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灾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4516发布日期:2022-09-02 23:1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灾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探测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火灾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火灾早期及时可靠报警是降低火灾损失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粉尘、水雾等干扰环境下,目前广泛使用的独立式烟感探测器,如单光源光电感烟探测器(单光技术)、离子式感烟探测器、电化学式感烟探测器、红外光束式感烟探测器均存在误报率高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常采用提高散射光强度阈值的方式来避免非烟雾气溶胶引起的误报,但同时火灾探测器的灵敏度也将会大大降低,不利于火灾的及早发现与报警。
3.近年来对火灾烟雾的基础研究发现一个事实,即“灰尘颗粒比烟雾颗粒大”,灰尘颗粒直径为1~100微米,烟雾颗粒直径为0.01~1微米。主流火灾感烟探测器研究方向主要通过烟雾对发射光源的遮蔽或散射水平判断是否发生火灾,即利用光源的散射特性与烟雾粒径的关系,判别火灾气溶胶与非火灾气溶胶颗粒。但是当火灾报警被触发以后,由于报警器安装位置较高或发生误报时,即使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排除火灾隐患以后仍然持续报警,干扰报警点周围居民的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火灾报警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包括主控mcu、双光发射电路、光信号接收电路、报警电路、红外遥控电路、无线通信电路及消音电路,所述双光发射电路、光信号接收电路、报警电路红外遥控电路、无线通信电路及消音电路均与主控mcu连接。
6.本实用新型当工作人员获知火灾报警并排除火灾隐患的时候,通过红外遥控电路发送信号给主控mcu,通过主控mcu控制报警电路停止报警或者通过按下消音电路的开关,使主控mcu控制报警电路停止报警,从而防止报警电路持续报警,避免干扰报警点周围居民的生活。
7.进一步地,所述双光发射电路包括发射高频的光信号的第一发射电路及发射低频的光信号的第二发射电路,所述第一发射电路与第二发射电路结构相同,第一发射电路包括电阻r27、三极管q5、电阻r33、发光二极管d5及电容c25,所述电阻r27的一端与主控mcu的第三引脚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以及电容c25的正极均与电源 v_blue连接,电容c25的负极接地,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3 接地;所述主控mcu的型号为cs2110gn。双光发射电路受主控mcu控制,交替发射高频的光信号或者低频的光信号。
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射电路与第二发射电路均对应一组驱动电路,两组驱动电路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发射电路对应的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20、升压芯片u5、电容c8、电感l2、二极管d3、电阻r15、电阻r18、电容 c11及电容c12,所述电阻r20的一端及升压芯片u5的
第四引脚均与主控mcu的第一引脚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及电容c8的一端均接地,电容 c8的另一端、升压芯片u5的第四引脚及电感l2的一端均与电源v_bat 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及升压芯片u5的第一引脚连接并引出电源接口sw_blue,二极管d3的阴极、电阻r15的一端、电容 c11的一端及电容c12的一端连接并引出电源接口v_blue,电阻r15的另一端、升压芯片u5的第三引脚及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及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驱动电路主要驱动第一发射电路和第二发射电路工作。
9.更进一步地,所述光信号接收电路包括接收二极管d8,所述接收二极管d8置于屏蔽罩内,接收二极管d8的阳极与主控mcu的第二十四引脚连接,接收二极管d8的阴极与主控mcu的第二十三引脚连接,接收二极管d8接收第一发射电路与第二发射电路发射的光信号。光信号接收电路接收第一发射电路或者第二发射电路发射的光信号,在这个过程中,在光信号受水雾、粉尘等干扰或者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主控mcu检测到的adc 信号有变化,通过检测到的adc信号与初始设置的adc信号进行作差得到adc增量,用adc增量进行后续信号判别。
10.进一步地,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43、电阻r49、三极管q11、电感 l3及报警器bz1,所述报警器bz1为蜂鸣器和/或报警指示灯,所述电阻 r43的一端与主控mcu的第十六引脚连接,电阻r43的另一端、电阻r49 的一端及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以及电阻r49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感l3的一端以及报警器bz1 的一端连接,报警器bz1的另一端与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报警电路主要是在主控mcu通过算法判别出火灾信号的时候进行报警,报警方式为声音和/或指示灯报警。
11.进一步地,所述消音电路包括电容c24、电阻r42及开关bt1,所述电阻r42的一端与主控mcu的第二十引脚连接,电阻r4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4的一端以及开关bt1的一端连接,电容c42的另一端及开关 bt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消音电路主要是在工作人员获知报警情况的时候,通过按下消音电路的开关bt1,停止报警,防止报警电路持续报警。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红外遥控电路包括电阻r45、电阻r41、电阻r50、 mos管q10、mos管q12、电容c21、红外接收芯片ir1、电容c22、电阻r39及电阻r44,所述电阻r41的一端及mos管q10的源极连接,mos 管q10的栅极、电阻r41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mos管 q10的漏极及电容c21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v_ir_rcv,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5的一端与主控mcu的第二十九引脚连接,电阻r45的另一端、电阻r50的一端及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及电阻r50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红外接收芯片ir1的第一引脚、电容c22 的一端及电阻r39的一端连接,电容c22的另一端与红外接收芯片ir1的第二引脚连接并接地,电阻r39的另一端与电阻r4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 v_ir_rcv,电阻r44的另一端与红外接收芯片ir1的第三引脚连接并与主控mcu的第三十引脚连接。红外遥控电路主要是在工作人员获知报警情况的时候,通过遥控的方式让主控mcu接收到信号,从而控制报警电路停止报警。
