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感应防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8475发布日期:2020-07-24 16:1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感应防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感应防盗器。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新的住宅小区不断拔地而起,老百姓在买了房子的同时,也更希望智能化的防盗产品进入自己的家庭,而旧的铁窗式的防盗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目前市面有的用于居室的感应防盗器,其通过红外感应模块对布防区进行探测,当布防区内出现移动红外信号源时,防盗器发出报警声,起到惊吓入侵者和提醒户主的作用,从而帮助居室防盗。

但是这类感应防盗器,其功能比较单一,仅仅是通过探测红外光波来检测入侵者,由于光波沿直线传播的特性,导致红外感应模块只能探测到室内一定范围内的移动红外信号源,即有效布防区较小。当感应报警器布置在客厅时,无法探测到房间内的情况。这类感应防盗器的感知功能单一、感知范围小,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能感应防盗器,其具有更多的感知功能和更大的感知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感应防盗器,包括壳体,在壳体正面设置有红外感应模块、出音孔和拾音孔,在壳体内且位于出音孔处设置有扬声器模块,在壳体内且位于拾音孔处设置有声音采集模块,在壳体上还设置有按键模块,在壳体背面设置有电池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主控模块、声音采集模块、比较模块、计时模块、电源模块以及wifi通信模块,所述声音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比较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与计时模块的触发端连接,所述计时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i/o端连接,所述扬声器模块的输入端与主控模块的i/o端连接,所述按键模块与mcu模块的i/o端连接,所述红外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i/o端连接,所述wifi通信模块的收发端与主控模块的收发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各个模块连接,用于供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控模块为mcu模块,其采用的是单片机芯片u1,其型号为stc15w408as,u1的10号引脚接地,u1的8号引脚连接电源vcc,所述wifi通信模块采用的是wifi芯片u2,其型号为fsp-885,u2的23号引脚连接电源vcc,u2的24号引脚通过电阻r10连接电源vcc,u2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vcc,u2的3号引脚通过电容c5接地,u2的8号引脚通过电阻r9接地,u2的12号引脚接地,u2的21号引脚通过电阻r12与u1的18号引脚连接,u2的22号引脚通过电阻r11与u1的17号引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声音采集模块包括拾音器s和pnp型的三极管q1,s的正极通过电阻r1连接电源vcc且其负极接地,q1的基极通过电容c1与s的正极连接,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电源vcc,q1的发射极接地,在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q1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比较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比较模块包括比较器a1,所述声音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比较器a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a1的反向输入端输入基准电压vref,该基准电压由电阻r4和电阻r5构成的分压电路提供,其中r4与r5串联,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r5的另一端接地,a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r4的低电压端,a1的输出端连接计时模块的输入端,a1的输出端带有上拉电阻r6,r6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且其另一端与a1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计时模块包括555计时器,比较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555计时器的2号引脚连接,555计时器的4号引脚和8号引脚连接电源vcc,555计时器的7号引脚和8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7,555计时器的7号引脚与6号引脚连接,555计时器的6号引脚通过电容c3接地,555计时器的1号引脚接地,555计时器的5号引脚通过电容c4接地,555计时器的3号引脚连接主控模块的i/o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包括红外芯片u3和红外探头,红外芯片u3的型号为biss0001,红外探头的型号为lhi778,u3的11号引脚连接电源vcc,u3的9号引脚通过电阻r16连接红外探头的1号引脚,u3的8号引脚与红外探头的1号引脚连接,u3的1号引脚与其8号引脚连接,u3的14号引脚与红外探头的2号引脚连接,红外探头的3号引脚接地,u3的4号引脚通过电容c7接地,u3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14连接其3号引脚,u3的5号引脚通过电容c6接地,u3的6号引脚通过电阻r15连接其5号引脚,u3的10号引脚通过电阻r20接地,u3的14号引脚通过电阻r21接地,电容c10与电阻r21并联,电阻r18、电阻r22和电容c12依次串联,电阻r18的另一端与u3的15号引脚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与电阻r18并联,电阻r17、电阻r19和电容c11依次串联,电阻17的另一端与u3的12号引脚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18和电阻r22之间,电容c8与电阻r17并联,u3的16号引脚连接在电阻r18与电阻r22之间,u3的2号引脚通过电阻r13与主控模块的i/o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扬声器模块包括npn型的三极管q2和喇叭j1,q2的基极与主控模块的i/o端连接,j1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j1的另一端与q2的集电极连接,q2的发射极接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芯片u4和pnp型的三极管q3,电源芯片u4的型号为m5237l,q3的发射极与电池仓内的电极bat连接,q3的集电极为电源模块的输出端vcc,u4的1号引脚与q3的基极连接,在q3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3,q3的发射极与u4的2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13,电阻r24与电阻r25串联,电阻r24的另一端与q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与u4的2号引脚连接,u4的3号引脚与电阻r24和电阻r25之间连接,电容c14的一端与q3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与u4的2号引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智能感应防盗器具有红外感应功能和声响检测功能,通过红外感应模块对布防区内的移动红外信号源进行感应,并通过声音采集模块对布防区内和布防区内的区域的声响进行检测,该智能感应防盗器具有更多的感知功能和更大的感知范围,当布防区内出现移动红外信号源或是检测到室内出现异常声响时,智能感应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能将异常报警信息远程推送至住户,实现远程报警,便于外出的住户第一时间获知异常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感应防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智能感应防盗器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3至图6为智能感应防盗器的详细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红外感应模块;3、出音孔;4、拾音孔;5、按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智能感应防盗器,包括壳体,在壳体正面设置有红外感应模块、出音孔和拾音孔,在壳体内且位于出音孔处设置有扬声器模块,在壳体内且位于拾音孔处设置有声音采集模块,在壳体上还设置有按键模块,在壳体背面设置有电池仓并配有仓盖(图中未示出)。

