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0207发布日期:2023-02-28 22:35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引导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


背景技术:

2.公路客运车辆是指运送旅客的公共汽车和长途客运汽车,公路客运车辆一般都是中型或大型的载人车辆,有的长途公路客运车辆还有卧铺供旅客休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公路客运和铁路、民航、航运等客运行业一样有了长足的发展。
3.客运车辆进站时,车站内会设置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车辆按引导架提示将车辆停放在引导架内的车位上即可,而现有的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仅为一个标有车辆运输路线的架子,功能单一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解决传统安装座只能适用夹持特定形状的摄像头的底座,以及摄像头容易倾倒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包括第一支框,所述第一支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所述第一支框与所述第二支框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所述第一支框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所述第一支框的一侧设置有车牌识别机构,所述车牌识别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的顶部连接有车牌识别摄像头,所述第一支框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挡杆,所述挡杆的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一支框的立柱转动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连接梁的下方设置多个第二红外感应探头来感应车位里是否有车辆,并通过第一显示屏外侧的提示灯框的灯光颜色变换来做出提示,使车辆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该车位是否已经停放车辆,通过在第一支框的一侧设置车牌识别机构,只有录入车牌信息的车辆可以停放在该车位内,避免别的路线的车辆停错位置。
7.为了便于一眼识别该车位是否已经有车辆停入,以及避免别的线路的车错停;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梁的外部安装有照明灯框。
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连接梁的外部安装有照明灯框便于光线不好的时候提供照明,使装置更加实用。
10.为了光线不好时提供照明;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框靠近所述车牌识别机构一侧的立柱侧壁上安装有操作面板。
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支框靠近所述车牌识别机构一侧的立柱侧壁上安装有操作面板方便操作装置。
13.为了方便操作装置;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使装置更加稳固。
16.为了使装置更加稳固;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杆远离所述连接轴的一侧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框远离所述连接轴一侧的立柱上,所述限位杆的外部套接有防护套。
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挡杆远离所述连接轴的一侧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框远离所述连接轴一侧的立柱上,所述限位杆的外部套接有防护套,避免对限位杆和挡杆产生磨损。
19.为了避免对限位杆和挡杆产生磨损;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框和所述第二支框底柱内侧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一红外感应探头,所述第一红外感应探头的外侧安装有灯圈。
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支框和所述第二支框底柱内侧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一红外感应探头,所述第一红外感应探头的外侧安装有灯圈,方便通过第一红外感应探头感应客车在车位里是否停放标准,车身距离第一支框和第二支框立柱的距离低于预设距离,则该立柱上的第一红外感应探头外侧的灯圈会闪烁提示驾驶员调整位置,便于车辆标准停放。
22.为了使车辆停放位置标准;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框和所述第二支框的两个立柱之间的宽度大于停放客运车辆的宽度,高度大于客运车辆的高度。
2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支框和所述第二支框的两个立柱之间的宽度大于停放客运车辆的宽度,高度大于客运车辆的高度,方便车辆停放在装置内。
25.为了方便方便车辆停放在装置内;
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圈与所述提示灯框分别设置为灯光可调的灯圈和灯框。
27.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所述灯圈与所述提示灯框分别设置为灯光可调的灯圈和灯框方便起到提示作用。
2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牌识别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圈连接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梁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第一支框;2、第二支框;3、第一显示屏;4、连接梁;5、第一红外感应探头;
6、灯圈;7、车牌识别机构;8、操作面板;9、提示灯框;10、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1、支撑柱;12、第二显示屏;13、车牌识别摄像头;14、挡杆;15、连接轴;16、限位杆;17、防护套;18、底座;19、照明灯框。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36.实施例1:
37.如图1—5所示: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包括第一支框1,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2,所述第一支框1与所述第二支框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所述第一支框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3,所述第一显示屏3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9,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车牌识别机构7,所述车牌识别机构7包括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12,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顶部连接有车牌识别摄像头13,所述第一支框1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12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挡杆14,所述挡杆14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5与所述第一支框1的立柱转动连接。
38.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连接梁4的下方设置多个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来感应车位里是否有车辆,并通过第一显示屏3外侧的提示灯框9的灯光颜色变换来做出提示,使车辆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该车位是否已经停放车辆,通过在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车牌识别机构7,只有录入车牌信息的车辆可以停放在该车位内,避免别的路线的车辆停错位置。
39.实施例2:
40.如图1—5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包括第一支框1,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2,所述第一支框1与所述第二支框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所述第一支框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3,所述第一显示屏3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9,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车牌识别机构7,所述车牌识别机构7包括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12,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顶部连接有车牌识别摄像头13,所述第一支框1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12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挡杆14,所述挡杆14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5与所述第一支框1的立柱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梁4的外部安装有照明灯框19。
41.实施例3:
