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防鸟的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81871发布日期:2024-03-12 21:2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数字化防鸟的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防鸟监测,具体涉及数字化防鸟的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换流站站区外存在大量植被树木飞鸟较多,且站区内飞鸟在交流滤波器场电容器塔活动可能导致设备跳闸,同时飞鸟在龙门架等区域筑巢过程中携带的树枝、茅草以及鸟类的排泄物等掉落在设备上可能引起绝缘能力降低并导致设备跳闸,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在传统的防鸟方法中,通常采用瞭望员肉眼观察、手工记录等方式进行监测,这些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准确掌握鸟类的动态和数量,也无法及时有效地预警潜在的危害。此外,一些传统的防鸟方法如使用猎枪、烟火等也已经被证明对环境和鸟类本身都有负面影响。

2、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鸟监测工作由于不够严谨且完备性不足而导致成本高,技术场景匹配性低的问题,使得最终关于防鸟监测工作无法高效展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数字化防鸟的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鸟监测工作由于不够严谨且完备性不足而导致成本高,技术场景匹配性低的问题,实现了关于防鸟监测工作的高效展开。

2、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数字化防鸟的监测预警方法。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数字化防鸟的监测预警方法,方法包括:采集监测区域的区域数据,并读取所述监测区域的历史采集数据,根据采集结果建立监测区域的环境数据和鸟情数据;基于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鸟情数据初始化配置驱鸟设备,其中,所述驱鸟设备包括高声压级定向驱鸟设备和低声压级定向驱鸟设备;配置探鸟组合设备,其中,探鸟组合设备包括探鸟光电和探鸟雷达,接收所述探鸟组合设备的反馈信号,根据反馈信号的认证结果生成入侵数据,其中,所述入侵数据包括入侵位置、入侵种类和入侵数量;基于所述入侵数据生成监测预警信息,并根据所述监测预警信息调用所述驱鸟设备,执行数字化防鸟的初始预警管理;配置反馈空间,在所述反馈空间进行预警处理的反馈监督,基于反馈监督结果生成补偿策略,以完成预警管理。

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数字化防鸟的监测预警系统,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监测区域的区域数据,并读取所述监测区域的历史采集数据,根据采集结果建立监测区域的环境数据和鸟情数据;设备初始化模块:基于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鸟情数据初始化配置驱鸟设备,其中,所述驱鸟设备包括高声压级定向驱鸟设备和低声压级定向驱鸟设备;设备配置模块:配置探鸟组合设备,其中,探鸟组合设备包括探鸟光电和探鸟雷达,接收所述探鸟组合设备的反馈信号,根据反馈信号的认证结果生成入侵数据,其中,所述入侵数据包括入侵位置、入侵种类和入侵数量;预警生成模块:基于所述入侵数据生成监测预警信息,并根据所述监测预警信息调用所述驱鸟设备,执行数字化防鸟的初始预警管理;反馈空间模块:配置反馈空间,在所述反馈空间进行预警处理的反馈监督,基于反馈监督结果生成补偿策略,以完成预警管理。

5、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化防鸟的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通过采集监测区域的区域数据,并读取监测区域的历史采集数据,建立监测区域的环境数据和鸟情数据,然后基于环境数据和鸟情数据初始化配置驱鸟设备,配置探鸟组合设备,进行接收探鸟组合设备的反馈信号,根据反馈信号的认证结果生成入侵数据,再基于入侵数据生成监测预警信息,并根据监测预警信息调用驱鸟设备,执行数字化防鸟的初始预警管理,最后配置反馈空间,在反馈空间进行预警处理的反馈监督,基于反馈监督结果生成补偿策略,以完成预警管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鸟监测工作由于不够严谨且完备性不足而导致成本高,技术场景匹配性低的问题,实现了关于防鸟监测工作的高效展开。



技术特征:

1.数字化防鸟的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数字化防鸟的监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数字化防鸟的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涉及防鸟监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采集监测区域的区域数据,并读取监测区域的历史采集数据,根据采集结果建立监测区域的环境数据和鸟情数据;基于环境数据和鸟情数据初始化配置驱鸟设备;配置探鸟组合设备,接收探鸟组合设备的反馈信号,根据反馈信号的认证结果生成入侵数据;生成监测预警信息,并根据监测预警信息调用驱鸟设备,执行数字化防鸟的初始预警管理;配置反馈空间,在反馈空间进行预警处理的反馈监督,生成补偿策略,以完成预警管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鸟监测工作由于不够严谨且完备性不足而导致成本高,技术场景匹配性低的问题,实现了关于防鸟监测工作的高效展开。

技术研发人员:程炯,宋梁,胡风,张文有,丁志林,王睿,舒平,任阿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特高压直流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