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用眼健康行为管理的可穿戴设备

文档序号:26893269发布日期:2021-10-09 12:2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用眼健康行为管理的可穿戴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近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用眼健康行为管理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现代社会包括电脑、电视机、智能手机等的大量电子产品的出现,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作用,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大多数人将大量时间花在电子产品上,从而导致了过度用眼,同时,一些人由于在学习、看书等过程中离得过近而导致用眼不规范,导致近视等的眼部疾病的发生,然而,现有的大多数用眼防护技术只是单一地用于眼部按摩,没有对用眼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提醒。
3.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改善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用眼健康行为管理的可穿戴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用眼健康行为管理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电源模块、单片机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报警提示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智能终端。
7.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人眼与观察物体的距离数据和环境的光线数据。
8.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单片机模块提供电源,所述电源模块包括锂离子充电电池。
9.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单片机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发送的数据信息,并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后发送报警控制信号至所述报警提示模块。
10.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数据信息和用户输入操作指令。
11.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报警提示模块用于在用户用眼行为不健康时进行报警,并采取用眼防护措施以舒缓眼睛疲劳。
12.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和所述报警提示模块均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相连接。
13.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智能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相互通信,所述智能终端用于用户在手机上获取用眼数据信息。
14.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光线明暗检测单元和超声波单元,所述光线明暗检测单元用于获取光线信号,所述光线明暗检测单元包括光敏电阻,所述超声波单元用于检测用户与观测物体的实际距离,所述超声波单元包括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15.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单片机模块包括单片机和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用于对用眼
时间进行计时。
16.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按键和电容触摸屏,所述按键用于开启与关闭设备、手动关闭报警和手动控制进行眼睛按摩,所述电容触摸屏用于显示数据信息和用户通过触摸操作输入指令信息。
17.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报警提示模块包括声光报警单元和按摩单元,所述声光报警单元用于用户在用眼行为不健康时采用声音和发光提示;所述按摩单元用于为用户在与视力相关穴位进行按摩,所述按摩单元包括按摩电极贴片。
18.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声光报警单元包括声光报警电路,所述声光报警电路包括所述声光报警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阻r2、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三极管q、第五电阻r5、第四二极管d4和蜂鸣器s,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芯片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均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与所述三极管q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接至地,所述蜂鸣器s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接,所述蜂鸣器s的第二端接至地。
19.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二二极管d2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均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d4为肖特基二极管,所述三极管q为pnp型三极管。
20.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通信单元和wifi通信单元。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数据采集模块获取人眼与观察物体的距离数据和环境光线的明暗程度,采用定时器用于对用眼时间进行计时,在人眼离观测物体过近、光线过于暗或者用眼时间过长时,进行声光抱警以提醒用户,同时,在用眼时间达到预设值时,对用户进行眼部按摩,从而督促用户健康用眼。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用眼健康行为管理的可穿戴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24.图2为声光报警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用眼健康行为管理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电源模块、单片机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报警提示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智能终端。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各模块间的连接关系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案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人眼与观察物体的距离数据和环境的光线数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光线明暗检测单元和超声波单元,所述光线明暗检测单元用于获取光线信号,所述光线明暗检测单元包括光敏电阻,在光敏电阻两端电压后,在受到光线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流过光敏电阻的电流随之发生变化,将电流信号发送至单片机模块经过a/d转换后便可得到光照强度;所述超声波单元用于检测用户与观测物体的实际距离,所述超声波单元包括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29.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案中,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单片机模块提供电源,所述电源模块包括锂离子充电电池。
30.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案中,所述单片机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发送的数据信息,并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后发送报警控制信号至所述报警提示模块,所述单片机模块包括单片机和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用于对用眼时间进行计时。
31.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案中,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数据信息和用户输入操作指令,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按键和电容触摸屏,所述按键用于开启与关闭设备、手动关闭报警和手动控制进行眼睛按摩,所述电容触摸屏用于显示数据信息和用户通过触摸操作输入指令信息,用户可通过电容触摸屏查询一段时间内的用眼时间、用眼过程中距离观察物体的距离和用眼过程中的光线强度。
32.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案中,所述报警提示模块用于在用户用眼行为不健康时进行报警,并采取用眼防护措施以舒缓眼睛疲劳,所述报警提示模块包括声光报警单元和按摩单元,所述声光报警单元用于用户在用眼行为不健康时采用声音和发光提示;所述按摩单元用于用户在用眼时间超过预设值时对与视力相关穴位进行按摩,所述按摩单元包括按摩电极贴片。
33.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案中,所述声光报警单元包括声光报警电路,所述声光报警电路包括所述声光报警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阻r2、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三极管q、第五电阻r5、第四二极管d4和蜂鸣器s,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芯片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均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与所述三极管q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接至地,所述蜂鸣器s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接,所述蜂鸣器s的第二端接至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二二极管d2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均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d4为肖特基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d4起到保护蜂鸣器s的作用,所述三极管q为pnp型三极管。
34.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案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二二极管d2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发光颜色分别为红、蓝和黄三种颜色,当用户在用眼时间超过预设值时,第一二极管d1发出红色光,同时,蜂鸣器s发出声音报警;当用户在用眼过程中距离观察物体的距
离小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二二极管d2发出蓝色光,同时,蜂鸣器s发出声音报警;当用户在用眼过程中的光线强度超过预设值范围时,所述第三二极管d3发出黄色光,同时,蜂鸣器s发出声音报警。
35.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案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和所述报警提示模块均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相连接。
36.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案中,所述智能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相互通信,所述智能终端用于用户在手机上获取用眼数据信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通信单元和wifi通信单元,用户采用所述智能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单片机模块进行通信,单片机模块中的数据信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上,从而用户可以得到相应的用眼数据信息。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