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计划模式的公交调度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58310发布日期:2021-01-15 13:5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计划模式的公交调度方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公交车调度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计划模式的公交调度方式。
背景技术
:在城市公交系统中,乘客在时空上的需求往往分布不均衡,即乘客需求集中分布于一些区域,而在其他区域的需求较小。在此背景下,仅设置全程车会导致车辆在部分区间的客流过于拥挤,而在其他区间车辆利用效率低下。为了提升车辆利用率,减少乘客候车时间,区间车作为全程车的补充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公交调度系统中。区间车是指公交线路上服务特定区间站点的公交车辆,其在未到达终点站时于中间站点折返,区间车通过设置明显的标识(以区别全程车)来引导乘客选择乘坐合适的车辆类型。在需求较大的区间设置区间车,可以增加区间的车辆通过次数,从而减少乘客候车时间,与只设置全程车相比,区间车能有效降低车辆空载率,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在公交路线中,同一条线路有区间线路、支线线路等不同版本的线路,特别是城乡公交线路的支线特别多。这样在公交排班系统中给同一条有不同版本的线路做计划排班表时,目前没办法做到一起,是将线路进行拆分成独立线路进行计划和排班的。在某些城乡公交线路中,有些公交线路没有固定的发车时刻,车辆载满人就走,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没办法安排其他行车计划,也不便于统计车辆完成趟次。此外,现有的公交调度不能根据站台实时乘客数量与各行车线路上的总可载客量进行有效调度,从而导致调度效率低下。技术实现要素:(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计划模式的公交调度方式,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能根据站台实时乘客数量与各行车线路上的总可载客量进行有效调度、不便于统计车辆完成趟次的缺陷。(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无计划模式的公交调度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乘客到达站台时,通过乘车信息录入终端录入乘坐车辆信息,并统计各站台乘坐相同车辆的总乘客人数;s2、车辆定位系统将定位信息发送至调度中心,同时车载全景视频系统将车辆内部图像发送至调度中心;s3、调度中心根据行车路线对定位信息进行归类,并对归类后的定位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处于行驶状态的车辆数量;s4、调取同一行车路线上处于行驶状态车辆的车辆内部图像,根据车辆内部图像判断所有处于行驶状态车辆的总可载客量;s5、将每条行车路线的总可载客量与乘坐对应车辆的总乘客人数进行对比判断;s6、当行车路线的总可载客量大于乘坐对应车辆的总乘客人数时,不需要加派车辆;否则,需要加派车辆;s7、根据定位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出站、进站,并对完成一轮出站、进站动作的车辆记录趟次。优选地,当某一站台乘坐某一车辆的乘客人数大于阈值时,所述调度中心直接向该站台加派指定车辆,所述指定车辆可以不按照行车路线行驶至该站台。优选地,所述站台内部设置有显示装置,乘客通过乘车信息录入终端录入乘坐车辆信息后,显示装置显示乘坐相同车辆的乘客人数。优选地,所述车辆定位系统采用卫星定位系统与惯导定位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车辆进行精确定位,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定位信息发送至调度中心;所述车载全景视频系统也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车辆内部图像发送至调度中心。优选地,所述调度中心根据行车路线对定位信息进行归类,包括:车辆定位系统发送的定位信息包含有该车辆对应的唯一编码,调度中心根据该编码与行车路线的对应关系判断该车辆属于哪一条行车路线。优选地,所述对归类后的定位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处于行驶状态的车辆数量,包括:判断定位信息与始发站、终点站的位置关系,若定位信息与始发站、终点站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并维持恒定,则判断该车辆处于停驶状态;否则,判断该车辆处于行驶状态。优选地,当车辆处于所述停驶状态时,调度中心对处于停驶状态的车辆进行停驶计时,当计时时间大于阈值时,调度中心通过车载语音提示装置提醒该车辆发车。优选地,所述根据车辆内部图像判断所有处于行驶状态车辆的总可载客量,包括:对车辆内部图像进行自动人物识别,统计该车辆已载客量,用已载客量减去额定载客量,再加上额定站客量,得到该车辆的可载客量,计算出该车辆对应行驶路线上所有处于行驶状态车辆的总可载客量。