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

文档序号:675764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应用于对于压缩的音频信号,特别是以MPEG1-LAYER3、MPEG2-LAYER3(以下,把它们称作MP3)为代表的与某帧对应的数据在该帧以外也存在的压缩信号进行编辑、再现的机器等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
可是,在类似上述的方法中,对类似MP3的这种,在比经过编辑而成为音频数据的开头的帧之前的帧中也部分记录有与该开头的帧所对应的数据,的音频数据进行编辑、再现时,则会产生以下的课题。
在MP3那样的数据的情况下,如果要接着第一音频数据连续再现第二音频数据(假设实施了上述的MD时那样的单纯的分割)时,则第二音频数据的开头的帧所对应的数据必须存在于第一音频数据的最后部分。可是,因为操作再现数据的人能自由选择用哪个作为第一、第二音频数据,所以在第一音频数据的最后部分并不一定存在与第二音频数据的开头帧对应的数据。这时,与第二音频数据的开头帧对应的数据,因为与原来的数据不同,也就是会再现缺少了压缩数据的一部分的数据,所以存在产生了异常噪声的课题。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中,把用以标题为开头的帧单位构成,并且以与某帧对应的数据在该帧以外也存在的形式进行了数据压缩的音频数据在所希望的位置分割为前方部分和后方部分的两个音频数据时的编辑方法进行以下的(1)或(2)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处理(1)把所述音频数据分割为前方部分和后方部分的步骤;把所述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的给定字节的数据附加到所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后尾的步骤;(2)把所述音频数据分割为前方部分和后方部分的步骤;把所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终的给定字节的数据配置在所述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部分的前方的步骤。
据此,使用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后尾的部分和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的部分的数据,能判断两个音频数据的连续性,所以能恰当地进行防止异常噪声的处理。
另外,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其他形态使用了存储用以标题为开头的帧单位构成,并且以与某帧对应的数据在该帧以外也存在的形式进行了数据压缩的音频数据和与所述音频数据产生了关联的标记的存储装置;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和所述标记对音频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器;进行所述音频数据的分割、结合,根据分割的音频数据的状态,进行标记的设置、复位的编辑装置。
据此,能根据标记确认如何进行了音频数据的分割结合,所以即使在任意的音频数据的连续再现时,也能防止异常噪声的发生。
另外,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其他形态的特征在于当用帧单位分割在帧标题之前存在与该标题对应的数据的音频压缩数据时,进行编辑以使前半部分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末尾的簇(cluster)和后半部分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开头的簇重复,进行以下的(1)或(2)的至少任意一个处理,即(1)当连续再现两个所述的音频压缩数据时,比较先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末尾的簇的开头的给定数据和后再现的所述的音频压缩数据的开头的簇的开头的给定数据;(2)比较从先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末尾的簇开头到数据结束端的数据量和从后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的开头的簇开头到数据结束端的数据量;然后决定是否再现后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的开头部分。
据此,即使在连续再现通过分割编辑等而生成的两个音频压缩数据时,也能在不产生异常噪声的前提下进行再现。
图2是表示基于MP3的压缩的数据形式的说明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其他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其他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其他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的动作的程序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的动作的程序流程图。
