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4019发布日期:2020-05-20 01:2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交通疏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



背景技术:

红绿灯是国际统一使用的交通信号灯,人们都遵循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注意”的交通规则,尤其是在交叉路口,红绿灯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红绿灯经常会发生故障,这就使得红绿灯失去作用,导致交通发生拥堵甚至瘫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将临时道路交通疏导装置放在路口进行警示,可以及时疏导车辆,以缓解路口的交通压力,防止出现交通瘫痪和交通事故,保证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

但是现有的临时交通疏导装置在使用时其底部一般较小,需要使用者寻找重物对其进行压紧,防止在恶劣天气时倾倒,出现意外,这就使得人们在寻找重物时浪费时间,并且该重物还有可能脱离临时疏导装置,影响过往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现有的临时交通疏导装置通常都没有固定红绿灯装置那么醒目或引人注目,可能会不被驾驶员注意到而错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临时交通疏导装置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连接的底座、支撑杆及指示灯安装框架,所述指示灯安装框架的表面安装有指示灯,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有矩形开口,穿过每一侧所述的矩形开口均设有一个移动横杆,每个所述移动横杆位于所述底座内部的一端均设有挡块,另一端均设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的中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一能够上下移动的配重组件,以保证疏导装置在工作状态下与地面稳固接触。

优选地,所述的配重组件包括旋转手柄、螺旋杆及配重块,所述螺旋杆穿过固定块,并与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旋转手柄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旋杆的顶部,所述配重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旋杆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上部为矩形框结构,在矩形框结构的内部设置两个隔板,每个隔板上均开有固定孔,所述移动横杆位于底座内部的一端穿过固定孔与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孔与矩形开口大小相同。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部有一向上延伸的凹槽,在凹槽的表面两侧分别设有定向轮。

优选地,所述挡块为矩形挡块,且所述矩形挡块的高度大于矩形开口的高度,以防止移动横杆从底座中滑出。

优选地,所述指示灯安装框架和底座的表面四周分别设有第一灯槽和第二灯槽,所述第一灯槽内设有第一灯带,所述第二灯槽内设有第二灯带。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发出与指示灯同样的光,以提高警示性。

更优选地,所述指示灯安装在指示灯安装框架的前后左右四个平面上,且所述的指示灯包括红、绿、黄三色光源,在指示灯安装框架内部还设有切换控制电路来控制红绿灯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不再需要寻找重物对其进行压紧,省去了寻找重物的时间,避免了重物脱离疏导装置而造成的危险;同时,增加了与指示灯同样光亮的灯带使得整个装置更加引人注意,提高了警示性,具体通过以下两点解决:

1、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矩形开口,移动横杆及挡块来实现左右的移动;当移动横杆从底座中滑出来时通过移动横杆一端固定块上的配重组件与地面接触来保持疏导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配重组件包括旋转手柄、螺旋杆和配重块,使用时旋转手柄,螺旋杆在旋转手柄的带动下通过螺纹杆和固定块的螺纹连接进行上下移动,如此就将配重块与地面接触,这相对于原先的底座直接与地面接触来说扩大了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整个装置不借助外界重量就可以稳固,提高了稳定性,方便实用,同时,螺纹连接的移动方式更加的稳定,不会出现松动,防止疏导装置发生倾倒;

2、通过在指示灯安装框架和底座表面的四周分别设置第一灯槽和第二灯槽,并且在第一灯槽内设置第一灯带,在第二灯槽内设置第二灯带,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发出和指示灯同样的亮光,与单纯的指示灯相比,这样可以很直观的展示信号,便于观察,即使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驾驶员也可以在很远的地方观察到信号灯,降低了安全隐患,保证行人和驾驶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的配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的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所示:1-底座,2-支撑杆,3-指示灯安装框架,4-指示灯,5-矩形开口,6-移动横杆,7-挡块,8-固定块,9-配重组件,9.1-旋转手柄,9.2-螺旋杆,9.3-配重块,10-隔板,10.1-固定孔,11-定向轮,12-第一灯槽,13-第二灯槽,14-第一灯带,15-第二灯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写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2、指示灯安装框架3,所述指示灯安装框架3固定在支撑杆2的顶端,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支撑杆2的底端,所述指示灯安装框架3的表面安装有指示灯4,在所述底座1的两侧分别设矩形开口5,穿过每一侧所述的矩形开口5均设置一个移动横杆6,每个所述移动横杆6位于所述底座1内部的一端均设有挡块7,另一端均设有固定块8,每个所述固定块8的中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一能够上下移动的配重组件9,这样,当移动横杆6从底座1中伸出时将配重组件9向下移动直到与地面,以保证疏导装置在工作状态下与地面稳固接触。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配重组件9包括旋转手柄9.1、螺旋杆9.2及配重块9.3,所述螺旋杆9.2穿过固定块8,并与固定块8螺纹连接,所述旋转手柄9.1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旋杆9.2的顶部,所述配重块9.3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旋杆9.2的底部。

具体的,所述底座1的上部为矩形框结构,在矩形框结构的内部设置两个隔板10,每个隔板10上均开有固定孔10.1,所述移动横杆6位于底座1内部的一端穿过固定孔10.1与挡块7连接,如此可使移动横杆6受力均衡,能够使移动横杆6更加平衡稳固。

具体的,为了使移动横杆6的左右移动效果更好,固定孔10.1与矩形开口5的大小相同。

具体的,在所述底座1的下部设一向上延伸的凹槽,在凹槽的表面两侧分别设有定向轮11,用于整个装置的移动。

具体的,所述挡块7为矩形挡块,且所述矩形挡块7的高度大于矩形开口5的高度,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矩形挡块7不会通过固定孔10.1和矩形开口5滑出,起到阻碍的作用。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指示灯安装框架3和底座1的表面四周分别设有第一灯槽12和第二灯槽13,所述第一灯槽12内设有第一灯带14,所述第二灯槽13内设有第二灯带15,所述第一灯带14和第二灯带15发出与指示灯4同样的光,这样可以很直观的展示信号,便于观察,即使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驾驶员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观察到信号灯。

具体的,所述指示灯4安装在指示灯安装框架3的前后左右四个平面上,且所述的指示灯4包括红、绿、黄三色光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在使用时,通过定向轮11将装置移动到指定路口,用手拉动底座1两侧的移动横杆6,此时移动横杆6会通过矩形开口5向外侧进行滑动,与此同时,转动旋转手柄9.1,此时螺旋杆9.2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块8中可以向下移动,配重块9.3在螺旋杆9.2的带动下随之向下移动,直至配重块9.3与地面完全接触,这样相对于原来的底座1与地面接触来说,扩大了接触面,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稳固;同时,设置在指示灯安装框架3和底座1的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会散发出与指示灯同样的亮光,与单纯的指示灯相比更加引人注目,这样驾驶员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观察到信号灯,降低安全隐患,保证行人和驾驶员的安全;当装置使用完成时,反向旋转旋转手柄9.1,使得螺旋杆9.2向上移动,再手动将移动横杆6推回至底座1中,最后通过定向轮11将整个装置推走以待下次使用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交通临时疏导装置不再需要寻找重物对其进行压紧,省去了寻找重物的时间,避免了重物脱离疏导装置而造成的危险;同时,增加了与指示灯同样光亮的灯带使得整个装置更加引人注意,提高了警示性,降低了安全隐患,保证行人和驾驶员的安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说明书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该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价置换等修改均认为是落入该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