优选地,所述根据定位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出站、进站,包括:判断定位信息与始发站的位置关系,若定位信息与始发站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并最终大于阈值时,则判断该车辆进行出站动作;判断判断定位信息与终点站的位置关系,若定位信息与终点站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并最终小于阈值时,则判断该车辆进行进站动作。(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无计划模式的公交调度方式,能够根据站台实时乘客数量与各行车线路上的总可载客量进行有效调度,有效提高调度效率,并且通过判断车辆的出站、进站动作来记录车辆趟次,便于对车辆进行公平有效的管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公交调度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一种基于无计划模式的公交调度方式,如图1所示,乘客到达站台时,通过乘车信息录入终端录入乘坐车辆信息,并统计各站台乘坐相同车辆的总乘客人数。站台内部设置有显示装置,乘客通过乘车信息录入终端录入乘坐车辆信息后,显示装置显示乘坐相同车辆的乘客人数。车辆定位系统将定位信息发送至调度中心,同时车载全景视频系统将车辆内部图像发送至调度中心。车辆定位系统采用卫星定位系统与惯导定位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车辆进行精确定位,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定位信息发送至调度中心;车载全景视频系统也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车辆内部图像发送至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根据行车路线对定位信息进行归类,并对归类后的定位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处于行驶状态的车辆数量。调度中心根据行车路线对定位信息进行归类,包括:车辆定位系统发送的定位信息包含有该车辆对应的唯一编码,调度中心根据该编码与行车路线的对应关系判断该车辆属于哪一条行车路线。对归类后的定位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处于行驶状态的车辆数量,包括:判断定位信息与始发站、终点站的位置关系,若定位信息与始发站、终点站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并维持恒定,则判断该车辆处于停驶状态;否则,判断该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当车辆处于停驶状态时,调度中心对处于停驶状态的车辆进行停驶计时,当计时时间大于阈值时,调度中心通过车载语音提示装置提醒该车辆发车。调取同一行车路线上处于行驶状态车辆的车辆内部图像,根据车辆内部图像判断所有处于行驶状态车辆的总可载客量。根据车辆内部图像判断所有处于行驶状态车辆的总可载客量,包括:对车辆内部图像进行自动人物识别,统计该车辆已载客量,用已载客量减去额定载客量,再加上额定站客量,得到该车辆的可载客量,计算出该车辆对应行驶路线上所有处于行驶状态车辆的总可载客量。将每条行车路线的总可载客量与乘坐对应车辆的总乘客人数进行对比判断,当行车路线的总可载客量大于乘坐对应车辆的总乘客人数时,不需要加派车辆;否则,需要加派车辆。根据定位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出站、进站,并对完成一轮出站、进站动作的车辆记录趟次。根据定位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出站、进站,包括:判断定位信息与始发站的位置关系,若定位信息与始发站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并最终大于阈值时,则判断该车辆进行出站动作;判断判断定位信息与终点站的位置关系,若定位信息与终点站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并最终小于阈值时,则判断该车辆进行进站动作。判断车辆是否完成一轮出站、进站动作,是否要记录趟次可以根据下表所示:车辆是否从首站发车是否在线路围栏里面是否进入底站算为趟次操作dd113是是是是校验dd114是否否否校验dd115校验表中,首站对应始发站,底站对应终点站,对于不正确的趟次记录,驾驶员可以进行申诉和校验。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当某一站台乘坐某一车辆的乘客人数大于阈值时,调度中心直接向该站台加派指定车辆,指定车辆可以不按照行车路线行驶至该站台。当某一站台乘坐某一车辆的乘客人数大于阈值时,可能出现客流量高峰或者行车路线上某一区段严重堵车的情况,此时,调度中心可以直接向该站台加派指定车辆,将该站台的乘客一次性全部接走,而指定车辆可以从其他车流量较少的路线行驶至该站台,能够有效减少乘客等待时间。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