图8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的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音频数据和标记的状态的状态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编辑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连续/不连续判定处理的概略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和4的编辑数据的再现时使用的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连续/不连续判定处理的概略图。
(实施例1)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的概念图。图1(a)表示了以α所示的区间为一帧的经压缩的音频数据列1,这里,举例表示了存在帧F1、帧F2、…、帧F7时的情形。图1(b)、(c)表示了用箭头所示的分割点D分割了图1(a)的音频数据列1时的前方部分的音频数据即音频数据2、音频数据4,以及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即音频数据3、音频数据5。
这里,为了容易理解说明,对于由如MP3那样、以标题为开头的帧单位构成,并具有某帧所对应的数据在该帧以外也存在的压缩形式的音频数据加以说明。图2示出了经MP3形式压缩的音频数据20的结构。从标题到下一标题之前为一帧,这里表示了四帧。在各帧中,接着标题h,具有端信息(side information)s,存储在其中的值表示该帧中使用的数据位于哪里并且有多少。如果端信息是“0”,则如箭头21所示,从该端信息之后数据开始,如果是“1”,则从标题h的之前一字节开始。通常,在音频数据的开头的帧中,与该帧对应的数据从端信息s1的后面开始(箭头21)。即写入“0”作为端信息的值。可是,当不需要很多数据时,能在该帧内容纳下一帧的数据,它的开头位置由下一帧的端信息s2表示(箭头22)。
在图2的例子中,与第一帧对应的数据从箭头21的顶端的位置开始,与第二帧对应的数据从箭头22的顶端的位置开始,与第三帧对应的数据从箭头23的顶端的位置开始,与第四帧对应的数据从箭头24的顶端的位置开始。
那么,如果就本发明的实施例1加以说明,则在图1(b)中,当在帧F3和帧F4的边界分割时,成为前方部分的音频数据2被再现一直到帧3,所以帧4对于再现是没必要的,但是考虑与音频数据2连续再现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即音频数据3的情况,帧F4被连接在音频数据2的末尾。据此,当以接着音频数据2的形式再现帧F4时,进行音频数据2的最终帧和音频数据3的最初的帧的比较,如果一致,则判断为这些音频数据原来是分割一个音频数据得来的。能使用微处理器和RAM等的存储装置实现这一系列的处理。即把帧F4复制到存储装置的其他区域中,然后,可以移动到帧F5以下。
须指出的是,作为分割的具体方法,如图6所示,当在帧F3和帧F4之间分割时,对于作为音频数据的文件,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割即可,即(1)帧数和文件尺寸的变更;(2)把帧F4复制到未使用区域中,把该帧F4指定为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的流的开头;(3)连接帧F4以后。
这样,当应该连续再现的音频数据原来是分割一个音频数据而取得的时,即使依次再现帧F1、帧F2、帧F3、帧F4、…,也能正确地再现。
这里,如果图1(b)的前方部分的音频数据2原来不是分割一个音频数据而取得的时,音频数据2的最后的帧即帧F4与音频数据3的开头的帧即帧F4不同。因为预先检查这些帧是否一致,所以这时,在再现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3时,检查它的开头的帧即帧F4的端信息,如果指示的目标是本帧(这里是帧F4),就再现该帧,不是这样时,即当指示图2的箭头22那样的前面的帧时,不再现该帧,而是从帧的端信息指示的目标变为该音频数据的开头的帧(这里是帧F4)以后的帧开始再现。据此,能抑制异常噪声的发生。
这一系列的处理由数字信号处理装置(以下,称作DSP0)进行。即在DSP内,在最初的步骤中,比较音频数据2的帧F4和音频数据3的帧F4。如果得到“不一致”的结果,就在接着的步骤中,检查音频数据3的帧F4的端信息,如果它的指示目标是本帧(这里是帧F4),就进入再现该帧的步骤,不是这样时,即象图2的箭头22那样,指示目标是前面的帧时,就不再现该帧,进入检查接着的帧的端信息的步骤。直到该端信息指示的目标变为该音频数据的开头的帧(这里是帧F4)以后,使该步骤循环后,进入再现帧的步骤。
图7表示以上的具体的再现处理步骤。首先,读入某帧FN,更新为下一帧(在帧数中加1),判定文件是否结束。当有继续时,重复再现处理。当结束时,进入下一步骤。
读入最后的帧,把它存储在存储器中。把指针指向下一音频数据,使N为1,使N为1,读出该数据的开头的帧,比较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帧FN和开头帧,判定是否一致。
