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601发布日期:2019-05-03 19:3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气象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象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大气环境如风力、湿度、雨雪、冰冻等影响气象敏感设备(如塔吊)的安全运行,目前的方式是通过人为查询气象信息或凭借经验感知温度、风力、湿度等气象信息作为判断依据,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而且还存在信息传递环节中的延迟和失误的可能,增加了不确定因素,严重时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象预警装置,其可实现自动进行气象预警,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象预警装置,该气象预警装置包括: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进行气象预警的地点的位置信息;通讯模块,与所述位置获取模块通信,用于:传输所述位置信息至气象服务器,以使所述气象服务器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所述地点的气象数据,其中所述气象数据包括与以下至少一者相关的数据: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风、云量以及能见度;以及接收所述气象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通信,用于:根据所述气象数据和预设气象阈值判断是否触发超限告警;以及在判断触发超限告警的情况下,发出超限告警信号;以及输出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通信,用于传输所述超限告警信号。

可选地,该气象预警装置还包括:告警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通信,用于根据所述超限告警信号进行告警。

可选地,该气象预警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通信,用于显示所述气象数据。

可选地,该气象预警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气象数据和/ 或与超限告警相关的数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获取待进行气象预警的地点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获取该地点的气象数据,根据该气象数据和预设气象阈值确定是否发出超限告警信号,获取气象数据和确定是否发出超限告警信号均为自动进行,无需人工参与,如此,实现了自动进行气象预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象预警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气象预警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气象预警装置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位置获取模块 2 通讯模块

3 处理模块 4 输出模块

5 告警模块 6 信号预处理模块

7 超限告警逻辑判断模块 8 存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象预警装置。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象预警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气象预警装置包括位置获取模块1、通讯模块2、处理模块3和输出模块4。位置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待进行气象预警的地点的位置信息,例如通过与GPS系统通信获取位置信息。通讯模块2与位置获取模块1通信,用于传输位置信息至气象服务器,以使气象服务器根据位置信息获取地点的气象数据,其中气象数据包括与以下至少一者相关的数据: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风、云量以及能见度;以及接收气象数据。例如,通讯模块2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与公共气象网站的气象服务器进行通讯,向气象服务器传输待进行气象预警的地点的位置信息,气象服务器根据位置信息查询该地点的气象数据,并将查询到的气象数据传输至通讯模块2。通讯模块2将接收到的气象数据传输至处理模块3。处理模块3根据气象数据和预设气象阈值判断是否触发超限告警,以及在判断触发超限告警的情况下,发出超限告警信号。其中该预设气象阈值的设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输出模块4与处理模块3通信,传输超限告警信号。其中,输出模块4可以通过通信网络远程传输超限告警信号,也可非远程传输超限告警信号。例如,输出模块4可以是WIFI通信模块,还可以是继电器。另外,处理模块3在接收到气象数据后,可以先对气象数据做预处理,比如将接收到的气象数据进行统一数据格式的处理,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是否触发超限告警的逻辑判断。

获取待进行气象预警的地点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获取该地点的气象数据,根据该气象数据和预设气象阈值确定是否发出超限告警信号,获取气象数据和确定是否发出超限告警信号均为自动进行,无需人工参与,如此,实现了自动进行气象预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气象预警装置对气象敏感设备所在地点进行气象预警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气象预警对于气象敏感设备的安全运行极为有利,气象预警装置具有很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气象预警装的结构框图。图2所示的气象预警装置与图1所示的气象预警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图2所示气象预警装置还包括告警模块5。告警模块5与输出模块4进行通信,根据告警信号进行告警。其中告警模块5可以是能发出灯光的装置,可以是能发出声音的装置,可以是能显示滚动文字的装置。另外,告警信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告知告警模块5发出灯光信号、声音信号或者输出滚动文字,以提醒管理人员或者使用人员。此外,告警信号还可以说明对气象数据中的哪项数据进行告警。例如,告警模块5是显示屏、手机终端或者平板电脑,告警信号是告知告警模块5以滚动文字的方式对温度进行告警。显示屏、手机终端或者平板电脑在接收到告警信号后,显示对温度进行告警的滚动的文字,以提醒管理人员或者使用人员注意。例如,显示当前温度超过预设气象温度阈值,请及时采取措施。

根据超限告警信号进行告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为工作人员提供气象方面的依据,便于工作人员据此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例如,该气象预警装置为对气象敏感设备所在地点进行气象预警,则根据告警信号进行告警可以提醒气象敏感设备管理人员或使用人员注意,为设备管理人员或者使用人员安全运行设备提供气象方面依据,以提高设备安全运行能力。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气象预警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与通讯模块通信,显示气象数据。例如该显示模块可以是显示屏、手机终端或者平板电脑。

可选地,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气象预警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气象数据和/或与超限告警相关的数据。其中该与超限告警相关的数据可以包括告警时间、对哪项气象数据进行告警、每项气象数据进行告警的次数等等,以为后续做参考。例如,该存储模块可以是历史数据库。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气象预警装置的结构框图。在该实施例中,气象预警装置进行气象预警以保证气象敏感设备(如塔吊)的安全运行。位置获取模块1通过与GPS系统通信获取气象敏感设备所在地点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传输至通讯模块2。通讯模块2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将位置信息传输至公共气象网站的气象服务器。气象服务器根据位置信息获取气象敏感设备所在地点的气象数据并将气象数据传输至通讯模块2。通讯模块2将气象数据传输至处理模块3中的信号预处理模块6。信号预处理模块6对接收到的气象数据进行预处理,统一数据格式,并将预处理后的气象数据传输至超限告警逻辑判断模块7。超限告警逻辑判断模块7将其接收到气象数据与预设气象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触发超限告警。其中该预设气象阈值为气象敏感设备对气象数据的阈值,可以参照行业标准进行设置。在判断触发超限告警的情况下,超限告警逻辑判断模块7发出超限告警信号至输出模块4。输出模块4传输超限告警信号至告警模块,以使得告警模块根据超限告警信号进行告警。存储模块8与信号预处理模块6和超限告警逻辑判断模块7连接,存储气象数据和/或与超限告警相关的数据,以供数据查询。其中该存储模块8存储的气象数据可以包括未进行预处理的气象数据以及进行预处理后的气象数据。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气象预警装置还可包括显示模块,例如显示屏、手机终端或者平板电脑,以显示气象敏感设备所在地点的实时气象数据。

综上所述,获取待进行气象预警的地点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获取该地点的气象数据,根据该气象数据和预设气象阈值确定是否发出超限告警信号,获取气象数据和确定是否发出超限告警信号均为自动进行,无需人工参与,如此,实现了自动进行气象预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气象预警装置对气象敏感设备所在地点进行气象预警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气象预警对于气象敏感设备的安全运行极为有利,气象预警装置具有很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另外,根据超限告警信号进行告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为工作人员提供气象方面的依据,便于工作人员据此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例如,该气象预警装置为对气象敏感设备所在地点进行气象预警,则根据告警信号进行告警可以提醒气象敏感设备管理人员或使用人员注意,为设备管理人员或者使用人员安全运行设备提供气象方面依据,以提高设备安全运行能力。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