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车内儿童滞留的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0048发布日期:2018-12-14 22:49阅读:2033来源:国知局
检测车内儿童滞留的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车内儿童滞留的报警系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只有车辆停止和有人存在时才开启工作的检测车内儿童滞留的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家用轿车的普及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不安全问题,如儿童滞留车内所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儿童滞留在车内后,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很容易窒息身亡。为了避免儿童滞留车内而引发事故,除了家长多家用心外,在车内设置报警装置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当检测到车内有滞留儿童时,则发出报警信息,以便滞留在车内的儿童被及时发现。

现有的报警装置基本是全天候工作的,耗能较高,需要每天或隔几天就充电一次,或者每当车辆启动时就对其充电,使用起来较为不便。而且,现有的报警装置在检测到车内有滞留儿童时,自身发出声光报警信息,引起周围的人注意,以便对车内的儿童进行营救,以及将报警信息发送至设定的手机上,如果遇到周围无人和接收信息的人员距离车辆较远时,则会耽搁营救时间,不利于车内滞留儿童的营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检测车内儿童滞留的报警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车内儿童滞留的报警系统,包括远端服务器和设置于车内前后两端的两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与远端服务器经无线网络相通信,检测装置由底座、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中的电路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部分由微控制器、蓄电池、震动开关、第一红外人体感应开关、第二红外人体感应开关和电源管理模块组成,第一红外人体感应开关的常开点与第二红外人体感应开关的常开点并联后再与震动开关的常开点串联后的两端,接于蓄电池的输出端和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微控制器连接有GPS定位模块、声音传感器和GPRS通信模块,微控制器通过GPS定位模块获取车辆的位置坐标,通过声音传感器采集车内的语音信息,通过GPRS通信模块与远端服务器通信。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车内儿童滞留的报警系统,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有对车内CO2浓度进行检测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以及对车内温度进行测量的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车内儿童滞留的报警系统,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挡板,底座上表面的一端固定有L形板,L形板上设置有朝下的斜三角肋,两挡板之间形成容纳壳体的空腔;壳体的上表面上开设有容纳斜三角肋的斜三角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车内儿童滞留的报警系统,通过设置远端服务器和位于车内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中的蓄电池经震动开关和红外人体感应开关对电源管理模块进行供电,使得在车辆行驶和车内无人状态下蓄电池不会对外供电,整个检测装置是不工作的,避免了现有装置一直工作所导致的能耗高的问题,使得检测装置的能耗十分低,避免了频繁充电的繁琐。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车内的温度、CO2浓度、语音和位置数据,来判断车内是否有滞留儿童存在,不仅可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家人的手机上,而且远端服务器管理人员可根据报警信息对滞留儿童进行营救,确保了儿童滞留车内后被及时营救出来,有益效果显著,适于应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在车内的设置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车内儿童滞留的报警系统的原理图。

图中:1远端服务器,2检测装置,3底座,4壳体,5挡板,6 L形板,7斜三角肋,8斜三角凹槽,9微控制器,10蓄电池,11震动开关,12第一红外人体感应开关,13第二红外人体感应开关,14电源管理模块,15温度传感器,16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7 GPS定位模块,18声音传感器,19 GPRS通信模块,20智能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5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车内儿童滞留的报警系统的原理图,其由远端服务器1和设置于车内的两检测装置2组成,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在车内的设置原理图,两检测装置2分别设置于车内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对车辆内前排和后排位置上是否有儿童存在进行检测,检测装置2与远端服务器1经无线网络相通信,以便将报警信息和测量数据进行上传。

如图2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检测装置由底座3和设置在底座3上的壳体4组成,壳体4中设置有电路部分,如图5所示,电路部分由微控制器9、蓄电池10、震动开关11、第一红外人体感应开关12、第二红外人体感应开关13、电源管理模块、温度传感器15、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6、GPS定位模块17、声音传感器17、GPRS通信模块19组成,微控制器9具有信号采集、数据运算和控制输出的作用,电源管理模块14对蓄电池10输入的电能进行管理,以输出供微控制器9、GPS定位模块17、GPRS通信模块19和各传感器工作的稳定电压。

所示第一红外人体感应开关12的常开点与第二红外人体感应开关13的常开点并联后再与震动开关11的常开点串联后的两端,接于蓄电池10的输出端和电源管理模14块的输入端;这样,当车辆处于运行状态时,震动开关11的常开点处于开状态,蓄电池10不对电源管理模块14供电,检测装置2不工作;当所检测的前排或后排座位上没人存在时,第一红、第二红外人体感应开关13的常开点均处于断开状态,检测装置依旧不工作,当有人存在且车辆静止时,蓄电池10才可对电源管理模块14供电,检测装置2才可工作,可见,其具有有效的节能效果。

微控制器9通过温度传感器15检测车内的温度信息,通过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6测量车内的CO2浓度,通过GPS定位模块17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通过声音传感器18采集车辆内的语音信号,通过GPRS通信模块19与远端服务器1相通信,以便把报警信号和采集的温度、CO2浓度、位置信息和语音信息上传至远端服务器1。远端服务器1获取到报警信号后,一方面经无线网络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相应的智能移动终端20(如手机),以便家庭人员对儿童进行营救,另一方面远端服务器1自身发出报警信号,以便管理人员进行营救,管理人员营救过程中通过位置信息找到车辆所在位置,以便对车内儿童进行营救。

如图3和图4所示,分别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底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底座3用于固定在车辆中控台或后排座椅的后方,底座3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5,两挡板5之间形成容纳壳体4的空腔。L形板6固定于底座3的一端,L形板6上固定有朝下的斜三角肋7,壳体4上固定有与斜三角肋7相配合的斜三角凹槽8。壳体4放入到底座3上后,通过斜三角肋7卡在斜三角凹槽8中,实现了壳体4在底座3中的牢固固定;壳体4从底座3上取出后,可进行充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