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3547发布日期:2019-04-13 00:0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目前,随着电力科技的发展进步及社会用电需求的提高,对于配电装置的安全化、智能化的需求也不断加强。在需要大量配电装置的工厂、企业中,若配电箱被人为的破坏,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在监控范围并未覆盖的配电箱区域,若发生事故,对事故原因的排查或嫌疑人的确定会比较麻烦。而在家庭用电方面,家庭配电装置虽然普及,但单一的配电功能已无法满足现目前人们的需求。有鉴于此,如何使配电装置能够进行智能的监视及报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及系统。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测量单元、报警单元、继电器、远程计算机监控单元、报警器、监控摄像头、存储单元;所述测量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采集负荷的电参数值;所述继电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状态;所述远程计算机监控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发出控制指令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根据所述测量单元采集到的各单元及负荷的电参数值与预设数值对比结果,控制所述报警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监控摄像头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监控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外部环境信息;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监控摄像头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监控摄像头采集的外部环境信息。可选地,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还包括光电隔离电路;所述光电隔离电路包括正向缓冲器、光耦合器;所述正向缓冲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正向缓冲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测量单元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可选地,所述报警单元还包括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第一定时器、第二定时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铜片和扬声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触发端和所述第一定时器的阈值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放电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之间;所述第一定时器的供电端、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五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及所述第二定时器的供电端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工作电压;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复位端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复位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铜片之间;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电阻和所述第六电阻之间,并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触发端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阈值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四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放电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扬声器连接;所述铜片的另一端与地连接,用于当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发生超过预设幅度的震动时,所述铜片脱离所述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启动,发出蜂鸣警告。可选地,所述报警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七电阻与地之间,用于所述报警电路发出蜂鸣警告时闪烁。可选地,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显示各单元的电参数值及报警器的工作状态。可选地,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还包括通信总线;所述远程计算机监控单元通过所述通信总线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可选地,所述通信总线包括RS-485总线。可选地,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还包括I/O接口;所述继电器通过所述I/O接口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报警监视配电系统,包括配电箱及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设置在所述配电箱内部。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测量单元、报警单元、继电器、远程计算机监控单元、报警器、监控摄像头、存储单元;所述测量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采集负荷的电参数值;所述继电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状态;所述远程计算机监控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发出控制指令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根据所述测量单元采集到的各单元及负荷的电参数值与预设数值对比结果,控制所述报警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监控摄像头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监控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外部环境信息;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监控摄像头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监控摄像头采集的外部环境信息。采用本申请中的装置,不仅配电箱本身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进行报警,还能对配电装置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报警监控配电装置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隔离电路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电路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报警监控配电装置整体结构框图。上述附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控制单元1测量单元2继电器3报警单元4监控摄像头5存储单元6显示器7通信总线8I/O接口9远程计算机监控单元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报警监控配电装置的结构框图,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单元1、测量单元2、报警单元4、继电器3、远程计算机监控单元10、报警器、监控摄像头5、存储单元6。所述测量单元2与所述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采集负荷的电参数值。所述继电器3与所述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1发出的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状态。所述远程计算机监控单元10与所述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发出控制指令到所述控制单元1。所述报警单元4与所述控制单元1连接,根据所述测量单元2采集到的各单元及负荷的电参数值与预设数值对比结果,控制所述报警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监控摄像头5与所述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监控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外部环境信息。