当一致时,再现该帧,然后一边更新帧,一边再现直到最终的帧。另外,当不一致时,更新读入一帧,确认它的端信息判定是否为对应的数据。当没有对应的数据时,回到更新帧的步骤,当存在对应的数据时,转移到一致时的处理。
须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音频数据2附加了音频数据3的最初的一帧,但是,当然可以是2帧以上,或1帧+数字节。只要有用于比较的数据就可以了。
在图1(c)中,当用帧3和帧4的边界分割时,成为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的音频数据5从帧F4再现,所以帧F3对于再现没必要,但是,考虑到在音频数据5之前再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即音频数据4时,帧F3连接在音频数据4的前方。据此,当在音频数据5之前再现音频数据4时,进行了音频数据4的最终的帧和音频数据35的最初的帧的比较,如果一致,就判断为这些音频数据原来是分各一个音频数据而取得的。这,在音频数据5中,用箭头DO表示的帧F3是无效数据,即有必要作为数据偏移量而不再现。另外,当然在单独再现图1(b)的音频数据2时,再现直到帧F3,不再现帧F4。
这样,当连续再现的多个音频数据原来是分割一个音频数据而取得的时,即使依次再现帧F1、帧F2、帧F3、帧F4、…,也能正确地再现。
这里,如果图1(c)的前方部分的音频数据4原来不是分割一个音频数据而取得的时,则音频数据4的最后的帧即帧F3与音频数据5的开头的帧即帧F3不同。因为预先检查这些帧是否一致,所以这时,在再现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5时,检查它的开头的帧即帧F4的端信息,如果指示的目标是本数据内,就再现该帧,不是这样时,即当分割点是图2的帧F2和帧F3的边界,该端信息指示的位置是箭头23时,不再现该帧,而是从帧的端信息指示的目标存在于音频数据5内的帧开始再现。据此,能抑制异常噪声的发生。
需指出的是,在图1中,只有1帧连接前方部分的音频数据2或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5,但是连接的可以是多帧,另外,不一定是帧单位。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音频数据5附加音频数据4的最终一帧,但是当然也可以是前面的数据最终2帧,或最帧的一帧加上之前的数字节。只要有用于比较的数据就可以了。
图3表示了音频数据是记录在以一簇为写入/读出单位的记录介质中的数据时的情形。例如,软盘等这样进行读出/写入。在各簇中,存储了压缩了多帧的音频数据信号。这时,表示了用图3(a)所示的分割点D进行分割时的处理。
图3(b)表示了分割点与簇边界不一致时的情形。这时,分割点在某帧之前。图中,β所示的区间是一簇。在进行音频数据31的分割时,对于成为前方部分的音频数据32的最终的簇C2,把它复制,作为成为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33的最初的簇C2。总之,在物理上存在于不同的地方,但是具有同一数据。而且,在该簇内,有应该分割的边界。图3(c)的音频数据33中,DO所示的簇的开头到分割点的地方与图1(c)同样,作为数据偏移量(无效数据)不再现。
当然,对于成为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33的最初的簇C2,可以把它复制,作为成为前方部分的音频数据32的最后的簇C2。
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法,假定即使最初或最后的簇的一方被删除,也能正确地再现音频数据,当接着音频数据32而再现音频数据33时,进行音频数据32的最终的簇和簇33的开头的粗的比较,当一致时,判断为原本是分割一个音频数据而取得的,依次即从音频数据33的开头的帧开始再现。
相反,当所述的比较结果为“不一致”时,在只再现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时,当音频数据33所必要的数据存在于比成为该音频数据的开头的簇之前的簇时,即簇的边界位于图2的A点,图2的B点是分割点时,不进行该数据即该帧的再现,抑制了异常噪声的发生。
图4描述了音频数据41的分割位置如图4(a)所示,与簇的边界一致时的情形。对于图4(b)所示的前方部分音频数据,把图4(c)所示的后方部分音频数据43的开头的一簇附加到前方部分的最后尾。根据这样,通过比较音频数据42的最后的簇C3和音频数据的最初的簇C3,能判断是否原本为分割一个音频数据而取得的。
另外,图5所示的情形是对于后方部分音频数据53,把前方部分音频数据52的分割点之前的一簇(簇C2)作为数据偏移量附加到后方部分音频数据53的开头部分之前。即使这样,也能取得与图4时同样的效果,即使用音频数据53单独再现时,因为开头的帧所对应的数据存在,所以能从开头的帧进行再现。
须指出的是,当然可以与图5所示的手法即对于后方部分音频数据53,在开头部分之前附加1簇的手法一起,使用对于图4所示的对于前方部分音频数据42再附加1簇的手法的双方。
另外,当象图4、图5那样,音频数据的分割位置与簇的边界一致时,可以不承认在该位置的分割,使其为1帧的前后。因为1帧为数10ms,所以通常几乎没问题。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中,即使是象MP3那样,帧和该帧使用的数据存在的地方不一定一致的压缩数据,也不产生异常噪声,另外,如果是连续再现原本是分割一个音频数据而取得的两个音频数据时,就能无缝地再现。
