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桌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0405发布日期:2023-03-01 00:4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升降桌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控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升降桌遥控器。


背景技术:

2.遥控器是一种无线发射装置,通过现代的数字编码技术,将按键信息进行编码,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光波,光波经接收机的红外线接收器将收到的红外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处理器进行解码,解调出相应的指令来达到控制空调等设备完成所需的操作要求。
3.现有的遥控器其按键大多采用橡胶材质制,但是橡胶制的按键耐久性低容易损坏,且橡胶按键在经过撑起使用后经常会出现按键按入按键槽中不回弹出来,从而影响使用,因此需要升降桌遥控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升降桌遥控器,以解决现有的遥控器其按键大多采用橡胶材质制,但是橡胶制的按键耐久性低容易损坏,且橡胶按键在经过撑起使用后经常会出现按键按入按键槽中不回弹出来,从而影响使用,因此需要升降桌遥控器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升降桌遥控器,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可拆卸的卡接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开设有拨动口,所述述第二外壳的一侧开设有按键口,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一侧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主板,所述主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控制触点,所述主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按键口的内部活动套设,所述主板的电性连接有两组电池接触片,每组所述电池接触片分别为一个正极接触片与一个负极接触片,所述第一外壳的另一侧开设有电池槽,两组所述电池接触片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池槽的内部顶面与底面,所述电池槽的内部活动卡接有两个电池本体,两个所述电池本体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电池接触片相贴合;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主板的一侧,用于控制升降桌升降。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组件可以远程的控制升降桌自由升降,且采用拨动按键控制,避免了按键式控制,按键的橡胶材质耐用性低,且可能造成按键卡进按键槽内的现象。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接触板,所述接触板活动连接在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接触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拨动口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所述接触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主板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主板的另一侧,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接块,所述主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回弹框,所述回弹框的内部活动套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卡接槽活动卡接,所述回弹框内部顶面与所述活动块的顶面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拨动杆,通过向上或向下拨动拨动杆,此时转动杆带动活动块在回弹框的内部移动,此时弹簧分别处于压缩与拉伸状态,此时接触板与主板上的触点接触,主板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光波控制升降桌升降,当升降桌达到所需高度时,松开拨动杆,此时弹簧回弹复位,接触板与主板上的触点分离,从而停止升降桌的升降,从而避免了按键式控制,按键的橡胶材质耐用性低,且可能造成按键卡进按键槽内的现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外壳的底端活动套设有支撑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块,通过支撑块可以将遥控器竖立放置,减少占用空间。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槽的一侧可拆卸的卡接有防护盖。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护盖,通过防护盖可以对电池本体进行保护,防止电池裸露在外可能造成损坏。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显示器,通过显示器可以显示当前升降桌的升降高度,便于使用者更好的调控升降桌。
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外壳材质为abs,制作工艺为imd。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外壳,通过第二外壳材质为abs,制作工艺为imd,使得第二外壳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够将显示器上的数值清晰的映射出来,同时又将显示器隐藏,大大增加了遥控器的美观。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升降桌遥控器,有益效果在于:
19.通过设置拨动杆,通过向上或向下拨动拨动杆,此时转动杆带动活动块在回弹框的内部移动,此时弹簧分别处于压缩与拉伸状态,此时接触板与主板上的触点接触,主板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光波控制升降桌升降,当升降桌达到所需高度时,松开拨动杆,此时弹簧回弹复位,接触板与主板上的触点分离,从而停止升降桌的升降,从而避免了按键式控制,按键的橡胶材质耐用性低,且可能造成按键卡进按键槽内的现象。
20.通过设置支撑块,通过支撑块可以将遥控器竖立放置,减少占用空间,通过设置防护盖,通过防护盖可以对电池本体进行保护,防止电池裸露在外可能造成损坏,通过设置显示器,通过显示器可以显示当前升降桌的升降高度,便于使用者更好的调控升降桌。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外壳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拨动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板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弹框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杆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主板;4、控制按钮;5、电池接触片;6、电池槽;7、电池本体;8、接触板;9、连接块;10、拨动杆;11、拨动口;12、按键口;13、转动杆;14、回弹框;15、活动块;16、卡接槽;17、卡接块;18、弹簧;19、支撑块;20、防护盖;21、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1.参见图1、图2、图5、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桌遥控器,包括第一外壳1,第一外壳1的一侧可拆卸的卡接有第二外壳2,第二外壳2的一侧开设有拨动口11,述第二外壳2的一侧开设有按键口12,第一外壳1的内部一侧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主板3,主板3内置有无线发射装置和红外线二极管等遥控器领域所具有的模块在此不作详细赘述,主板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控制触点,主板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控制按钮4,控制按钮4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控制按钮4与按键口12的内部活动套设,主板3的电性连接有两组电池接触片5,电池接触片5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每组电池接触片5分别为一个正极接触片与一个负极接触片,第一外壳1的另一侧开设有电池槽6,两组电池接触片5分别固定安装在电池槽6的内部顶面与底面,电池槽6的内部活动卡接有两个电池本体7,电池本体7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两个电池本体7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电池接触片5相贴合,主板3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升降桌升降,控制组件包括接触板8,接触板8活动连接在主板3的一侧,接触板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9,连接块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拨动杆10,拨动杆10的一端穿过拨动口11并延伸至第二外壳2的一侧,接触板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的一端穿过主板3的一侧并延伸至主板3的另一侧,转动杆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接块17,主板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回弹框14,回弹框14的内部活动套设有活动块15,活动块15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16,卡接块17与卡接槽16活动卡接,回弹框14内部顶面与活动块15的顶面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18,弹簧18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通过设置拨动杆10,通过向上或向下拨动拨动杆10,此时转动杆13带动活动块15在回弹框14的内部移动,此时弹簧18分别处于压缩与拉伸状态,此时接触板8与主板3上的触点接触,主板3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光波控制升降桌升降,当升降桌达到所需高度时,松开拨动杆10,此时弹簧18回弹复位,接触板8与主板3上的触点分离,从而停止升降桌的升降,从而避免了按键式控制,按键的橡胶材质耐用性低,且可能造成按键卡进按键槽内的现象。
32.参见图3、图4、图5和图7,第一外壳1的底端活动套设有支撑块19,电池槽6的一侧可拆卸的卡接有防护盖20,主板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显示器21,显示器21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显示器21与主板3电性连接,第二外壳2材质为abs,制作工艺为imd,通过设置防护盖20,通过防护盖20可以对电池本体7进行保护,防止电池裸露在外可能造成损坏。
33.工作原理:请参见图1-图7所示,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支撑块19,通过将支撑块19从
而第一外壳1上取下,然后拆卸防护盖20,然后将电池本体7置入电池槽6的内部,并使得电池本体7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电池接触片5贴合,然后向上或向下拨动拨动杆10,此时转动杆13带动活动块15在回弹框14的内部移动,此时弹簧18分别处于压缩与拉伸状态,此时接触板8与主板3上的触点接触,主板3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光波控制升降桌升降,当升降桌达到所需高度时,松开拨动杆10,此时弹簧18回弹复位,接触板8与主板3上的触点分离,从而停止升降桌的升降。
3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