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9984发布日期:2019-09-06 20:1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报警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



背景技术:

室内的天花板上通常安装有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当室内着火产生烟雾时,烟雾上升进入到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中,便可以引起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发出报警。

通常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包括壳体、光发射元器件和光探测元器件,其中,光发射元器件和光探测元器件均安装在壳体中,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光栏,壳体中,在光发射元器件与光探测元器件之间存在有效散射区域。无烟雾的情况下,光发射元器件发射的光线不能够被光探测元器件探测到,而当有烟雾的情况下,进入到该有效散射区域内的光线会遇到该有效散射区域内的烟雾而发生散射,经散射后的光线便会射向光探测元器件,被光探测元器件探测到。烟雾的浓度越高,光探测元器件探测到的光线的强度越高,当光探测元器件探测到的光线的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便会发出报警。

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烟雾进入到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中之后,不一定都会进入到有效散射区域,导致烟雾在有效散射区域内的聚集效果较差,当有大量烟雾进入到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中时,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才能发出报警,可见,该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检测烟雾的准确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以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所述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包括壳体、光发射元器件、光探测元器件和用于阻挡环境光的光栏,其中:

所述光发射元器件、所述光探测元器件和所述光栏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光发射元器件的发射方向和所述光探测元器件的探测方向均朝向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光发射元器件的发射范围与所述光探测元器件的探测范围存在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为有效散射区域;

相邻两个光栏之间形成烟雾通道,所述烟雾通道位于壳体内部的通道口朝向于所述有效散射区域。

可选的,所述烟雾通道位于壳体内部的通道口朝向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

可选的,所述光栏的横截面的形状为人字形;

人字形的光栏包括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第二竖板相互固定;

所述第一竖板远离固定位置的第一侧棱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竖板远离固定位置的第二侧棱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所述第二竖板的第二侧棱上设置有朝向所述有效散射区域的导向板,相邻两个导向板之间形成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槽口为所述烟雾通道的通道口。

可选的,所述导向板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光栏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盒和第二安装盒,所述上盖安装在所述光栏的上方;

所述第一安装盒的位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光发射元器件的第一安装口;

所述第二安装盒的位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光探测元器件的第二安装口。

可选的,所述上盖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上盖相垂直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所述第一安装盒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安装盒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口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插槽;

所述第一挡板插入于所述第一插槽中,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光发射元器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口之间,所述第二挡板插入于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光探测元器件与所述第二安装口之间。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表面上和所述上盖的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表面上均设置有漫反射层。

可选的,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挡光板,所述挡光板阻挡在所述光探测元器件的探测端和所述光发射元器件的发光端之间的光路上。

可选的,所述挡光板包括第一挡光子板和第二挡光子板,所述第一挡光子板阻挡在所述光探测元器件的探测端和所述光发射元器件的发光端之间的光路上,所述第二挡光子板阻挡在所述第一挡光子板的侧棱与所述光探测元器件的探测端之间的光路上。

可选的,所述挡光板的高度为预设数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包括壳体、光发射元器件和光探测元器件,其中:光发射元器件和光探测元器件均安装在壳体上;光发射元器件的发射方向和光探测元器件的探测方向均朝向壳体内部,光发射元器件的发射范围与光探测元器件的探测范围存在重叠区域,重叠区域为有效散射区域;壳体的侧壁包括多个阻挡环境光的光栏,相邻两个光栏之间形成烟雾通道,烟雾通道位于壳体内部的通道口朝向于有效散射区域。由于烟雾通道位于壳体内部的通道口朝向于有效散射区域,使得进入到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内部的烟雾可以顺着烟雾通道的通道口进入到有效散射区域中,进而,使进入到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中的烟雾尽可能的聚集在有效散射区域,使有效散射区域内的烟雾的浓度增大。那么,光探测元器件所探测到的光线的强度越大,无需等到大量的烟雾进入到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才可以发出报警,进而,可以提高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检测烟雾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内部有效散射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光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挡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壳体 2、光发射元器件

3、光探测元器件 4、挡光板

11、光栏 12、烟雾通道

13、底座 14、上盖

15、第一安装盒 16、第二安装盒

41、第一光遮挡子板 42、第二光遮挡子板

111、第一竖板 112、第二竖板

113、交接棱 114、第一侧棱

115、第二侧棱 116、导向板

121、通道口 141、第一挡板

142、第二挡板 151、第一安装口

152、第一插槽 161、第二安装口

162、第二插槽 A、有效散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室内通常安装有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也即是当检测到烟雾浓度超出预设阈值时,可以发出报警的报警器。相关技术中的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烟雾进入到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内部之后,不一定都会进入到有效散射区域,导致烟雾在有效散射区域内的聚集效果较差,当有大量烟雾进入到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中时,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才能发出报警,可见,该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检测烟雾的准确度较低。

