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规范交通的红绿灯处行人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5811发布日期:2021-01-26 16:0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规范交通的红绿灯处行人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设备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规范交通的红绿灯处行人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日常生活中,道路交通信号灯是改善交通状况的一种重要工具,其通常 设置于十字,丁字等交叉路口,其通过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的控制,指导车辆和行人安全有序的通行,从而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目前,交通信号灯主要包括红灯信号、绿灯信号及黄灯信号组成,不同的信号灯代表不同的交通指示。
[0003]
现有的道路交通信号灯,均是采用简单的数字变化的方式,提醒过往的行人了解红绿灯的运行时间,此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明了,但是时常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当过往行人较多时,行人中身高不高的人,可能会被前方的行人遮挡观看红绿灯的视野,因此极易无法掌握红绿灯的运行时间,从而影响交通以及给自身带来危险,再者现在多数的行人红绿灯等待区域,只是简单的画设止步线,特别对一些交通意识不高的行人来说,其阻挡能力有限,不利于交通的顺畅。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规范交通的红绿灯处行人引导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规范交通的红绿灯处行人引导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支撑架、灯光提示装置;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组圆形结构的控制腔,控制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竖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前侧设置有与支撑架相互垂直的红绿灯安装杆,红绿灯安装杆上自前向后分别等间隔设置有红黄绿三组灯光提示装置,灯光提示装置对应红绿灯安装杆的内部设置有红绿灯。
[0006]
支撑架在使用时,一般会在道路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组,支撑架底部的固定底座靠近道路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平板结构的等待区域板,等待区域板用于待过马路的行人等待使用。为了确保行人都能够处在安全的位置进行等待,通过在等待区域板的中部前后两侧设置两组并列的且转动方向相反的电动阻隔栏,通过将两组电动阻隔栏转动相反,为了便于左右方向过往的行人能够分开行走,从而减少碰撞的可能。为了提高在行人在行走时,能够时刻的了解到灯光提示装置的变化情况,通过在红绿灯的外侧设置具有改变红绿灯灯光强度的灯光强度变化罩,利用灯光强度的逐渐变弱,提示过往的行人,该种提示灯即将结束。所述红绿灯外侧的红绿灯安装杆侧壁上设置有一组半球形结构的灯光强度变化罩,灯光强度变化罩的圆周表面的透光强度均匀设置逐渐减弱的结构,灯光强度变化罩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一组转动管,转动管的内中部开设有灯光穿透孔,通过灯光穿透孔可将红绿灯释放的光线通过灯光强度变化罩向外释放,所述红绿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组左高右低的光线反射板,光线反射板的底端延伸至灯光穿透孔的内部,通过光线反射板可将红
绿灯释放的光线反射到灯光强度变化罩的底部,然后光线仅能沿着灯光强度变化罩的底部斜向下射出。所述转动管的右侧向上通过传动带转动连接有一组转动轴,转动轴的内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在驱动箱内部的定时电机,所述驱动箱固定在对应灯光提示装置上侧的红绿灯安装杆顶部,通过控制定时电机的运行驱动转动轴旋转,然后在传动带的带动下驱动灯光强度变化罩转动,从而根据红绿灯运行的时间,定时设定好灯光强度变化罩的旋转速度,然后利用灯光强度变化罩的透光强度变化依次经过红绿灯出光的位置,从而起到利用灯光强度的变化提示行人的目的。
[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支撑架的顶部通过支撑板固定安装有一组用于光能发电的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板可提高本装置的资源利用率。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红绿灯安装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一组螺母,螺母滑动连接在固定于开设在支撑架前侧面中内部的丝杠上,升降槽的底端向下活动穿过支撑架的底壁转动连接有固定在控制腔内部的双向升降电机,通过控制升降电机的旋转,从而带动丝杠旋转,然后控制与螺母连接的红绿灯安装杆进行高度调整,以便于根据需要调整灯光提示装置的摆放高度。
