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安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0983发布日期:2022-09-03 02:25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安防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安防设备。


背景技术:

2.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危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等恶性事件,遇到这类情况如何进行安全防护是本领域中的一个棘手问题。通常的方法和工具都是运用或引入一种“强力”,例如常备防身器械,或远程电话报警,以制止不当行为,但这类方法和设备,不易被弱者所掌握,或者在冲突中容易造成伤害,或者远程警力难以及时发挥作用。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安防设备,能够在遇到危及安全的恶性事件时及时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安防设备,用于解决如何在恶性事件中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安防设备,包括:交互单元、启动单元、控制单元和安防应急所需的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交互单元和启动单元,以在用户与所述交互单元交互并触发所述启动单元后启动安防应急所需的单元;所述安防应急所需的单元包括:摄录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摄录危急状态下的实况信息;通信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与外部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摄录单元获取所述危急状态下的实况信息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将其发送至所述远程外部设备。
5.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识别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摄录单元所摄录的危急状态下的实况信息中不当行为实施人的身份特征,并视别其身份。
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单元包括用以识别身份特征的生物识别模块;或者,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将所述危急状态下的实况信息发送至所述外部设备,并在外部设备及系统识别出身份后,将身份识别结果反馈至所述识别单元。
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识别模块包括生理特征识别模块和/或行为特征识别模块;所述生理特征识别模块包括人脸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行为特征识别模块包括笔迹识别模块、声音识别模块、步态识别模块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警告劝导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危急状态下向周边和/或向不当行为实施者发出警示。
9.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警告劝导单元包括显示子单元、语音播放子单元、扬声器子单元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警告劝导单元在危急状态下向周边和/或向不当行为实施者发出警示,包括如下任一种或多种警示途径:向用户的通讯终端发送警告劝导信息并显示于终端屏,供用户向周边展示;通过自动语音播报系统对不当行为实施
人进行现场语音播报;通过预设通信平台向识别出的不当行为实施人的通讯终端发送警告劝导信息。
1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定位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对设备当前位置进行定位。
12.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供电单元,连接设备中的各个单元,用于提供能量驱动。
13.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声光电气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以发出声响的扬声器、用以发出闪光的发光装置、用以通过可调节的电流和电压发出不同程度的电击脉冲的电击装置或者用以释放特殊雾气的雾气释放装置。
14.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可穿戴安防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一键启动后,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摄录实况信息,并将摄录内容发送出去;进一步地,还能根据摄录到的实况信息,获取到不当行为实施人的身份特征并视别其身份;还能及时向不当行为实施人发出警示,以及时阻止不当行为的继续;本设备还具备定位功能,能够将设备当前所在位置及时发送出去。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硬件设备。
附图说明
