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1668发布日期:2021-04-16 12:36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报警器是一种为防止或预防某事件发生所造成的后果,以声音、光、气压等形式来提醒或警示我们应当采取某种行动的电子产品。报警器,分为机械式报警器和电子报警器。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式报警器越来越多地被先进的电子报警器代替,经常应用于系统故障、安全防范、交通运输、医疗救护、应急救灾、感应检测等领域,与社会生产密不可分,门磁感应器和煤气感应报警器。
3.现实生活当中,家用报警装置在安装方便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现有的报警装置不仅不便于安装,而且在操作,费时费力,步骤过于复杂,不仅严重的耽误了安装效率,而且稳定性较差,降低了家用的使用效果。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解决了不仅不便于安装,严重的耽误了安装效率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包括:
7.活动框和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的一侧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两个插孔,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锁紧口;
8.所述活动框的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活动框的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连接块和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均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卡块,所述卡块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型块,所述凸型块的一侧贯穿所述卡块并延伸至所述卡块的外部,所述移动板的另一侧和所述卡槽的内壁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
9.通过两个锁紧结构插入两个插孔的内部,通过上方的锁紧结构可以对报警器进行悬挂支撑,并且通过下方的锁紧结构向下的运动,就可以对连接板进行卡紧,进而可以对报警器进行卡紧,而且通过挤压弹簧自身的弹性力,可以对凸型块进行挤压,使得两个凸型块向卡块的外部运动,进而插入到对应位置的锁紧口中,形成卡紧,进入保证了报警器的安装,操作简单,便于使用,通过上下的拉扯力,对报警器进行安装,大大的提高了报警器安装的稳定性,满足了不同家庭的使用。
10.优选的,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贯穿所述活动框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框的内部,所述滑动块延伸至所述活动框的内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动块的另一侧。
11.优选的,所述活动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框,所述操作框的内壁正面和背面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移动块的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绳索,所述移动块的底部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绳索。
12.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两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缠绕轮,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移动块和操作框并延伸至所述操作框的顶部,所述第一绳索另一端贯穿所述操作框并延伸至所述操作框的内部。
13.优选的,所述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延伸至操作框的内部的一端分别于两个所述缠绕轮的外表面缠绕连接。
14.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操作框并延伸至所述操作框的外部,所述操作框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卡紧结构。
15.优选的,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绳索接触。
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通过两个锁紧结构插入两个插孔的内部,通过上方的锁紧结构可以对报警器进行悬挂支撑,并且通过下方的锁紧结构向下的运动,就可以对连接板进行卡紧,进而可以对报警器进行卡紧,而且通过挤压弹簧自身的弹性力,可以对凸型块进行挤压,使得两个凸型块向卡块的外部运动,进而插入到对应位置的锁紧口中,形成卡紧,进入保证了报警器的安装,操作简单,便于使用,通过上下的拉扯力,对报警器进行安装,大大的提高了报警器安装的稳定性,满足了不同家庭的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操作框的截面俯视图;
20.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活动框,2、报警器,3、连接板,4、插孔,5、锁紧口,6、连接块,7、滑动块,8、锁紧结构,81、卡块,82、卡槽,83、移动板,84、凸型块,85、挤压弹簧,9、移动块,10、操作框,11、转动轴,12、第一绳索,13、第二绳索,14、缠绕轮,15、卡紧结构,1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操作框的截面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包括:
24.活动框1和报警器2,所述报警器2的一侧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内部开设有两个插孔4,所述连接板3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锁紧口5;
25.所述活动框1的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所述活动框1的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7,所述连接块6和所述滑动块7的一侧均设置有锁紧结构8,所述锁紧结构8包括卡块81,所述卡块81的内部开设有卡槽82,所述卡槽82的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83,所述移动板8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型块84,所述凸型块84的一侧贯穿所述
卡块81并延伸至所述卡块81的外部,所述移动板83的另一侧和所述卡槽82的内壁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85;
26.通过两个锁紧结构8插入两个插孔4的内部,通过上方的锁紧结构8可以对报警器2进行悬挂支撑,并且通过下方的锁紧结构8向下的运动,就可以对连接板3进行卡紧,进而可以对报警器2进行卡紧,而且通过挤压弹簧85自身的弹性力,可以对凸型块84进行挤压,使得两个凸型块84向卡块81的外部运动,进而插入到对应位置的锁紧口5中,形成卡紧,进入保证了报警器2的安装,操作简单,便于使用,通过上下的拉扯力,对报警器2进行安装,大大的提高了报警器2安装的稳定性,满足了不同家庭的使用。
27.所述活动框1的内壁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块9,所述滑动块7的一侧贯穿所述活动框1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框1的内部,所述滑动块7延伸至所述活动框1的内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动块9的另一侧。
28.所述活动框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框10,所述操作框10的内壁正面和背面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1,所述移动块9的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绳索12,所述移动块9的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绳索13;
29.第一绳索12和第二绳索13的设置,用于带动移动块9上下运动,进行下方锁紧结构8卡紧工作。
30.所述转动轴11的两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缠绕轮14,所述第二绳索13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移动块9和操作框10并延伸至所述操作框10的顶部,所述第一绳索12另一端贯穿所述操作框10并延伸至所述操作框10的内部。
31.所述第一绳索12和第二绳索13延伸至操作框10的内部的一端分别于两个所述缠绕轮14的外表面缠绕连接;
32.通过缠绕轮14的旋转,可以带动第一绳索12和第二绳索13收卷和放卷,并且第一绳索12和第二绳索13采用相反缠绕在两个缠绕轮14的外表面,保证缠绕轮旋转时第一绳索12收卷时,第二绳索13进行放卷,第一绳索12放卷时,第二绳索13进行收卷。
33.所述转动轴11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操作框10并延伸至所述操作框10的外部,所述操作框10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卡紧结构15;
34.卡紧结构15采用现有的卡紧装置,用于对旋转后的转动轴11进行卡紧,保证转动轴11旋转后的稳定性。
35.所述活动框1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16,所述滚轮16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绳索13接触;
36.滚轮16的设置,用于改变第二绳索13拉动方向,可以带动移动块9向下运动,通过移动块9向下的运动,进而带动下方的锁紧结构8向下运动,使得两个锁紧结构8相离方向运动,进而对连接板3进行拉扯,形成卡紧,完成对连接板3和报警器2的安装。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38.将活动框1与外界墙壁进行固定,再将报警器2左侧的连接板3套着在两个锁紧结构8上,使得两个锁紧结构8插入两个插孔4中,通过手动旋转转动轴11,可以带动两个缠绕轮14进行旋转,进而可以使第一绳索12收卷和第二绳索13放卷,或者第一绳索12放卷和第二绳索13收卷;
39.通过第一绳索12的放卷和第二绳索13的收卷,可以带动移动块9向下运动,进而带
动滑动块7向下运动,进而带动下方的锁紧结构8向下运动,使得两个凸型块84对准两个锁紧口,通过挤压弹簧85自身的弹性力,可以对凸型块84进行挤压,使得两个凸型块84向卡块81的外部运动,进而插入到对应位置的锁紧口5中,形成卡紧,从而完成对报警器的安装。
4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报警装置用安装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两个锁紧结构8插入两个插孔4的内部,通过上方的锁紧结构8可以对报警器2进行悬挂支撑,并且通过下方的锁紧结构8向下的运动,就可以对连接板3进行卡紧,进而可以对报警器2进行卡紧,而且通过挤压弹簧85自身的弹性力,可以对凸型块84进行挤压,使得两个凸型块84向卡块81的外部运动,进而插入到对应位置的锁紧口5中,形成卡紧,进入保证了报警器2的安装,操作简单,便于使用,通过上下的拉扯力,对报警器2进行安装,大大的提高了报警器2安装的稳定性,满足了不同家庭的使用。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