其次,相关技术中的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中都设置有用于阻挡光发射元器件发射的光线进入到光探测元器件的挡光板,而该挡光板的高度较高,几乎与上盖的下表面相接触,可见,挡光板的顶部与上盖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相应的,减少了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中有效散射区域的面积,也会进一步导致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检测烟雾的准确度较低。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如图1所示,该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包括壳体1、光发射元器件2、光探测元器件 3和用于阻挡环境光的光栏11,其中:光发射元器件2、光探测元器件3和光栏 11均安装在壳体1上;光发射元器件2的发射方向和光探测元器件3的探测方向均朝向壳体1内部,光发射元器件2的发射范围与光探测元器件3的探测范围存在重叠区域,重叠区域为有效散射区域;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光栏11之间形成烟雾通道12,烟雾通道12位于壳体1内部的通道口121朝向于有效散射区域。

其中,光发射元器件2和光探测元器件3可以是发光二极管,光探测元器件3可以将接收到的光线对应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发送到放大器,放大器再将放大后的信号发送给处理器,以执行后续操作。

在实施中,有效散射区域也即是壳体1的内部光线遇到烟雾发生散射之后,能够反射到光探测元器件3的区域。烟雾是一种由大量微小烟雾颗粒组成的,当烟雾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壳体1内部的光线都可以遇到烟雾发生散射现象,但是经过散射的光线并非都能够被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可见,有效散射区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光线的地方,所以有效散射区域需要位于光发射元器件2的发射范围,二是光线经过烟雾反射之后能够被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所以有效散射区域需要位于光探测元器件3的探测范围,因此,有效散射区域落在光发射元器件2的发射范围与光探测元器件3的探测范围的重叠区域,可以参考如图3所示的示意图,图3中A所示的即为有效散射区域,其中,图3只是一种用来示意有效散射区域的示意图,并不形成具体限定。

其中,光栏11也可以称为光栏栅,一方面用于阻挡壳体1外环境中的光线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使火报警器产生误报警的情况,另一方面相邻两个光栏 11之间形成烟雾通道12,使烟雾可以通过烟雾通道12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

可选的,为了使烟雾通道12位于壳体1内部的通道口121朝向于有效散射区域,相应的,如图2所示,光栏1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人字形,如图4所示,人字形的光栏11包括第一竖板111和第二竖板112,其中,第一竖板111和第二竖板112相交叉固定,如图5所示,第一竖板111与第二竖板112相交形成交接棱113,第一竖板111的与交接棱113相平行的第一侧棱114位于壳体1的外部,第二竖板112的与交接棱113相平行的第二侧棱115位于壳体1的内部,且第二竖板112的第二侧棱115上设置有朝向有效散射区域的导向板116,相邻两个导向板之间形成导流槽,该导流槽的槽口即为烟雾通道12的通道口121。

其中,光栏11的横截面指的是沿着光栏11的厚度方向的横截面。

在实施中,相邻两个光栏11形成烟雾通道12,相邻两个第二竖板112的导向板116的末端形成烟雾通道12的通道口121,由于导向板116的末端均朝向有效散射区域,故相邻两个导向板116的末端形成的烟雾通道12的通道口121 朝向有效散射区域。

为了使经过散射的光线都进入到光探测元器件3中,相应的,烟雾通道12 的通道口121可以朝向有效散射区域中光线强度最强的位置处。其中,光线强度最强的位置可以在壳体1的任意位置处,例如,光线强度最强的位置可以是壳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那么,烟雾通道12的通道口121可以朝向壳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光线强度最强的具体位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以及附图中光线强度最强的位置可以以壳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示例,其它情况与之类似,便不再一一赘述。

在实施中,如果光线强度最强的位置在壳体1的中心位置处,相应的,导向板116的末端都指向壳体1的中心位置,进而烟雾通道12的通道口121朝向壳体1的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导向板116的末端也即是导向板116的靠近壳体1 的中心位置的侧棱。

