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上监测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8834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上监测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门上监测网是防盗入室用的一种传感器。
现有防盗用传感器主要是用红外线、微波、超声波、激光等类探头进行的,这些探头对监视区内的物理量变化进行监测,将测出变化情况传给控制器报警的。
设计本实用新型门上监测网的目的是即要提高防盗报警的技术水平,又要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门上监测网由一根细导线(如漆包线),把门暗锁上的木螺钉和门上的若干颗小铁钉串联起来而组成。
结合附图
作说明1.表示细导线;2.小铁钉;3.木螺钉;4.暗锁盒;5.暗锁体;6.弓线;7.铰链;8.门;9.门框;10.报警控制器。
众所周知,暗锁体5和暗锁盒4是依靠木螺钉3才得以固定在门8和门框9上的,正常情况下的开门与关门,木螺钉3不会松动,把门8锁上后,用力撬(撞),其压力由木螺钉3承受。当撬(撞)的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木螺钉3承受不住其压力,便开始从门8或门框9的木质中松动外移,直至脱落,暗锁体5或暗锁盒4也随之松动脱落,门8则被撬(撞)开。
为了测得暗锁盒4和暗锁体5上的木螺钉3的松动现象,在与每颗木螺钉3相距1-2cm处钉一颗小铁钉2,再用一根易断的细导线1焊接在报警控制器10的正电极或负电极上,细导线1经门框9的上沿至暗锁盒4,中间用小铁钉2固定,细导线1在暗锁盒4上的木螺钉3和周围的小铁钉2之间串联,串联毕,细导线1又沿门框9的上方经铰链7处进入门8,细导线1可在门8上布成不规则的网状,用小铁钉2固定,在网状上弓起一节长2-4cm的弓线6,细导线1又串联暗锁体5上的木螺钉3和周围的小铁钉2,最后细导线1再经铰链7处引出与报警控制器10的负电极或正电极焊接,形成一条电流回路,并通上微弱电流。因小铁钉2是固定细导线1的,如果门8被案犯撬(撞),只要造成暗锁盒4或暗锁体5上的木螺钉3松动外移,就会绷断木螺钉3与小铁钉2之间相连接的细导线1;如果案犯在门8上打洞,门的木质撕裂易绷断网状上的细导线1;如果案犯骗开房门入室抢劫或其它犯罪活动,事主便于从弓线6处拉断细导线1。细导线1的任何一处断开,都产生电流断路信号,控制器10即行报警。
现有的各类防盗探头,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抗干扰性差,使用操作烦琐。本实用新型门上监测网其结构简单,防震动,一经安装好后进出房门无需操作,对猫、狗在室内的活动不会产生误报,也不会对声、光、无线电波产生误报,尤其是造价低,为防盗报警系统进入千家万户,提高居民住宅和企事业单位的防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权利要求1.一种门上监测网,其特征在于一根导线串联门上暗锁的木螺钉和小铁钉。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上监测网,其特征在于联接暗锁盒、暗锁体的导线滑门框上方内侧经门上铰链处进出。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上监测网,其特征在于导线在门的背面呈网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门上监测网是防盗入室用的一种探测器,用若干颗小铁钉钉在门上和暗锁木螺钉周围,用一根细导线串联木螺钉和小铁钉组成,并通上微弱电流,联接暗锁盒、暗锁体的导线经门框上方和铰链处进出,在门背面呈网状,并有一处弓线,案犯撬门则绷断木螺钉与小铁钉之间的连线,案犯在门上打洞则绷断网状线,案犯入室抢劫时,事主很容易地从弓线处把导线拉断进行报警。本监测网结构十分简单,一经安装好后,开门关门无需操作,对猫狗在室内的活动不会产生误报,对声、光、无线电波也不会产生误报。
文档编号G08B13/12GK2218387SQ94220370
公开日1996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9日
发明者王登彬 申请人:王登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