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无线发射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9855发布日期:2018-12-11 21:0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程无线发射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器,具体是一种远程无线发射控制器。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射频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射频识别产品种类繁多,已广泛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如汽车、火车等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物品管理;仓储管理;车辆防盗等。对于射频识别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于其无线发射控制器的发射距离太短,发射效率低,识别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无线发射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远程无线发射控制器,包括电阻R1、电容C1、电感L1、电位器RP1和三极管VT1,所述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输入信号Vi、电感L1、电容C1和电阻L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1另一端和电阻R1另一端,电感L2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电阻R3和三极管VT1基极,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4、电阻R4、接地电容C3、电位器RP3一端、电容C5和电感L3,电感L4另一端连接电源VCC2,电阻R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和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3另一端、电位器RP3滑片、电阻R5和三极管VT2基极,三极管VT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和电感L3另一端,三极管VT2集电极连接电位器RP2一端,电位器RP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2滑片、电阻R5另一端、电位器RP1另一端、电位器RP1滑片和电阻R3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入信号Vi为8MHZ正弦信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VCC2电压为12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远程无线发射控制器线圈L3上的电压最大可达45V,信号发射效率高,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远程无线发射控制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远程无线发射控制器,包括电阻R1、电容C1、电感L1、电位器RP1和三极管VT1,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输入信号Vi、电感L1、电容C1和电阻L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1另一端和电阻R1另一端,电感L2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电阻R3和三极管VT1基极,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4、电阻R4、接地电容C3、电位器RP3一端、电容C5和电感L3,电感L4另一端连接电源VCC2,电阻R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和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3另一端、电位器RP3滑片、电阻R5和三极管VT2基极,三极管VT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和电感L3另一端,三极管VT2集电极连接电位器RP2一端,电位器RP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2滑片、电阻R5另一端、电位器RP1另一端、电位器RP1滑片和电阻R3另一端。

输入信号Vi为8MHZ正弦信号。

电源VCC2电压为12V。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8MHZ正弦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后输出到线圈L3上,L1、L2、C1和C2构成了二阶8MHz的巴特沃兹带通滤波器,用以滤除谐波分量,VT1为集射极跟随器,调节RP1,使其静态工作电流约为1.5mA,该级电路起到与信源隔离的作用,VT2为丙类放大器,调节RP3和VT2的基极偏压使其工作在丙类放大状态,改变C5使其谐振,此时电源电流最小,再调节RP3和VT2的基极偏压,使电源电流更小,输出幅度更大,以处于丙类放大状态,L3为线圈,同时起到谐振电感的作用,C5为线圈L3的等效电容;C3为外接电容,它能使并联回路谐振在8MHz。谐振时,L3上的电压可达45V,发射范围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