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3173发布日期:2022-10-26 01:02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城市交通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将5g技术应用于交通控制领域是十分前沿的技术,5g技术的突破使信号能够快速传输,使得以前不能够或者不便于实现的功能都得以实现。在该技术中,智能信号灯及智能灯杆的应用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在智能灯杆上所做的基础改进能够为整个系统功能的提升得到基础保证。目前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积累及爆发,整个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发展较为缓慢,没有较好地突破方向,不能够给城市管理尤其是交通管理提供更好的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灯杆、控制机柜及控制中心,所述智能灯杆包括杆体、信号灯及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灯及信号接收器连接于所述杆体上且连接所述控制机柜,所述控制机柜连接所述控制中心;所述信号接收器包括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照度感应器、风力感应器、噪声传感器及空气质量传感器;所述智能灯杆还包括用于对人流量及车流量进行监控的监控摄像头,所述智能灯杆还包括显示屏及5g基站。
6.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灯杆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机柜及控制中心,通讯模块包括呼叫按键。
7.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灯杆还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具有usb充电接口。
8.进一步地,所述杆体包括基座及顶杆,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连接管、延伸管及两组喷水构件,两组所述喷水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延伸管的两侧,所述连接管连接于所述延伸管的顶部,所述延伸管沿竖向设置,所述连接管水平设置,所述连接管的端部具有入水口,所述延伸管的底部为封闭结构;
9.所述喷水构件包括至少两根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下间隔地连接于所述延伸管的侧壁,所述喷水管为柔性可调节结构,喷水管的端部连接有喷头,所述喷淋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内部,所述基座侧部开设有长条形的开口,使所述喷头可自所述开口处移动至所述基座的外部。
10.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相连的柱基、活动柱及柱顶,所述活动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柱顶及所述柱基可转动地相连,使所述活动柱可绕竖直的轴线转动;所述柱基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圈及顶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圈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圈连接于所述活动柱底端的内侧,所述柱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圈及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圈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圈连接于所述活动柱顶端的内侧,所述顶
板与底板之间通过沿竖向设置的中柱相连;
11.所述喷淋组件设置于所述活动柱的内侧,所述延伸管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活动柱的内壁,使得所述延伸管与所述中柱之间间隔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柱的侧部设置有插口,所述入水口朝向所述插口,所述插口的内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端与所述活动柱相铰接;向内推动所述挡板可使所述挡板向上翻转。
13.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处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与所述活动柱相铰接,使所述盖板可绕竖直的轴线转动,所述活动柱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限位柱及下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与下限位柱均与活动柱活动连接并能够上下运动;
14.所述上限位柱的底端向上弯折形成环状的上限位环,所述活动柱内侧设置有上连接环,所述上限位柱穿过所述上连接环并使所述上限位环的顶部与上连接环贴合;所述下限位柱的底端向下弯折形成环状的下限位环,所述活动柱内侧设置有下连接环,所述下限位柱穿过所述下连接环并使所述下限位环的底部与下连接环贴合;
15.所述上限位环与下限位环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盖板的内侧设置有凸块,所述盖板向内打开之后可使所述凸块插入所述限位槽,并推动所述上限位柱向上移动并与所述底板抵接,使所述下限位柱向下移动并与所述顶板抵接。
16.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灯杆还包括充电桩模块,所述充电桩模块设置于所述柱基内。
