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铃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9923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用铃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声用具,涉及一种两用铃铛,用于告知人们作息时间。
从前人们将金属材料挂在树上,用铁锤敲击后告知人们劳动、工作、休息时间,这就是原始的铃铛,后来又出现了气笛,直到人类发现电以后,电的使用广泛普及,电铃也从此问世,但由于电路故障、停电、缺电等原因,人们还不能充分的利用电铃的作用,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学校,由于缺电至今使用大钟、手摇铃、哨子等告知上下课时间,这些发声用具既不美观,音质又差,离铃声较远的校舍由于听不到铃声而常常耽误学习、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有电无电均可使用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音质响亮的两用铃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其包括有信箱或邮箱一样的箱体,齿轮,飞轮,发条,转轴,绕绳轮,小锤,档铁,铃铛。在箱体内设有相互平行的三根转轴,在箱体后盖前面上端设有对称的铃铛,在铃铛正当中的小锤和档铁安装于箱体内上端的同一根转轴上,档铁下边两端插入齿轮牙齿中间,飞轮与齿轮用圆盘固定在一起,飞轮、发条、绕绳轮安装有箱体内中间的同一根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有电无电均可使用,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音质响亮,保证作息时间等优点。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档铁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在箱体5、14内设有相互平行的三根转轴1、4、7,在箱体5、14,后盖14前面上端设有对称的铃铛10,在铃铛10正当中的小锤9和档铁8安装有箱体5、14内上端的同一根转轴7上,档铁8下边两端插入齿轮13牙齿中间,飞轮11与齿轮13用圆盘12固定在一起,飞轮11、发条6、绕绳轮3安装有箱体5、14内中间的同一根转轴4上,发条6的另一端固定在箱体内下端的转轴1上,有电时,电铃10启动工作,下面的装置处静止状态,在无电时,拉绳2一拉,绕绳轮3带动转轴4发条6压缩,齿轮13不转,飞轮11空间,松拉绳2时,在发条的作用下转轴4转动,飞轮11带动齿轮13转动,拉绳2自动绕在绕绳轮3上档铁8摆动,在转轴上的小锤敲响铃铛10。
权利要求1.一种两用铃铛,其包括有信箱或邮箱一样的箱体,齿轮,飞轮,发条,转轴,绕绳轮,小锤,档铁,铃铛,其特征在于a、在箱体内设有相互平行的三根转轴,在箱体后盖前面上端设有对称的铃铛,在铃铛正当中的小锤和档铁安装有箱体内上端的同一根转轴上,档铁下边两端插入齿轮牙齿中间。b、飞轮与齿轮用圆盘固定在一起,飞轮、发条、绕绳轮安装有箱体内中间的同一根转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铃铛其特征在于发条的另一端固定在箱体内下端的转轴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声用具,涉及一种两用铃铛,用于告知人们作息时间,在信箱一样的箱体内,设有相互平行的三根转轴,在箱体后盖前面上端设有对称的铃铛,在铃铛正当中的小锤和挡铁安装有箱体内上端的同一根转轴上,挡铁下边两端插入齿轮牙齿中间,飞轮、发条、绕绳轮安装于同一根转轴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音质响亮,有电无电均可使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G08B3/00GK2303339SQ97223840
公开日1999年1月6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3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3日
发明者努尔兰 申请人:努尔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