42.如图1—5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包括第一支框1,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2,所述第一支框1与所述第二支框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所述第一支框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3,所述第一显示屏3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9,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车牌识别机构7,所述车牌识别机构7包括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12,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顶部连接有车牌识别摄像头13,所述第一支框1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12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挡杆14,所述挡杆14的一端通过
连接轴15与所述第一支框1的立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框1靠近所述车牌识别机构7一侧的立柱侧壁上安装有操作面板8。
43.实施例4:
44.如图1—5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包括第一支框1,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2,所述第一支框1与所述第二支框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所述第一支框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3,所述第一显示屏3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9,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车牌识别机构7,所述车牌识别机构7包括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12,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顶部连接有车牌识别摄像头13,所述第一支框1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12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挡杆14,所述挡杆14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5与所述第一支框1的立柱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1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8,所述底座18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45.实施例5:
46.如图1—5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包括第一支框1,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2,所述第一支框1与所述第二支框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所述第一支框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3,所述第一显示屏3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9,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车牌识别机构7,所述车牌识别机构7包括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12,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顶部连接有车牌识别摄像头13,所述第一支框1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12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挡杆14,所述挡杆14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5与所述第一支框1的立柱转动连接。所述挡杆14远离所述连接轴15的一侧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杆16,所述限位杆16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框1远离所述连接轴15一侧的立柱上,所述限位杆16的外部套接有防护套17。
47.实施例6:
48.如图1—5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包括第一支框1,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2,所述第一支框1与所述第二支框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所述第一支框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3,所述第一显示屏3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9,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车牌识别机构7,所述车牌识别机构7包括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12,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顶部连接有车牌识别摄像头13,所述第一支框1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12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挡杆14,所述挡杆14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5与所述第一支框1的立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框1和所述第二支框2底柱内侧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一红外感应探头5,所述第一红外感应探头5的外侧安装有灯圈6。
49.实施例7:
50.如图1—5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包括第一支框1,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2,所述第一支框1与所述第二支框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所述第一支框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3,所述第一显示屏3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
9,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车牌识别机构7,所述车牌识别机构7包括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12,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顶部连接有车牌识别摄像头13,所述第一支框1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12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挡杆14,所述挡杆14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5与所述第一支框1的立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框1和所述第二支框2的两个立柱之间的宽度大于停放客运车辆的宽度,高度大于客运车辆的高度。
51.实施例8:
52.如图1—5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包括第一支框1,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2,所述第一支框1与所述第二支框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所述第一支框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3,所述第一显示屏3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9,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车牌识别机构7,所述车牌识别机构7包括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12,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顶部连接有车牌识别摄像头13,所述第一支框1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12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挡杆14,所述挡杆14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5与所述第一支框1的立柱转动连接。
5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把装置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并将支撑柱11底部的底座18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底面上,通过操作面板8将该线路的车牌信息录入系统,方便车牌识别机构7进行识别,当该线路的客运车辆驶到装置前,通过车牌识别机构7的车牌识别摄像头13对车辆拍照进行拍照识别后,将连接轴15抬起,使车辆停进装置内,当车辆停放不正时,第一支框1或第二支框2上的第一红外感应探头5监测到距车辆距离低于预设值时,会通过灯圈6闪烁红灯进行提醒,促使驾驶员将车辆调正,通过多个连接梁4底部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对装置内是否停放车辆的监测,若有车辆停放,则通过第一显示屏3外侧提示灯框9亮红灯进行提醒,若无车辆停放时,则亮绿灯提醒,使驾驶员在远处即可了解该装置内车辆是否有车辆停放。
5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5.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