[000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电动阻隔栏的表面设置为网格状结构,为了增加等待行人的观看视野。所述电动阻隔栏向下摆动一侧的等待区域板的顶部开设有面积等同于电动阻隔栏的存放槽,存放槽的设置用于将电动阻隔栏完全摆动至存放槽中,从而不影响行人的正常行走。为了进一步提高行人行走指引的能力,通过在对应电动阻隔栏可摆动的一侧的等待区域板顶部印刻有指向标。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转动管的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圈旋转板,旋转板转动连接在开设在红绿灯安装杆内壁中的限位旋转槽中,通过旋转板与限位旋转槽可将灯光强度变化罩稳定的限制在红绿灯安装杆上。
[0011]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为了确保行人能够准确快速的观看到红绿灯的变化,此时最好将通过灯光强度变化罩释放的光线投影到行人道上,因此通过在等待区域板的靠近道路中心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组弧形结构的收卷腔,收卷腔的外侧面设置为金属材料,用于降低外部对其破坏力度。收卷腔上缠绕式连接有投影布,收卷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收卷辊,收卷辊的后端转动连接有收卷电机,前端通过导轨转动连接在收卷腔的内壁上,所述收卷腔的朝向道路中心的侧壁下部开设有便于投影布进出的出口,通过将左右两侧的投影布铺设在行人道上,然后通过调整红绿灯安装杆的使用高度,使得通过灯光强度变化罩射出的光线照射到投影布上,以此便于行走时的行人直接处在具有灯管变化的投影布上行走,确保时刻的了解到红绿灯的变化情况,从而及时作出应对。为了确保左右两组投影布能够稳定的铺设在行人道上,通过在左侧投影布的末端前后两侧固定安装有挂环,右侧投影布的对应挂环的投影布末端固定安装有挂钩,通过将挂钩挂在挂环上,从而将二者进行稳定的连接。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每组红绿灯的外侧设置均匀运行一周的时间与红绿灯运行时间一致的灯光强度变化罩,然后通过光线反射板的反射作用,将红绿灯发出的光线通过灯光强度变化罩的底部向外射出,然后与长度可收卷的投影布相互配合,使得利用控制红绿灯光线的在投影布上的强弱变化,准确快速的提示行人,及时的了解到红绿灯的运行情况,以便于不同身高,数量的行人过马路时,都能够充分的得知红绿
灯的变化,从而降低危险的发生,以及提供道路的规范;通过在等待区域板上设置控制行人左右行走时进行阻隔控制等待的电动阻隔栏,从而将规范行人交通,提高安全性,道路畅通。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一种用于规范交通的红绿灯处行人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一种用于规范交通的红绿灯处行人引导装置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一种用于规范交通的红绿灯处行人引导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一种用于规范交通的红绿灯处行人引导装置中收卷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为图2中a1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其中:固定底座10,控制腔11,支撑架12,红绿灯安装杆13,太阳能板14,升降槽15,丝杠16,等待区域板17,投影布18,收卷腔19,存放槽20,电动阻隔栏21,指向标22,收卷电机23,收卷辊24,驱动箱25,灯光提示装置26,升降电机27,灯光强度变化罩28,定时电机29,转动轴30,传动带31,红绿灯32,转动管33,灯光穿透孔34,旋转板35,限位旋转槽36,挂环37,挂钩38,光线反射板39。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0]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一种用于规范交通的红绿灯处行人引导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0、支撑架12、灯光提示装置26;固定底座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组圆形结构的控制腔11,控制腔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竖直的支撑架12,支撑架12的顶部通过支撑板固定安装有一组用于光能发电的太阳能板14,利用太阳能板14可提高本装置的资源利用率。所述支撑架12的前侧设置有与支撑架12相互垂直的红绿灯安装杆13,红绿灯安装杆13上自前向后分别等间隔设置有红黄绿三组灯光提示装置26,灯光提示装置26对应红绿灯安装杆13的内部设置有红绿灯32,红绿灯安装杆1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一组螺母,螺母滑动连接在固定于开设在支撑架12前侧面中内部的丝杠16上,升降槽15的底端向下活动穿过支撑架12的底壁转动连接有固定在控制腔11内部的双向升降电机27,通过控制升降电机27的旋转,从而带动丝杠16旋转,然后控制与螺母连接的红绿灯安装杆13进行高度调整,以便于根据需要调整灯光提示装置26的摆放高度。
