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侵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0410发布日期:2020-03-31 17:0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入侵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入侵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入侵报警系统intruderalarmsystem(ias)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目前传统安防设备普遍存在监测功耗大、误报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入侵报警系统,用以解决传统安防设备误报率高和功耗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入侵报警系统,包括中控系统和探测防区,所述中控系统与所述探测防区相连,所述中控系统设置于中控室内,包括监控管理终端、告警显示屏、报警设备和振动探测设备,所述监控管理终端分别与所述告警显示屏、所述振动探测设备相连,所述告警显示屏联动报警设备;所述探测防区由光反馈盒、传输光缆和传感光缆组成,所述传输光缆通过所述光反馈盒转换传感光缆光信号分配、光器件熔接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中控系统包括光缆终端盒,所述光缆终端盒分别与振动探测设备和传输光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探测设备包括与电源单元连接的控制单元和振动探测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振动探测单元和所述监控管理终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设置有防区告警输出的接口,所述防区告警输出的接口与光电告警器连接,所述振动探测单元设置有通信光纤接口,所述通信光纤接口通过光缆终端盒连接所述传输光缆。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告警显示屏无线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探测单元设置有防区探测单元告警指示灯和防区探测单元正常运行指示灯。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光缆为振动传感光缆。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管理终端为pc电脑,所述pc电脑内安装有光缆振动传感安防系统管理软件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基于监控管理终端、告警显示屏、报警设备、振动探测设备、光缆终端盒、光反馈盒、传输光缆、传感光缆等,采用的无源光缆使得系统在不需要任何户外有源器件的情况下能够提供长距离监控;防区采用光缆作为探测器,不影响防区原有的信号系统,有效排除外界干扰,提供实时、可靠的入侵报警,使得相关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做出相应的行动。当有入侵行为产生时,通过敲击、攀爬、踩踏、触碰、摇晃、挤压等方式使得光缆发生微小振动时,系统即刻报警,并定位报警位置,提高了安防级别,降低误报、漏报率。

(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功能:

1、布设于防区内的传感元器件均为无需能源供给的光缆,除安置于监控室内的振动探测设备需外接电源单元、运行的监控管理终端,该入侵报警系统无其它能耗,整个防区无需电力供给;

2、防区采用光缆作为探测器,不影响防区原有的信号系统;

3、各种入侵行为均可实时有效监控;

4、光纤、光缆性能稳定,耐腐蚀,环境适用性强,适合各种环境下使用;

(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无源,功耗低,各种入侵行为均可实时有效监控;环境适用性强,适合各种环境下使用;提高了安防级别,降低误报、漏报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入侵报警系统的电气连接框图;

图2为本实施例光波变化的示意图。

图中,1-监控管理终端,2-振动探测设备,3-告警显示屏,4-报警设备,5-光缆终端盒,6-光反馈盒,7-传感光缆,8-传输光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需要对一些必要的术语进行解释。例如:

若本申请中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下文所讨论的“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应当理解的是,若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申请中出现的各种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

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括有”时,这些术语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和/或附加。

如图1所示,一种入侵报警系统,包括中控系统和探测防区,中控系统与探测防区相连,中控系统设置于中控室内,包括监控管理终端1、告警显示屏3、光缆终端盒5、报警设备4和振动探测设备2,监控管理终端1为pc电脑,pc电脑安装有光缆振动传感安防系统管理软件单元,用以振动探测设备参数配置,防区告警显示、记录,振动探测单元状态监测。监控管理终端1分别与告警显示屏3、振动探测设备2相连;光缆终端盒5,用于传输光缆转换成光纤fc/apc接口,光缆终端盒5分别与振动探测设备2和传输光缆8连接,告警显示屏3联动报警设备4;探测防区由光反馈盒6、传输光缆8和传感光缆7组成,传输光缆8,用于中控室到防区上的光信号传输用光缆,传输光缆8通过光反馈盒6转换传感光缆7光信号分配、光器件熔接保护。传感光缆7为振动传感光缆,各防区用来测试振动的感应用的光缆。

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振动探测设备2包括与电源单元连接的控制单元和振动探测单元,用以振动信号采集、分析和输出。其中,控制单元分别与振动探测单元和监控管理终端1连接,控制单元与告警显示屏1无线通信。控制单元设置有防区告警输出的接口,用于与光电告警器连接,振动探测单元设置有通信光纤接口,用以通过光缆终端盒5连接传输光缆8。为了更加直观的告知用户探测结果,振动探测单元设置有防区探测单元告警指示灯和防区探测单元正常运行指示灯。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入侵报警系统进行实施,监控管理终端1、告警显示屏3、报警设备4、振动探测设备2、光缆终端盒5、光反馈盒6、传输光缆8和传感光缆7等;监控管理终端1分别与告警显示屏3、振动探测设备2相连,光缆终端盒5分别与振动探测设备2和传输光缆8连接,告警显示屏3联动报警设备4;探测防区由光反馈盒6、传输光缆8和传感光缆7组成,传输光缆8通过光反馈盒6转换传感光缆7光信号分配、光器件熔接保护。其中,振动探测设备2包括与电源单元连接的控制单元和振动探测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振动探测单元和监控管理终端1连接,控制单元与告警显示屏3无线通信。控制单元设置有防区告警输出的接口,用于与光电告警器连接,振动探测单元设置有通信光纤接口,用以通过光缆终端盒5连接传输光缆8。

如图2所示,光缆中传输的光正常状态下,不会产生任何波动及报警;当振动探测单元光源产生一路初始光源,经过光缆终端盒5,由传输光缆8输出到光反馈盒6,该路光进入到传感光缆7,抵达传感光缆7末端后反射,沿原路返回至振动探测单元,触碰、振动、或挤压光缆会导致形态干扰而产生光信号特征参量(如振幅、相位、波长、偏振态等)的改变,即光路波形发生偏移,振动探测单元获取光信号特征参量变化,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控制单元分析发射光与接收光之间的关系,判断传感光缆7是否受到了振动,决定是否发出告警信号。如果判断传感光缆7受到振动,就将告警信号发送到监控管理终端1,并联动其他报警设备4。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光缆作为传感传输二合一的器件,通过对直接触及光缆或通过承载物,如覆土、铁丝网、围栏等,传递给光缆的各种扰动,进行持续和实时的监控;系统采集扰动数据,经过监控管理终端1的智能分析和处理,判断外部干扰,实现系统预警或实时告警,从而达到对侵入设防区域周界、以及内部核心区域的威胁行为进行预警监测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用以满足不同的具体实际需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组成,结构或部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均是广义含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或整体地连接,或局部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即,文字语言的表达与实际技术的实施可以灵活对应,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文字语言(包括附图)的表达不构成对权利要求的任何单一的限制性解释。

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在以上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技术,例如具体的施工细节,作业条件和其他的技术条件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