(实施例2)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用于实施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而使用的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该图中,存储装置61存储有多个音频数据62和与各音频数据62对应的标记63。解调器65从存储装置61读出音频数据62和与各音频数据62对应的标记63,根据标记63,进行音频数据62的解调。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音频数据和标记的状态的状态图。在实施例1中,如使用图2所说明的那样,在基于MP3的音频数据的各帧中,接着标题,有端信息(side information),存储在其中的值表示了该帧使用的数据在哪里、有多少。如果端信息为“0”,则如图2的箭头21所示,数据从该端信息之后开始。例如,如果端信息为“1”,则数据从标题h1之前的1字节开始。这样,端信息的数值表示该帧所对应的音频数据的开始点是位于从该帧的标题开始的几字节前,它的字节数。
这里,存储装置61中,存储了图9所示的标记81、83作为标记63,存储了图9所示的音频数据82、84作为音频数据。即在音频数据82中,FA、FB…所示的区间表示帧,加了阴影线的地方相当于标题。在音频数据82中,最初的帧FA的端信息sA指示了接着端信息sA的数据,所以编辑装置64读取帧FA的端信息sA的值,因为该值是“0”,所以把标志81复位为0。在音频数据84中,FE、FF所示的区间表示帧,加了阴影线的部分相当于标题。在音频数据84中,最初的帧FE的端信息sE指示了帧FE的前方,所以编辑装置64读取帧FE的端信息sE的字,因为该值不是“0”,所以把标记83设定为“1”。
在解调器65中,从存储装置61读出音频数据和与该音频数据对应的标记,根据标记的状态,即是设定(1)/复位(0)的哪一个,进行音频数据的解调。即当象图9的标记81那样,未设定标记时,意味着与所有的与帧对应的数据都在该音频数据内,所以解调器65从开头的帧FA进行音频数据82的解调。当象图9的标记83那样,设定了标记时,意味着至少与开头的帧FE对应的数据的部分或全部不存在于该音频数据的最初的帧中,所以不对帧FE解调,根据帧FF,检查是否解调。即在解调器65中,检查帧FE的端信息的值是否指示音频数据84内。这里,根据帧FF的端信息,指示着与帧FF对应的数据位于比帧FE更靠前的意思,所以解调器65也不进行帧FF的解调。接着,检查可否解调下一帧。即检查下一帧FG的端信息sG的值是否指示了音频数据84内。这里,该第三帧FG的端信息sG指示着帧FE内,所以解调器65判断与第三帧FG对应的数据存在于音频数据84内,进行解调。
这样,当设定有标记63时,依次检查帧的端信息的值,判别该帧所对应的数据是否存在于该音频数据内,从判别为“存在”的帧开始解调。这样解调的帧一定具有该帧所必要的数据,所以能抑制不同的音频数据的边界上的异常噪声的发生。
图10是用于表示用分割点D分割了图10(a)所示的音频数据91时的编辑装置64的动作的说明图。如果分割点D分割,则成为比分割点D靠前方部分的音频数据的音频数据92一直再现到帧F3,所以没必要再现F4,但是如图10(b)所示,考虑到连续再现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即音频数据93时的情形,把帧F4连接到音频数据92的末尾。据此,当以接着音频数据92的形式再现音频数据93时,在解调器65中,比较音频数据92的最终的帧和音频数据93的最初的帧,如果一致,就判断为这些音频数据原本是分割一个音频数据而取得的,在帧F3的解调后,解调帧F4以后的。
图10(c)是编辑装置64对于成为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的音频数据95把帧F3作为无效数据即数据偏移量而附加。这样,在解调器65中,当在音频数据95之前再现前方部分的音频数据即音频数据94时,通过比较音频数据94的最终帧和音频数据95的最初的帧,就能判断这些音频数据原本是分割一个音频数据而取得的。
须指出的是,当实施了所述的分割处理时,一定在该处理后,设定与这些音频数据对应的标记。据此,在解调器65中,检查该标记,如果有该标记时,例如就能进行不解调该音频数据的开头的数帧的处理。
须指出的是,这些音频数据可以是记录在写入/读出单位为一簇的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例如,软盘等也这样进行了读出/写入。
以上,在解调器65中,当标记被复位时,第二个被解调的音频数据也从开头的帧解调,当设定了标记时,在检查了第二个被解调的音频数据的帧内容与最初解调的音频数据的最后的帧的连续性沟,判断应该从哪一帧解调。可是,实际上,通过编辑装置64进行了分割音频数据等的处理后,在再现(解调)这些时,决定了再现顺序,所以能利用它。即在决定了音频数据的解调顺序的时刻,编辑装置64进行以下的处理。这里,各音频数据包含了用于检查图11所示的先行解调的音频数据的最后帧与接着解调的音频数据的开头帧是否连续的数据。
当接着某音频数据A解调音频数据B时,在编辑装置64中,进行音频数据B的开头的帧和音频数据A的最终的帧的比较,如果不一致,就设定与音频数据B对应的标记,如果一致,就复位。另外,如果不一致,但是音频数据B的开头的帧的端信息指示的数据存在于音频数据内时,也把对于音频数据B的标记复位。对于各音频数据,在开始音频数据的解调的时可实施该处理。