[0021]
支撑架12在使用时,一般会在道路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组,支撑架12底部的固定底座10靠近道路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平板结构的等待区域板17,等待区域板17用于待过马路的行人等待使用。为了确保行人都能够处在安全的位置进行等待,通过在等待区域板17的中部前后两侧设置两组并列的且转动方向相反的电动阻隔栏21,通过将两组电动阻隔栏21转动相反,为了便于左右方向过往的行人能够分开行走,从而减少碰撞的可能。电动阻隔栏21的表面设置为网格状结构,为了增加等待行人的观看视野。所述电动阻隔栏21向下摆动一侧的等待区域板17的顶部开设有面积等同于电动阻隔栏21的存放槽20,存放槽20的设置用于将电动阻隔栏21完全摆动至存放槽20中,从而不影响行人的正常行走。为了进一步提高行人行走指引的能力,通过在对应电动阻隔栏21可摆动的一侧的等待区域板17顶
部印刻有指向标22。
[0022]
为了提高在行人在行走时,能够时刻的了解到灯光提示装置26的变化情况,通过在红绿灯32的外侧设置具有改变红绿灯32灯光强度的灯光强度变化罩28,利用灯光强度的逐渐变弱,提示过往的行人,该种提示灯即将结束。所述红绿灯32外侧的红绿灯安装杆13侧壁上设置有一组半球形结构的灯光强度变化罩28,灯光强度变化罩28的圆周表面的透光强度均匀设置逐渐减弱的结构,灯光强度变化罩28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一组转动管33,转动管33的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圈旋转板35,旋转板35转动连接在开设在红绿灯安装杆13内壁中的限位旋转槽36中,通过旋转板35与限位旋转槽36可将灯光强度变化罩28稳定的限制在红绿灯安装杆13上,转动管33的内中部开设有灯光穿透孔34,通过灯光穿透孔34可将红绿灯32释放的光线通过灯光强度变化罩28向外释放,所述红绿灯3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组左高右低的光线反射板39,光线反射板39的底端延伸至灯光穿透孔34的内部,通过光线反射板39可将红绿灯32释放的光线反射到灯光强度变化罩28的底部,然后光线仅能沿着灯光强度变化罩28的底部斜向下射出。所述转动管33的右侧向上通过传动带31转动连接有一组转动轴30,转动轴30的内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在驱动箱25内部的定时电机29,所述驱动箱25固定在对应灯光提示装置26上侧的红绿灯安装杆13顶部,通过控制定时电机29的运行驱动转动轴30旋转,然后在传动带31的带动下驱动灯光强度变化罩28转动,从而根据红绿灯32运行的时间,定时设定好灯光强度变化罩28的旋转速度,然后利用灯光强度变化罩28的透光强度变化依次经过红绿灯32出光的位置,从而起到利用灯光强度的变化提示行人的目的。
[0023]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确保行人能够准确快速的观看到红绿灯32的变化,此时最好将通过灯光强度变化罩28释放的光线投影到行人道上,因此通过在等待区域板17的靠近道路中心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组弧形结构的收卷腔19,收卷腔19的外侧面设置为金属材料,用于降低外部对其破坏力度。收卷腔19上缠绕式连接有投影布18,收卷腔1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收卷辊24,收卷辊24的后端转动连接有收卷电机23,前端通过导轨转动连接在收卷腔19的内壁上,所述收卷腔19的朝向道路中心的侧壁下部开设有便于投影布18进出的出口,通过将左右两侧的投影布18铺设在行人道上,然后通过调整红绿灯安装杆13的使用高度,使得通过灯光强度变化罩28射出的光线照射到投影布18上,以此便于行走时的行人直接处在具有灯管变化的投影布18上行走,确保时刻的了解到红绿灯32的变化情况,从而及时作出应对。为了确保左右两组投影布18能够稳定的铺设在行人道上,通过在左侧投影布18的末端前后两侧固定安装有挂环37,右侧投影布18的对应挂环37的投影布18末端固定安装有挂钩38,通过将挂钩38挂在挂环37上,从而将二者进行稳定的连接。
[002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根据道路的宽度,将两组支撑架12通过固定底座10固定在道路的两侧,然后将等待区域板17固定在行人等待的区域位置后,通过启动收卷电机23将投影布18向外延伸,然后将左右两侧的投影布18通过挂环37和挂钩38固定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控制升降电机27带动丝杠16旋转,从而将与螺母连接的红绿灯安装杆13调整到,便于将通过灯光强度变化罩28底部向下发出的光线能够投影在投影布18上的高度位置,然后根据道路过往的行人车辆,提前设定好红绿灯32的运行时间,从而调整对应红绿灯32位置的定时电机29的运行速度以及时间,使之控制灯光强度变化罩28旋转一圈的速度
与对应红绿灯32运行的时间一致,从而准确的控制红绿灯32运行时,光线的变化情况,与此同时,通过在等待区域板17的中部设置左右行人限制通过的电动阻隔栏21,便于规范行走处在合适的位置等待,从而保持安全性。
[0025]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