13.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包括nb-iot通讯单元、物联网卡、电源单元、重启单元及唤醒单元,所述nb-iot通讯单元与主控mcu连接,物联网卡与nb-iot通讯单元连接,电源单元、重启单元及唤醒单元均分别接在nb-iot通讯单元与主控mcu之间。无线通信电路主要是便于将报警信号等其他信息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发送出去。
14.进一步地,所述火灾报警装置还包括霍尔检测电路、led状态指示电路,所述霍尔
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主控mcu的第十九引脚连接,led状态指示电路包括分别与电源v_bat连接的三组led灯,三组led灯分别与主控mcu的第八引脚至第十引脚连接。led状态指示电路用于对电路工作状态进行指示,上电的时候指示灯亮,表示电路正在工作,断电的时候指示灯灭,表示电路停止工作。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当工作人员获知火灾报警并排除火灾隐患的时候,通过红外遥控电路发送信号给主控mcu,通过主控mcu控制报警电路停止报警或者通过按下消音电路的开关,使主控mcu控制报警电路停止报警,从而防止报警电路持续报警,避免干扰报警点周围居民的生活。
17.(2)本实用新型设置无线通信电路,便于将报警信号等其他信息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发送出去。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的原理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主控mcu的原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双光发射电路的原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驱动电路的原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光信号接收电路的原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报警电路的原理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消音电路的原理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红外遥控电路的部分原理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红外遥控电路的另一部分原理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nb-iot通讯单元的原理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信号转接单元的原理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物联网卡的原理图;
3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电源单元的原理图;
31.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霍尔检测电路的原理图;
32.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中led状态指示电路的原理图;
33.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火灾报警装置的抗干扰方法的流程图;
34.图17为蓝光对待测颗粒烟雾、水雾、灰尘刺激响应的随时间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如图1所示,一种火灾报警装置,包括主控mcu 1、用于发射高频和低频两种不同频率的光信号的双光发射电路2、驱动电路3、光信号接收电路4、报警电路5、消音电路6、红外遥控电路7、无线通信电路8、霍尔检测电路9及led状态指示电路10,所述双光发射电路2、驱动电路3、光信号接收电路4、报警电路5、消音电路6、红外遥控电路7、无线通信电路8、霍尔检测电路9及led状态指示电路10均与主控mcu 1连接。
37.如图3所示,所述双光发射电路2包括发射高频的光信号的第一发射电路及发射低频的光信号的第二发射电路,所述第一发射电路与第二发射电路结构相同,第一发射电路包括电阻r27、三极管q5、电阻r33、发光二极管d5及电容c25,所述电阻r27的一端与主控mcu 1的第三引脚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以及电容c25的正极均与电源v_blue连接,电容c25的负极接地,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 r33接地;如图2所示,所述主控mcu 1的型号为cs2110gn。双光发射电路2受主控mcu 1控制,交替发射高频的光信号或者低频的光信号。本实用新型中,高频的光信号为蓝光,低频的光信号为红外光。
38.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发射电路与第二发射电路均对应一组驱动电路3,两组驱动电路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发射电路对应的驱动电路3包括电阻 r20、升压芯片u5、电容c8、电感l2、二极管d3、电阻r15、电阻r18、电容c11及电容c12,所述电阻r20的一端及升压芯片u5的第四引脚均与主控mcu 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及电容c8的一端均接地,电容c8的另一端、升压芯片u5的第四引脚及电感l2的一端均与电源v_bat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及升压芯片u5的第一引脚连接并引出电源接口sw_blue,二极管d3的阴极、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及电容c12的一端连接并引出电源接口v_blue,电阻r15的另一端、升压芯片u5的第三引脚及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 r18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及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驱动电路3主要驱动第一发射电路和第二发射电路工作。
39.如图5所示,所述光信号接收电路4包括接收二极管d8,所述接收二极管d8置于屏蔽罩内,接收二极管d8的阳极与主控mcu 1的第二十四引脚连接,接收二极管d8的阴极与主控mcu 1的第二十三引脚连接,接收二极管d8接收第一发射电路与第二发射电路发射的光信号。光信号接收电路4接收第一发射电路或者第二发射电路发射的光信号,在这个过程中,在光信号受水雾、粉尘等干扰或者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主控mcu 1检测到的adc信号有变化,通过检测到的adc信号与初始设置的adc信号进行作差得到adc增量,用adc增量进行后续信号判别。
