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1664发布日期:2019-02-01 19:3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检测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采用特殊结构设计的光电传感器,SMD贴片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灵敏度高、稳定可靠、低功耗、美观耐用、使用方便等特点。电路和电源可自检,可进行模拟报警测试。

该产品适用于家居、商店、歌舞厅、仓库等场所的火灾报警。火灾的起火过程一般情况下伴有烟、热、光三种燃烧产物。在火灾初期,由于温度较低,物质多处于阴燃阶段,所以产生大量烟雾。烟雾是早期火灾的重要特征之一,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就是利用这种特征而开发的,能够对可见的或不可见的烟雾粒子响应的火灾探测器。它是将探测部位烟雾浓度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实现报警目的一种器件。

感烟探测器大多安装在写字楼或小区楼道的天花板上,感烟探测器对安装高度有一定的要求,感烟探测器使用年限一般都在几年以上,感烟探测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测维修,防止感烟探测器使用过程出现故障,导致报警效果差。目前市场上的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往往设备过于复杂,设备移动困难,且烟雾检测浓度为一固定值,烟雾检测装置检测效果差,感烟探测器安装往往过高,检测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包括烟雾产生箱,所述烟雾产生箱的内部设有烟雾发生器,所述烟雾发生器的一端通过进气管连接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气泵远离烟雾发生器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远离第一气泵的一端贯穿连接在收烟箱上,所述烟雾产生箱的顶端通过支腿连接有收烟箱和混气箱,所述收烟箱与混气箱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收烟箱顶端设有第一螺纹筒,所述第一螺纹筒筒贯穿收烟箱顶端并延伸至收烟箱内,所述收烟箱内并位于第一螺纹筒的下方位置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活动连接在收烟箱内腔两侧,所述第一活塞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纤维杆,所述第一纤维杆套接在第一螺纹筒内,所述混气箱的底端设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二气泵位于混气箱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气泵远离混气箱的一端连接有烟雾喷头装置,所述混气箱的底端贯穿连接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远离混气箱的一端连接第三气泵。

优选的,所述烟雾产生箱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烟雾产生箱的一端滑动连接有万向轮。烟雾感测器使用过程中,移动方便,便于提高感烟探测器检测效率。

优选的,所述收烟箱内部侧壁对称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第一活塞的上方,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塞上,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外壁设有压缩弹性,所述第一伸缩杆套接在压缩弹性内,所述压缩弹性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活塞上,所述压缩弹性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杆上。收烟箱内收纳一定烟雾时,打开电子阀门,压缩弹簧压缩第一活塞向下运动挤压气体导混气箱内。

优选的,所述管道中间设有电子阀门。

优选的,所述烟雾喷头装置由软管、第二伸缩杆和烟雾喷头组成,所述软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气泵上,所述软管远离第二气泵的一端连接在第二伸缩杆上,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软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烟雾喷头。第二气泵将混气箱内的不同浓度的烟雾抽到烟雾喷头,烟雾喷头喷出烟雾检测感烟探测器的灵敏性,通过第二伸缩杆可改变烟雾喷头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筒和第二螺纹筒的外壁上设有厘米刻度线。通过螺纹杆控制活塞的高度,可控制收烟箱内烟雾体积。