15.图1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可穿戴安防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可穿戴安防设备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18.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范围仅由公布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空间相关的术语,例如“上”、“下”、“左”、“右”、“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可在文中使用以便于说明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
1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
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安防设备,旨在案发现场尤其是案发开始阶段,让不当行为实施者知晓自己身份已被暴露,其不当行为已被取证,且证据已不能被破坏,进一步实施不当行为会让其逃脱不了后续制裁,从而令不当行为实施者大概率停止不当行为。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通过下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23.如图1所示,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穿戴安防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安防设备可以做成单独的可穿戴设备,也可以集成于其他不易被抢夺破坏的便携式或可穿戴设备中,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腰带等。图2展示了智能手表式的可穿戴安防设备的外观示意图,用户可在紧急情况下点击“启动安防”,由此可启动安防应急进程,调用一系列的单元,如摄录单元、识别单元、通信单元等,从而起到及时安全防护的功能。以上图示仅供参考,并不做限定。
25.具体而言,所述可穿戴安防设备由如下单元构成:交互单元101、启动单元102、控制单元103、摄录单元104、通信单元105、识别单元106、警告劝导单元107等,每个单元的组成要素也都罗列于下文中。
26.所述交互单元101包括输入子单元、输出子单元及显示子单元,用于建立用户与设备之间的交互,具体例如是触摸屏交互装置或声控交互装置等。于本实施例所适用的场景中,所述交互单元建立用户与设备之间的交互主要是指,用户通过操作交互单元101设置各种应急方案,选择应急方案中的各项要素,输入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者选择偏好等操作。需说明的是,交互单元101可设于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本体中,也可设于其他便携式或可穿戴设备中并通过与所述设备本体建立通信连接来完成交互过程。
27.所述启动单元102为物理按键或触摸按键,用于响应于用户的按键操作后启动所需的应急进程。其中的触摸按键可以通过所述可穿戴安防设备的设备本体上设置的按键或触摸屏实现,也可以通过与所述可穿戴安防设备通信连接的电子终端app来实现。在用户按下物理按键式或触摸式的启动单元102后便触发了所述应急进程,设备就能调用该应急进程;需说明的是,所述应急进程可以是预先存于设备中的进程程序,本实施例中的启动单元102是一种硬件单元,用于触发应急进程,应急进程所使用到的软件方法并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列。
28.所述控制单元103连接所述交互单元101和启动单元102,以获取交互单元101的输入信息及启动单元102的启动状态。所述控制单元103可以是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控制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控制器、soc(system on chip)控制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控制器、或者mcu(microcontroller unit)控制器等。
29.摄录单元104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03,用于摄录危急状态下的实况信息。所述启动单元102在响应于用户的按键操作后启动所需的应急进程后,控制单元103获取到启动单元102的启动状态,并控制所述摄录单元104进行自动摄录。
30.在本实施例的一应用场景中,摄录单元104摄录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摄录单元104可以是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摄像装置、存储装置和处理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照相机、视频摄像机、集成有光学系统或ccd芯片的摄像模块、集成有光学系统和cmos芯片的摄像模块等。摄录单元104能自动对焦,在低照度环境下,即使没有很准确地对到要摄录的人、物及周边环境,也能较好地获取身份信息、体貌特征、行为特征、事件经过或门牌号、车牌号等重要信息。
31.进一步地,所述摄录单元104中设置定时模块,以按照预设频率自动摄录和传输实况内容,例如周边人员和环境的数据,作为行程记录供需要时使用。定时监测得到的数据,通过结合一些现有的软件技术,可定期对数据自动进行处理、提取、整理和更新,结合询问使用者,将摄录到的人员的照片及声纹与通讯录中的人员进行匹配,自动整理和持续更新含照片与声纹的通讯录,以完善身份识别时的比对数据库。多个使用者的设备如果持续完善其数据库的话,通过授权使用,设备提供商的数据库就会持续完善与丰富,就能显著提升识别效率。
