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监控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8387594发布日期:2022-01-07 23:5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监控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社区安全管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车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电动自行车(简称电动车)的普及率逐渐增加,人们会驾驶电动车经过闸门出入小区。但是目前由于电动车质量不过关、违规改装改造、停放充电不规范等原因,电动车引发的火灾呈现多发的趋势,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隐患。
3.并且,由于目前各个小区(社区)对于电动车的监管力度不够,因此导致电动车充电不规范的问题日趋严重,且电动车充电也正是导致产生火灾隐患的重要原因,因此减小电动车引发火灾的几率,是提高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小区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监控方法及系统。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监控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监控方法,包括:获取电动车的实时热成像图像;基于所述实时热成像图像获取电动车的温度值;将所述温度值与温度阈值进行对比;在所述温度值大于所述温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系统获取电动车的实时热成像图像,然后根据红外图像中的不同颜色对应的不同温度获取电动车的温度值,然后将电动车的温度值与温度阈值进行对比,当电动车的温度值大于温度阈值时,系统输出报警信息,从而提醒物业管理人员及时查询温度异常的电动车的位置,或者及时将该电动车从停车位中取出,进而减小由于电动车过热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减小小区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性。
7.可选的,还包括:建立电动车的图像模型;获取实时视频图像;基于所述实时视频图像判断是否包含所述图像模型;若是,则输出禁入电梯告警信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系统中建立电动车的图像模型,对图像模型进行深度训练,在获取电动车的实时视频图像后,判断实时视频图像中是否包含图像模型,若是则判断实时视频图像中有电动车,否则就是没有,当系统获得电动车信息之后输出禁入电梯告警信息,从而提示业主禁止将电动车推入电梯中,进一步提高电动车停放的安全性,提高电动车的统一监管力度,减小小区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9.可选的,还包括:
基于所述实时视频图像包含所述图像模型的判断结果输出停止指令以控制电梯停止运行。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系统检测到电动车信息之后输出停止指令,进而控制电梯停止运行,从而能够减小由于部分业主不听警告强行将电动车推入电梯送入住户中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11.可选的,还包括:获取与电动车匹配的人脸图像;获取人脸实时图像;将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实时图像进行匹配;当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实时图像匹配不成功时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系统获取与电动车匹配的人脸图像,同时获取驾驶电动车的人的人脸实时图像,然后将人脸图像与人脸实时图像进行匹配,当匹配不成功就说明驾驶电动车的人与车主不符,从而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提醒小区的保安人员进行检查,减小发生盗车的可能性,提高电动车监管的力度。
13.可选的,还包括:获取与所述人脸图像相匹配的真实电动车图片;获取电动车的实时出入图像;将所述真实电动车图片与所述实时出入图像进行匹配;当所述真实电动车图片与所述实时出入图像匹配不成功时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系统获取真实电动车图片,当电动车出入小区时,系统获取电动车的实时出入图像,然后将真实电动车图片与实时出入图像进行匹配,匹配不成功则说明该电动车与真实电动车图片数据不符,此时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提示保安人员对电动车进行检查,进一步提高电动车出入小区的安全性。
15.可选的,包括:在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实时图像匹配成功,且在所述真实电动车图片与所述实时出入图像匹配成功之后输出开闸指令。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种方式均匹配成功之后可以确认电动车与骑车人员匹配,电动车与记录的电动车匹配,从而系统输出开闸指令以控制车辆闸门开启,使电动车可以通行,进一步提高了电动车通行的安全性,提高电动车的监管力度。
17.可选的,还包括:获取参考人脸图像;获取实时通行人脸图像;将所述实时通行人脸图像与所述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在所述实时通行人脸图像与所述参考人脸图像匹配成功时输出开门指令。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系统获取参考人脸图像之后,当有行人需要通行时,系统获取通行人员的实时通行人脸图像,然后将实时通行人脸图像与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之后输出开门指令以控制人行闸门开启,提高人员识别的安全性,同时将行人与车辆进行分离,提高出行的安全性。
