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车调度方法及系统

文档序号:25526933发布日期:2021-06-18 20:1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车调度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无人车调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车调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

无人驾驶是一种集场景感知、视觉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的智能系统,对国内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数据积累不足,急需相关的测试、运行平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人驾驶汽车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调度行驶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路况进行调度操作,不能对红绿灯和行驶路线进行判定,往往还是需要人工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车调度方法及系统,该无人车调度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调度行驶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路况进行调度操作,不能对红绿灯和行驶路线进行判定,往往还是需要人工操作,较为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无人车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开启无人车,将需要调度的无人车辆移动到初始位置,备用:

2)使用者发出目的地指令,无人车上自带的导航系统计算出1-3条运行路线,并识别目的地附近1-4个停车场,和停车场中剩余停车位数量和停车费用进行标注,供使用者选择并对停车场车位进行预约;

3)使用者选择路线后,无人车按照既定路线行驶,无人车上的路线保持装置根据道路上的交通划线进行判定和行驶;

4)无人车在行驶时车身前后左右均安设距离感应雷达和速度感应器,根据周围车辆的距离和速度来控制无人车的行驶轨迹和行驶速度;

5)无人车能够根据路线上的限速提示去调节车速,并识别红绿灯的颜色;

6)无人车在达到目的地时将车辆行驶到相对应的停车场,并重复语音播报,提醒驾驶者,关闭车辆,并将车辆信息传输到驾驶者移动设备安装的相关联的app上。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的速度感应器测算周围车辆的速度,距离感应器来测算与无人车辆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无人车在行驶之前可计算剩余油量,并计算可行驶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无人车在城市路段最高限速40-80km/h,在高速路段最高限速区间为80-120km/h。

一种无人车调度系统,包括移动设备和车辆控制芯片,所述移动设备的输出端与车辆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车辆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位置导航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位置导航的输出端与交通辅助线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交通辅助线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红绿灯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红绿灯识别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速度感应器和距离感应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速度感应器和距离感应器的输出端均与速度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速度调节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信息汇总单元和语音播报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伸缩绳信息汇总单元的输出端与移动设备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设备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车调度方法及系统。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无人车调度方法及系统,通过提前制定行驶路线,找好目的地停车场位置,方便了快捷有效的行驶,通过车道保持增加了行驶的安全性,通过距离感应雷达和速度感应器的设置,方便了对周围车辆的监控和车距保持,通过对红绿灯的识别,方便了对车辆的行驶和制动进行控制,通过语音播报提醒方便了对乘客和驾驶者的提醒,具有方便快捷安全行驶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无人车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开启无人车,将需要调度的无人车辆移动到初始位置,无人车在行驶之前可计算剩余油量,并计算可行驶距离,备用:

2)使用者发出目的地指令,无人车上自带的导航系统计算出1-2条运行路线,并识别目的地附近1-3个停车场,和停车场中剩余停车位数量和停车费用进行标注,供使用者选择并对停车场车位进行预约;

3)使用者选择路线后,无人车按照既定路线行驶,无人车上的路线保持装置根据道路上的交通划线进行判定和行驶,无人车在城市路段最高限速40-60km/h,在高速路段最高限速区间为100-120km/h;

4)无人车在行驶时车身前后左右均安设距离感应雷达和速度感应器,速度感应器测算周围车辆的速度,距离感应器来测算与无人车辆之间的距离,根据周围车辆的距离和速度来控制无人车的行驶轨迹和行驶速度;

5)无人车能够根据路线上的限速提示去调节车速,并识别红绿灯的颜色;

6)无人车在达到目的地时将车辆行驶到相对应的停车场,并重复语音播报,提醒驾驶者,关闭车辆,并将车辆信息传输到驾驶者移动设备安装的相关联的app上。

一种无人车调度系统,包括移动设备和车辆控制芯片,移动设备的输出端与车辆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信号连接,车辆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位置导航的输入端电连接,位置导航的输出端与交通辅助线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交通辅助线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红绿灯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红绿灯识别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速度感应器和距离感应器的输入端电连接,速度感应器和距离感应器的输出端均与速度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速度调节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信息汇总单元和语音播报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伸缩绳信息汇总单元的输出端与移动设备的输入端信号连接,移动设备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实施例二:

