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置偏歪的监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883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位置偏歪的监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位置偏歪的监视装置,特别是一种对不正确坐姿引起人体脊柱歪斜的监测装置。
现有技术中一种“学生坐姿校正器”,可对不正确的坐姿予以警报。警报装置采用蜂鸣器,传感器依靠水银的位移触发报警电路。不仅成本高,也不合实用。如用于课堂,蜂鸣器的发声会影响教师的讲课,也会妨碍学生的听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而专门设计的一种简单、实用的位置偏歪的监视装置。特别适于对人体脊柱歪斜发出预警的监测和预报的装置。该装置还特别适于青少年学习成长期的正确坐姿习惯的培养。
上述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位置偏歪的监视装置,包括有一个传感部份,一个报警部份以及连接它们的连接线路部份等组成,其中的传感部份包括有一个球型导体,其下方有一个与电源的一极相接的支承体,其上部有一个与电源的另一极相接的球型导体位移的约束件,当偏歪发生时,因球型导体在支承体上滚动使之与约束件接触,这样使回路导通,而串接方式连接的报警部份就发生预警信号,进而使发生的偏歪及时得到纠正。该传感部份可装在一个带开关的壳体之中。报警部份可以是发光二极管。
以下将结合有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为按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图1结构的简要电路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感部份的示意图图1中一个传感部份总体以1标出,通过连接线路部份3与一个报警部份2相连接。在传感部份1中设置有一个球型导体11,在其下方设置有一个支承件12,通常以水平位置设置并固定到壳体10上,支承件12应是导体或通过导体及导线31与电源的一极,例如电池21的负极连接(见图3)。在球型导体11的上半部份设有一个约束件13,以与支承件12相类似的方式固定于壳体10上。在使用时,由于耳朵壁厚度的作用,使开关16受压接触到约束件13,通过导体或导线32接通电源21的另一极(图2中K闭合)。约束件13中央处设有孔130,孔130的外径应小于导体11的球直径,通常情况下,球型导体11与130之间保持有均匀的间隙,间隙的大小取决于被监测位置偏歪允许的程度。为使球型导体有个初始稳定位置,支承板12的中心处可作有凹坑或孔120,每当位置偏歪发生,因重力作用,球型导体11就有偏离凹坑120,向偏歪方向滚动的趋向,当达到设定的偏歪程度时,球型导体11遂发生滚动而与约束件13通过孔130接触,这样使电回路导通(见图2),而使串联形式连接在电路里的报警部份2发出预警信号。报警部份2中设有电源21和发出预警信号的发光二极管22。该部分可插在胸前,也可平稳地放在桌面上(如图1)。例如,学生在听课时,一旦坐姿不正确,插在胸前的报警部份2中的发光二极管22就发光,便于教师对学生坐姿的监督。学生在读书,做作业时,可把报警部份2平稳地放在桌面上,一旦坐姿不正确,发光二极管22就发光,便于学生自我监督。当学生恢复正确坐姿后,由于重力作用,球型导体11便滚回初始位置凹坑120中,同约束件13分离,电回路断开,发光二极管22也随之不发光,但整个系统仍处在监视工作状态之中。该报警部份又可按使用需要选择,例如,可以是发光二极管22,也可以是蜂鸣器等。
为方便作用,传感部份的外壳10可设有方便配带的各种装置。像图1中示出的一种是带耳夹17的形式。为防止非使用状态时的信号误发及电源节省起见,电路中设置开关16。电源电池21报警部份2可以作成与传感部份1分离式的,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已经以实用施例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这种说明和图示并不对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在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按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可作出各种修改和改进,但这些都没有能超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规定的精神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人体脊柱歪斜发出预警,特别适于青少年学习成长时期的正确坐姿习惯的培养。
权利要求1.一种位置偏歪的监视装置,包括有一个传感部份(1),一个报警部份(2)和连接它们的连接线路部份(3)组成,其特征为在所述的传感部份(1)中包括有一个球型导体(11),其下方有一个与电源的一极相接的支承件(12),其上部有一个与电源的另一极相接的球型导体(11)位移的约束件(13),所述的报警部份(2)串联在传感部份(1)和电源(2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监视装置,其特征为其中所述的传感部分(1)装在一个带开关(16)的壳体(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监视装置,其特征为其中所述的报警部分(2)中可以包括有一个发光二极管(22)。
专利摘要一种位置偏歪的监视装置,由传感、报警和连接线路部分组成。一个球导体支承于支承体上,球导体上方采用带孔的约束件。偏歪发生时支承体导体与约束件使回路导通而使串接的报警部分预警。
文档编号G08B3/10GK2240748SQ9422010
公开日1996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6日
发明者孙建农 申请人:孙建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