32.所述通信单元105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03,用于将所述摄录单元104的摄录信息及用户的基本信息、定位信息、危急状况信息等发送到指定方,例如用户的亲友、设备提供商、警方或者其他主体,信息交互媒介可以是邮箱、app客户端、微信、短信、预设的云端存贮空间、设备终端等。所述通信单元105可以是蓝牙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2g/3g/4g/5g通信模块、nb-iot通信模块、rola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mavlink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nfc通信模块、gprs通信模块、gsm通信模块及以太网通信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需说明的是,所述通信单元105可自行远程传输摄录信息,也可通过近程通信先将摄录信息发送给附近设备,再由该附近设备远程传输摄录信息至远端。
33.所述识别单元106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03,用于识别摄录单元104的摄录信息中的人员身份。所述识别单元106包括生物识别模块,所述生物识别模块可以是人脸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声音识别模块等,这些模块旨在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手段,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如脸像、指纹、虹膜)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34.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案中,为提高识别效率并减少设备的本地计算量,将摄录信息发送给远端服务器,由远端服务器来识别身份,并将身份识别结果发送给识别单元106;其中,身份识别结果包括但不限于不当行为实施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证件号、籍贯、身高等基本特征)或通讯信息等。
35.所述警告劝导单元107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03,包括显示子单元、语音播放子单元、扬声器子单元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于在危急状态下向周边和/或向不当行为实施者发出警示。具体而言,所述警告劝导单元107配置有显示功能、自动语音和扬声器功能,能在险情发生时,向周边的人员警示险情的发生,或针对不当行为实施者进行警告劝退,以劝导和威慑其停止不当行为。
36.进一步地,所述警告劝导单元107在危急状态下向周边和/或向不当行为实施者发
出警示,包括如下任一种或多种警示途径:向用户的通讯终端发送警告劝导信息并显示于终端屏,供用户向周边展示;通过语音播报系统对不当行为实施人进行现场语音播报;通过预设通信平台向识别出的不当行为实施人的通讯终端发送警告劝导信息。
37.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穿戴安防设备还包括定位单元108,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03,用于对当前位置进行定位。所述定位单元108包括gps定位模块、北斗卫星定位模块、基站定位模块、电子地图定位模块、伽利略卫星定位模块、glonass卫星定位模块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8.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穿戴安防设备还包括供电单元109,连接设备中的各个单元,用于提供能量驱动。所述供电单元109例如为电池,如锂电池、干电池或铅蓄电池等。
39.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穿戴安防设备还包括声光电气单元110,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03,用于在触发后执行如下任一种或多种操作:发出声响、发出闪光、发出电击、释放气雾。所述声光电气单元110具体包括:用以发出声响的扬声器、用以发出闪光的发光装置、用以通过可调节的电流和电压发出不同程度的电击脉冲的电击装置、用以释放特殊雾气(如防狼喷雾)的雾气释放装置等。
40.上文,对所述穿戴安防设备中的各单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与说明。下文,就所述穿戴安防设备的安全防护过程做进一步的说明。
41.所述穿戴安防设备的安全防护过程包括:预先设置、启动、摄录、远程传输、识别、警告劝退等步骤。
42.在预先设置步骤中:用户通过交互单元101预先设置应急的安全防护方案并输入相关信息。应理解的是,一套应急方案可能包含多个要素选项的组合,供用户预先根据自身情况或偏好进行选择及参数设置,或者设备本身也内置一个或多个方案,供运行或选择。相关信息包括用户的个人身份、手机号、偏好、远程指定存贮空间、其紧急联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等。另外,交互单元101本身是硬件单元,其可单独运行也可结合现有的软件实现一定的功能,而设计应急方案、偏好参数设置、信息输入等软件技术本身都为现有。
43.在启动步骤中:用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一键启动上述启动单元102或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快速启动安全防护的应急进程。但应理解,应急进程是预先存于设备中的,进程本身如何编写实现并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列。
44.在摄录步骤中:在用户按下启动单元102后,控制单元103便控制摄录单元104对危急状态下的实况信息进行自动摄录,包括对不当行为实施人本身及其行为过程、相关语音、周边环境等进行快速摄录,以获取其身份信息、人脸照片、体貌特征、行为特征、事件经过或门牌号、车牌号等关键信息。
