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平台登录自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3241发布日期:2019-04-09 22:1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平台登录自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平台登录自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自启动装置是一种电子设备中重要的装置之一,自启动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制造工厂等领域。

原有的自启动装置在使用时,因其一般所处的环境都会干扰信号的传播,导致接收器信号接收的速率会受到影响,并且原有的自启动装置在使用时,因其蜂鸣器具有的扬声管为敞开式,导致外界的杂质容易经扬声管进入蜂鸣器的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平台登录自启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原有的自启动装置在使用时,因其一般所处的环境都会干扰信号的传播,导致接收器信号接收的速率会受到影响,并且原有的自启动装置在使用时,因其蜂鸣器具有的扬声管为敞开式,导致外界的杂质容易经扬声管进入蜂鸣器的内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平台登录自启动装置,包括处理器、背板、线缆、晶体管、三极管、蜂鸣片、通透板、扬声管、滤网、棉片和振动片,所述处理器的外侧设置有启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启动器信号连接,所述处理器的下方设置有接收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收器信号连接,所述接收器的外侧设置有放大器,所述接收器与所述放大器信号连接,所述放大器的内侧设置有晶体管,所述放大器与所述晶体管固定连接,所述放大器的外侧设置有线缆,所述放大器与所述线缆固定连接,所述放大器的上方设置有发射器,所述放大器与所述发射器信号连接,所述发射器的上方设置有按键,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按键信号连接,所述处理器的上方设置有蜂鸣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蜂鸣器信号连接,所述蜂鸣器的内侧设置有振动片,所述蜂鸣器与所述振动片固定连接,所述振动片的的上表面靠近所述蜂鸣器的内侧设置有蜂鸣片,所述蜂鸣器与所述蜂鸣片固定连接,所述蜂鸣器的上表面设置有扬声管,所述蜂鸣器与所述扬声管固定连接,所述扬声管的内侧设置有滤网,所述扬声管与所述滤网固定连接,所述启动器、所述处理器、所述蜂鸣器、所述接收器、所述发射器、所述放大器、所述线缆、所述晶体管和所述三极管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大器的内侧靠近所述晶体管的下方设置有三极管,所述放大器与所述三极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大器的后表面设置有背板,所述放大器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滤网的底面设置有通透板,所述滤网与所述通透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透板的底面设置有棉片,所述通透板与所述棉片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原有的自启动装置上设置放大器、晶体管和三极管,可以利用放大器、晶体管和三极管增大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使接收器可以迅速接收到信号,从而加快接收器信号接收的速率,并且在原有的自启动装置上设置通透板、滤网和棉片,可以利用通透板、滤网和棉片改变扬声管的构造,使外界的杂质不容易经扬声管进入蜂鸣器的内部,从而使蜂鸣器不容易发生损坏,达到使用便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放大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蜂鸣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启动器;2、处理器;3、蜂鸣器;4、接收器;5、按键;6、发射器;7、放大器;71、背板;72、线缆;73、晶体管;74、三极管;31、蜂鸣片;32、通透板;33、扬声管;34、滤网;35、棉片;36、振动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平台登录自启动装置,包括处理器2、背板71、线缆72、晶体管73、三极管74、蜂鸣片31、通透板32、扬声管33、滤网34、棉片35和振动片36,处理器2的外侧设置有启动器1,处理器2与启动器1信号连接,处理器2的下方设置有接收器4,处理器2与接收器4信号连接,接收器4的外侧设置有放大器7,接收器4与放大器7信号连接,放大器7的内侧设置有晶体管73,放大器7与晶体管73固定连接,放大器7的外侧设置有线缆72,放大器7与线缆72固定连接,放大器7的上方设置有发射器6,放大器7与发射器6信号连接,发射器6的上方设置有按键5,发射器6与按键5信号连接,处理器2的上方设置有蜂鸣器3,处理器2与蜂鸣器3信号连接,蜂鸣器3的内侧设置有振动片36,蜂鸣器3与振动片36固定连接,振动片36的的上表面靠近蜂鸣器3的内侧设置有蜂鸣片31,蜂鸣器3与蜂鸣片31固定连接,蜂鸣器3的上表面设置有扬声管33,蜂鸣器3与扬声管33固定连接,扬声管33的内侧设置有滤网34,扬声管33与滤网34固定连接,启动器1、处理器2、蜂鸣器3、接收器4、发射器6、放大器7、线缆72、晶体管73和三极管74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先将自启动装置与需要应用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再接通外部电源,接着按压其外侧设置的按键5,此时按键5下方设置的发射器6受按键5控制运行,并发出信号,接着信号传输至发射器6下方设置的放大器7处,经放大器7内部设置的的晶体管73和三极管74将传输的信号增大,同时蜂鸣器3具有扬声管33内侧依次设置的滤网34、棉片35和通透板32可以改变扬声管33的构造。

进一步的,放大器7的内侧靠近晶体管73的下方设置有三极管74,放大器7与三极管7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放大器7的内侧靠近晶体管73的下方设置有三极管74,放大器7与三极管74固定连接,通过三极管74的集电极电流永远是基极电流的β倍,β是晶体管73和三极管74的交流放大倍数,应用这一点,若将小信号注入基极,则集电极流过的电流会等于基极电流的β倍,然后将这个信号用隔直电容隔离出来,就得到了电流是原先的β倍的大信号,经过不断的电流放大,就将信号增大了,使接收器4可以迅速接收到信号。

进一步的,放大器7的后表面设置有背板71,放大器7与背板7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放大器7的后表面设置有背板71,放大器7与背板71固定连接,通过背板71可以将放大器7与需要应用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再通过放大器7将发射器6发出的信号增大。

进一步的,滤网34的底面设置有通透板32,滤网34与通透板3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滤网34的底面设置有通透板32,滤网34与通透板32固定连接,通过通透板32可以将滤网34及棉片35与扬声管33连接在一起,使扬声管33的内部构造被改变。

进一步的,通透板32的底面设置有棉片35,通透板32与棉片3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透板32的底面设置有棉片35,通透板32与棉片35固定连接,通过棉片35可以改变扬声管33的构造,使外界的杂质不容易经扬声管33进入蜂鸣器3的内部,从而使蜂鸣器3不容易发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在使用自启动装置时,先将其搬运至工作区域,再将其与需要应用的设备连接在一起,然后接通外部电源,再按压按键5,此时发射器6受按键5控制运行,并发出信号,接着信号传输至放大器7处,经放大器7内部的晶体管73和三极管74的集电极电流永远是基极电流的β倍,β是晶体管73和三极管74的交流放大倍数,应用这一点,若将小信号注入基极,则集电极流过的电流会等于基极电流的β倍,然后将这个信号用隔直电容隔离出来,就得到了电流是原先的β倍的大信号,经过不断的电流放大,就将信号增大了,使接收器4可以迅速接收到信号,从而加快接收器4信号接收的速率,达到加快其开启速度的目的,同时蜂鸣器3具有扬声管33内侧的滤网34、棉片35和通透板32可以改变扬声管33的构造,使外界的杂质不容易经扬声管33进入蜂鸣器3的内部,从而使蜂鸣器3不容易发生损坏,当自启动装置使用完毕后,断开外部电源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