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示指挥信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771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示指挥信号的制作方法
一种灯光指挥信号,特别是以光体的形位变化就可预先知道该色灯光的起始至终止全过程的交通指挥信号。
现行指挥信号,只能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变化指挥通行或停止,但接受者看到的该色光灯已持续亮了多长时间和还有多长时间变换却无从得知,既或有的采用变灯前闪亮或多灯减亮,一般也只用在变灯前几秒钟;数码信号虽能知道变换全过程,但既得看灯又得看数码,不但辨认困难,耗电量也几十倍增加。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灯光指挥信号,它不但耗电量低。透视度高,而且一看便可认定该色灯光已续亮了多长时间和还有多长时间变换。因此接受者能提前主动确定是顺利通过还是缓缓停车。
本发明预示指挥信号,它显示的不单纯是可以通行或停止的指示灯,而是同时显示出可通行或停止的一种逐渐变化的光体,该光体在标志灯范围内从一向往另一向按额定规律逐渐变形和移位,接受者无论何时都可根据该光体的形位变化速度和变化量,结合自己行车速度和距离,提前就可确认能否通过或以速待变或缓缓停车。因而此种信号可加快车辆疏通,减少急刹车,降低机械磨损和能耗。
光体的形成及其形位变化,利用现行电光源可从多方面实现,如将电子束、激光束直射或折射在荧光屏上或光腔内,在棱镜或透光板的作用下使光体逐渐变形和移位,也可以直接制成有一定形体的光灯,特别是采用气体电光源制成本身便具有鲜明的颜色和固定形状的灯体,通过遮光机构,达到光的感观形状的变化和位移,光的感观形状的变化和位移可以是长柱形光灯由长逐渐缩短;圆环形光灯沿圆周光环逐渐缩减;平面光灯由大平面逐渐缩小,也可以反向变化如长柱形光灯由短逐渐增长圆环形光灯沿圆周由光点逐渐增至光环;平面光灯由小平面逐渐增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机械遮光示意2是图1A-A线的剖视图参照图1,一个由气体电光源制成的横向绿色管型灯①和与其平行的红色管型灯②,以及两管型灯①②一侧端头之间黄灯③构成不同颜色的指令灯组。固定的管型灯①②两侧端头上的链轮⑤a⑤b⑤c⑤d在微电机的作用下,带动上下两根链条④a④b平行管型灯方向往复移动。始终挡住其中一个管型灯的H型遮光体⑥在电磁铁和本身重力作用下垂直管型灯方向上下起落。
接通电源使用时,在可调并已储存程序的控制仪(通用设备)的作用下,红绿两色管型灯启辉并都一直保持接通状态·H型遮光体⑥遮住下部红色管型灯。这时整个灯光信号系统只显现出一绿色横向灯杠。同时,遮光带⑦a在链条④a的牵引下,按额定速度徐徐向左移动(实现感观上灯杠的逐渐缩短)直至全部遮住,这时黄灯③起亮。待黄灯熄灭的同时,H型遮光体⑥受电磁铁作用上移,遮住绿色灯杠而显露出红色灯杠,同时遮光带⑦b在链条④b的牵引下逐渐遮挡红色灯杠,直至全部遮住,这时黄灯③再次起亮,待黄灯熄灭时便进入下一次循环。在每次循环中⑦a、⑦b两个遮光带其中一个进行遮光作业时,另一个遮光带在链条牵引下返回其开始位置,并盘卷在管型灯一端;竖向标志灯⑧a⑧b始终亮在管型灯①②起止线上。上下反光板⑨a⑨b将管型灯①②夹在中间。
上述机构也可以不采用H型遮光体⑥,而采用分别控制管型灯①②启灭的方式实现单色灯杠显示。上述机构还可以取消黄灯而采用红灯提前起亮和拖后熄灭的方式。
前述光组,可上下成十字交叉吊在十字路口中心,也可分4组架设在路口各角前,对于多道交叉路口和限定左转弯的路口,可用黄灯配合或同色双管型灯配合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光指挥信号,特别是以光体的形位变化预示起始和终止全过程的交通指挥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指挥信号,其所说的光体的特征在于可将电子束、激光束直射或折射在荧光屏上或光腔内,在棱镜、透光板的作用下使光体逐渐变形和移位,也可利用其它电光源特别是气体电光源,制成有一定形体的光灯,与遮光机构配合,达到光的感官形状的逐渐变化和移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挥信号,其所说的光体形位变化的特征是园柱形光灯可由长逐渐缩短,园环形光灯可沿园周逐渐缩减,平面光灯可由大面逐渐缩成小面。上述各种变换,也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实现光体形位变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机构,由相互平行的管型灯①②,一侧中部黄灯③,两侧边缘标志灯⑧构成,其特征在于管型灯①②之间的H型挡光体每次上下起落只挡住其中一个管型灯,牵引遮光带⑦的回转链条④沿管型灯上下两侧作往复运动。
全文摘要
一种预示灯光指挥信号,特别是以光体的形位变化预示该色灯光起始和终止全过程的交通指挥信号。由于通过光灯的形位变化可以提前知道各色信号的起始和终止,接受信号者就可结合自己的车速和距离提前确认是通过还是缓缓停车。因此,它能有利于加快车辆疏通,减少急刹车,减轻机械磨损,降低能耗。
文档编号G08G1/081GK1075226SQ9210087
公开日1993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2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2日
发明者李传波, 李艳俐 申请人:李广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