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型火灾探测器用短路隔离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21843发布日期:2021-10-27 19:4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型火灾探测器用短路隔离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设计与结构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型火灾探测器用短路隔离安装座。


背景技术:

2.目前点型火灾探测器一般采用探头与底座分立的模式,在底座上接线,旋转安装探头,触点接触导通至探头,传统的隔离保护电路设计安装在底座上,高处安装时,即便拆下探头,隔离电路板仍然留在高处,难以检修与维护。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一体拆卸方便、成本低、电路设计设计合理,能够快速实现一体化拆装的隔离电路及底座转接装置,拆装时,将隔离电路板与探头整体拆下,只留下无需测试维护的接线底座,即实现短路保护隔离,又解决底座带隔离线路板,高处安装无法维护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点型火灾探测器用短路隔离安装座,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通过在探测器壳体与传统底座之间增加了带有短路保护隔离功能的隔离安装座,且卡扣紧密,接触方便,拆卸时可直接将探测器壳体与隔离安装座一体拆卸,提高了点型火灾探测器整体拆卸的便利性和可维护性,提高了产品安全性且便于推广使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点型火灾探测器用短路隔离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隔离安装座和探测器壳体,所述隔离安装座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隔离安装座包括围板和水平设置在围板内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短路隔离电路板,短路隔离电路板上集成有短路隔离电路。
5.上述的一种点型火灾探测器用短路隔离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隔离电路包括三极管q1和场效应管q2,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

24v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三路,一路经电阻r1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4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三路与+24v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依次经电阻r2和电阻r3与

24v电源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2和电阻r3的连接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为所述短路隔离电路的+24v电压输出端。
6.上述的一种点型火灾探测器用短路隔离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接在底座内的第一卡榫,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榫配合的第一卡榫槽,所述探测器壳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接在围板内的第二卡榫,围板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榫配合的第二卡榫槽,第一卡榫的横截面面积由靠近安装板方向向远离安装板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卡榫的横截面面积由靠近安装板方向向远离安装板方向逐渐增大。
7.上述的一种点型火灾探测器用短路隔离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卡接短路隔离电路板的电路板卡扣。
8.上述的一种点型火灾探测器用短路隔离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
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接触头,安装板一侧设置有连接短路隔离电路板与第一接触头的第一接触片,安装板另一侧设置有与短路隔离电路板输出端的第二接触头,探测器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二接触头接触的第二接触片。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离安装座,隔离安装座内设置有短路隔离电路,以实现短路保护功能。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隔离安装座与探测器壳体一体化,不影响探测功能,增加短路隔离保护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了高空安装使用时的维护便利性,实现了一体化简便拆装维护,解决了高处线路板无法维护的难题。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通过在探测器壳体与传统底座之间增加了带有短路保护隔离功能的隔离安装座,且卡扣紧密,接触方便,拆卸时可直接将探测器壳体与隔离安装座一体拆卸,提高了点型火灾探测器整体拆卸的便利性和可维护性,提高了产品安全性且便于推广使用。
1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短路隔离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
底座;
ꢀꢀꢀꢀꢀꢀꢀꢀꢀꢀꢀꢀꢀꢀꢀ2‑
探测器壳体;
ꢀꢀꢀꢀꢀꢀꢀꢀꢀ3‑
围板;
[0019]4‑
安装板;
ꢀꢀꢀꢀꢀꢀꢀꢀꢀꢀꢀꢀꢀ5‑
短路隔离电路板;
ꢀꢀꢀꢀꢀ6‑
安装孔;
[0020]7‑
第一卡榫;
ꢀꢀꢀꢀꢀꢀꢀꢀꢀꢀꢀ8‑
第一卡榫槽;
ꢀꢀꢀꢀꢀꢀꢀꢀꢀ9‑
第二卡榫;
[0021]
10

第二卡榫槽;
ꢀꢀꢀꢀꢀꢀꢀꢀ
11

第一限位块;
ꢀꢀꢀꢀꢀꢀꢀꢀ
12

第二限位块;
[0022]
13

电路板卡扣;
ꢀꢀꢀꢀꢀꢀꢀꢀ
14

第一接触头;
ꢀꢀꢀꢀꢀꢀꢀꢀ
15

第一接触片;
[0023]
16

第二接触头;
ꢀꢀꢀꢀꢀꢀꢀꢀ
17

第二接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1、隔离安装座和探测器壳体2,所述隔离安装座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所述隔离安装座包括围板3和水平设置在围板3内的安装板4,安装板4上设置有短路隔离电路板5,短路隔离电路板5上集成有短路隔离电路。
[0025]
本实施例中,探测器壳体2为jty

