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坐姿提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77226发布日期:2021-09-08 02:5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坐姿提醒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坐姿提醒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佩戴眼镜的年龄层已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不重视读书时的坐姿、用眼不卫生。读书时同学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趴在桌子上看书或者写字,这对学生的视力、脊椎以及身体发育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设计一台坐姿提醒器是有一定意义。
3.但现有的坐姿提醒器往往体积较大,并且使用复杂,使得坐姿提醒器不易于携带,无法在多种场合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坐姿提醒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坐姿提醒器,包括有坐姿提醒器本体,所述的坐姿提醒器本体由壳体和底座组成,所述的底座作为承载结构供壳体可拆卸的放置,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可感应与人体之间间距的感应件,所述的壳体朝向人体的一端作为前端并在该前端开设有让感应件与人体进行交互的感应窗口;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为感应件供电的电源。
6.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感应件包括有由电源供电的微控制器和红外测距模块;
7.所述的红外测距模块与微控制器相连,所述的红外测距模块包括有用于产生红外线的红外探头,该红外探头所产生的红外线可透过检测窗口照射至人体,并经人体反射后由感应件接收信号经处理从而获取其与人体之间的间距并发送至微控制器;
8.所述的感应件还包括有与微控制器相连并用作提醒的声和/或光报警模块。
9.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红外测距模块的型号为bm32s2021,该红外测距模块的1脚与电源相连、2脚接地、3脚与微控制器的使能端相连、4脚连接按键s2后接地,同时在红外测距模块的1脚和2脚之间连接有滤波电容c5。
10.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微控制器连接有一用于控制电源与红外测距模块通断电连接的控制开关。
11.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电源包括有由电池对感应件进行供电的电池供电支路、及由usb充电口和充电管理模块对感应件进行供电的 usb供电支路;所述的usb充电口与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后,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为感应件进行供电,且该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可为电池进行充电;
12.所述的电源还包括有可切换至电池供电支路或usb供电支路的充电自动切换电路。
13.进一步设置是: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有场效应管q1、电阻r5、电阻r6和肖特基二
极管d3,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在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在电池的负极,电阻r5 的另一端连接在usb充电口和肖特基二极管d3的正极,肖特基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在场效应管q1的源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在电池的正极。
14.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底座与壳体之间可通过磁性固定或粘接固定。
15.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底座具有可转动的转动盘。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使用方便,可以根据用户自身的使用习惯放置在各个地点,更是具有便携的优点,可随身带至多种场合进行使用,有效达到实时坐姿提醒的目的。
18.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感应件的方式实现坐姿的采集,感应件采用红外测距模块,红外测距模块内的红外探头所产生的红外线可透过检测窗口照射至人体从而获取其与人体之间的间距,微控制器获取该间距值并作出处理,若坐姿不正则控制报警模块产生警报以提醒用户,从而方便用户进行坐姿调整。
19.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电源与红外测距模块通断电连接的控制开关,来达到低功耗的目的。在控制开关关闭时,微控制器处于低功耗状态,只有当控制开关开启时,微控制器会从低功耗状态唤醒,并进行工作状态。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功耗,延长工作时间,维持长时间的持续工作,为正常使用带来了极大便利。
