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941发布日期:2019-04-20 03:1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门铃。



背景技术:

在中国,门铃作为便捷的实用产品,从九十年代末至今,主要应用在商品住宅楼,规模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普遍进入城市小区中高层住宅。

现有的门铃其安装结构复杂,不方便安装和拆卸,在门铃故障需要维修时表现尤为明显,在安装和拆卸时浪费大量时间,并且一般门铃,在外出过程中不能实时了解来访的人员,以及不能了解到家门口的情况,造成了可能发生的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拆卸不方便以及不能记录门外情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门铃,包括门铃主体和固定座,所述门铃主体包括壳体和后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门铃组件,所述固定座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后盖与所述固定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后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后盖靠近所述固定座一侧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与所述门铃组件电连接,所述门铃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集成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按铃模块、红外摄像模块、通话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后盖一侧设置有多个外伸的挂钩,所述后盖上与所述挂钩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多个挂孔,安装时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挂孔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与墙体垂直的左右两侧面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靠近墙体一侧向下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底部靠近所述固定座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后,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卡合,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远离墙体一侧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座垂直的连接板,所述后盖与所述连接板对应位置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板穿过的缺口,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垂直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齐通过紧固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后盖垂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后盖垂直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齐通过紧固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红外摄像模块包括摄像头和红外灯,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后盖平行的内壁上,所述壳体与所述后盖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位置集成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镜头穿出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周围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位置集成有红外灯,所述红外灯穿出所述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按铃模块包括喇叭和按键,所述壳体远离墙体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按键的第三通孔,所述按键穿出所述第三通孔,按键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位置处,所述喇叭集成在所述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周围还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四通孔对应位置集成有人体运动侦测传感器,所述第四通孔外侧设置有透镜,所述人体运动侦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四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墙体一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均位于所述凹槽内侧,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镜片,所述镜片上设置有保护膜。

优选地,所述后盖上还设置有复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门铃,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门铃,包括门铃主体和固定座,门铃主体包括壳体、后盖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门铃组件,固定座与墙体固定连接,后盖和壳体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后盖与固定座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后盖靠近固定座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仓,电池仓与门铃组件电连接,壳体和后盖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形式,方便在门铃发生故障时将壳体与后盖分离修理内部的门铃组件,门铃工作一段时间需要更换电池,此时后盖与固定座采用可拆卸的连接形式并且电池仓设置在后盖靠近固定座一侧,只需分离后盖与固定座的连接即可更换电池,简单方便,上述门铃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集成在电路板上的按铃模块、红外摄像模块、通话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触发按铃模块后会产生声响提醒有客人在门外,红外摄像模块可以对门外的情况进行拍摄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到屋内的显示设备上,可以观察门外的情况,可以通过通话模块与门外的人进行交流,如此解决了在屋主人外出时不能了解来访情况以及家门口情况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门铃分解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固定座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后盖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门铃主体结构图。

图中:1、固定座;2、壳体;3、后盖;4、电池仓;5、挂钩;6、挂孔;7、限位缺口;8、连接板;9、第一连接孔;10、第二连接孔;11、第一安装孔;12、摄像头;13、红外灯;14、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按键;17第三通孔;18、第四通孔;19、镜片;20、保护膜、21、复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铃,包括门铃主体和固定座1,参看图1,上述门铃主体包括壳体2、后盖3和门铃组件,上述壳体2为一端敞开的中空外壳,后盖3设置在壳体2的敞开一面与壳体形成封闭的中空外壳,上述门铃组件可以设置在壳体2敞开面的相对面,上述壳体2和后盖3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例如采用螺钉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等连接方式,除此之外可采用多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只要可实现易拆卸的效果即可,固定座1与墙体固定连接,可以在固定座1与墙体之间设置双面泡棉胶贴将固定座1粘在墙上,同时可以在固定座1的边缘开孔,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将固定座1固定连接在墙壁上,固定座1为门铃主体提供了连接载体,后盖3与固定座1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形式进行连接,可以采用插接或者螺钉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凡可实现易拆卸的连接方式均可,将电池仓4设置在后盖3靠近固定座1一侧,如此可方便将门铃主体与固定座1分离更换电池,电池仓4与门铃组件电连接。上述门铃组件可以包括电路板以及集成在电路板上的按铃模块、红外摄像模块、通话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按铃模块可以在触发后发出提示音,提醒屋内的人门外有客人,红外摄像模块可以全天候拍摄门外情况,当红外摄像模块被触发后可以进行拍摄,将影像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到室内的显示屏上,方便屋内的人观察门外的情况,或者将影像储存记录起来,待主人回家后可以查看门外的来访情况,通话模块可以实现门内和门外的对话。

