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公交站智慧交通微组织系统及其实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110688发布日期:2021-12-22 13:5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港湾公交站智慧交通微组织系统及其实施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公交站交通组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港湾公交站智慧交通微组织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2.为保障公交优先,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在在智慧交通新基建发展导向以及公交都市发展大背景下,港湾公交车道的使用日益普遍,然而,在早晚通行高峰期间,港湾公交车道的使用率却并不尽如人意,核心原因是由于高峰车道流量大,车速低,间距近,一旦公交车驶入公交港湾进行上下客后,很难在社会车辆车流中寻找一个合适的车头间距重新汇入并返回原车道,经常使得公交等待时间过长,造成严重延误,因此司机在高峰时期不愿意离开车流驶入港湾,实际上荒废了港湾公交车道的建造初衷。
3.从另一方面看,在公交到发频繁的车道上,公交车频繁停车进行上下客势必对车道车流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引发诸如跟车变道等造成的与隔壁车道车辆碰撞安全隐患,公交专用道的利用率虽然日益普遍,然而全路权的公交专用道也有占据过多道路资源、缺乏实施条件等其他限制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港湾公交站智慧交通微组织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6.港湾公交站智慧交通微组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控制中心与其子系统,子系统包括微波雷达、电子警示牌、铺设重量感应线圈的公交上下客停靠区域、公交车载obu,基于dsrc技术的rsu和禁停发光地砖,rsu位于站台的上方,rsu与公交车载obu进行数据传输,禁停发光地砖铺设在公交站台旁的社会车道上。
7.港湾公交站智慧交通微组织系统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s1)通过微波雷达监控车流密度和车辆行进速度,将数据反馈至数据中心;
9.步骤s2)分析车道车流密度与车辆行进速度,判断是否到达高峰期标准阀值;
10.当车流密度升高到判定阈值d
peak
且车辆行进速度降低到阈值v
peak
时,微组织系统控制中心判定高峰期已达到,跳转步骤s3;
11.当不满足以上条件时,跳转步骤s4;
12.步骤s3)微组织系统控制中心判定高峰期已达到,此时激活各子系统设备,跳转步骤s5;
13.步骤s4)微组织系统保持静默状态,流程结束;
14.步骤s5)港湾公交站入口的电子警示牌显示“禁止社会车辆驶入港湾公交站”信息;
15.步骤s6)公交车驶入港湾站,重量感应设施产生初始重量w0,重量感应设施激活;
16.步骤s7)根据重量增量判断公交车是否进入上下客区域,当公交车驶入重量感应
设施时,随着公交车逐渐驶入具有重量感应功能的上下客区域,重量随着单位时间而增加,
17.当重量增量时,判定公交车还未全部进入上下客区域;
18.当时,判定公交车已全部进入上下客区域。
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还包括以下步骤:
20.步骤71)通过obu与rsu的短距信息交互对车辆行进速度进行判断,定义obu与rsu的数据交互间隔时间δt,obu与rsu的交互距离s,
21.当且公交车全部进入上下客区域时,跳转步骤s72;
22.当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跳转步骤s73;
23.步骤s72)判定公交车正停靠,禁停发光地砖开始频闪;
24.步骤s73)判定公交车未完全停靠。
2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还包括以下步骤:
26.步骤s74)当且重量感应设施重量增量时,跳转步骤s75,
27.当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跳转步骤s76;
28.步骤s75)判定公交车已完成上下客作业,禁停发光地砖常亮;
29.步骤s76)判定公交车仍在等待乘客上下车。
3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还包括以下步骤:
31.步骤s77)公交车逐渐驶离具有重量感应功能的上下客区域,
32.当时,跳转步骤s78;
33.当重量增量时,跳转步骤s79;
