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机房安全监测报警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20569发布日期:2024-01-16 12:2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机房安全监测报警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机房监测用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机房安全监测报警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由于机房内普遍存在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在长时间高强度运行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集聚后极有可能会诱发火灾,为了降低火灾风险,相关工作人员往往会在机房内安装高效机房安全监测报警装置监测机房内部。

2、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8996127u的文献提供了一种高效机房安全监测报警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能够对机房内的烟雾浓度和温度进行监测,还通过设置摄像头,能够对机房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通过设置耐高温机构,能够提高防护箱表面的耐高温性能,避免监测设备被高温损坏。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提高监测设备的耐高温性能,但是仍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只能静止在某一固定位置,在发生火灾初期,少量的烟雾未四处飘散时,远处的烟雾传感器无法快速感应烟雾,导致上述技术方案在出现火灾时,难以及时发出警报,这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威胁。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机房安全监测报警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机房安全监测报警装置及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烟雾传感器只能静止在某一固定位置,在发生火灾初期,少量的烟雾未四处飘散时,远处的烟雾传感器无法快速感应烟雾,导致上述技术方案在出现火灾时,难以及时发出警报,这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威胁的技术问题,在引风设备的作用下,能够将机房内的空气吸收至监测筒内,使得烟雾报警器能够对机房内各个位置的空气进行监测,大大提高了发现烟雾的速度,能够有效降低火灾产生的概率。

3、2.技术方案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机房安全监测报警装置,包括:承载管,所述承载管一侧固定连接有监测筒,所述监测筒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监测筒内还安装有烟雾报警器,所述承载管一侧还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烟雾报警器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承载管内安装有引风设备。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烟雾报警器能够对机房内各个位置的空气进行监测,大大提高了发现烟雾的速度,能够有效降低火灾产生的概率。

6、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引风设备包括固定安装在承载管内的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输出端端部固定连接有扇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承载管内呈负压状态,从而对机房内空气进行吸收。

8、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监测筒内还安装有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包括安装在监测筒内的驱动板所述烟雾报警器固定安装在驱动板上,所述驱动板外侧套接固定有胶圈,所述胶圈与监测筒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板一侧还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驱动板做升降移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烟雾报警器的烟雾检出率。

10、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设在监测筒内的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上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端部与第一电动机输出端端部连接固定,所述往复丝杆上滑动配合由带动板,所述带动板与驱动板连接固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带动板顺利带动驱动板进行升降移动。

12、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承载管另一侧还套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端部固定连接有汇集管,所述汇集管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分布管。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汇集管及分布管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空气的吸收范围,降低烟雾漏检监率。

14、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连接管受限于承载管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承载管一侧固设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输出端端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连接管上套接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扩大对机房内空气的检测范围。

16、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分布管一侧连接有若干个支管,所述支管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吸风管,所述吸风管端部固设有滤网。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更进一步降低漏检率,同时滤网能够防止外部灰尘等垃圾影响检测结果。

18、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管受限于分布管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汇集管一侧还安装有带动机构,所述带动机构用于带动支管转动,所述带动机构包括套设在汇集管外侧的内齿环,所述支管上套接固定有驱动齿轮,最外侧的所述驱动齿轮与内齿环啮合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驱动齿轮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齿轮,所述连接齿轮与相应的驱动齿轮啮合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齿轮啮合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支管能够带动吸风管进行自转。

20、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连接齿轮数量设置为偶数个,所述支管上还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端部密布有刷毛,所述刷毛与滤网摩擦接触。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刷毛能够对相邻的滤网进行刷洗,避免滤网堵塞影响本技术方案的顺利运行。

22、本技术还公开了上述高效机房安全监测报警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s1、在第一电动机的作用下,扇叶转动,向监测筒一侧送风,机房内空气快速流通至监测筒内并与烟雾报警器接触;

24、s2、在第二电动机的作用下,主动齿轮转动,汇集管带动分布管绕汇集管轴线位置转动;

25、s3、支管在跟随分布管绕汇集管轴线位置转动期间,驱动齿轮会与内齿环啮合,支管随即带动吸风管进行自转,进一步扩大对机房内空气的检测范围;

26、s4、相邻的支管进行相向转动,刷毛会对相邻的滤网进行刷洗;

27、s5、第一电动机运行期间,往复丝杆转动,带动板带动驱动板及胶圈进行往复升降移动,间歇性的压缩监测筒内的空气,促使监测筒内的烟尘浓度在一定时间内升高。

28、3.有益效果

29、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30、1、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监测筒以及引风设备,对机房内进行监测时,在引风设备的作用下,能够将机房内的空气吸收至监测筒内,使得烟雾报警器能够对机房内各个位置的空气进行监测,大大提高了发现烟雾的速度,能够有效降低火灾产生的概率。

31、2、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驱动板、胶圈以及升降机构,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驱动板及胶圈会进行往复升降移动,间歇性的压缩监测筒内的空气,促使监测筒内的烟尘浓度在一定时间内升高,进一步提高烟雾报警器的烟雾检出率。

32、3、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汇集管、分布管以及支管,能够扩大对机房内空气的吸收范围,同时通过设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带动机构,使得汇集管能够带动分布管转动,同时支管能够进行自转,进一步扩大空气的吸收范围,提高烟雾检出的及时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