参看图1-图3,为了描述方便,将固定板靠近门铃主体的一面定义为第一面,为了实现固定座1与后盖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后盖3和固定座1之间可以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如图2所述,可以在固定座1的第一面上设置2-4个挂钩5,挂钩5从第一面开始向远离第一面的方向延伸,在外伸端设置有钩状结构,在后盖3上与上述挂钩5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挂孔6,上述挂孔6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可以等于挂钩5的宽度,上下方向的高度可以等于挂钩5的厚度,挂钩5内侧面到固定座1的第一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后盖3的厚度,后盖3卡在挂钩5与固定座1的第一面之间,在安装前可以在后盖3与固定座1之间设置海绵垫片。

参看图2,可以在固定座1的左右两侧壁上设置限位缺口7,在壳体2与限位缺口7对应的位置设置凸起进行卡合连接,上述限位缺口7包括设置在固定座1左右两侧壁上的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的底部靠近墙体一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凹槽,上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的高度,第二凸起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的深度,第二凸起设置在第一凸起底部靠近固定座1一侧,卡合后上述第二凸起卡合在第二凹槽内,第一凸起设置在第一凹槽内。

若仅通过上述挂钩5与挂孔6进行连接,很容易被误碰导致门铃主体与固定座1脱离,因此,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参看图1和图2,可以在固定座1的第一面一侧设置与第一面垂直的连接板8,连接板8上设置有与连接板8垂直的第一连接孔9,在后盖3上与连接板8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供上述连接板8穿过的缺口,在壳体2的内侧与连接板8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第二连接孔10,连接时,连接板8穿过上述缺口后,第一连接孔9与第二连接孔10对齐通过螺钉进行连接。

为了使后盖3与壳体2的结合更加的牢固,参看图1和图3,在后盖3靠近壳体2的面上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11,在壳体2内侧与第一安装孔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11与第二安装孔通过螺钉进行连接。

以上主要介绍的是门铃的壳体2、后盖3以及固定座1之间的连接结构,以下将介绍使门铃实现多种功能的主要结构。

参看图4,上述的红外摄像模块主要包括摄像头12和红外灯13,上述的电路板设置在壳体2上与后盖3相对的内侧面上,在该面所在的壳体2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通孔14,在电路板与上述第一通孔14对应的位置集成有摄像头12,摄像头12的镜头穿出第一通孔14,在第一通孔14的周围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15,在电路板上与上述第二通孔15对应的位置集成有红外灯13,红外灯13穿出第二通孔15,还可以设置光敏传感器,当白天光线充足时,光敏感应器控制红外灯13处于关闭状态,当光线较弱时,光敏感应器控制红外灯13打开,摄像头12用于拍摄门外的情况,光线较暗时由红外灯13进行补光拍摄,此外可以在第一通孔14与摄像头12的镜头之间设置橡胶的装饰圈。

上述按铃模块可以包括喇叭和按键16,如图4所示,可以在壳体2远离墙体一侧设置第三通孔17,在电路板上与上述第三通孔17对应位置设置有按键16,按键16通过第三通孔17裸露在外侧,在电路板上还集成有喇叭,设置在壳体2内部。

为了使摄像头12在门外有人活动时开启,没人时关闭,可以在第一通孔14周围设置第四通孔18,在电路板上与第四通孔18对应的位置设置人体运动侦测传感器,人体运动侦测传感器可以选用pir传感器,在第四通孔18外侧可以设置透镜,当pir传感器监测到有人移动时,通过电路板控制摄像头12开启进行拍摄。

在壳体2远离墙体一侧设置有凹槽,上述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和第四通孔18均位于上述凹槽内,在凹槽内可以设置镜片19,镜片19可以采用pmma红外透光镜片19,在镜片19外还可以贴有防尘保护膜20。

在后盖3上还可以设置复位开关21,操作者可以按需对该门铃实施重启。

上述的通话模块可以为集成在电路板上的soc芯片,上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可以为wifi模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