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拆除电子腕带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4278发布日期:2022-11-30 00:0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拆除电子腕带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一种人体穿戴式电子监控技术。


背景技术:

2.对于特殊人群,采用人体穿戴式设备如电子腕带是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能更好地确保安全和提高监控效率。
3.特殊人群用的电子腕带有一个关键的共性需求:长期不可脱卸地穿戴在人体部位如脚踝或手腕,一旦拆除就会产生报警。
4.现有设备主要采用手表一体式设计:表带分为两段式,出厂前分别单端固定在表体上,佩戴时两段表带合拢,通过表带上的不同锁扣位置来调整松紧,再通过螺钉锁紧固定锁扣位置。电子防拆除设计是两段式表带中分别内置金属导线并已单端连接表体内的检测电路,表带合拢固定时将两段表带中的金属导线通过金属触点联通,构成被动式通断检测回路。
5.而上述设备一直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求,这也严重制约了电子腕带的应用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6.一方面,防拆报警采用金属触点构成检测回路是一个常规方法,但由于特殊人群使用的特殊性在于长期不可脱卸的人体佩戴,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水、汗液等人体分泌物质、洗浴化学物质等长期作用下,金属触点很容易氧化失效产生误报警或漏报警,可靠性非常差,无法确保监控的有效性;而且被动式金属导线通断检测还容易存在严重的导线跨接旁路隐患,导致电子痕迹检测失效,安全性差。
7.另一方面,电子腕带佩戴或解除极不方便,佩戴后的电子腕带缺乏完整性安全防护,存在重要的安全隐患:佩戴或拆卸时通常是以螺丝刀拧螺丝来进行电子腕带的安装固定或拆除,费时费力,如果脚踝佩戴时,操作性就更差;同时,佩戴对象清晰目睹了这一安装过程,很容易在没有物理痕迹的情况下实施逆向操作。
8.因此,市场上迫切需要更专业的高安全可靠防拆除电子腕带,以满足应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9.以下内容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对此类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的基本了解。此概述并不是对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广泛总结,且既不希望指出所述实施例的关键或决定性因素,也不希望描绘此类实施例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要的形式呈现所描述实施例的一些概念,以作为稍后呈现的更详细描述内容的序言。
10.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防拆除电子腕带终端,采用主动式光学环路检测来实现防拆除告警,通过光学界面将终端分为可重复使用的终端主体和一次性的单段式光学腕带;终端主体和单段式光学腕带之间通过两端的公母头插入式一次性自锁结构连接,同时形成物理上和光学检测回路上的双重完整性安全防护;通过设置多尺寸的单段式光学腕带来适配不同佩戴需求;大大提高了电子腕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又带来快速安装和拆卸的使用
便利。
11.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拆除电子腕带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主体和单段式光学腕带,终端主体和单段式光学腕带之间由两端的公母头插入式一次性自锁结构连接,同时形成物理上和光学检测回路上的双重完整性安全防护,通过主动式光学环路扫描来进行防拆检测。
12.所述终端主体为可重复使用,由面壳、底壳、防水胶圈和电子部件组成,面壳和底壳上下对接压紧防水胶圈,合围形成一防水空腔,并提供和所述单段式光学腕带对接的光学界面公头结构。
13.所述单段式光学腕带为一次性使用,由端盖、卡扣和柔性无延展抗拉光学传感带组成,提供和终端主体对接的光学界面母头结构;其中,卡扣是高强度核心连接部件,用来连接柔性无延展抗拉光学传感带和端盖,并在和终端主体组合时提供自锁连接,同时也提供分离时的破拆点。
14.通过设置多尺寸的所述单段式光学腕带来适配不同佩戴需求。
15.所述终端主体和单段式光学腕带组合为电子腕带终端时,通过位于光学界面母头侧的破拆点,破坏光学腕带内部卡扣,即可方便快捷地分离终端主体和单段式光学腕带,实现终端主体的现场级重用。
16.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终端,采用主动式光学环路扫描实现对电子腕带终端的移除保护,具有极好的应用环境适应性和高安全可靠性;由光学界面将终端分为可重复使用的终端主体和一次性的单段式光学腕带,通过公母头设计的插入式一次性自锁结构可靠连接,同时形成物理上和光学检测回路上的双重完整性安全防护,使得电子腕带终端在拆除时不可避免的留下物理和电子的双重痕迹;提供方便快捷的现场级破拆重用设计,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安装和拆卸的操作便利性;同时作为低价值耗材设计的一次性单段式光学腕带不但为卫生安全提供了额外保障,也为持续性的商业服务模式提供了可能。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防拆除电子腕带终端。
18.图2 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防拆除电子腕带终端组成示意图。