据此,在解调器65中,检查标记的设定/复位,例如如果被复位,就判断为该音频数据能从开头的帧解调,如果被设定,就通过只进行该音频数据中的各帧所对应的数据存在于该音频数据内的帧的解调,能省略比较数据的步骤。
当然,最初解调的音频数据A象图10中的音频数据93那样,是分割某音频数据而取得的,所以对于音频数据A也进行开头的帧的检查,当开头的帧的端信息不只是音频数据A内时,可以设定标记。
另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编辑装置64检查音频数据的最终或最初的帧的内容,设定标记或复位,但是当然也可以与音频数据的状态无关,例如通过手工操作,设定标记或复位。据此,就不需要检查音频数据的状态的步骤。指定了音频数据的解调顺序的人如果直接指定标记,就能可靠地反映连续解调的音频数据原本是否为一个音频数据,所以能取得与所述的实施例同等的效果。
(实施例3)下面,参照图11就本发明的实施例3加以说明。作为一个例子,说明连续再现两个音频压缩数据时的情形。图中,如果数据A和数据B是通过音频数据的分割处理而生成的,则在本实施例中,在数据B的开头簇中附加与数据A的最终簇相同的簇。或者,把与数据B的开头簇相同的簇附加到数据A的最终簇中。分割点是数据A的最终簇的有效数据的末尾,或数据B的开头数据的有效数据的开头。因此,数据A的从最终簇开始的α部分的数据与从数据B的开头簇开始的α部分的数据一致。因此,如果判定图中α部分的数据一致,就能进行连续/不连续的判定。当比较结果一致时,判定为连续的数据,连续再现,数据A的从最终簇的有效数据和数据B的开头簇的有效数据。当比较结果不一致时,判定为不连续,不再现数据B的有效数据的开头部分,例如开头帧。须指出的是,考虑到不把不连续判定为连续,能任意设定所述α的范围。下面,参照图12的框图,说明以上的实现方法的一个例子。
在记录介质71中,记录了音频压缩数据和音频压缩数据管理信息。数据读出装置72把所述音频压缩数据存储在存储装置74中。控制装置75以所述音频压缩数据管理信息为基础,对于数据读出装置72进行控制,使其从记录介质71读出对应的音频压缩数据。把读出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传输给数据再现装置73、再现。这里,当连续再现图11中的数据A和数据B时,再现数据A后,在读出数据B之前,把从数据A的最终簇开始的α部分的音频压缩数据M和从数据B的开头簇开始的α部分的音频压缩数据N存储在存储装置74中。控制装置75比较所述音频压缩数据M和音频压缩数据N是否一致。比较结束后,通过数据读出装置72从记录介质71读出数据B,传输给数据再现装置73。这时,控制装置75根据比较结果,对于数据再现装置73指定是否再现数据B的开头部分。
另外,图11中,如果是数据A和数据B是通过分割处理而生成的,则从数据A的最终簇开始到分割点的数据量(图11的β)与从数据B的开头簇开始到分割点的数据量(图11的γ)一定一致。因此,只需比较图中的β和γ的数据量就能用很少的处理负载,进行连续/不连续的判定。下面,参照图12,说明以上的实现方法的一个例子。须指出的是,关于进行所述的例子的说明中同样的动作的,省略了说明。这里,当连续再现图11中的数据A和数据B时,再现数据A后,在读出数据B之前,控制装置75以存储在存储装置74中的音频压缩数据的管理信息为基础,判定从数据A的最终簇到分割点的数据量和从数据B的开头簇到分割点的数据量是否一致。判定结束后,通过数据读出装置72从记录介质71读出数据B,传输给数据再现装置73。当用数据再现装置73再现数据B时,控制装置75根据判定结果,对数据再现装置73指定是否再现数据B的开头部分。
据此,在连续再现多个音频压缩数据时,能在不产生异常噪声的前提下再现。
(实施例4)下面,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作为一个例子,说明连续再现两个种类的音频压缩数据时的情形。图13中的数据C在簇内被分割为三份,生成了数据C(1)~C(3)时,从簇开头到数据C(2)的开头以及从簇开头到数据C(3)的开头分别为Δ和∑。当按顺序再现数据C(1)和数据C(2)时,因为数据C(1)的结束端和数据C(2)的开头相邻,所以不会发生比较数据内容(图中α)的判定导致的错误判定。可是,当按顺序再现数据C(1)和数据C(3)时,只用比较数据(图中α)的判定,就会错误判定。因此,比较从簇开头到数据C(1)的结束端的数据量(图中Δ)和从簇开头到数据C(3)的开头的数据量(图中∑),只当一致时,才进行比较数据内容的判定,根据数据内容是否一致,判定连续/不连续。当从簇开头到数据C(1)的结束端的数据量(图中Δ)和从簇开头到数据C(3)的开头的数据量(图中∑)不一致时,判定为不连续。须指出的是,关于基于连续和不连续的判定结果的处理,与实施例3时同样,省略了说明。下面,参照图12,说明以上的实现方法的一个例子。须指出的是,关于进行图12的说明中同样的动作的,省略了说明。这里,当连续再现图11中的数据A和数据B时,再现数据A后,在读出数据B之前,控制装置75以存储在存储装置74中的音频压缩数据的管理信息为基础,判定从数据A的最终簇开头到分割点的数据量和从数据B的开头簇开头到分割点的数据量是否一致。当一致时,把从数据A的最终簇开头开始的α部分音频压缩数据(虽然未图示,但是为M)和从数据B的开头簇开头开始的α部分音频压缩数据(虽然未图示,但是为N)存储到存储装置74中,进行数据内容的比较。比较结束后,通过数据读出装置72从记录介质71读出数据B,传输给数据再现装置73。另外,当不一致时,立刻从通过数据读出装置72从记录介质71读出数据B,传输给数据再现装置73。当用数据再现装置73再现数据B时,控制装置75根据判定结果,对数据再现装置73指定是否再现数据B的开头部分。