基于人字形结构的光栏11,当烟雾通过烟雾通道12进入壳体1的内部时,由于烟雾通道12的通道口121均朝向壳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所以在壳体1 内部的中心位置处便会聚集大量的烟雾,也就是说进入到壳体1内部的光线都会在光栏11的引导作用下,进入到壳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进而可以提高烟雾在壳体1内部有效散射区域的聚集效果,进而,提高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准确度。

可选的,在无烟雾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光发射元器件2发射的光线经过导向板116的反射进入到光探测元器件3中,相应的,可以将导向板116的形状做成弧形,也即是,导向板116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这样,光发射元器件2 发射出的光线经过弧形的导向板116的多次发射之后,光线的强度会降低,即使经过多次反射之后的光线进入到光探测元器件3中,其强度也较弱,不会引起该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误报警。

需要指出的是,导向板116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半圆形等,关于导向板116的横截面的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如图2和图4所示,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挡光板4,挡光板4阻挡在光探测元器件3的探测端和光发射元器件2的发光端之间的光路上。

在实施中,光发射元器件2的发射端发出的光路位于壳体1的内部,光探测元器件3的探测端探测的光路位于壳体1的内部,在无烟雾的情况下,光探测元器件3也可以探测到光发射元器件2发射的光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相应的,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挡光板4,挡光板4阻挡在光探测元器件3 的探测端和光发射元器件2的发光端之间的光路上,这样,在无烟雾的情况下,光发射元器件2发射的光线传播的过程中,被挡光板4遮挡住,进而,光探测元器件3不能够探测到光线。

可选的,可以通过改变挡光板4的高度来增大有效散射区域的面积,相应的可以是,挡光板4的高度为预设数值。

其中,该预设数值小于壳体1的底部的上表面与壳体的顶部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在实施中,挡光板4为不透光材料制成,挡光板4竖直竖在光发射元器件2 与光探测元器件3之间,以恰好能够阻挡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光线为目的,挡光板4的厚度,不做限制,以能够阻挡光线穿透为目的。挡光板4的高度为预设数值,而且,该预设数值小于壳体1的底部的上表面与壳体的顶部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使挡光板4与壳体1顶部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如果光线在该间隙内发生散射,散射后的光线也可以被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这样,降低挡光板4的高度,可以增大有效散射区域的面积。进而,当有效散射区域的存在烟雾时,发生散射的光线的光通量越多,进而,被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的光线的强度越高,相应的,当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内部存在烟雾时,光探测元器件更容易探测到烟雾,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准确性。

其中,挡光板4的高度和烟雾报警器的尺寸、壳体1底部的上表面与顶部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壳体1内部与挡光板4相邻的结构的尺寸等相关。技术人员确定挡光板4的高度的具体思路可以是:

技术人员设置好烟火报警的尺寸,以及将壳体1内部的零部件都安装调试好之后,技术人员可以调整挡光板4的高度,在不同高度下,测试无烟雾情况下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的光线的强度,不妨记为正常光线强度,在刚好能够发生报警的光线强度对应的烟雾浓度下,测试光探测元器件3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度,不妨记为报警光线强度。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测试,确定正常光线强度与挡光板4的高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报警光线强度与挡光板4的高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然后,技术人员可以将正常光线强度变化不大,而报警光线强度发生较大变化对应的挡光板4的高度值,确定为挡光板4的高度值。

或者,技术人员确定挡光板4的高度的具体思路还可以是:

技术人员设置好烟火报警的尺寸,以及将壳体1内部的零部件都安装调试好之后,技术人员可以调整挡光板4的高度,在无烟雾情况下,挡光板4的高度恰好不能触发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产生报警。又或者,在无烟雾情况下,挡光板4的高度对应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的预设光线强度范围,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预设光线强度范围,调整挡光板4的高度,其中,该预设光线强度范围不能触发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产生报警。

可见,本实施例中一方面通过光栏11的第二竖板112末端的导向板116的引导作用,将进入到壳体1内部的烟雾引导到壳体1的中心位置处,使得光探测元器件3可以探测到更多的光线,增强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光线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挡光板4的高度,使挡光板4与壳体1的顶部的表面之间的空间也形成有效散射区域,进而,提高了有效散射区域的面积,这样,使得光发射元器件2发射的光线在更多的位置处发生散射,只要光线发生散射就有可能被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进而,也增强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的光线的强度。这样,在进入相同数量的烟雾的情况,本方案的准确度更高,而且也更为灵敏,更为快速。