参照图2,在壳体内设置有主控模块、声音采集模块、比较模块、计时模块、电源模块以及wifi通信模块。其中主控模块为mcu模块,声音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比较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比较模块将声音采集信号与预设的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在前者大于后者时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在前者小于后者时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比较模块的输出端与计时模块的触发端连接,计时模块接收到第一电平信号后输出第三电平信号,并在一定时间后停止输出第三电平信号,计时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i/o端连接,扬声器模块的输入端与主控模块的i/o端连接,按键模块与mcu模块的i/o端连接,红外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i/o端连接,wifi通信模块的收发端与主控模块的收发端连接,电源模块与各个模块连接,用于供电。

参照3至图6,本实施例中的声音采集模块包括拾音器s和pnp型的三极管q1,s的正极通过电阻r1连接电源vcc且其负极接地,q1的基极通过电容c1与s的正极连接,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电源vcc,q1的发射极接地,在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q1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为声音采集模块的输出端。

比较模块为比较器a1,声音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比较器a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a1的反向输入端输入基准电压vref,该基准电压由电阻r4和电阻r5构成的分压电路提供,其中r4与r5串联,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r5的另一端接地,a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r4的低电压端,a1的输出端连接计时模块的输入端,a1的输出端带有上拉电阻r6,r6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且其另一端与a1的输出端连接。

计时模块包括555计时器,a1的输出端与555计时器的2号引脚(即触发引脚)连接,555计时器的4号引脚和8号引脚连接电源vcc,555计时器的7号引脚和8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7,555计时器的7号引脚与6号引脚连接,555计时器的6号引脚通过电容c3接地,555计时器的1号引脚接地,555计时器的5号引脚通过电容c4接地。

本实施例中的mcu模块采用的是单片机芯片u1,其型号为stc15w408as,u1的10号引脚接地,555计时器3号引脚与u1的15号引脚连接,u1的8号引脚连接电源vcc。

wifi通信模块采用的是wifi芯片u2,其型号为fsp-885,u2的23号引脚连接电源vcc,u2的24号引脚通过电阻r10连接电源vcc,u2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vcc,u2的3号引脚通过电容c5接地,u2的8号引脚通过电阻r9接地,u2的12号引脚接地,u2的21号引脚通过电阻r12与u1的18号引脚连接,u2的22号引脚通过电阻r11与u1的17号引脚连接。