20.4、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电池供电支路和usb供电支路,来实现合理的供电选择,在连接usb充电口时,能有效避免电池的耗电,从而在断开usb充电口后时,电池内的电量能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设置了充电自动切换电路来实现电池供电支路和usb供电支路的切换,无需手动切换,非常便捷。
附图说明
21.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23.图3为实施例的电路图一;
24.图4为实施例的电路图二。
25.图中:11、壳体;12、底座;13、感应窗口;14、转动盘;21、电池;22、usb充电口;23、充电管理模块;31、微控制器;32、红外测距模块;41、报警模块;51、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如附图1至4所示,一种便携式坐姿提醒器,包括有坐姿提醒器本体,坐姿提醒器本体由壳体11和底座12组成,底座12作为承载结构供壳体11可拆卸的放置,壳体11内设置有可感应与人体之间间距的感应件,壳体11朝向人体的一端作为前端并在该前端开设有让感应件与人体进行交互的感应窗口13;壳体11内设置有为感应件供电的电源。
28.感应件包括有由电源供电的微控制器31和红外测距模块32;
29.红外测距模块32与微控制器31相连,红外测距模块32包括有用于产生红外线的红外探头,该红外探头所产生的红外线可透过检测窗口照射至人体,并经人体反射后由感应件接收信号并处理从而获取其与人体之间的间距并发送至微控制器31;
30.感应件还包括有与微控制器31相连并用作提醒的声和/或光报警模块41;在本实施例中声和/或光报警模块41采用蜂鸣器,如附图 3中所标记的ls1。
31.红外测距模块32的型号为bm32s2021,该红外测距模块32的1 脚与电源相连、2脚接地、3脚与微控制器31的使能端相连、4脚连接按键s2后接地,同时在红外测距模块32的1脚和2脚之间连接有滤波电容c5。
32.需要说明的是,微控制器31采用单片机u2,其型号为stc8g1k08;
33.微控制器31连接有一用于控制电源与红外测距模块32通断电连接的控制开关51,如附图3中所标记的按键s1。在壳体11的前端开设有控制开关51伸入的通孔(图中未标出)。
34.控制开关51的工作原理为:
35.s1为控制开关51,接到单片机u2的p32口,单片机u2平时处于低功耗状态,当控制开关51s1按下时,会将单片机u2从低功耗状态唤醒,单片机u2唤醒后,通过p5.4口输出信号控制场效应管q3 的通断。当p5.4口输出低电平时,场效应管q3导通,vcc得电,给红外测距模块32供电。当p5.4口输出高电平时,场效应管q3截止, vcc失电,红外测距模块32不得电,从而实现对红外测距模块32供电的通断控制。
36.电源包括有由电池21对感应件进行供电的电池供电支路、及由 usb充电口22和充电管理模块23对感应件进行供电的usb供电支路; usb充电口22与充电管理模块23的输入端相连后,充电管理模块23 的输出端为感应件进行供电,且该充电管理模块23的输出端可为电池21进行充电;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23采用充电管理芯片 u1,其型号为tc4054。
37.电源还包括有可切换至电池供电支路或usb供电支路的充电自动切换电路。
38.充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有场效应管q1、电阻r5、电阻r6和肖特基二极管d3,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在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在电池21的负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在usb充电口22和肖特基二极管d3的正极,肖特基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在场效应管q1的源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在电池21 的正极。
39.充电自动切换电路的工作原理为:
40.p1为6引脚的typec的usb充电口22,外部电源适配器通过usb 充电口22供电,该供电信号通过充电管理芯片u1对电池21bt1进行充电,d1为双色led,在电池21bt1未充满电时,d1亮红灯,bt1充满电时,d1亮绿灯;
41.当外部电源通过typec的usb充电口22供电时,vusb得电,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为高电平,场效应管q1截止,电池21bt1不对外供电;当typec的usb充电口22未供电时,vusb不得电,场效应管q1 的栅极为低电平,场效应管q1导通,电池21bt1通过场效应管q1对后续电路供电。
4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为:
43.u3为红外测距模块32,s2键长按1秒钟以上,红外测距模块32 进入报警距离学习状态,此时检测前方人体与红外探头的间距,该距离即为报警提醒的距离,并自动记录下来。在完成学习后,红外测距模块32即以当前学习的距离作为报警距离。
44.单片机u2的p3.3口与u3的第3脚相连,当被测物体距离红外测距模块32小于报警距离时,红外测距模块32u3的3脚会输出低电平,单片机u2接收到该信号时,认为坐姿过近,开始记录距离过近的时间,当过近状态持续时间超过3秒,即认为已经处于坐姿不正确状
态,单片机u2的p55脚送出低电平,三极管q2导通,蜂鸣器ls1 鸣叫提醒,同时p30口送出高低电平信号,发光二极管d2处于亮灭闪烁状态,作为灯光提醒。
45.底座12与壳体11之间可通过磁性固定或粘接固定;当然底座 12也可通过磁性固定或粘接固定或螺纹固定等进行固定。
46.底座12具有可转动的转动盘14,转动盘14可通过转轴进行转动。
4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