45.在远程传输步骤中:在摄录单元104摄录到实况信息后,通过通信单元105自动进行远程传输,将时间、位置、当事人信息、事件经过、周边环境等信息,送达并存贮于预设的云存贮空间、设备提供商的服务平台、预设的紧急联系人或警方,供后续使用与处理。远程传输信息到相应平台,除了便于高效处理和调用更多资源外,也是为了相应证据和信息不被坏人当场破坏,起到更好的防护与威慑作用。
46.在识别步骤中:通过识别单元106从摄录信息中识别不当行为实施人的身份信息,具体是指通过摄录到的人脸照片、车辆牌照等特征信息图片,以及视频、含人名的音频或声纹等信息,识别不当行为实施人的真实身份,包括但不限于姓名、籍贯、证件号、通讯方式
等。识别单元可以是由设备本地配置,但为提高效率,通常在接收到摄录信息后,由设备提供商在远程运用云端后台配置的系统来进行识别,也可由设备提供商的服务平台调用其他服务商的识别系统来协助完成识别过程,并在得出结果后,再反馈传输给相关方。
47.进一步地,识别单元106在现有软件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如下过程:将摄录到的特征信息与原有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识别,数据库本身存有海量数据,为了在短时间快速识别出真实身份,除了提高运算速度外,还可通过将身份数据库按最可能的顺序进行分级,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序对数据库中的更可能的身份信息进行搜索比对,以提升效率。比如,可以先搜索比对用户自身的通讯录中的身份信息,在不当行为实施人是用户的熟人的情况下,识别效率会很高;然后搜索比对依用户的当前位置找到的附近的人的身份信息,识别效率也会较高;如果还未识别出的话,之后再搜索比对设备提供商服务平台中的身份信息数据库,以识别不当行为人的身份;如果还未识别出来,则再按合作协议,调用外部服务商的更大的身份信息数据库,如铁道体系的身份信息数据库,或者甚至于调用全国公安系统身份信息数据库,或向相关服务商发出有偿身份识别请求,以此来完成识别过程。
48.在警告劝导步骤中:若识别到不当行为实施者的身份,则进行后续警告劝导,包括以下方式的一种或多种:
49.(1)用自动语音和扬声器系统对不当行为人进行现场自动语音播报,播报内容例如可以是:“刘某某,安防系统检测到你正在案发现场,现场中的小张正遇到危险,相关证据我们已经掌握,请你立即悬崖勒马,停止不当行为,或者给予小张以帮助,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具体内容依据识别出的不当行为人的信息、用户的信息、其他相关信息,按预设的话术和模板,自动智能生成。
50.(2)用设备提供商的通信平台、用户佩戴的本设备、预设的紧急联系人的通讯工具或其他设备平台,向识别出的不当行为人的手机或app客户端,自动拨打电话或发送信息,播报相关警告劝导内容。直接能发送到其设备号和客户端,会很有威慑效果。
51.(3)向用户的手机自动发送“警告劝导内容”等信息,显示于用户的设备屏上,由用户拿给不行为人观看;或者自动拨打用户的电话,由用户拿给不当行为人接听,对其进行警告劝导。
52.若未能立即识别出不当行为实施者的真实身份,则可按预定方案,在远程传输一段时间后(比如设置为3秒钟之后)依然自动发起警告劝导,相应的警告劝导内容可以是:“你好,小张正遇到危险,你正在现场,你的照片、相貌、身份特征和行为过程,已经发送到了系统总部,请你立即停止不当行为,或者亡羊补牢,本系统可以不予追究,如果一意孤行,终究会天网恢恢。”这样虽然不如直呼其名来得直接,但也能起到较好的威慑和劝导效果。
53.设备一旦启动,将按照“摄录、远程传输、识别、警告劝导”的进程,每隔一段时间,自动进行一次周期循环,直到由用户经过安全认证后关停。每循环一次,设备系统会根据最新信息及识别情况,对警告劝导的方式及内容,进行智能调节和自动生成,以便达到更好的危险防范的效果。
54.需说明的是,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可穿戴安防设备通常至少包括摄录单元、通信单元、识别单元和警告劝导单元这四个关键环节,但实际上也可简化设计,举例如下:
55.(1)可穿戴安防设备设有摄录单元、通信单元、警告劝导单元,但没有识别单元,如
前所述,这样虽然没有标准过程的效果明显,但也能起到较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56.(2)可穿戴安防设备设有摄录单元、通信单元,但没有警告劝导单元和识别单元。实质是完成了安全取证功能。在使用者预感对安全不放心,但安全威胁还未真正发生时,可启动“摄录、远程传输”功能,既能预备之后应急,也能规避误判的风险。与一般取证不同的是,“摄录、远程传输”,能很好的保护证据不被当场破坏和遗失,因而更安全,也更能及时启动后续进程。
57.对于上述两种简化后的方案,具体要采取哪种方案和程序,可以通过交互单元预先设置,也可将方案内置到设备或app应用中,相应地配置不同的按键供启动。
58.值得再次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安防设备是一种硬件设备,该硬件设备中的各个组成单元也是硬件单元,其可单独使用,当然也可结合现有的一些软件或程序使用,但本实用新型本身并不涉及任何软件技术的更新。
5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工作过程全部由设备自动完成,使用方便,工作高效,易于掌握,即使弱者在慌乱的情况下,也能轻松运用;使用难度低,尤其是不使用“强力”,不会因使用“强力”而对当事双方造成额外伤害;在现场早期阶段快速反应,能及时制止不当行为,比远程报警反应更快,通常能有效地将案件扼杀于萌芽状态,及时控制了伤害或损害;对不当行为人也是一种保护和挽救,通过警告和劝导,使其迷途知返,亡羊补牢,不犯错,小犯错,及时纠错,不让其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减少坏事的发生概率和不让其继续扩大,有利于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60.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