19.可选的,还包括:
获取身份证人脸图像;将所述身份证人脸图像与所述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在所述身份证人脸图像与所述参考人脸图像匹配成功时输出开门指令以控制人行闸门开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系统通过读取身份证获取身份证人脸图像,然后将身份证人脸图像与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之后输出开门指令以控制人行闸门开启,能够减小由于摄像头损坏不能获取实时通行人脸图像导致无法进入小区中的可能性,提高通行的便捷性。
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监控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监控系统,包括:红外成像模块,用于获取电动车的实时热成像图像;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实时热成像图像获取电动车的温度值;信息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温度值与温度阈值进行对比;信息报警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值大于温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成像模块获取电动车的实时热成像图像之后,将实时热成像图像传输给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基于实时热成像图像,利用图像算法获取图像中的颜色,然后根据不同的颜色匹配不同的温度值,即预设的颜色与温度值的对应关系,从而获得电动车的温度值;接着将温度值传输到信息对比模块,信息对比模块将温度值与温度阈值进行对比;然后将对比结果输出到信息报警模块,当对比结果是温度值大于温度阈值时,信息报警模块输出报警信息,从而提示物业管理人员及时对温度异常的电动车进行查看,提前对温度异常的电动车进行处理,从而减小电动车过热着火的可能性,进而减小小区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性。
23.可选的,还包括:身份证读取模块,用于获取身份证人脸图像;实时摄像模块,用于获取电动车的实时出入图像、实时通行人脸图像和人脸实时图像;信息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实时图像进行匹配,用于将所述真实电动车图片与所述实时出入图像进行匹配,用于将所述实时通行人脸图像与所述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还用于将所述身份证人脸图像与所述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通行控制模块,用于输出开闸指令以控制车辆闸门开启,还用于输出开门指令以控制人行闸门开启。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员进出小区时,实时摄像模块能够采集电动车的实时视频图像和人脸实时图像,然后将实时视频图像和人脸实时图像传输到信息匹配模块,身份证读取模块能够读取身份证人脸图像,然后将身份证人脸图像传输到信息匹配模块,信息匹配模块将人脸图像与人脸实时图像进行匹配,将真实电动车图片与实时出入图像进行匹配,将实时通行人脸图像与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将身份证人脸图像与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匹配不成功时将匹配结果传输到信息报警模块进行报警信息的输出,匹配成功时将匹配结果传输至通行控制模块,从而控制车辆闸门和人行闸门开启,使行人和车辆能正常通行,从而提高通行的安全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系统获取电动车的实时热成像图像,然后根据红外图像获取电动车的温度值,然后将电动车的温度值与温度阈值进行对比,当电动车的温度值大于温度阈值时,系统输出报警信息,从而提醒物业管理人员及时查询温度异常的电动车的位置,从而及时将该电动车从停车位中取出,进而减小由于电动车过热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减小小区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性;2.系统建立电动车的图像模型,然后获取电动车的实时视频图像,当系统基于图像模型从实时视频图像中获取电动车信息之后发出告警信息,并输出控制指令以控制电梯停止运行,能够减小电动车进入住户中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电动车发热导致火灾的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3.系统获取与电动车匹配的人脸图像并获取人脸实时图像,同时将将人脸图像与人脸实时图像进行匹配,同时系统获取真实电动车图片和获取电动车的实时出入图像,然后将真实电动车图片与实时出入图像进行匹配,当二者均匹配成功时,输出开闸指令以控制车辆闸门开启,从而提高电动车监管的力度,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出入小区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红外成像模块;2、信息处理模块;3、信息对比模块;4、信息报警模块;5、通行控制模块;6、信息匹配模块;7、实时摄像模块;8、身份证读取模块;9、rfid读取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3,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动车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电动车的实时热成像图像。
29.s2:基于实时热成像图像获取电动车的温度值。
30.s3:将温度值与温度阈值进行对比。