gd

zm2251b型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外壳,探测器壳体2上设有进烟开孔。
[0026]
所述短路隔离电路板5串联在外部电源与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供电端之间。
[0027]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开有安装孔6,底座1通过安装孔6固定安装在屋顶,所述隔离安装座和探测器壳体2可一体拆装。
[0028]
本实施例中,所述围板3和安装板4选择塑料合金fr3010材质制作,该材料具有低烟无卤阻燃性质,适用各种环境下安装。
[0029]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隔离安装座,隔离安装座内设置有短路隔离电路,以实现短路保护功能;同时,隔离安装座与探测器壳体2一体化结构,不影响探测功能,增加短路隔离保护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了高空安装使用时的维护便利性,实现了一体化简便拆装维护,解决了高处线路板无法维护的难题;此外,实际安装过程中,可在原有工程现场已安装的点型火灾探测器中加装隔离安装座,节约资源,便于推广使用。
[0030]
本实施例中,所述短路隔离电路包括三极管q1和场效应管q2,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

24v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三路,一路经电阻r1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4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三路与+24v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依次经电阻r2和电阻r3与

24v电源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2和电阻r3的连接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为所述短路隔离电路的+24v电压输出端。
[0031]
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1为npn三极管,场效应管q2为p沟道场效应管。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源输出端发生短路时,npn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p沟道场效应管q2栅极置高,场效应管q2关断,由此进入短路保护状态,短路保护时,电阻r1作为监测电阻,若输出端故障恢复或正常状态下,输出端经电阻r1置高,经过电阻r2、电阻r3分压后,三极管q1导通,使场效应管q2栅极置低,ug<us,ugs<ugs(th),场效应管q2导通后输出dc24v。
[0033]
本实施例中,所述围板3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接在底座1内的第一卡榫7,底座1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榫7配合的第一卡榫槽8,所述探测器壳体2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接在围板3内的第二卡榫9,围板3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榫9配合的第二卡榫槽10,第一卡榫7的横截面面积由靠近安装板4方向向远离安装板4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卡榫9的横截面面积由靠近安装板4方向向远离安装板4方向逐渐增大。
[0034]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块11,相邻两个第一限位块11与底座1的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卡榫槽8,第一卡榫槽8滑动包容各第一卡榫7的形状和尺寸,以实现围板3与底座1的旋转固定卡接;围板3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块12,相邻两个第二限位块12与安装板4之间形成第二卡榫槽10,第二卡榫槽10滑动包容各第二卡榫9的形状和尺寸。此外,第一卡榫7的横截面面积由靠近安装板4方向向远离安装板4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卡榫9的横截面面积由靠近安装板4方向向远离安装板4方向逐渐增大,该设置使隔离安装座能够直接通过旋转拉动而脱离底座1,而使探测器壳体2无法直接通过旋转拉动而脱离围板3,从而使探测器壳体2和隔离安装座一体连接,当拆除探测器壳体2时即将探测器壳体2与隔离安装座一同拆卸下底座1,满足现场整体维护维修,测试,更换的需求,且操作简单快捷。
[0035]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4上设置有用于卡接短路隔离电路板5的电路板卡扣13。
[0036]
所述电路板卡扣13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各电路板卡扣13沿短路隔离电路板5的边缘均匀或不均匀设置,电路板卡扣13的位置与短路隔离电路板5的边缘相适配,以实现短路隔离电路板5与安装板4的卡接。
[0037]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接触头14,安装板4一侧设置有连接短路隔离电路板5与第一接触头14的第一接触片15,安装板4另一侧设置有与短路隔离电路板5输出端的第二接触头16,探测器壳体2上设置有与第二接触头16接触的第二
接触片17。
[0038]
所述探测器壳体2内的探测器供电端与第二接触片17连接。第一接触头14、第一接触片15、第二接触头16和第二接触片17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接触片15分别与所述短路隔离电路的电源输入正负极连接,两个第二接触头16分别与所述短路隔离电路的电压输出正负极连接。
[0039]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先将底座1通过安装孔6固定安装在屋顶,将所述隔离安装座和探测器壳体2转接扣合后安装人员将其一起转接在底座1上。期间,所述隔离安装座和探测器壳体2转接扣合时,将第二卡榫9压入第二限位块12之间,第二卡榫9随之进入第二卡榫槽10内,由于第二卡榫9的形状限制,使第二卡榫9能够轻易压入第二卡榫槽10内而不能轻易脱离第二限位块12的限制,从而实现隔离安装座和探测器壳体2的一体化,当设备需要检修时,安装人员旋转隔离安装座和探测器壳体2并拔出底座1,并不会使隔离安装座和探测器壳体2分离开来,实现了一体化简便拆装维护。
[004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