17.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灯杆还包括rfid定位模块。
18.本发明提供的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使用时,智能灯杆作为控制系统的基础设备,安装于各交通路口或道路中部或旁边,对道路上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包括温度、湿度、照度、风力、噪声及空气质量以及人流量及车流量等各种数据,将这些信息经由控制机柜传输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可实时做出快速反应,使整个控制系统非常智能,能够提升智能化城市建设。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智能灯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智能灯杆的喷淋组件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智能灯杆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智能灯杆的基座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智能灯杆的基座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智能灯杆的基座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此时限位机构被打开。
27.附图标记汇总:智能灯杆11、控制机柜12、控制中心13、杆体101、监控摄像头102、显示屏103、5g基站104、基座105、顶杆106、喷淋组件107、连接管108、延伸管109、喷水构件110、入水口111、喷水管112、喷头113、柱基114、活动柱115、柱顶116、第一连接圈117、顶板118、第二连接圈119、底板120、中柱121、插口122、挡板123、盖板124、限位机构125、上限位柱126、下限位柱127、上限位环128、上连接环129、下限位环130、下连接环131、限位槽132、凸块133、连接杆134、充电桩模块135、开口136。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实施例,请参阅图7。
3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中智能灯杆作为控制系统的基础设备,安装于各交通路口或道路中部或旁边,对道路上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包括温度、湿度、照度、风力、噪声及空气质量以及人流量及车流量等各种数据,将这些信息经由控制机柜传输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可实时做出快速反应,使整个控制系统非常智能,能够提升智能化城市建设。
34.如图1所示,这种基于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灯杆11、控制机柜12及控制中心13,智能灯杆11包括杆体101、信号灯及信号接收器,信号灯及信号接收器连接于杆体101上且连接控制机柜12,控制机柜12连接控制中心13;信号接收器包括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照度感应器、风力感应器、噪声传感器及空气质量传感器;智能灯杆11还包括用于对人流量及车流量进行监控的监控摄像头102,智能灯杆11还包括显示屏103及5g基站104。
35.在该系统中,智能灯杆11作为系统重要基础部件,安放于城市各个区域、角落,对
城市进行全方位布局,其能够对周边数据进行全方位采集,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智慧城市大脑,即控制中心13,信息包括且不限于温度、湿度、照度、风力、噪声及空气质量以及人流量及车流量等各种数据,控制中心13可根据各个点位传输的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合理第控制信号灯的时间,并合理调度洒水车、除霾车、管理人员等,使城市管理更加智能。5g技术的应用,使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延时更小,甚至能够远程控制设备进行紧急操作处理突发事件。
36.智能灯杆11还包括通讯模块,通讯模块连接控制机柜12及控制中心13,通讯模块包括呼叫按键。呼叫按键设置于合适位置,方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按下以进行报警等,能够使接警中心快速接警,处理突发事件,更好保护人们人身安全。
37.智能灯杆11还包括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具有usb充电接口。充电模块的设置使得人们在外出时能够便捷地进行充电。
38.如图4-5所示,杆体101包括基座105及顶杆106,基座105上设置有喷淋组件107;喷淋组件107包括连接管108、延伸管109及两组喷水构件110,两组喷水构件110分别连接于延伸管109的两侧,连接管108连接于延伸管109的顶部,延伸管109沿竖向设置,连接管108水平设置,连接管108的端部具有入水口111,延伸管109的底部为封闭结构;
39.喷水构件110包括至少两根喷水管112,喷水管112上下间隔地连接于延伸管109的侧壁,喷水管112为柔性可调节结构,喷水管112的端部连接有喷头113,喷淋组件107设置于基座105内部,基座105侧部开设有长条形的开口,使喷头113可自开口处移动至基座105的外部。
40.通过该方案的设计,使得智能灯杆11具有全新的功能:绿化作业功能,使其功能更加完善,更好地应用于智能城市的建设。
41.智能灯杆11也会布局于道路绿化隔离带处,在智能灯杆11周围具有绿植,日常情况下需要用绿化车对绿植进行浇水、施加液体废料等作业。传统情况下,需要人工开车边走边进行绿化作业,这种作业方式不够灵活,其缺点在于,第一,缓慢行走的车辆车速不好控制,导致时快时慢,导致有些地方绿化作业不足,有些地方则过多;第二,绿化车后面站立的作业人员手工地将喷水管112随意地在绿植上喷洒,喷洒不够均匀,同样使得绿化作业不够均匀合理。而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方案能够改善这种问题。