40.如图6所示,所述报警电路5包括电阻r43、电阻r49、三极管q11、电感l3及报警器bz1,所述报警器bz1为蜂鸣器和/或报警指示灯,所述电阻r43的一端与主控mcu 1的第十六引脚连接,电阻r43的另一端、电阻r49的一端及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以及电阻 r49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感l3的一端以及报警器bz1的一端连接,报警器bz1的另一端与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报警电路5主要是在主控mcu 1通过算法判别出火灾信号的时候进行报警,报警方式为声音和/或指示灯报警。
41.如图7所示,所述火灾报警装置还包括消音电路6,所述消音电路6包括电容c24、电阻r42及开关bt1,所述电阻r42的一端与主控mcu 1 的第二十引脚连接,电阻r4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4的一端以及开关bt1 的一端连接,电容c42的另一端及开关bt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消音电路6主要是在工作人员获知报警情况的时候,通过按下消音电路6的开关 bt1,停止报警,防止报警电路5持续报警。
42.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火灾报警装置还包括红外遥控电路7,所述红外遥控电路7包括电阻r45、电阻r41、电阻r50、mos管q10、mos管 q12、电容c21、红外接收芯片ir1、电容c22、电阻r39及电阻r44,所述电阻r41的一端及mos管q10的源极连接,mos管q10的栅极、电阻 r41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mos管q10的漏极及电容c21 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v_ir_rcv,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5的一端与主控mcu 1的第二十九引脚连接,电阻r45的另一端、电阻r50的一端及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及电阻r50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红外接收芯片ir1的第一引脚、电容c22的一端及电阻r39的一端连接,电容c22的另一端与红外接收芯片ir1的第二引脚连接并接地,电阻r39的另一端与电阻r4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v_ir_rcv,电阻r44 的另一端与红外接收芯片ir1的第三引脚连接并与主控mcu 1的第三十引脚连接。红外遥控电路7主要是在工作人员获知报警情况的时候,通过遥控的方式让主控mcu 1接收到信号,从而控制报警电路5停止报警。
43.所述火灾报警装置还包括无线通信电路8,所述无线通信电路8包括 nb-iot通讯单元、信号转接单元、物联网卡、电源单元、重启单元及唤醒单元,所述nb-iot通讯单元通过信号转接单元与主控mcu 1连接,物联网卡与nb-iot通讯单元连接,电源单元、重启单元及唤醒单元均分别接在 nb-iot通讯单元与主控mcu 1之间。无线通信电路8主要是便于将报警信号等其他信息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发送出去。
44.如图10所示,所述nb-iot通讯单元包括通讯芯片u3、电阻r16、电容c13、电容c14、天线同轴连接器j4,所述电阻r16的一端、电容c13 的一端均与通讯芯片u3的第三十五引脚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电容 c14的一端及天线同轴连接器j4的第一引脚连接,天线同轴连接器j4的第三引脚、第二引脚、电容c13的另一端及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通讯芯片u3的第十七引脚和第十八引脚与信号转接单元连接,通讯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及第十三引脚均与物联网卡连接。
45.如图11所示,所述信号转接单元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 mos管q1及二极管d1,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通讯芯片u3的第十八引脚连接,电阻r3的一端及二极管d1的阳极与通讯芯片u3的第十七引脚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及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并与电源vdd_ext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电阻 r5的一端及主控mcu 1的第三十一引脚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主控 mcu 1的第三十二引脚连接。
46.如图12所示,所述物联网卡包括sim卡连接器j1、静电保护器u2、电容c1至电容c4、电阻r1、电阻r2、电阻r6及电阻r7,所述sim卡连接器j1的第一至第四引脚以及第八引脚连接并接地,sim卡连接器j1 的第五引脚、静电保护器u2的第五引脚、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vsim,sim卡连接器j1的第六引脚、静电保护器u2的第一引脚、电容c2的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sim卡连接器j1的第七引脚、静电保护器u2的第四引脚、电容c3的一端及电阻 r6的一端连接,sim卡连接器j1的第十引脚、静电保护器u2的第三引脚、电容c4的一端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容c1至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
的另一端与通讯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通讯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阻r7的另一端与通讯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连接。
47.如图13所示,所述电源单元、重启单元及唤醒单元结构相同,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电阻r30、电阻r35及三极管q7,所述电阻r30的一端与主控 mcu 1的第十三引脚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5的一端及三极管 q7的基极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通讯芯片u3的第七引脚连接。
48.如图14、图15所示,所述火灾报警装置还包括霍尔检测电路9、led 状态指示电路10,所述霍尔检测电路9的输出端与主控mcu 1的第十九引脚连接,led状态指示电路10包括分别与电源v_bat连接的三组led灯,三组led灯分别与主控mcu 1的第八引脚至第十引脚连接。led状态指示电路10用于对电路工作状态进行指示,上电的时候指示灯亮,表示电路正在工作,断电的时候指示灯灭,表示电路停止工作。霍尔检测电路9主要进行霍尔检测,检测线路电流。
49.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为:
50.首先计算高频的光信号的adc增量δv

