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煤气罐防泄漏安全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6055发布日期:2019-01-22 22:14阅读:10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煤气罐防泄漏安全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煤气罐防泄漏安全报警装置,属于煤气罐防泄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生活中,家居生活经常会使用到液态煤气,而煤气罐作为最常见的家用可移动式液态煤气储蓄罐,几乎普及到了每家每户,煤气罐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特定的工作状态下会产生爆炸,煤气罐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如果罐体上出现裂纹等状况导致煤气泄漏,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往往会对人们的生命带来威胁,因此,煤气罐的防泄漏检测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家用煤气罐防泄漏安全报警装置,采用气压调节管焊接在防泄漏壳体左侧壁的下部,气压调节气筒安装在气压调节管上,密封塞安装在防泄漏壳体的顶端,气压检测管插入到密封塞上,气压检测表安装在气压检测管上的设计,利用气压调节气筒向防泄漏壳体内充气,使其内部气压达到一定值,当煤气罐泄漏时,防泄漏壳体内气压会发生变化,通过气压检查来进行报警,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组成简单,使用方便,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家用煤气罐防泄漏安全报警装置,它包含:防泄漏壳体、煤气罐、密封塞、气压检测管、气压调节气筒、气筒活塞、活塞杆、气压调节管、气压检测表、供气管、单向阀、减振弹簧、左防振垫、右防振垫、接头、阀门、连接管,所述的煤气罐放置在防泄漏壳体内,减振弹簧设置在煤气罐的底端与防泄漏壳体之间,所述的供气管焊接在防泄漏壳体右侧壁的上部,气压调节管焊接在防泄漏壳体左侧壁的下部,所述的接头安装在煤气罐的顶端,接头通过连接管与供气管连接,所述的密封塞安装在防泄漏壳体的顶端,气压检测管插入到密封塞上,所述的气压调节气筒安装在气压调节管上。

进一步,所述的气筒活塞安装在气压调节气筒内,活塞杆安装在气筒活塞上。

进一步,所述的单向阀安装在气压调节管上。

进一步,所述的气压检测表安装在气压检测管上。

进一步,所述的阀门安装在供气管上。

进一步,所述的左防振垫通过粘合剂固定在防泄漏壳体内的左侧壁上,右防振垫通过粘合剂固定在防泄漏壳体内右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压调节管焊接在防泄漏壳体左侧壁的下部,气压调节气筒安装在气压调节管上,密封塞安装在防泄漏壳体的顶端,气压检测管插入到密封塞上,气压检测表安装在气压检测管上的设计,利用气压调节气筒向防泄漏壳体内充气,使其内部气压达到一定值,当煤气罐泄漏时,防泄漏壳体内气压会发生变化,通过气压检查来进行报警,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组成简单,使用方便,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防泄漏壳体;2-煤气罐;3-密封塞;4-气压检测管;5-气压调节气筒;6-气筒活塞;7-活塞杆;8-气压调节管;9-气压检测表;10-供气管;11-单向阀;12-减振弹簧;13-左防振垫;14-右防振垫;15-接头;16-阀门;17-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一种家用煤气罐防泄漏安全报警装置,它包含:防泄漏壳体1、煤气罐2、密封塞3、气压检测管4、气压调节气筒5、气筒活塞6、活塞杆7、气压调节管8、气压检测表9、供气管10、单向阀11、减振弹簧12、左防振垫13、右防振垫14、接头15、阀门16、连接管17,所述的煤气罐2放置在防泄漏壳体1内,减振弹簧12设置在煤气罐2的底端与防泄漏壳体1之间,所述的供气管10焊接在防泄漏壳体1右侧壁的上部,气压调节管8焊接在防泄漏壳体1左侧壁的下部,所述的接头15安装在煤气罐2的顶端,接头15通过连接管17与供气管10连接,所述的密封塞3安装在防泄漏壳体1的顶端,气压检测管4插入到密封塞3上,所述的气压调节气筒5安装在气压调节管8上。

具体地,所述的气筒活塞6安装在气压调节气筒5内,活塞杆7安装在气筒活塞6上,所述的单向阀11安装在气压调节管8上,所述的气压检测表9安装在气压检测管4上,所述的阀门16安装在供气管10上,所述的左防振垫13通过粘合剂固定在防泄漏壳体1内的左侧壁上,右防振垫14通过粘合剂固定在防泄漏壳体1内右侧壁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