按键模块与u1的13号引脚连接。

红外感应模块包括红外芯片u3和红外探头,红外芯片u3的型号为biss0001,红外探头的型号为lhi778。u3的11号引脚连接电源vcc,u3的9号引脚通过电阻r16连接红外探头的1号引脚,u3的8号引脚与红外探头的1号引脚连接,u3的1号引脚与其8号引脚连接,u3的14号引脚与红外探头的2号引脚连接,红外探头的3号引脚接地,u3的4号引脚通过电容c7接地,u3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14连接其3号引脚,u3的5号引脚通过电容c6接地,u3的6号引脚通过电阻r15连接其5号引脚,u3的10号引脚通过电阻r20接地,u3的14号引脚通过电阻r21接地,电容c10与电阻r21并联,电阻r18、电阻r22和电容c12依次串联,电阻r18的另一端与u3的15号引脚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与电阻r18并联,电阻r17、电阻r19和电容c11依次串联,电阻17的另一端与u3的12号引脚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18和电阻r22之间,电容c8与电阻r17并联,u3的16号引脚连接在电阻r18与电阻r22之间,u3的2号引脚通过电阻r13与u1的14号引脚连接。

扬声器模块包括npn型的三极管q2和喇叭j1,q2的基极与u1的1号引脚连接,j1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j1的另一端与q2的集电极连接,q2的发射极接地。

电源模块包括电源芯片u4和pnp型的三极管q3,电源芯片u4的型号为m5237l,q3的发射极与电池仓内的电极bat连接,q3的集电极为电源模块的输出端vcc,u4的1号引脚与q3的基极连接,在q3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3,q3的发射极与u4的2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13,电阻r24与电阻r25串联,电阻r24的另一端与q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与u4的2号引脚连接,u4的3号引脚与电阻r24和电阻r25之间连接,电容c14的一端与q3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与u4的2号引脚连接。

在电池仓内装入电池后,启动智能感应防盗器即可开始工作。

该智能感应防盗器的工作原理为:用户出门前,按下按键模块,防盗器开始进入布防状态,此时红外探头对布防区的红外信号源进行感应,并将感应信号发送至红外芯片,红外芯片对感应信号进行处理,判断布防区内是否有移动的红外信号源,从而判断是否有人闯入室内,当判断为有人闯入室内时,红外芯片u3向单片机芯片u1输出一电平信号,单片机芯片u1接收到该电平信号后,其1号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此时三极管q2导通,喇叭得电发出报警声,实现报警。

在智能感应防盗器工作的过程中,声音采集模块对室内的声音进行采集并向比较模块输出电压信号,比较模块将该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信号vref进行比较,当前者大于后者时,比较模块向计时模块输出高电平信号,计时模块接收到该高电平信号后被触发,随即进入暂稳态模式,本实施例中,计时模块的暂稳态模式持续的时间为1s,在暂稳态模式下,计时模块向mcu模块输出高电平,暂稳态结束后,计时模块输出低电平信号。本实施中,为消除干扰声音的影响,设定mcu模块只有在接收到来自计时模块的两次高电平信号时,才判断室内出现了异常声响。具体来说是mcu模块对其15号引脚的端口电压进行采集,设定在5s的时间内,mcu模块接收到计时模块的两次高电平信号,则mcu模块的1号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此时扬声器模块得电开始发出报警声。这样当室内出现异常声响时,即便是布防区未能检测到移动红外信号源,智能感应防盗器也能报警。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感应防盗器还配备有wifi通信模块,将智能感应防盗器连接wifi网络,并在专用的手机app上完成智能感应防盗器的配对和绑定。

当室内出现有人闯入或是出现异常声响情况时,mcu模块生成异常报警信息,并控制wifi通信模块将异常报警信息发出,异常报警信息通过网络上传至报警云端服务器,再由报警云端服务器将异常报警信息推送至户主手机app,实现远程监控报警,当户主外出时,也能接受到异常报警信息。

当户主回到家后,需要再次按下按键模块,解除布防状态,此时智能感应防盗器进入待机模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