可选的,由上述所述,光线如果在壳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发生散射,那么散射之后的光线被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的可能性越高,那么为尽可能在壳体1内部中心位置附近腾出更多供光线发生散射的区域,相应的,挡光板4的遮光端部不能处于中心位置处,也即是,既能实现挡光,遮光端部又距离中心位置最远的挡光板4为最理想的挡光板4。而这种情况下,挡光板4的遮光端部边缘可能会发生衍射,经过衍射的光线也有可能被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为了解决衍射后的光线被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相应的可以如下:

如图6并参考图2所示,挡光板4包括第一挡光子板41和第二挡光子板42,第一挡光子板41阻挡在光探测元器件3的探测端和光发射元器件2的发光端之间的光路上,第二挡光子板42阻挡在第一挡光子板41的侧棱与光探测元器件3 的探测端之间的光路上。

在实施中,如图2所示,挡光板4的沿着厚度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扳手状,包括第一挡光子板41和第二挡光子板42,其中,第一挡光子板41阻挡在光探测元器件3的探测端和光发射元器件2的发光端之间的光路上,用于遮挡光发射元器件2发射的光线。第二挡光子板42阻挡在第一挡光子板41的侧棱与光探测元器件3的探测端之间的光路上,用于遮挡经过第一挡光子板41的边缘衍射后的光线。这样,在第一挡光子板41的靠近中心位置的侧棱与中心位置的距离较大的情况下,既可以实现在无烟雾情况下,光探测元器件3不能探测光线,或者探测到的光线的强度可以忽略不计,又能够使得第一挡光子板41的侧棱与壳体1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较大。

这样,在没有烟雾进入壳体1内部的情况下,光发射元器件2发射的光线几乎不能被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进而,可以避免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误报警的情况。

可选的,如图1所示,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壳体1可以包括底座13和上盖14,其中,光栏11设置在底座13上,上盖14位于光栏11的上部。

其中,壳体1的上盖14、底座13和位于上盖14和底座13之间的光栏11 围合成壳体1的内部。

在实施中,如图4并参考图5所示,光栏11安装在壳体1的底座13上,位于底座13和上盖14之间,光栏11的第一竖板111和第二竖板112均与底座13和上盖14相垂直,光栏11的第一竖板111朝向壳体1的外部,第二竖板112 朝向壳体1的内部。光发射元器件2和光探测元器件3安装在壳体1上,例如,如图1所示,壳体1的底座13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盒15和第二安装盒16,第一安装盒15位于壳体1内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第二安装盒16位于壳体1 内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光发射元器件2安装在第一安装盒15中对应通孔的位置处,光探测元器件3安装在第二安装盒16中对应通孔的位置处。

其中,第一安装盒15和第二安装盒16可以位于壳体1的内部,也即是,可以位于由光栏11围合的探测室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安装盒15和第二安装盒16也可以与多个光栏11一起组成壳体1的侧壁,也即是,多个光栏 11、第一安装盒15和第二安装盒16一起围合成探测室,这种结构设置显然可以节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布置空间,有利于烟火报警的小型化。

在实施中,第一安装盒15一方面用于安装光发射元器件2,另一方面用于遮挡光发射元器件2发射的光线,故第一安装盒15可以具有盒状结构,也可以具有箱状结构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能够实现安装光发射元器件2和遮光作用即可。同样,第二安装盒16一方面用于安装光探测元器件3,另一方面用于避免无烟雾情况下,光线被光探测元器件3探测到,故第二安装盒16可以具有盒状结构,也可以具有箱状结构,能够实现安装光探测元器件3和遮光作用即可。

在实施中,第一安装盒15的中轴线与第二安装盒16的中轴线相交形成的圆心角可以在预设数值范围内,例如,圆心角可以是120度或者135度等。其中,第一安装盒15的中轴线通过第一安装盒15的侧壁上的通孔的中心,第二安装盒16的中轴线通过第二安装盒16的侧壁上的通孔的中心。

可选的,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安装盒15的位于壳体1外表面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光发射元器件2的第一安装口151;第二安装盒16的位于壳体 1外表面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光探测元器件3的第二安装口161。

在实施中,技术人员可以将光发射元器件2穿过第一安装口151安装在第一安装盒15中,且光发射元器件2的发射端对准第一安装盒15的位于壳体1 内的侧壁上的通孔。同样,技术人员可以将光探测元器件3穿过第二安装口161 安装在第二安装盒16中,且光探测元器件3的探测端对准第二安装盒16的位于壳体1内部的侧壁上的通孔。由于第一安装盒15和第二安装盒16都是由不透光材质制成的,因此,第一安装盒15中的光发射元器件2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第一安装盒15上的通孔射向壳体1的内部,第二安装盒16中的光探测元器件3可以通过第二安装盒16上的通孔探测到壳体1内部的光线。