优选的,所述混气箱顶端设有第二螺纹筒,所述第二螺纹筒筒贯穿混气箱顶端并延伸至混气箱内,所述混气箱内并位于第二螺纹筒的下方位置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活动连接在混气箱内腔两侧,所述第二活塞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纤维杆,所述第二纤维杆套接在第二螺纹筒内。通过控制活塞的高度,可控制混气箱内气体混合后烟雾的浓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上设有单向进气阀。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筒和第二螺纹筒的顶端两侧水平固定有挡板。挡板对第一活塞、第二活塞更好地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第一气泵、第一螺纹筒、压缩弹性、第一活塞、单向进气阀等结构,收烟箱内可收纳可变一定的体积的烟雾;通过安装万向轮、支撑柱等结构烟雾感测器使用过程中,移动方便,便于提高感烟探测器检测效率;安装第二螺纹筒、第三气泵、第二活塞等结构,通过混合烟雾与空气来改变混气箱内烟雾的浓度;通过安装第二气泵、第二伸缩杆、烟雾喷头等结构,第二气泵将混气箱内的不同浓度的烟雾抽到烟雾喷头,烟雾喷头喷出烟雾检测感烟探测器的灵敏性,通过第二伸缩杆可改变烟雾喷头的高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往往设备过于复杂,设备移动困难,且烟雾检测浓度为一固定值,烟雾检测装置检测效果差,感烟探测器安装往往过高,检测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纤维杆;2-第一螺纹筒;3-收烟箱;4-压缩弹性;5-第一活塞;6-单向进气阀;7-第一出气管;8-烟雾产生箱;9-支撑柱;10-万向轮;11-支撑杆;12-第一伸缩杆;13-管道;14-混气箱;15-第二螺纹筒;16-软管;17-第二出气管;18-第三气泵;19-第二活塞;20-第二气泵;21-第一气泵;22-烟雾发生器;23-烟雾喷头;24-第二伸缩杆;25-第二纤维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感烟探测器检测装置,包括烟雾产生箱8,烟雾产生箱8的内部设有烟雾发生器22,烟雾发生器22的一端通过进气管连接有第一气泵21,第一气泵21远离烟雾发生器2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出气管7,第一出气管7远离第一气泵21的一端贯穿连接在收烟箱3上,烟雾产生箱8的顶端通过支腿连接有烟雾产生箱8和混气箱14,收烟箱3与混气箱14通过管道13连接,收烟箱3顶端设有第一螺纹筒2,第一螺纹筒2筒贯穿收烟箱3顶端并延伸至收烟箱3内,收烟箱3内并位于第一螺纹筒2的下方位置设有第一活塞5,第一活塞5活动连接在收烟箱3内腔两侧,第一活塞5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纤维杆1,第一纤维杆1套接在第一螺纹筒2内,混气箱14的底端设有第二气泵20,第二气泵20位于混气箱14的外壁上,第二气泵20远离混气箱14的一端连接有烟雾喷头装置,混气箱14的底端贯穿连接有第二出气管17,第二出气管17远离混气箱14的一端连接第三气泵18。

本实施例中,烟雾产生箱8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9,支撑柱9远离烟雾产生箱8的一端滑动连接有万向轮10。

本实施例中,收烟箱3内部侧壁对称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位于第一活塞5的上方,支撑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2,第一伸缩杆12远离支撑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塞5上,第一伸缩杆12的外壁设有压缩弹簧4,第一伸缩杆12套接在压缩弹簧4内,压缩弹性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活塞5上,压缩弹簧4远离第一活塞5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杆11上。

本实施例中,管道13中间设有电子阀门。

本实施例中,烟雾喷头装置由软管16、第二伸缩杆24和烟雾喷头23组成,软管16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气泵20上,软管16远离第二气泵20的一端连接在第二伸缩杆24上,第二伸缩杆24远离软管1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烟雾喷头23。

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筒2和第二螺纹筒15的外壁上设有厘米刻度线。

本实施例中,混气箱14顶端设有第二螺纹筒15,第二螺纹筒15筒贯穿混气箱14顶端并延伸至混气箱14内,混气箱14内并位于第二螺纹筒15的下方位置设有第二活塞19,第二活塞19活动连接在混气箱14内腔两侧,第二活塞19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纤维杆25,第二纤维杆25套接在第二螺纹筒15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气管7和第二出气管17上设有单向进气阀6。

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筒2和第二螺纹筒15的顶端两侧水平固定有挡板。

工作过程中,打开烟雾发生器22产生烟雾,第一气泵将烟雾产生箱内的烟雾通过带有单向进气阀6的第一出气管7进入收烟箱3,通过第一螺纹筒2控制第一活塞5的高度,进而控制收烟箱3内烟雾体积,压缩弹簧4压缩第一活塞5将烟雾流进混气箱14内,第三气泵18将一定体积的空气抽进混气箱14内,通过限制第二活塞19的高度,改变混气箱14内烟雾和空气混合后烟雾的浓度,通过第二气泵20将混气箱内14不同浓度的烟雾抽进烟雾喷头23,第二伸缩杆24可改变烟雾喷头23的高度,通过烟雾喷头23喷出不同浓度的烟雾对感烟探测器检测,检测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