据此,即使把在记录介质71的簇内分割为多份而编辑的多个音频压缩数据内的任意音频压缩数据连续再现时,也能在不产生异常噪声的前提下进行再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把用以标题为开头的帧单位构成,并且以与某帧对应的数据在该帧以外也存在的形式进行了数据压缩的音频数据在所希望的位置分割为前方部分和后方部分的两个音频数据时,进行以下的(1)或(2)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处理(1)把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的给定字节的数据附加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后尾;(2)把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终的给定字节的数据配置在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部分的前方。据此,即使是以MP3为代表的帧和该帧使用的数据存在的位置不一定一致的压缩数据,也能不产生异常噪声,另外,如果在连续再现原本是分割一个音频数据而取得的两个音频数据时,取得了所谓的能无缝再现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中把用以标题为开头的帧单位构成的,并且以与某帧对应的数据在该帧以外也存在的形式进行了数据压缩的音频数据,在所希望的位置分割为前方部分和后方部分的两个音频数据时的编辑方法,进行以下的(a)或(b)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处理(a)把所述音频数据分割为前方部分和后方部分,把所述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的给定字节的数据附加到所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后尾的步骤;(b)把所述音频数据分割为前方部分和后方部分,把所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终的给定字节的数据配置在所述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部分的前方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满足以下的任意一方(i)所述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部分的开头的给定字节的数据是所述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一帧以上;(ii)所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终的给定字节的数据是所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终一帧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对于所述音频数据依次读入帧的步骤和判别与某帧对应的数据是否存在于该音频数据的开头帧内的步骤;当判定结果为“不存在”时,具有读入下一帧,回到所述判别步骤的步骤;当“存在”时,具有进行所读入的帧的再现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着所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而再现所述后方部分音频数据时,具有对所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后尾的给定字节的数据与所述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的开头部分的给定字节的数据进行比较的步骤;和根据该比较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从后方部分的音频数据的开头部分开始的再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数据是记录在以1簇为写入/读出单位的记录介质中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现方法具有判别为了再现所述音频数据的某帧而必要的数据是否存在于成为该音频数据的开头的簇之前的簇中的步骤,当“不存在”时,不进行该帧的数据的再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方法在进行所述音频数据的分割时,具有复制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终的簇而生成具有同一内容的簇的步骤;和把该簇作为所述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初的簇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方法具有判别所述音频数据的分割位置是否与所述簇的边界一致的步骤;当一致时,不进行在该位置的分割。