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受火状态下的救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717244发布日期:2022-01-29 14:43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结构受火状态下的救援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消防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受火状态下的救援方法。


背景技术:

2.火灾下的建筑倒塌具有随机性,目前对于火灾下的建筑倒塌监测预警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知晓建筑物内部的通道、结构,并不知道火势方位、容易倒塌的位置等危险区域,从而导致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增加救援人员伤亡,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受火状态下的救援方法。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5.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6.s1:根据实际建筑物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构建模型;
7.s2: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不同火灾场景下的建筑倒塌模式,揭示易受火灾影响的建筑结构薄弱部位;
8.s3:根据建筑倒塌模式规划多条救援行进推荐路径,并存入数据库中:同时,根据易受火灾影响的建筑结枸薄弱部位分布情况布置相关传感监测装置;
9.s4: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根据传感监测装置的反馈快速匹配到最接近的建筑倒塌模式并自动规划对应的救援进行路径,然后将信息发送于救援人员的手持定位终端;
10.s5:救援人员以手持定位终端显示的救援行进推荐路径作为参考制定救援方案,并快速展开救援工作。
11.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对实际建筑物采集数据构建模型。
12.具体地,所述步骤s3中的传感监测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倾斜传感器、形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
13.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根据传感监测装置的反馈快速匹配到的救援路径为多条或一条。
14.作为改进,所述步骤s5在开展救援工作的过程中,救援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救援路线,并由手持定位终端反馈室内定位信息,根据反馈的定位信息实时更新反馈手持定位终端危险预警信息。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发明是一种建筑结构受火状态下的救援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预先设计的建筑倒塌模式规划救援行进推荐路径,在发生火灾时,快速匹配最合适的行进路径,可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利用手持定位终端的定位信息,可让监控中心实时掌握救援人员的位置,以便于救援方案的快速调整,降低救援人员的伤亡,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19.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20.s1:根据实际建筑物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构建模型;具体采集建筑物的承重墙、立柱、材料构成、采集建筑物各个结构的材料组成、尺寸参数等数据构建模型。
21.s2: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不同火灾场景下的建筑倒塌模式,揭示易受火灾影响的建筑结构薄弱部位;具体根据建筑各个结构的强度、尺寸、材料耐高温性质等进行数据结合模拟,如墙体是轻质隔墙、木质隔墙、玻璃隔墙、木质梁等,根据不同的材质、耐高温系数、燃烧温度等参数进行模拟倒塌;
22.s3:根据建筑倒塌模式规划多条救援行进路径自动规划,并存入数据库中,同时,根据易受火灾影响的建筑结枸薄弱部位分布情况布置相关传感监测装置;传感监测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形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
23.s4: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根据传感监测装置的反馈快速匹配到最接近的建筑倒塌模式并自动规划对应的救援进行路径,然后将信息发送于救援人员的手持定位终端;如根据各个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烟雾过高的位置标记到对应的模型位置,当推荐路径时,在路径上标示出温度过高位置,路径避开温度超标传感器的位置,并生成安全通道,承重、耐温较弱的建筑结构安装形变传感器或倾斜传感器,当形变传感器感应到形变超标时判定为易倒塌部位,并在模型路径中做警示标记,推荐路径避开警示标记位置。
24.s5:救援人员以手持定位终端显示的救援行进推荐路径作为参考制定救援方案,并快速展开救援工作。
25.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对实际建筑物采集数据构建模型。具体可以采用三维扫描装置扫描建筑物结构,并配合录入各建筑结构的材料数据、耐高温数据、硬度、强度等参数,结合结构、材料等参数构建模型。
26.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根据传感监测装置的反馈快速匹配到的救援路径为多条或一条。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如建筑结构的不同、火势区域不同而构建多条安全路径。
27.作为改进,所述步骤s5在开展救援工作的过程中,救援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救援路线,并由手持定位终端反馈室内定位信息,根据反馈的定位信息实时更新反馈手持定位终端危险预警信息。
2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结构受火状态下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实际建筑物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构建模型;s2: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及人工智能分析,获得不同火灾场景下的建筑倒塌模式,揭示易受火灾影响的建筑结构薄弱部位;s3:根据建筑倒塌模式规划多条救援行进推荐路径,并存入数据库中:同时,根据易受火灾影响的建筑结枸薄弱部位分布情况布置相关传感监测装置;s4: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根据传感监测装置的反馈快速匹配到最接近的建筑倒塌模式并自动规划对应的救援行进路径,然后将信息发送于救援人员的手持定位终端;s5:救援人员以手持定位终端显示的救援行进推荐路径作为参考制定救援方案,并快速展开救援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受火状态下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对实际建筑物采集数据构建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受火状态下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传感监测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倾斜传感器、形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受火状态下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根据传感监测装置的反馈快速匹配到的救援路径为多条或一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受火状态下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在开展救援工作的过程中,救援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救援路线,并由手持定位终端反馈室内定位信息,根据反馈的定位信息实时更新反馈手持定位终端危险预警信息。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受火状态下的救援方法,本发明通过预先设定的建筑倒塌模式规划救援行进推荐路径,在发生火灾时,快速匹配最合适的行进路径,可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利用手持定位终端的定位信息,可让监控中心实时掌握救援人员的位置,以便于救援方案的快速调整,降低救援人员的伤亡,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蒋亚强 何勤理 钟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10.21
技术公布日:2022/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