34.步骤s78)判定公交车已驶离上下客区域,禁停发光地砖停止发光,港湾公交站入口电子警示牌关闭;
35.步骤s79)判定公交车未完全驶离上下客区域。
36.进一步地,公交车已经驶离上下客区域,并进入社会车道后,继续根据实时数据判定是否处于高峰期;
37.如若仍处在车辆高峰期,循环启动微组织系统,重复步骤s1~s7;
38.若判定渡过车辆高峰期,微组织系统保持静默状态,流程结束。
39.本发明通过对车道车流运营情况的状况判断是否达到高峰状态,继而激活港湾公交智慧交通微组织系统,首先禁止社会车辆驶入港湾站;其次基于对驶入港湾公交车上下客的行驶状态,激活港湾公交站的发光地砖,停止该车道社会车流的继续运行,创造出公交车驶出港湾站台汇入原车道的行进空间;最后当公交车驶出专用道驶入邻近车道后,恢复该车道社会车辆的运行状态。该技术能够在交通运行高峰状态下最大化给予公交优先权,同时将公交停靠对车流的运营负面影响最小化。
附图说明
40.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流程图;
41.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图。
42.附图标记:
43.1电子警示牌、2重量感应线圈、3禁停发光地砖、4微波雷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本发明公开了港湾公交站智慧交通微组织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数据控制中心与其子系统,子系统包括微波雷达4、电子警示牌1、铺设重量感应线圈2的公交上下客停靠区域、公交车载obu,基于dsrc技术的rsu和禁停发光地砖3,rsu位于站台的上方,rsu与公交车载obu进行数据传输,禁停发光地砖3铺设在公交站台旁的社会车道上。
46.本发明还公开了港湾公交站智慧交通微组织系统的实施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47.步骤s1)通过微波雷达监控车流密度和车辆行进速度,将数据反馈至数据中心;
48.步骤s2)分析车道车流密度与车辆行进速度,判断是否到达高峰期标准阀值;
49.当车流密度升高到判定阈值d
peak
且车辆行进速度降低到阈值v
peak
时,微组织系统控制中心判定高峰期已达到,跳转步骤s3;
50.当不满足以上条件时,跳转步骤s4;
51.步骤s3)微组织系统控制中心判定高峰期已达到,此时激活各子系统设备,跳转步骤s5;
52.步骤s4)微组织系统保持静默状态,流程结束;
53.步骤s5)港湾公交站入口的电子警示牌显示“禁止社会车辆驶入港湾公交站”信息;
54.步骤s6)公交车驶入港湾站,重量感应设施产生初始重量w0,重量感应设施激活;
55.步骤s7)根据重量增量判断公交车是否进入上下客区域,当公交车驶入重量感应设施时,随着公交车逐渐驶入具有重量感应功能的上下客区域,重量随着单位时间而增加,
56.当重量增量时,判定公交车还未全部进入上下客区域;
57.当时,判定公交车已全部进入上下客区域。
5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还包括以下步骤:
59.步骤71)通过obu与rsu的短距信息交互对车辆行进速度进行判断,定义obu与rsu的数据交互间隔时间δt,obu与rsu的交互距离s,
60.当且公交车全部进入上下客区域时,跳转步骤s72;
61.当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跳转步骤s73;
62.步骤s72)判定公交车正停靠,并进行上下客行为,社会车道上禁停发光地砖开始
频闪;
63.步骤s73)判定公交车未完全停靠。
6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还包括以下步骤:
65.步骤s74)当且重量感应设施重量增量时,跳转步骤s75,
66.当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跳转步骤s76;
67.步骤s75)判定公交车已完成上下客作业,公交车准备驶离港湾区,此时社会车道上禁停发光地砖开始常亮,社会车辆禁止通行;
68.步骤s76)判定公交车仍在等待乘客上下车。
6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还包括以下步骤:
70.步骤s77)公交车逐渐驶离具有重量感应功能的上下客区域,
71.当时,跳转步骤s78;
72.当重量增量时,跳转步骤s79;
73.步骤s78)判定公交车已驶离上下客区域,并进入社会车道,社会车道上禁停发光地砖停止发光,重量感应设施和港湾公交站入口电子警示牌关闭,社会车辆允许驶入港湾公交站;
74.步骤s79)判定公交车未完全驶离上下客区域。
75.进一步地,公交车已经驶离上下客区域,并进入社会车道后,继续根据实时数据判定是否处于高峰期;
76.如若仍处在车辆高峰期,循环启动微组织系统,重复步骤s1~s7;
77.若判定渡过车辆高峰期,微组织系统保持静默状态,流程结束。
7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