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报警仪校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6488发布日期:2019-09-20 21: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报警仪校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报警仪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气体报警仪校准系统。



背景技术:

气体报警仪是安装于家庭或者工厂的气体检测设备,气体报警仪的种类繁多,例如氢气报警仪、一氧化碳报警仪、氨气报警仪、天然气报警仪等。而气体报警仪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失效,因此需要定期的对气体报警仪进行检测,以保证其能够有效报警。故用于检测各类气体报警仪是否有效的检测公司应运而生。现有的检测方法一般是在气体报警仪的检测头上连接校准罩,然后再通入标准气体进行检测,如果标准气体在设定的气体浓度以上发生报警,则证明气体报警仪有效,如果标准气体在设定的气体浓度以下发生报警或者标准气体在设定的气体浓度以上不发生报警,则证明气体报警仪失效,需要维修。

现有的气体报警仪校准装置一般包括若干个标准气瓶,标准气瓶通过管道连接校准罩,校准罩与气体报警仪的检测头连接,通过管道分别与若干个标准气瓶连接从而检测出气体报警仪是否失效。在检测时校准罩内的检测气体一般都是直接排出的,有可能污染环境以及对人身安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气体报警仪校准系统,该种气体报警仪校准系统通过软管直接将尾气排入到排气柜中,减少了泄漏,并且能够对检测气体进行尾气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人身危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气体报警仪校准系统,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包括气瓶柜、操作柜以及排气柜,所述操作柜内设置有气体混合面板;所述排气柜内设置有吸气装置、若干第三开关阀以及若干洗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的出口分别连接若干所述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三开关阀连接所述洗气装置后连接排气口,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开关阀直接连接排气口;所述气体混合面板的检测气体出口通过软管连接所述吸气装置的进气口,所述软管上设置有校准罩。该种气体报警仪校准系统通过软管直接将尾气排入到排气柜中,减少了泄漏,在排气柜中针对各种检测气体设置有不同的洗气装置,通过开启不同的第二开关阀,使得不同的检测气体在排出时进入对应的洗气装置进行尾气吸收或者直接进行排放,从而使得尾气排放更加环保和安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气体混合面板上设置有若干检测气体连接口和氮气连接口,所述检测气体连接口分别连接第一减压阀和第一开关阀后汇聚连接有第一流量调节阀,所述氮气连接口依次连接有第二减压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均与检测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瓶柜内设置有若干气瓶,若干所述气瓶与若干所述检测气体连接口和所述氮气连接口一一对应连接。通过各个第一开关阀的控制来使用其中某种测试用的气体,通过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的实现各个浓度标准气体的配置,从而减少标准气瓶数量,并且将减压阀集成到气体混合面板中,使得单个气瓶不需要再配置减压阀,减少减压阀的数量,节省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操作柜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动窗。采用该结构在进行检测时能够关闭滑动窗,使得一些有害气体在检测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气瓶包括检测气瓶以及氮气瓶,所述检测气瓶分别与所述检测气体连接口连接,所述氮气瓶与所述氮气连接口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与所述检测气体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与所述检测气体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采用该结构能够防止检测气瓶和氮气瓶中的气体相互流通,保证气瓶中气体的纯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排气柜上设置有若干可开启的容纳室,所述容纳室内设置有分别设置有所述洗气装置。采用该结构使得洗气装置能够方便的进行更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洗气装置为装有用于吸收检测气体试剂的试剂瓶。采用试剂瓶作为洗气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方便更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操作柜上设置有校准罩定位装置,所述校准罩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导向杆和拉簧,所述导向杆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导向杆上滑动设置有所述校准罩,所述校准罩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校准罩两侧连通所述软管,所述校准罩的底部设置有检测口。采用该结构使得气体报警仪能够方便的与校准罩定位,从而方便检测,并且校准罩内的检测气体在经过检测口之后直接传输进入排气柜,从而减少检测气体的泄漏。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气体报警仪定位槽。采用该结构使得气体报警仪定位更加准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二减压阀、所述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三开关阀均为电磁阀并与控制装置连接。采用该结构使得各种阀门能够通过控制装置远程控制,减少接触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可能,也使得控制起来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气体报警仪校准系统通过软管直接将尾气排入到排气柜中,减少了泄漏,在排气柜中针对各种检测气体设置有不同的洗气装置,通过开启不同的第二开关阀,使得不同的检测气体在排出时进入对应的洗气装置进行尾气吸收或者直接进行排放,从而使得尾气排放更加环保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校准罩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2,一种气体报警仪校准系统,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包括气瓶柜2、操作柜3以及排气柜4,所述操作柜3内设置有气体混合面板5,所述气体混合面板5上设置有若干检测气体连接口6和氮气连接口7,所述检测气体连接口6分别连接第一减压阀8和第一开关阀9后汇聚连接有第一流量调节阀10,所述氮气连接口7依次连接有第二减压阀11、第二开关阀12和第二流量调节阀13,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10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13均与检测气体出口14连通;所述气瓶柜2内设置有若干气瓶15,若干所述气瓶15与若干所述检测气体连接口6和所述氮气连接口7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排气柜4内设置有吸气装置16、若干第三开关阀17以及若干洗气装置18,所述吸气装置16的出口分别连接若干所述第三开关阀17,所述第三开关阀17连接所述洗气装置18后连接排气口19,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开关阀17直接连接排气口19;所述检测气体出口14通过软管20连接所述吸气装置16的进气口,所述软管20上设置有校准罩21。该种气体报警仪校准系统能够通过各个第一开关阀的控制来使用其中某种测试用的气体,通过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的实现各个浓度标准气体的配置,从而减少标准气瓶数量,并且将减压阀集成到气体混合面板中,使得单个气瓶不需要再配置减压阀,减少减压阀的数量,节省成本,通过软管直接将尾气排入到排气柜中,减少了泄漏,同时在排气柜中针对各种检测气体设置有不同的洗气装置,通过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的配合,使得不同的检测气体在排出时进入对应的洗气装置进行尾气吸收或者直接进行排放,从而使得尾气排放更加环保和安全。