42.杆体101具有基座105及顶杆106,基座105为较宽大的部件,设置于底部,用来承载顶杆106。监控摄像头102等部件则设置于顶杆106上。
43.基座105上设置有喷淋组件107;喷淋组件107包括连接管108、延伸管109及两组喷水构件110,连接管108用于与绿化车的水管连接,延伸管109起到延伸并连接喷水构件110的作用,喷水构件110则起到喷水作业作用。两组喷水构件110分别连接于延伸管109的两侧,使喷水构件110可以从智能灯杆11的两侧进行喷水作业,基本上能够覆盖一个智能灯杆11周围的绿植。喷水构件110包括至少两根喷水管112,实际情况下可以是三根或者更多根。喷水管112的端部连接有喷头113,多个喷水管112调节之后,从不同角度及高度进行喷水作业,可全方位地对绿植进行覆盖。
44.作业时,可将绿化车快速开往智能灯杆11旁边并停下来进行绿化作业,此时还可关闭绿化车的发动机以节约能源。将绿化车的水管连接到喷淋组件107的连接管108处,使绿化车的水注入喷淋组件107,通过喷水管112的各个喷头113喷出,对绿植进行喷淋作业。当一个智能灯杆11旁边的绿植喷淋完毕之后,取下水管,开启绿化车移动至下一个智能灯
杆11处进行作业。通过这种方案,使绿化作业与传统方式截然不同,能够缓解交通压力,能够使绿化作业更均匀,使得智能灯杆11功能更多样,更智能。
45.如图4-图6所示,基座105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相连的柱基114、活动柱115及柱顶116,活动柱11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柱顶116及柱基114可转动地相连,使活动柱115可绕竖直的轴线转动;柱基11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圈117及顶板118,顶板118位于第一连接圈117的内侧,第一连接圈117连接于活动柱115底端的内侧,柱顶11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圈119及底板120,底板120位于第二连接圈119的内侧,第二连接圈119连接于活动柱115顶端的内侧,顶板118与底板120之间通过沿竖向设置的中柱121相连;
46.喷淋组件107设置于活动柱115的内侧,延伸管109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连接于活动柱115的内壁,使得延伸管109与中柱121之间间隔设置。
47.这种结构设置,使得安装于不同位置的智能灯杆11可根据周边绿植的不同情况对喷淋组件107的具体位置进行调节,以更好地对绿植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在安装完成之后,使用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调节,使绿化作业更全面、完整。
48.基座105包括相连的柱基114、活动柱115及柱顶116,活动柱115可转动的结构特征使其能够方便地转动。在转动时,第一连接圈117及第二连接圈119对活动柱115进行限定,使其绕竖直的轴线转动。顶板118与底板120之间通过沿竖向设置的中柱121相连,中柱121为刚性结构,提供刚性支撑,对上方部件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49.如图5所示,活动柱115的侧部设置有插口122,入水口111朝向插口122,插口122的内侧设置有挡板123,挡板123的顶端与活动柱115相铰接;向内推动挡板123可使挡板123向上翻转。挡板123的设置,使得可将插口122关闭,对连接管108起到遮蔽作用。
50.如图6所示,开口处连接有盖板124,盖板124的一侧与活动柱115相铰接,使盖板124可绕竖直的轴线转动,活动柱115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机构125,限位机构125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限位柱126及下限位柱127,上限位柱126与下限位柱127均与活动柱115活动连接并能够上下运动;
51.上限位柱126的底端向上弯折形成环状的上限位环128,活动柱115内侧设置有上连接环129,上限位柱126穿过上连接环129并使上限位环128的顶部与上连接环129贴合;下限位柱127的底端向下弯折形成环状的下限位环130,活动柱115内侧设置有下连接环131,下限位柱127穿过下连接环131并使下限位环130的底部与下连接环131贴合;上限位环128与下限位环130之间形成限位槽132,盖板124的内侧设置有凸块133。
52.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当盖板124打开之后,可将喷水管112及喷头113移动至开口的外部进行喷淋作业,并可使在该动作的同时使活动柱115的位置被限定,使其不能够转动,确保绿化作业时活动柱115保持稳定,使各个喷头113按确定的路径进行喷淋作业,确保绿化作业的均匀稳定。
53.盖板124与活动柱115铰接关系,使盖板124可关闭,关闭之后将开口关闭,挡板123也关闭之后,使智能灯杆11外部平整美观。活动柱115内部设置限位机构125,限位机构125具有上限位柱126及下限位柱127,上限位柱126及下限位柱127分别具有上限位环128及下限位环130,其环状结构使得其具有弹性,挤压后可产生形变,上限位环128与上连接环129贴合,下限位环130与下连接环131贴合,使上限位柱126处于较低位置,下限位柱127处于较高位置,使盖板124关闭的状态下,上限位柱126与柱顶116分离,下限位柱127与柱基114分
离,使活动柱115能够顺利地转动。
54.当盖板124向内打开之后,使凸块133插入限位槽132,使上限位环128及下限位环130被挤压,推动上限位柱126向上移动并与底板120抵接,使下限位柱127向下移动并与顶板118抵接。使得活动柱115被限定,不能够绕柱基114转动,使得喷淋组件107能够保持稳定作业状态。当盖板124向外拉动后,凸块133与限位槽132分离,在弹力作用下,上限位柱126及下限位柱127恢复至原始位置,使活动柱115又能够继续活动。
55.如图4所示,智能灯杆11还包括充电桩模块134,充电桩模块设置于柱基114内。充电桩使得新能源汽车停靠于路边时可方便地进行充电。
56.智能灯杆11还包括rfid定位模块。通过定位模块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巡逻打卡等工作。
5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