可选的,为了防止光发射元器件2通过第一安装口151从第一安装盒15中脱离,光探测元器件3通过第二安装口161从第二安装盒16中脱离,相应的,如图1所示,上盖14位于壳体1内部的表面上设置有与上盖14相垂直的第一挡板141和第二挡板142;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盒15对应第一安装口15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插槽152,第二安装盒16对应第二安装口16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插槽162;如图1所示,第一挡板141插入于第一插槽152中,第一挡板 142位于光发射元器件2与第一安装口151之间,第二挡板142插入于第二插槽 162中,第二挡板142位于光探测元器件3与第二安装口161之间。

在实施中,如图7所示,第一挡板141插在第一插槽152中,可以堵住第一安装盒15的第一安装口151,可以对光发射元器件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从第一安装盒15中脱出。同样,第二挡板142插在第二插槽162中,也可以堵住第二安装盒16的第二安装口161,防止其从第二安装盒16中脱出。而且,第一挡板141插在第一插槽152中,第二挡板142插在第二插槽162中,也可以避免环境的灰尘等通过第一安装口151和第二安装口161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而且,可以避免环境的光线通过第二安装口161进入到第二安装盒16中影响光探测元器件16的检测。

可选的,第一挡板141和第二挡板142靠近上盖14的部分的厚度大于远离上盖14的部分的厚度,且第一挡板141靠近上盖14的部分的厚度大于第一插槽152的槽口宽度,第二挡板142靠近上盖14的部分的厚度大于第二插槽162 的槽口的宽度。

在实施中,如图7所示,第一挡板141的厚度从靠近上盖14的端部到远离上盖14的端部逐渐变大,同样,第二挡板142的厚度从靠近上盖14的端部到远离上盖14的端部逐渐变大(图中未示出,可以参考图7)。这样,第一挡板 141便可以通过过盈插入于第一插槽152中,第二挡板142便可以通过过盈插入于第二插槽162中。进而,通过第一挡板141过盈安装在第一插槽152中,第二挡板142过盈安装在第二插槽162中,实现上盖14分别与第一安装盒15、第二安装盒16的相固定,进而,上盖14安装在光栏11的上方。

当然,上盖14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安装在光栏11的上方,例如,上盖14 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在光栏11的上部,又例如,由于光栏11具有一定的厚度,故上盖14可以通过螺钉的方式安装在光栏11的上部,关于上盖14与光栏11之间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能够实现上盖14固定在光栏 11的上方即可。

可选的,在没有烟雾进入到壳体1内部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光发射元器件2 发射的光线经过底座13的表面或者上盖14的表面反射后进入到光探测元器件 2,相应的,底座13的位于壳体1内部的表面上以及上盖14位于壳体1内部的表面上设置有漫反射层。

在实施中,漫反射层也即是使光线发生漫反射的表层。漫反射层可以是不平整的表层,例如,底座13和上盖的表面上设置有波纹、多个凸起、多个凹槽等。这样,光发射元器件2发射的光线射向底座13的漫反射层或者上盖14的漫反射层之后,光线经过多次反射之后强度变弱,即使有一部分光线进入到光探测元器件3,其强度也很小,不会引发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发生报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包括壳体、光发射元器件和光探测元器件,其中:光发射元器件和光探测元器件均安装在壳体上;光发射元器件的发射方向和光探测元器件的探测方向均朝向壳体内部,光发射元器件的发射范围与光探测元器件的探测范围存在重叠区域,重叠区域为有效散射区域;壳体的侧壁包括多个阻挡环境光的光栏,相邻两个光栏之间形成烟雾通道,烟雾通道位于壳体内部的通道口朝向于有效散射区域。由于烟雾通道位于壳体内部的通道口朝向于有效散射区域,使得进入到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内部的烟雾可以顺着烟雾通道的通道口进入到有效散射区域中,进而,使进入到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中的烟雾尽可能的聚集在有效散射区域,使有效散射区域内的烟雾的浓度增大。那么,光探测元器件所探测到的光线的强度越大,无需等到大量的烟雾进入到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才可以发出报警,进而,可以提高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检测烟雾的准确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