31.s4:在温度值大于温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32.即通过拍摄停放于电动车停放区域的电动车的实时热成像图像,然后根据红外图像获得电动车的温度值。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项应用广阔的高新技术,它集光电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于一身,通过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波长0.78~1000μm),将其热像显示在荧光屏上,从而准确判断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具有准确、实时、快速等优点。
33.根据红外图像获得电动车的温度值的方式为:由于任何物体由于其自身分子的运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热能,从而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定的温度场。红外热成像技术正是通过检测这种红外辐射能量,测出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通过热成像系统绘出表面热像图,从而判断设备发热情况。然后通过热像图能够获得电动车的温度值。
34.获取温度值之后,将温度值与温度阈值进行对比,当温度值大于温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电动车模拟着火试验中,消防部门经过专业测试之后发现,电动车在最开始有明火燃烧时的,火焰的温度为127℃,104秒之后火势开始变得明显,火焰温度为284℃,因此,为了提前对电动车着火进行预警,我们设置温度阈值为100℃,当然也可以是更低的温度。当电动车的温度值达到100℃时,即判断电动车发热异常,即发出报警信息,从而提醒物业的管理人员,及时到达发热电动车的位置,从而方便将电动车及时从电动车的停车区域中进行分离,减小由于电动车突发着火导致其他电动车受损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减小小区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进而做到事前防范。
35.且在充电桩或者配电房可以部署双光谱热成像半球进行实时温度异常检测,应用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对电动车集中充电区域进行覆盖式监测,当电动车充电过程温度出现异常时快速报警,进而对充电和不充电的电动车进行有效的监控。
36.火灾产生的原因方方面面,且目前火灾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用户将电动车通过电梯推入到家里或者楼道中进行充电,导致发生火灾也无法及时发现,且发现之后无法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所以电动车进入楼道及电梯也是引发火灾的一个重要因素。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中,还包括如下步骤:s5:对将电动车送入电梯的业主进行警告并控制电梯停止运行。
37.具体来说,计算机等电梯控制端首先建立电动车的图像模型,通过采用ai算法,通过大量真实的场景样本训练后,时图像模型能够在各种应用场景下及时准确的对场景中的电动车进行识别。然后系统通过安装在电梯和楼道中的摄像头获取电动车的实时视频图像,然后根据图像模型对实时视频图像进行智能分析识别。当获取实时视频图像中的电动车信息时(电动车信息指电动车外形信息),即判断出图像中有训练过后的图像模型时,则可确定有人将电动车推入楼道和/或电梯中,此时系统输出告警信息,楼道和电梯中固设有语音喇叭,语音喇叭接收告警信息之后,可以发出如“电动车禁止进入”的语音,从而提示业主禁止将电动车推入到楼道和电梯中。同时告警信息输送到后台控制室,进而对保安人员进行提醒,使保安人员能够及时接收到信息,从而对业主的错误行为进行制止。
38.同时,部分业主由于各种原因,听到语音提醒之后,并没有停止错误的行为,又或者由于语音喇叭损坏而没有发出语音提醒,导致部分业主依然会将电动车推入到楼道和电梯中。此时,当系统检测到电动车进入到电梯中时,系统输出停止指令,此时电梯的控制电机响应停止指令停止运行,从而使电梯停止运行,进而通过该种方式提醒业主将电动车停放到指定的位置。当电动车离开楼道和电梯时,电梯恢复正常的运行,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电动车进入到楼道和电梯中而引发火灾的可能性,降低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火灾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业主生命财产的安全性。
39.小区在保证住户安全的同时,同样还肩负着保护住户财产安全的责任,因此对进出小区的车辆进行检查就是一个保障安全的一种重要方式。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6:识别电动车和车主信息。
40.具体来说,每一个业主的电动车都需要到物业处进行电动车和车主信息的录入,然后将这些信息录入到rfid标签中,物业将对应的标签固定到相应的电动车上,rfid标签中录入的信息包括:真实电动车图片,即相应的电动车的形状和颜色信息,与该电动车匹配的人脸图像,即该车主的人脸图像。小区的出入口固设有识别摄像头和rfid读取器,当有人驾驶电动车出入小区时,识别摄像头对驾驶员进行拍摄获取人脸实时图像,同时拍摄电动车的实时出入图像,同时rfid读取器能够读取rfid标签中的信息。然后,系统将人脸实时图像和rfid标签中读取到的人脸图像通过人脸识别算法进行匹配,当匹配不成功时,系统会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可以以画面的形式在小区门口门卫的显示屏上显示,也可以是以喇叭报警的方式对保卫人员进行提示,从而提醒保安人员对出入的驾驶人和车辆进行人工检查,从而提高车辆进出小区的安全性。
41.同时,系统将从rfid标签中读取的真实电动车图片与实时出入图像进行匹配,从而判断rfid标签中的车辆信息与现在正要通行的车辆是否匹配,从而减小有人拆卸其他车辆rfid标签的可能性,当匹配不成功时,系统会输出第二提示信息,从而以与第一提示信息相同的方式对保卫人员进行提醒,进而对通行车辆进行详细的检查,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通行的安全性,减小车辆被盗的可能性。