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方法具有判别所述音频数据的分割位置是否与所述簇的边界一致的步骤;当一致时,具有对于前方部分音频数据,在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后尾附加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的一簇部分的数据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方法具有判别所述音频数据的分割位置是否与所述簇的边界一致的步骤;当一致时,具有对于后方部分音频数据,将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终簇作为无效数据,附加到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部分之前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9、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现方法在接着所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而再现所述后方部分音频数据时,具有对所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后尾的1簇与所述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部分的1簇进行比较的步骤,和根据该比较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从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部分开始的再现的步骤。
12.一种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中使用存储用以标题为开头的帧单位构成,并且以与某帧对应的数据在该帧以外也存在的形式进行了数据压缩的音频数据和与所述音频数据产生了关联的标记的存储装置;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和所述标记对音频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器;以及进行所述音频数据的分割、结合,根据分割的音频数据的状态,进行标记的设置、复位的编辑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是表示在所述音频数据中不包含对于对应的音频数据的开头帧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的标记;所述解调器在所述标记被复位时,从所述音频数据的开头帧进行解调;当设定有所述标记时,只进行所述音频数据中的各帧所对应的数据存在于所述音频数据内的帧的解调。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数据是记录在以1簇为写入/读出单位的记录介质中的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装置当把音频数据分割为第一、第二两个音频数据时,具有以下至少任意一方的装置(i)对于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在最后尾附加所述第二音频数据的开头的给定字节的数据的装置;(ii)对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在所述第二数据的开头部分前方配置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的最终的给定字节的数据的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是表示是否接着先行提供给所述解调器的其他特定的音频数据、输入所述标记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并解调的标记;所述解调器,当所述标记被复位时,接着先行提供给所述解调器的其他的音频数据,输入所述标记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并解调;当设定有所数标记时,对于接着先行提供给所述解调器的其他的音频数据而提供的音频数据,只进行该音频数据中的各帧所对应的数据存在于该音频数据内的帧的解调。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装置具有在决定连续再现第一、第二音频数据,向所述解调器开始提供这些音频数据之前,比较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的最终部分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的开始部分的比较装置;根据比较结果,设定标记;所述解调器当接着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而解调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时,根据所述标记的状态,决定是否从开头的帧解调所述第二音频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装置在将音频数据分割为以第一、第二的顺序的两个音频数据时,设定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对应的标记。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装置具有与所述分割的音频数据的状态无关地对所述标记设定/复位的装置。