一种无人车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开启无人车,将需要调度的无人车辆移动到初始位置,无人车在行驶之前可计算剩余油量,并计算可行驶距离,备用:

2)使用者发出目的地指令,无人车上自带的导航系统计算出2-3条运行路线,并识别目的地附近2-4个停车场,和停车场中剩余停车位数量和停车费用进行标注,供使用者选择并对停车场车位进行预约;

3)使用者选择路线后,无人车按照既定路线行驶,无人车上的路线保持装置根据道路上的交通划线进行判定和行驶,无人车在城市路段最高限速60-80km/h,在高速路段最高限速区间为80-100km/h;

4)无人车在行驶时车身前后左右均安设距离感应雷达和速度感应器,速度感应器测算周围车辆的速度,距离感应器来测算与无人车辆之间的距离,根据周围车辆的距离和速度来控制无人车的行驶轨迹和行驶速度;

5)无人车能够根据路线上的限速提示去调节车速,并识别红绿灯的颜色;

6)无人车在达到目的地时将车辆行驶到相对应的停车场,并重复语音播报,提醒驾驶者,关闭车辆,并将车辆信息传输到驾驶者移动设备安装的相关联的app上。

一种无人车调度系统,包括移动设备和车辆控制芯片,移动设备的输出端与车辆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信号连接,车辆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位置导航的输入端电连接,位置导航的输出端与交通辅助线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交通辅助线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红绿灯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红绿灯识别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速度感应器和距离感应器的输入端电连接,速度感应器和距离感应器的输出端均与速度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速度调节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信息汇总单元和语音播报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伸缩绳信息汇总单元的输出端与移动设备的输入端信号连接,移动设备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实施例三:

一种无人车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开启无人车,将需要调度的无人车辆移动到初始位置,无人车在行驶之前可计算剩余油量,并计算可行驶距离,备用:

2)使用者发出目的地指令,无人车上自带的导航系统计算出3条运行路线,并识别目的地附近4个停车场,和停车场中剩余停车位数量和停车费用进行标注,供使用者选择并对停车场车位进行预约;

3)使用者选择路线后,无人车按照既定路线行驶,无人车上的路线保持装置根据道路上的交通划线进行判定和行驶,无人车在城市路段最高限速80km/h,在高速路段最高限速区间为120km/h;

4)无人车在行驶时车身前后左右均安设距离感应雷达和速度感应器,速度感应器测算周围车辆的速度,距离感应器来测算与无人车辆之间的距离,根据周围车辆的距离和速度来控制无人车的行驶轨迹和行驶速度;

5)无人车能够根据路线上的限速提示去调节车速,并识别红绿灯的颜色;

6)无人车在达到目的地时将车辆行驶到相对应的停车场,并重复语音播报,提醒驾驶者,关闭车辆,并将车辆信息传输到驾驶者移动设备安装的相关联的app上。

一种无人车调度系统,包括移动设备和车辆控制芯片,移动设备的输出端与车辆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信号连接,车辆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位置导航的输入端电连接,位置导航的输出端与交通辅助线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交通辅助线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红绿灯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红绿灯识别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速度感应器和距离感应器的输入端电连接,速度感应器和距离感应器的输出端均与速度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速度调节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信息汇总单元和语音播报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伸缩绳信息汇总单元的输出端与移动设备的输入端信号连接,移动设备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有益效果,该无人车调度方法及系统,通过提前制定行驶路线,找好目的地停车场位置,方便了快捷有效的行驶,通过车道保持增加了行驶的安全性,通过距离感应雷达和速度感应器的设置,方便了对周围车辆的监控和车距保持,通过对红绿灯的识别,方便了对车辆的行驶和制动进行控制,通过语音播报提醒方便了对乘客和驾驶者的提醒,具有方便快捷安全行驶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无人车调度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发明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