装耳7通过固定螺栓15固定在地面上,避免防护罩受风侧翻。

所述固定安装耳7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所述固定安装耳7均匀间隔分布在防护罩5底部;相邻所述固定安装耳7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侧封边13;加强侧封边13加强在地面上安装的稳固强度,更加平稳结实牢靠。

所述防护罩5为圆柱形、锥形或多边形筒体,其材质为不锈钢;不锈钢材质既廉价方便制作,也具有较好的强度,拆装使用方便,可重复使用。

所述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的感应探头朝向接地钎1的外侧;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的感应探头朝向较为广阔的视角和行人能够接近的方向,如接地钎1四周都比较空框,则采用四个方向均设置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进行监测。

所述接地线4上安装有铭牌连接环3,所述铭牌连接环3位于防护罩5外部,便于区分多个接地钎1的具体参数和其连接的设备,防止误认误操作。

实施例二

一种接地钎警示器,包括罩在接地钎1外侧部的防护罩5、固定连接在防护罩5顶部的顶板8、固定设置在顶板8上的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固定在顶板8中部的固定杆12以及连接在固定杆12顶端的遮雨罩10;

红外报警器分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本装置采用主动式红外线报警器,具体的是报警器主动发出红外线,红外线碰到障碍物,就会反弹回来,被报警器的探头接收。如果探头监测到,红外线是静止不动的,也就是不断发出红线线又不断反弹的,那么报警器就不会报警。当有会动的物体触犯了这根看不见的红线的时候,探头就会检测到有异常,就会报警。其工作原理如下: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主要材料,是钽酸锂(litao3)、硫酸三甘酞(latgs)和钛锆酸铅(pzt)。它是在钛酸钡一类压电晶体上,上下表面设有电极,并在表面加有黑色膜。当有红外线间歇地照射时,其表面温度上升,使晶体内部的原子排列产生变化,即引起自发极化电荷。称此现象为热释电效应,为热电效应之一种。热释电效应产生的表面电荷是暂时的,只要它出现,便很快被空气中的各离子所中和。为此,用热释电效应制作红外传感器时,多是在它的元件前面加有机械式的周期遮光装置,以便使自发极化电荷周期性地出现,只有检测移动物体时不用。由于热释传感器的输出阻抗很大,输出电压信号又极微弱,故在传感器内部附加一只场效应管与一个薄膜电阻rg,使其阻抗进行变换。rs为负载电阻,有的热释传感器无rs,需外接。为实现不同的检测目的,在进入红外线的窗口上设有滤光镜,将不需要的光谱滤掉。

作为人体检测的热释红外传感器,多是用双元件组成。双元件的特点一是当入射的能量顺序地射到两个元件时,由于两只元件为串联,其输出比一只元件高一倍;另是由于两只元件为逆向相连接,对于相同且同时输入的能量将相互抵消,如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干扰和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误差等。防止外人人侵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应用电路,如当有人进入欲保护的视野范围内时,传感器即产生一交流感应电压,其频率与人体移动速度有关,通常在5~6hz左右。它可控制10~12m的移动人体,其视野约70度。

所述遮雨罩10完全遮盖在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的上方,在雨雪天气能够保护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不被淋湿受潮。

所述防护罩5外侧设置有外侧部反光贴6;所述遮雨罩10顶部设置有顶部反光贴11,优选的,选用红白相间的反光贴,在夜晚能够反光警示行人此处有障碍物。

所述防护罩5侧部开设有供接地线4通过的让位通道,所述让位通道为通孔17,所述让位通道为自防护罩5底部向上开设的长豁口16,所述接地线4通过长豁口16后与接地钎1侧部的地线连接件2固定连接。在接地线4已经与接地钎1连接好时,该所述防护罩5可直接罩扣在接地钎1外部,不需再拆卸下来,防护罩5罩住后再接线,相比实施例一的通孔17,长豁口16不仅适用于新施工的接地钎1的防护警示,也适用于已经在使用的接地钎1的防护警示。

所述防护罩5底部设置有向外弯折的固定安装耳7,所述固定安装耳7上开设有螺栓安装孔14,所述固定安装耳7通过固定螺栓15固定在地面上,避免防护罩受风侧翻。

所述固定安装耳7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所述固定安装耳7均匀间隔分布在防护罩5底部;相邻所述固定安装耳7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侧封边13;加强侧封边13加强在地面上安装的稳固强度,更加平稳结实牢靠。

所述防护罩5为圆柱形、锥形或多边形筒体,其材质为不锈钢;不锈钢材质既廉价方便制作,也具有较好的强度,拆装使用方便,可重复使用。

所述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的感应探头朝向接地钎1的外侧;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的感应探头朝向较为广阔的视角和行人能够接近的方向,如接地钎1四周都比较空框,则采用四个方向均设置红外线感应报警器9进行监测。

所述接地线4上安装有铭牌连接环3,所述铭牌连接环3位于防护罩5外部,便于区分多个接地钎1的具体参数和其连接的设备,防止误认误操作。

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完全能够起到警示行人作用;接地钎警示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廉,适合配电施工现场工作;施工现场用接地钎警示器将暴露在地面上的剩余接地钎完全罩起来,红白相间的反光贴能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当夜间光线不足时,有行人靠近接地钎,红外线感应器能及时感应到,发出警报,起到警示的作用,避免对行人造成意外伤害。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发明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