20.一种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帧单位分割在帧的标题之前存在与该标题对应的数据的音频压缩数据时,进行编辑,使前半部分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末尾的簇和后半部分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开头的簇重复;当连续再现两个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时,比较先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末尾的簇的开头的给定数据和后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开头的簇的开头的给定数据,根据该比较结果,决定是否再现后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的开头部分。
21.一种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帧单位分割在帧的标题之前存在与该标题对应的数据的音频压缩数据时,进行编辑,使前半部分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末尾的簇和后方部分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开头的簇重复;当连续再现两个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时,比较从先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末尾的簇的开头到数据结束端的数据量和从后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开头的簇的开头到数据结束端的数据量,根据该比较结果,决定是否再现后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的开头部分。
22.一种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帧单位分割在帧的标题之前存在与该标题对应的数据的音频压缩数据时,进行编辑,使前半部分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末尾的簇和后方部分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开头的簇重复;当连续再现两个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时,比较先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末尾的簇的开头的给定数据和后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开头的簇的开头的给定数据,并且比较从先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末尾的簇的开头到数据结束端的数据量和从后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开头的簇的开头到数据结束端的数据量,根据该比较结果,决定是否再现后再现的所述音频压缩数据的开头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压缩音频数据的编辑和再现方法,把用以标题为开头的帧单位构成,并且以与某帧对应的数据在该帧以外也存在的形式进行了数据压缩的音频数据在所希望的位置分割为前方部分和后方部分的两个音频数据时,进行以下的(1)或(2)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处理(1)把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的给定字节的数据附加到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后尾;(2)把前方部分音频数据的最终的给定字节的数据配置在后方部分音频数据的开头部分的前方。据此,即使是以MP3为代表的帧和该帧使用的数据存在的位置不一定一致的压缩数据,也不产生异常噪声。另外,如果在连续再现原本是分割一个音频数据而取得的两个音频数据时,就能进行无缝隙再现。
文档编号G11B27/034GK1466758SQ01816586
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9日
发明者金秋哲彦, 泉智绍, 龟田启一, 傍岛彰, 畠中正彦, 松野公则, 森田周司, 一, 则, 司, 彦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