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0190发布日期:2020-09-11 22:0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的激光雷达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保证特定区域的安全性,一般都会在这些区域安装报警系统,当发生非法入侵或者安全事故等情况时,特定的监测区域时就会有警报响起。

现有的报警系统在安装之后移动不便,但在实践中,在某些场合有很多时候非常需要临时安装报警系统,比如人群聚集的广场、案发现场、文物发掘现场、危险作业现场等,这些场景非常需要可移动的便携式的报警系统;并且现有的报警系统的监测区域也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监测区域覆盖面受限,有些需要监测的区域无法覆盖到,有些不需要监测的区域却被覆盖,无法个性化的设定监测区域,因此报警设备经常将非异常情况判断为异常,出现错误的警告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便携式报警系统。通过将激光雷达检测单元和报警单元结合在一起,使用便携式供电单元供电,实现了激光雷达和报警器结合的报警系统,使得报警系统的安装的简易性和便携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便携式报警系统。包括:激光雷达检测单元、无线传输单元、移动终端、报警单元和便携式供电单元

所述述的移动单元,与所述的无线传输单元连接,所述的移动单元给所述的无线传输单元发送报警区域设置信息、读取已存储报警区域信息、开启和关闭信号量。接受所述的无线传输单元发送过来的的扫描区域信息和侦测入侵物体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优选的,所述的报警区域为,以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的扫描测距中心为零点,以用户输入图形为边界,建立区域内所述激光雷达的扫描点集,以区域内最大点和最小点极坐标的半径和中间点极坐标图形的上边界建立一个封闭的一维区域,即为报警区域;

优选的,所述的报警区域为,以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的扫描测距中心为零点,以用户输入图形为边界,建立区域内所述激光雷达的扫描点集,以区域内最大点和最小点之间极坐标图形的上边界和下边界建立一个封闭的二维区域,即为报警区域;

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与所述的无线传输单元链接,所述的激光雷达接收所述的无线传输单元发送过来的扫描区域设置信息、读取扫描区域信号、开启和关闭型号量,给所述的无线传输系统发送当前扫描区域信息和侦测入侵物体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传输单元,可以为蓝牙、wifi、zigbee、433m等无线通讯方式。

优选的,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扫描角度大于等于270度°,可以储存所述的移动单元设置的扫描区域信息,最大扫描频率大于等于100hz。

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与所述的报警单元连接,所述的激光雷达在设置的扫描区域内检测到入侵物体时,控制报警单元发出警报信号。

优选的,所述的便携式供电单元,为与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无线传输单元、报警单元提供电源。所述便携式供电单元可以控制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无线传输单元、报警单元开启与关闭。

优选的,所述的报警单元,输出的报警信号为声光信号,安装在整机顶部,保证了报警信号的显著性。所述的便携式供电单元,包括电源控制面板和电池组,所述的电池组嵌入在内部支架中,所述的内部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和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减少了空间的占用同时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侦察区域的高精度侦测,并将报警信息实时传输到移动单元保证了区域的安全性和及时性,结合现场设置不同的扫描区域,对于不需要长时间监控或者需要多次更换扫描地点的场景实现的便于携带和及其简易安装的功能。极大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便携式报警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便携式报警系统工作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1--报警单元2--激光雷达3---整机外壳4-无线传输单元5--电池6--底座7--电源控制面板8--支架9--指示灯

在图2中包括有10—便携式报警系统整机11—移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便携式报警系统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所述的系统包括报警单元、激光雷达、整机外壳、无线传输单元、电池、底座、电源控制面板、支架、指示灯。

所述的报警单元安装在所述的整机外壳3上,保证了报警信号的显著性,所诉的报警信号是声光信号。

所述的报警单元使用的24v供电,大小为8*8*5cm。

所述的支架8固定在所述的底座6上;所述的电池5锁入所述的支架8内部;所述的激光雷达2固定在所述的支架8顶部形成内部结构。

所述的电池5使用的使20000mah,最大输出功率为36w的可充电电池。

所述的激光雷达2的扫描角度大于等于270度,扫描频率大于等于100hz。

所述的电源控制板7与所述的电池5形成便携式供电单元,将所述的电源控制板嵌入所述的整机外壳3上。最后套入底座6中形成报警系统。

所述的电源控制板7通过单刀双掷开关调至充电或者工作。

所述的指示灯9锁入所述的底座6上,提示工作或者充电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便携式报警系统工作示意图,由图2可知所述的工作包括便携式报警系统整机、移动单元。

所述的便携式报警系统整机10和所述的移动单元11连接,录入所述的报警区域,接收所述的报警信息,查询已储存所述的报警区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便携式报警系统。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雷达检测单元、无线传输单元、移动终端、报警单元和便携式供电单元;

其中,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通过所述的无线传输单元与所述的移动终端相连;

所述便携式供电单元用于为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所述的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的报警单元供电;

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于设置报警区域、报警方式以及查询报警时间、保存报警信息;

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用于输出极坐标的点云数据和报警信息给所述的移动终端;

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还用控制所述的报警单元输出报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携式供电单元包括电源控制面板和电池组;所述的电源控制面板包括单刀双掷开关、充电电路、供电电路;所述的电池组分别和充电电路和供电电路相连,所述便携式供电单元通过所述的单刀双掷开关切换供电或者充电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组嵌入内部支架中,所述的内部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的激光雷达检测单元和所述无线传输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支架固定在金属底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控制面板嵌入到整机外壳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使用蓝牙、wifi、zigbee、433m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无线通讯方式通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单元输出的所述报警信号为声光信号;所述的报警单元固定在整机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外壳上装有活动手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外壳上有两个透镜,用于显示工作或者充电状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便携式激光雷达报警系统,包括:激光雷达,当有物体闯入规划区域时,会产生报警信号、入侵位置、以及入侵时间;无线传输单元,将所述的报警信息、入侵位置、入侵时间传输到手机或者平板;报警单元,当激光雷达检测到入侵物体时,报警单元会产生警告信号;便携式供电单元,所诉的激光雷达、报警单元、无线传输单元的电源都由便携式供电单元提供。将激光报警系统与无线连接,通过便携式电池供电。实现了报警系统的可移动性,同时也保证了激光报警系统的便携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若泰;张朋;徐威;胡攀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万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0
技术公布日:2020.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