,超过预设高频光adc增量阈值δv
高阈
后,再计算高频的光信号adc对时间的上升速率s,若小于速率阈值s

,再计算低频的光信号的adc增量δv

,超过低频的光信号的adc增量阈值δv
低阈
后,然后计算高频的光信号的adc增量与低频的光信号的adc增量比值δv

/δv

,当比值大于比值阈值p

后,触发报警电路5进行报警,其余结果均判定为干扰信号或者无响应,不能触发报警。本实施例中,高频的光信号频率为652thz,发蓝光,δv
高阈
=40mv,s

=150mv/s,上升速率s 是高频的光信号的adc增量与时间的比值,高频的光信号的adc增量是第一发射电路工作的时候主控mcu 1检测到的adc值与第一发射电路没有工作的时候设置的初始值之间的差值,同理,低频的光信号的adc增量是第二发射电路工作的时候主控mcu 1检测到的adc值与第二发射电路没有工作的时候设置的初始值之间的差值,低频的光信号频率为313thz,发红外光,δv
低阈
=10mv,p

=2.8。
51.如图17所示,蓝光对待测颗粒烟雾、水雾、灰尘刺激响应的随时间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证明水雾的上升曲率最快,其次是烟雾,最后是灰尘。以基线adc为初始adcv0,当adc受到来自外部刺激而上升的1s内,记录此时间段最高adcv
max
,则该段时间内的adc上升斜率s计算为v
max-v0。当s 大于阈值s

=150,则系统判定为干扰信号/无响应,不触发报警。
5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保护硬件电路架构,对于主控mcu 1利用双光发射电路、驱动电路以及光信号接收电路基于adc增量比较的方式进行火灾报警的方法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主控mcu 1 内置的报警方法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其可以采用现有任何技术,例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201410748629.4、公开日期为2015年3月4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一种基于双波长散射信号的气溶胶粒径传感方法》,主控mcu1通过双光发射电路发射蓝光或者红外光,光信号接收电路接收到气溶胶以蓝光散射光功率pbl和红外光散射光功率pir反映的相应散射信号后,计算蓝光和红外光散射功率比值r;根据蓝光和红外光散射功率比值r与气溶胶中值粒径dmed的关系确定中值粒径dmed;将蓝光散射光功率pbl和红外光散射光功率pir与所设定的对应门限pblth、pirth进行比较,发出相应的干扰提示信号或相应的火灾报警信号。
5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当工作人员获知火灾报警并排除火灾隐患的时候,通过红外遥控电路7发送信号给主控mcu 1,通过主控mcu 1控制报警电路5停止报警或
者通过按下消音电路6的开关,使主控mcu 1 控制报警电路停止报警,从而防止报警电路5持续报警,避免干扰报警点周围居民的生活。
5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