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2538发布日期:2020-05-22 20:56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申请涉及交通信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



背景技术:

在交通网络中,平面交叉口是整个路网中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的瓶颈。通行车辆在平面交叉口处反复地分流、合流及交叉,使得该处的交通状况复杂、降低通行能力。仅依靠常规交通信号灯或交警指挥不能有效地缓解交通压力。为了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避免交通拥堵,国内很多城市开始推行直行和左转待行区,该做法充分利用路口空间,明确指示引导车辆,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情况,并很大程度节约了人力成本。但现有的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显示效果较差,无法在雾天或阴天时保证显示效果,进而无法保证为驾驶员提供较好的提示反馈,影响驾驶员的行驶。因此,针对上述不足,如何提供可保证在雨天或雾天的显示效果且方便用户维护更换的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可保证在雨天或雾天的显示效果且方便用户维护更换的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在雾天或阴天时可保证良好的显示效果,并可方便操作人员更换显示组件,保证显示效果的可靠性,并由设置在顶部的挡板为显示屏提供防尘和防雨的作用,其内表面所设置的反射层可保证显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包括框体、led灯条、扩散板,所述框体包括呈矩形状的底板,所述led灯条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的背面设置多个导流筋,所述导流筋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所延伸布设,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led灯条的上方,所述底板上设置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铰接设置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底板呈倾斜设置,所述挡板朝向于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上设置反射层,由所述led灯条所发出的部分光线由所述反射层反射,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底板之间围设形成容纳腔且在所述框体的底部形成缺口,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另一端分别设置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平行,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上分别设置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顶板相平行,所述凸台和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凸台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滑槽,所述扩散板的侧边装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靠近所述缺口的端部分别铰接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所述第一转板和所述第二转板可抵接于所述凸台的表面,以使所述扩散板的底部抵接于所述第一转板和所述第二转板上。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led灯条并列布设于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板转动至与所述凸台相贴合时,所述第一转板可遮挡所述滑槽靠近所述缺口的端部,所述第二转板转动至与所述凸台相贴合时,所述第二转板可遮挡所述滑槽靠近所述缺口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板与所述第二转板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板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侧壁所铰接相连,所述第二转板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侧壁所铰接相连。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包括框体、led灯条和扩散板,框体包括呈矩形状的底板,led灯条固定于底板上,扩散板位于led灯条的上方,底板上设置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并与底板围设形成容纳腔且在框体的底部形成缺口,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的另一端分别设置顶板,顶板与底板相平行,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上设置的凸台和顶板形成滑槽,扩散板的侧边装配于滑槽内,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靠近缺口的端部分别铰接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可抵接于凸台的表面,以使扩散板的底部抵接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上,第二侧壁上铰接设置挡板,挡板与底板呈倾斜设置,所设置的挡板可为提示屏提供防雨防尘的作用,在底板底面所设置的导流筋可提高显示屏的雨水排泄能力,挡板朝向于扩散板的表面上设置反射层,由led灯条所发出的部分光线由所述反射层反射,进而保证光线在上方设置挡板的情况下保证显示效果,所设置扩散板可使得光线沿更广的出射角度所发出,保证显示效果,通过转动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即可实现对扩散板从缺口处的拆卸安装,方便扩散板的更换,以保证显示效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的正向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包括框体10、led灯条50和扩散板60,框体10包括呈矩形状的底板11,led灯条50固定于底板11上,扩散板60位于led灯条50的上方,通过电源线(图中未示出)为led灯条50提供电能使得led灯条50进行照明工作。所设置扩散板60可扩大光线的出射角度,提高显示屏的整体显示性能。

底板11的背面设置多个导流筋111,导流筋111沿底板11的长度方向所延伸布设,雨水可在底板11背面所设置的导流筋111的导流下所传导,防止雨水自由流道以进入显示屏内,提高显示屏表面雨水的排泄能力。

底板11上设置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和第三侧壁23,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三侧壁23与底板11之间围设形成容纳腔2且在框体10的顶部形成缺口1。

第二侧壁22上铰接设置挡板27,挡板27与底板11呈倾斜设置,挡板27朝向于扩散板60的表面上设置反射层,倾斜设置的挡板27可为提示屏在顶部提供防尘和防雨作用,防止在雨天时,雨水落在显示屏的表面以降低显示效果,由led灯条50所发出的部分光线由反射层反射,呈倾斜布设的挡板27可使得光线经反射后朝向于外侧射出,进而保证显示效果。

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和第三侧壁23的另一端分别设置顶板24,顶板24与底板11相平行,第一侧壁21和第三侧壁23上分别设置凸台25,凸台25与顶板24相平行,凸台25和顶板24位于容纳腔2内,凸台25与顶板24之间形成滑槽26,扩散板60的侧边装配于滑槽26内,第一侧壁21和第三侧壁23靠近缺口1的端部分别铰接第一转板31和第二转板32,第一转板31和第二转板32可抵接于凸台25的表面,以使扩散板60的底部抵接于第一转板31和第二转板32上。

进一步地,多个led灯条50并列布设于底板11上。

进一步地,第一转板31转动至与凸台25相贴合时,第一转板31可遮挡滑槽26靠近缺口1的端部,第二转板32转动至与凸台25相贴合时,第二转板32可遮挡滑槽26靠近缺口1的端部。

进一步地,第一转板31与第二转板32相对设置,以共同实现对扩散板60的抵挡,使得扩散板60装配于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第一转板31通过第一转轴41与第一侧壁21所铰接相连,第二转板32通过第二转轴42与第二侧壁22所铰接相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自动显示屏,包括框体、led灯条和扩散板,框体包括呈矩形状的底板,led灯条固定于底板上,扩散板位于led灯条的上方,底板上设置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并与底板围设形成容纳腔且在框体的底部形成缺口,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的另一端分别设置顶板,顶板与底板相平行,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上设置的凸台和顶板形成滑槽,扩散板的侧边装配于滑槽内,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靠近缺口的端部分别铰接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可抵接于凸台的表面,以使扩散板的底部抵接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上,第二侧壁上铰接设置挡板,挡板与底板呈倾斜设置,所设置的挡板可为提示屏提供防雨防尘的作用,在底板底面所设置的导流筋可提高显示屏的雨水排泄能力,挡板朝向于扩散板的表面上设置反射层,由led灯条所发出的部分光线由所述反射层反射,进而保证光线在上方设置挡板的情况下保证显示效果,所设置扩散板可使得光线沿更广的出射角度所发出,保证显示效果,通过转动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即可实现对扩散板从缺口处的拆卸安装,方便扩散板的更换,以保证显示效果的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