所述存储单元6与所述监控摄像头5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监控摄像头5采集的外部环境信息。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隔离电路图,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还包括光电隔离电路。所述光电隔离电路包括正向缓冲器SN5407、光耦合器6N137。所述正向缓冲器SN5407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合器6N13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正向缓冲器SN5407的输入端Din与所述测量单元2连接。所述光耦合器6N137的输出端Dout与所述控制单元1连接。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电路图,所述报警单元4还包括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第一定时器、第二定时器、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铜片T和扬声器B。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触发端和所述第一定时器的阈值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C1与所述第二电阻R2之间。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放电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第一电阻R1之间。所述第一定时器的供电端、所述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三电阻R3及所述第二定时器的供电端均与VCC2端连接,所述VCC2端与所述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获取工作电压。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复位端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复位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铜片T之间。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电阻R7和所述第六电阻R6之间,并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6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触发端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阈值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容C2和所述第四电阻R4之间。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放电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第三电阻R3之间。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四电容C4与所述扬声器B连接。所述铜片T的另一端与地连接,用于当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发生超过预设幅度的震动时,所述铜片T脱离所述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启动,发出蜂鸣警告。进一步地,所述报警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D。所述发光二极管D设置在所述第七电阻R7与地之间,用于所述报警电路发出蜂鸣警告时闪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电路可以由两块555定时器和外接定时元件R、C构成的两个多谐振荡器电路。第一定时器输出的方波信号控制发光二极管D的发光,第二定时器的振荡频率被第一定时器的输出电压调制为两种音频频率,使扬声器B发出双音声响。多谐振荡器的特点是没有稳定状态,只有两个暂稳态,无需外加触发脉冲,可以由一个暂稳态自动翻转到另外一个暂稳态,并且两个暂稳态持续的时间可通过调节外接的定时元件R、C来进行控制。两个555的4脚是复位端,当该脚与地相连时,两块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不工作,此时发光二极管D不发光,扬声器B不发声。当555定时器的4脚与地断开时,第一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工作,此时输出不稳定的脉冲信号,发光二极管D闪烁,并且可通过调节外接的定时元件R1、R2和C1来进行控制,从而改变发光二极管D闪烁的快慢。与此同时,对应的第二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工作,输出不稳定脉冲信号,并且输出的方波信号通过R6去控制第二定时器的5脚,改变了第二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参考电压,当对应参考电压高时,第二定时器的振荡频率低;当对应参考电压低时,第二定时器的振荡频率高。所以,第二定时器的振荡频率被第一定时器的输出电压调制为两种音频频率,使扬声器B发出双音声响。这样一来,由两块555定时器和外接定时元件R、C构成的两个多谐振荡器电路就构成了防盗报警装置。图3中的a、b两端用一铜片T接通,当外部环境无异常时,整个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两块555定时器的4号脚通过铜片T与地相连,电路不工作,发光二极管D不发光,扬声器B不发声。当所述装置的外部环境发生异常时,如有人恶意破坏所述的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使所述装置受到冲击,当冲击强度超过预设强度时,铜片T掉落。两块555定时器的4脚接通,电路工作,发光二极管D发光,扬声器B发声。此报警装置可通过调节R1、R2、R3、R4和Cl、C2来模拟不同声响,比如当R1=R3=l0kΩ,R2=l00kΩ,R4=150kΩ,Cl=l0μF,C2=0.0lμF时,扬声器B可以发出像救护车的鸣笛声一样的报警声,同时第一块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还可以改变发光二极管D闪烁的频率。请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报警监控配电装置整体结构框图,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还包括显示器7。所述显示器7与所述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显示各单元的电参数值及报警器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还包括通信总线8。所述远程计算机监控单元10通过所述通信总线8与所述控制单元1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总线8包括RS-485总线。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总线收发器具有高灵敏度,能检测低至200mV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任何时候只能有一点处于发送状态,因此,发送电路须由使能信号加以控制。RS-485用于多点互连时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许多信号线。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还包括I/O接口9。所述继电器3通过所述I/O接口9与所述控制单元1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1包括单片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报警监视配电系统,包括配电箱及前述的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设置在所述配电箱内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测量单元、报警单元、继电器、远程计算机监控单元、报警器、监控摄像头、存储单元;所述测量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采集负荷的电参数值;所述继电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状态;所述远程计算机监控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发出控制指令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根据所述测量单元采集到的各单元及负荷的电参数值与预设数值对比结果,控制所述报警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监控摄像头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监控所述智能报警监视配电装置外部环境信息;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监控摄像头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监控摄像头采集的外部环境信息。采用本申请中的装置,不仅配电箱本身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进行报警,还能对配电装置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