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近视发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4697发布日期:2019-10-15 17:37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防近视发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护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近视发箍。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近视人口超过4亿,几乎平均每三人中就有一个近视,且近视人口年增长率高达8%。随着手机、pad、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少年的近视率逐年攀升,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用眼时坐姿不对,用眼时间过长,环境光线太暗或太强。现有的产品中为了防止青少年近视,设置有防近视眼镜,但眼镜携带不方便,使用时压放在耳朵和鼻梁处,给用户带来不舒适的体验,从而使防护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近视发箍,用以解决现有防近视产品体验差及防护效果有限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近视发箍,包括中空的弧形箍体,所述箍体的顶部安装有立板和支耳,两个所述支耳对称设置在所述立板的两侧,两个所述支耳上均安装有补光灯,所述立板上安装距离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微型控制器,在所述箍体内设有电线,在所述箍体的底部安装有计时器与振动器,所述计时器、所述振动器、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光照传感器、所述补光灯分别与所述微型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箍体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半椭圆状。

其中,所述箍体外设有包边。

其中,所述支耳的形状为动物耳朵状。

其中,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光照传感器的上方,其中,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光照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3cm-5cm。

其中,所述微型控制器为微型单片机,所述微型单片机位于所述立板底部,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光照传感器均位于所述微型单片机的上方。

其中,所述距离传感器为红外测距传感器。

其中,还包括讯响器,所述讯响器与所述微型控制器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近视发箍将发箍与测量装置结合在一体,通过距离传感器测量距离,通过光照传感器检测光强,通过计时器统计用眼时间,从而在时间、距离、光强三个方面进行用眼监控,借助微型控制器的控制作用进行警示,可以帮助用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有效防止近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近视发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箍体;2、立板;3、支耳;4、距离传感器;5、光照传感器;6、微型控制器;7、补光灯;8、计时器;9、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近视发箍,如图1所示,其包括中空的弧形箍体1,在箍体1上设置有立板2和支耳3,其中支耳3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立板2的两侧,立板2上安装有距离传感器4、光照传感器5及微型控制器6,两个支耳3上均安装有补光灯7,箍体1内通有电线,箍体1的底部设有计时器8及振动器9,距离传感器4、光照传感器5、补光灯7、计时器8与振动器9分别与微型控制器6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近视发箍将发箍与测量装置结合在一体,通过距离传感器4测量距离,通过光照传感器5检测光强,通过计时器8统计用眼时间,从而在时间、距离、光强三个方面进行用眼监控,借助微型控制器6的控制作用进行警示,可以帮助用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有效防止近视。

具体地,微型控制器6内部预设距离值,该预设距离值根据用户正确用眼距离设定在25cm~30cm,当然预设的距离值也可以根据设定在其他距离范围内。微型控制器6将距离传感器4检测的实际距离值与预设距离值进行比较,当距离传感器4检测到的距离值落在预设距离值范围之外时,微型控制器6控制振动器9振动以提醒用户调整眼睛的视觉距离,避免在看书、看电视或看手机时因视觉距离不当引起近视。另外,微型控制器6内还设定有三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段,用户在看书、看电视或看手机等用眼场合,开启计时器8,当用眼超过设定的时间段后,微型控制器6根据计时器8统计的时间控制振动器9振动,提醒用户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引发眼部疲劳。除此之外,微型控制器6内还设有适合用眼的环境光线强度范围,光照传感器5采集用户用眼环境中的光线强度。当环境光线较暗时,微型控制器6根据光照传感器5采集的光线强度信息控制补光灯7的开关,通过控制补光灯7的光线强度弥补环境光线,防止环境光线太弱引起近视;当环境中光线太强不适合看书、看手机或看电视时,微型控制器6控制振动器9振动以提醒用户环境光线太强。为了区分用眼超时、用眼距离不当、环境光线太强三个情形下的振动情形,在用眼超时情形下,振动器9短间隔振动;在用眼距离不当情形下,振动器9长间隔振动;在光线强度过大时,振动器9连续振动。

为了方便发箍佩戴,箍体1竖向截面呈半椭圆状或半圆状,其竖向截面指的是平行于箍体1两端端面的截面。优选的,半椭圆状沿椭圆的长轴截开,呈扁平状。箍体1内部中空,便于电线从中穿过。另外,箍体1采用塑料或橡胶或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制成,在箍体1外部设有包边,防止箍体1表面的不平处拉扯头发。

其中,支耳3的形状可以为猫耳朵、兔子耳朵、麋鹿耳朵等动物耳朵的形状,以增强美观度和趣味性,吸引儿童佩戴,以便协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用眼习惯。两个支耳3上补光灯7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支耳3上安装的补光灯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三个或四个,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补光灯7为LED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4安装在光照传感器5的上方,两者之间的间距为3cm~5cm。微型控制器6为设置在立板2底部的微型单片机,距离传感器4和光照传感器5均位于微型单片机的上方。其中,距离传感器4为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其位于立板2顶部,避免头发遮挡,方便准确测量头部与书本或手机等物之间的距离。在立板2上设有穿孔,光照传感器5的感光头收容在穿孔内以便感应外部环境光线的强度。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补光灯7与电源相连,电源可以为可充电电源或纽扣电源,电源设置在箍体1的端部,即位于箍体1靠近耳廓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微型控制器6还与智能终端的APP相连,该APP用于收集用眼时间、用眼环境光线强度、用眼距离和用眼对象等信息,通过APP统计分析给出合理的用眼建议,进行实时提醒或推送等功能。该APP推送的信息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账号登录,同时可以将个人用眼信息进行转发、分享,方便了解个人用眼习惯养成情况。具体地,在微型控制器6和智能终端中分别设有蓝牙芯片,两者之间通过蓝牙传输技术相连。

在箍体1靠近头部的耳廓处设有讯响器,讯响器与微型控制器6相连,在振动提醒时,讯响器发出蜂鸣声或提醒语音进行声音提醒。箍体1的端部还设有开关,当开始使用时,手动开启整个检测提醒装置。该开关可以为按钮式也可以为拨动式。

在箍体1内进行智能设定的方式为,步骤a:用户佩戴防近视发箍,使用时启动开关,距离传感器4、计时器8、光照传感器5开始进行检测工作。

步骤b:距离传感器4、光照传感器5和计时器8分别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传输给微型控制器6中,由微型控制器6根据数据比较结果判断三个因素(距离、时间、光强)在不同条件下是否需要提醒调整。

步骤c:微型控制器6将测量数据通过蓝牙芯片传输给智能终端APP,APP统计分析用户用眼情况,给出用眼记录及用眼建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