42.且,当人脸图像与人脸实时图像匹配成功,同时,真实电动车图片与实时出入图像匹配成功之后,输出开闸指令以控制车辆闸门开启。通过两个匹配方式,从而确定通行的车辆与驾驶人匹配,且车辆信息无误,进而能够确认出行的人员是业主,通过该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通行的安全性,减小车辆被盗的可能性,从而尽可能的保障业主的财产安全。
43.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中,还包括如下步骤:s7:确认行人通行信息。
44.具体来说,小区的出入口设立电动车专用出入通道和行人专用出入通道,通过该种方式满足车辆有效管控的同时,实现行人与车辆分离,提高人车出行的安全性。
45.行人在需要通行时,通过小区出入口设置的摄像头拍摄通行人员,获取实时通行人脸图像,同时系统预先录入业主的图形,也就是参考人脸图像,系统在获取实时通行人脸图像之后,将参考人脸图像与实时通行人脸图像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之后系统输出开门指令以控制人行闸门开启,从而方便行人通过。
46.同时,小区的出入口固设有身份证读取器,当摄像头发生故障之后,此时人脸识别不方便使用,此时行人将身份证放到身份证读取器上进行读卡,身份证读取器读取身份证中的信息,从而获取身份证人脸图像,当系统获取身份证人脸图像之后,将人脸图像与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之后输出开门指令以控制人行闸门开启,从而提高通行的灵活性。
47.当上述两种行人的通行方式均识别失败时,即可判断需要通行的人不是小区中的业主,此时就需要保卫人员对通行人员进行检测,记录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小区出行的安全性,提高小区内的安全性。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动车监控方法的实施原理为:电动车进出小区时获取电动车的实时出入图像和人脸实时图像,然后将人脸实时图像与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将实时出入图像与真实电动车图片匹配,全部匹配成功之后控制车辆闸门开启,同时获取实时通行人
脸图像,将实时人脸图像与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之后控制人行闸门开启,或者获取身份证人脸图像,将身份证人脸图像与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之后控制人行闸门开启,电动车进入小区在指定区域充电时,系统获取实时热成像图像,然后根据实时热成像图像获取电动车的温度值,并将温度值与温度阈值进行对比,当温度值大于温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提醒物业管理人员进行查看,同时获取电动车的实时视频图像,并从实时视频图像中获取电动车信息时输出告警信息,同时控制电梯停止运行,以此降低电动车进入住户中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小区业主人身财产的安全性。
49.参照图3,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动车监控系统,包括:红外成像模块1,用于获取电动车的实时热成像图像;信息处理模块2,用于基于实时热成像图像获取电动车的温度值;信息对比模块3,用于将温度值与温度阈值进行对比;信息报警模块4,用于在温度值大于温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50.红外成像模块1获取电动车的实时热成像图像,然后将实时热成像图像传输给信息处理模块2,信息处理模块2接收到实时热成像图像之后,通过热成像图获取电动车的温度值,然后将温度值发送至信息对比模块3,信息对比模块3将温度值与温度阈值进行对比。
51.若温度值大于温度阈值,则将判断结果发送给信息报警模块4,信息报警模块4接收到判断结果之后,输出报警信息,从而对保安人员进行提醒。
52.在本实施例的电动车监控系统还包括:身份证读取模块8,用于获取身份证人脸图像;实时摄像模块7,用于获取电动车的实时出入图像、实时通行人脸图像和人脸实时图像;信息匹配模块6,用于将人脸图像与人脸实时图像进行匹配,用于将真实电动车图片与实时出入图像进行匹配,用于将实时通行人脸图像与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还用于将身份证人脸图像与参考人脸图像进行匹配;通行控制模块5,用于输出开闸指令以控制车辆闸门开启,还用于输出开门指令以控制人行闸门开启;rfid读取模块9,用于获取参考人脸图像和真实电动车图片。
53.rfid读取模块9读取rfid标签中的参考人脸图像和真实电动车图片,并将参考人脸图像和真实电动车图片发送给信息匹配模块6。实时摄像模块7获取电动车的实时出入图像,然后将实时出入图像发送至信息匹配模块6,信息匹配模块6将真实电动车图片与实时出入图像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之后将匹配结果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2。同时实时摄像模块7获取人脸实时图像,然后将人脸实时图像发送至信息匹配模块6,信息匹配模块6将人脸图像与人脸实时图像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之后将匹配结果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2。同时实时摄像模块7获取实时通行人脸图像,然后将实时通行人脸图像发送至信息匹配模块6,信息匹配模块6将参考人脸图像与实时通行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之后将匹配结果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2。
54.信息处理模块2接收匹配成功的信息,信息处理模块2生成开闸指令以控制车辆闸门开启,生成开门指令以控制人行闸门开启。且当实时摄像模块7损坏后,通过身份证读取模块8获取身份证人脸图像,并传输给信息匹配模块6,然后信息匹配模块6将身份证人脸图
像与参考人脸图像匹配,匹配成功之后,将匹配成功的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2,信息处理模块2生成开门指令以控制人行闸门开启。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