19.图3 是本发明涉及的终端主体组成示意图。
20.图4 是本发明涉及的单段式光学腕带组成示意图。
21.图5 是本发明涉及的光学传感带组成示意图。
22.图6 是本发明涉及的腕带对接端口组成示意图。
23.图7 是本发明涉及的电子部件组成示意图。
24.为了实现前述和相关目的,以下描述和附图详细阐述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特定说明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仅指示可采用各种实施例的原理的多种方式中的几种方式,而所描述的实施例希望包含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效物。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6.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防拆除电子腕带终端,如图1所示。采用主动式光学环路检测来实现防拆除告警,通过光学界面将终端分为可重复使用的终端主体和一次性的单段式光学腕带;终端主体和单段式光学腕带之间通过两端的公母头插入式一次性自锁结构连接,同时形成物理上和光学检测回路上的双重完整性安全防护;通过设置多尺寸的单段式光学腕带来适配不同佩戴需求;大大提高了电子腕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又带来快速安装和拆卸的使用便利。
27.如图2所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防拆除电子腕带终端组成示意图。一种防拆除电子腕带终端包括终端主体201和单段式光学腕带202。
28.如图3所示,终端主体201由电子部件301、面壳302、底壳303和防水胶圈304组成,面壳302和底壳303上下对接压住防水胶圈304,通过四周的螺钉锁紧合围形成一防水空腔,并提供单段式光学腕带202的主体对接第一端口305和主体对接第二端口306,电子部件301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29.主体对接第一端口305和主体对接第二端口306,在各自端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局部光学透射界面307和308,端口的左右两侧设置用于光学腕带对接的凸台卡位309和310,是插入式一次性自锁连接的公头结构。
30.如图4所示,单段式光学腕带202包括易弯曲无延展抗拉光学传感带400、腕带对接第一端口401和腕带对接第二端口402组成。
31.如图5所示,光学传感带400由塑料光纤501、增强基层502和弹性塑胶体503批覆包裹而成,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任意长度尺寸的裁剪,光学传感带400的组成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增强基层502由易弯曲、抗拉、无延展金属或纤维织布构成。
32.如图6所示,腕带对接第一端口401和腕带对接第二端口402分别由卡扣601、端盖602和光学传感带400的单端603组合而成,是插入式一次性自锁连接的母头结构。
33.卡扣601是一个双悬臂的三连接配件,第一步是将光学传感带的单端603从端盖602的对应通道604中穿出;第二步是将光学传感带的单端603穿过卡扣内对应通道605且不超过指定限位606,再由自攻螺丝从导向孔607将卡扣601和和光学传感带400的单端603连接锁紧固定;第三步是将连接光学传感带的卡扣压入端盖602,通过卡扣601上的凹槽扣位608和端盖602内部的凸台扣位609咬合形成死扣连接,形成腕带对接端口;第四步,当主体对接端口插入腕带对接端口进行组合时,卡扣601上的倒扣扣位610和主体对接端口上的凸台卡位309或310咬合形成死扣连接,完成对终端主体的连接。
34.卡扣601任意一个悬臂的破坏都会解除光学腕带和终端主体之间的连接,在端盖602外表面位于光学界面母头侧设置破拆点标记611,使用如斜口钳等工具从破拆点标记611处剪断,即可通过对光学腕带内部卡扣悬臂的物理破坏使得终端主体能无损脱离,并可和新的光学腕带重新组合使用,实现终端主体的现场级重用。
35.端盖602是用来容纳卡扣和光学传感带组合体,并对卡扣、光学传感带、终端主体对接端口的连接组合进行物理结构的限位和防拆保护,并对光学检测界面形成遮光腔体进行光学防干扰保护和减少外部杂质插入影响,同时也对终端主体的螺钉锁紧位进行物理覆盖保护。
36.如图7所示,本发明涉及的电子部件组成示意图。电子部件301包括微处理器单元700、无线定位及传输单元701、光发射单元702、光接收单元703、电池704。
37.本发明涉及的主动式光学环路检测包括:光发射单元702和光接收单元703分别设置在所述光学透射界面内;当腕带对接第一端口401和腕带对接第二端口402分别连接主体对接第一端口305和主体对接第二端口306,当光发射单元702发射光学信号,透过光学界面307由单段式光学腕带202的传导,光接收单元703透过光学界面308接收到该光学信号形成主动式光学环路监测;如果该光学环路发生物理上的中断,则会导致传输的光学信号丢失或失效,从而导致主动式光学环路检测失败而产生告警。
38.一次性单段式光学腕带是不能自由调节长短,为了适应人体不同部位或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所述单段式光学腕带采用多个尺寸的光学传感带来构成如:超小号(xs)、小号(s)、中号(m)、大号(l)、超大号(xl)、特大号(xxl)等不同尺寸的单段式光学腕带,以覆盖所有的使用场合或人群差异。
39.本发明不对具体的定位方式和无线信号传输方式进行限制,包括但不限于卫星、wifi、rfid、惯性导航、移动基站等一种或多种定位和无线信号传输方式相结合。
40.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并不以此仅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