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于行人的雷达红绿灯声音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9824发布日期:2021-11-15 22:0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于行人的雷达红绿灯声音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雷达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针对于行人的雷达红绿灯声音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2.闯红灯问题一直存在与日常生活中,同时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导致行人在有意无意之间闯红灯,这是非常可怕的。单纯的红绿灯可以在道德上对行人进行约束,但是对于无意闯红灯的人则无用。于是提出了声音报警系统,结合雷达的距离探测从而实现。声音报警对于闯红灯的行人进行听觉上的警告,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人进行了道德上约束,同时声音报警系统也对无意间闯红灯的行人进行警告,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于行人的雷达红绿灯声音报警系统,能够根据根据雷达模块的指令发出声音报警信号,从而对行人以警示,降低行人误闯红灯的几率。
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针对于行人的雷达红绿灯声音报警系统,分设在道路两侧的报警组件,每个所述报警组件均包括立柱,在所述立柱靠近道路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可拆卸式连接有红绿灯,所述立柱内开设有安装空腔,在所述安装空腔内设置有雷达模块、声音报警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雷达模块、所述红绿灯和所述声音报警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所述雷达模块与所述声音报警模块连接,其中:
5.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红绿灯的红灯亮起时,启动所述雷达模块和声音报警模块;
6.所述雷达模块,用于检测斑马线的上的行人,并在检测到行人时触发报警信号,并将所述报警信号发送至所述声音报警模块;
7.所述声音报警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发出语音报警。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空腔内还设置有电源切换模块和蓄电池,所述电源切换模块至少包括2个电源入口,至少一个所述电源入口与市电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电源入口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空腔的后侧开设有散热口,所述安装空腔的前侧开设有检修门,在所述检修门上安装有由钢化玻璃制成的观察窗。
1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具有若干个usb接口和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连接,所述usb接口连接有存储设备和摄像设备,所述摄像设备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计时单元,当所述雷达模块检测到行人闯红灯时,计时单元开始计时,当计时结束时,启动所述摄像设备对斑马线位置进行抓拍,抓拍的画面存储至所述存储设备。
11.进一步地,所述声音报警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单元、语音播放单元和语音存储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与所述雷达模块信号连接,所述语音播放单元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信号
连接,所述语音存储单元与所述语音播放单元连接,其中:
12.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雷达模块的报警模块的报警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至所述语音播放单元;
13.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报警信号时,播放存储在语音存储单元中的提示语音,以警示行人;
14.所述语音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提示语音。
15.进一步地,所述红绿灯向外延伸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红绿灯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连接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
1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内具有第一空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孔,所述立柱内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安装空腔的第二空腔,所述红绿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信号线依次穿过所述开孔、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安装空腔。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涉及的针对于行人的雷达红绿灯声音报警系统,包括分设在道路两侧的报警组件,每个报警组件均包括立柱,在立柱靠近道路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可拆卸式连接有红绿灯,立柱内开设有安装空腔,在安装空腔内设置有雷达模块、声音报警模块和控制模块,雷达模块、红绿灯和声音报警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声音报警模块与声音报警模块连接,由于雷达与公路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行人要闯红灯时,则接近雷达模块,当雷达模块探测到行人距离即将闯红灯时,则通过控制模块判定出现闯红灯情况,声光报警模块启动,进行声音报警,对于闯红灯的行人进行听觉上的警告,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人进行了道德上约束,同时声音报警模块也对无意间闯红灯的行人进行警告,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产生。
18.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针对于行人的雷达红绿灯声音报警系统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针对于行人的雷达红绿灯声音报警系统的部件信号连接关系图。
22.图3是图2中声音报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针对于行人的雷达红绿灯声音报警系统,分设在道路两侧的报警组件,每个所述报警组件均包括立柱1,在所述立柱 1靠近道路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上可拆卸式连接有红绿灯3,所述立柱1内开设有安装空腔4,在所述安装空腔4内设置有雷达模块41、声音报警模块42和控制模块 43,所述雷达模块41、所述红绿灯3和所述声音报警模块42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43信号连接,所述雷达模块41与所述声音报警模块42连接,其中:
25.所述控制模块43,用于在红绿灯3的红灯亮起时,启动所述雷达模块41和声音报警模块42;
26.所述雷达模块41,用于检测斑马线的上的行人,并在检测到行人时触发报警信号,并将所述报警信号发送至所述声音报警模块42;
27.所述声音报警模块42,用于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发出语音报警。
28.参照图1和图2,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空腔4内还设置有电源切换模块44和蓄电池45,所述电源切换模块44至少包括2个电源入口441,至少一个所述电源入口441与市电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电源入口441与所述蓄电池45连接。
29.参照图1,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空腔4的后侧开设有散热口(未图示),所述安装空腔4的前侧开设有检修门46,在所述检修门46上安装有由钢化玻璃制成的观察窗461。
30.参照图2,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43具有若干个usb接口431和电源接口432,所述电源接口431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44连接,所述usb接口431连接有存储设备5和摄像设备6,所述摄像设备6与所述控制模块43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43连接有计时单元 433,当所述雷达模块41检测到行人闯红灯时,计时单元433开始计时,当计时结束时,启动所述摄像设备6对斑马线位置进行抓拍,抓拍的画面存储至所述存储设备5。
31.参照图2和图3,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声音报警模块42包括信号接收单元421、语音播放单元422和语音存储单元423,所述信号接收单元423与所述雷达模块41信号连接,所述语音播放单元422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421信号连接,所述语音存储单元423与所述语音播放单元422连接,其中:
32.所述信号接收单元421,用于接收来自雷达模块41的报警模块的报警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至所述语音播放单元422;
33.所述信号接收单元422,用于在接收到报警信号时,播放存储在语音存储单元423中的提示语音,以警示行人;
34.所述语音存储单元423,用于存储提示语音。
35.参照图1,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红绿灯3向外延伸形成有安装部31,所述安装部31 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未图示),所述安装板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未图示),所述红绿灯 3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连接螺栓32连接在所述安装板2上。
36.参照图1,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2内具有第一空腔(未图示),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孔,所述立柱1内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安装空腔的第二空腔,所述红绿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信号线依次穿过所述开孔、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安装空腔4。
3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涉及的针对于行人的雷达红绿灯声音报警系统,包括立柱1,在所述立柱1靠近道路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上可拆卸式连接
有红绿灯3,所述立柱1内开设有安装空腔4,在所述安装空腔4内设置有雷达模块41、声音报警模块42和控制模块43,所述雷达模块41、所述红绿灯3和所述声音报警模块42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43信号连接,所述雷达模块41与所述声音报警模块42连接,由于雷达模块41与公路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行人要闯红灯时,则接近雷达模块41,当雷达模块41探测到行人距离即将闯红灯时,则通过控制模块43判定出现闯红灯情况,声光报警模块42启动,进行声音报警,对于闯红灯的行人进行听觉上的警告,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人进行了道德上约束,同时声音报警模块42也对无意间闯红灯的行人进行警告,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产生。
38.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