所述操作柜3一侧设有开口31,所述开口31两侧设置有滑轨32,所述滑轨32上设置有滑动窗33。采用该结构在进行检测时能够关闭滑动窗,使得一些有害气体在检测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瓶15包括检测气瓶151以及氮气瓶152,所述检测气瓶151分别与所述检测气体连接口6连接,所述氮气瓶152与所述氮气连接口7连接。

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10与所述检测气体出口14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2,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13与所述检测气体出口14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3。采用该结构能够防止检测气瓶和氮气瓶中的气体相互流通,保证气瓶中气体的纯度。

所述排气柜4上设置有若干可开启的容纳室41,所述容纳室41内设置有分别设置有所述洗气装置18。采用该结构使得洗气装置能够方便的进行更换。

所述洗气装置18为装有用于吸收检测气体试剂的试剂瓶。采用试剂瓶作为洗气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方便更换。

所述操作柜3上设置有校准罩定位装置24,所述校准罩定位装置24包括底座241、导向杆242和拉簧243,所述导向杆242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241上,所述导向杆242上滑动设置有所述校准罩21,所述校准罩21与所述底座241之间设置有拉簧243,所述校准罩21两侧连通所述软管20,所述校准罩21的底部设置有检测口211。采用该结构使得气体报警仪能够方便的与校准罩定位,从而方便检测,并且校准罩内的检测气体在经过检测口之后直接传输进入排气柜,从而减少检测气体的泄漏。

所述底座241上设置有气体报警仪定位槽244。采用该结构使得气体报警仪定位更加准确。

所述第一开关阀9、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10、所述第二减压阀11、所述第二开关阀12、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13和所述第三开关阀17均为电磁阀并与控制装置连接。采用该结构使得各种阀门能够通过控制装置远程控制,减少接触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可能,也使得控制起来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所述的气体报警仪校准系统在使用时,首先将气体报警仪定位,将气体报警仪的检测头与校准罩的检测口对接,然后关闭滑动窗,根据气体类型和气体浓度通过控制系统设定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的流量,然后开启对应的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其中开启的第三开关阀对应的洗气装置是用于吸收该次检测的气体的,或者该次的检测气体无毒无环境污染的,则第三开关阀直接连接排气口;在开启一段时间之后,检测气体的百分比趋于稳定,之后逐渐调高或者调低气体浓度看气体报警仪是否正确报警,则可准确的判断气体报警仪是否正常工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