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142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光盘上光学式写入和读取信息的磁盘驱动器的拾取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薄盘驱动器的拾取装置。
拾取装置通过采用预定的光学系统元件将从光源如激光二极管中发出的激光束引向物镜,并经物镜将激光束照射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通常来说,物镜定位成与光盘相对。来自光源的激光束被光学系统元件引导至平行于光盘设置的光路上的物镜下方的位置。然后,激光束通过位于物镜下方的向上镜(raise-up mirror)而将其路径改变到垂直方向,即物镜的方向,并且激光束到达物镜。物镜安装在镜头托架上,线圈基底安装在此镜头托架上。通过在由放置成相互间接近的磁体形成的磁场中对线圈基底施加驱动电流,可以使镜头托架相对于光盘垂直地和水平地移动,因而可进行聚焦控制和寻迹控制。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2001-229557中介绍了这种拾取装置的一个例子。
然而,在上述拾取装置中,由于线圈基底安装在矩形镜头托架的相对侧上,因此来自激光源的激光束的光路无法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在与线圈基底相同的高度水平。即,由于这对线圈基底位于物镜的两侧,因此线圈基底就会成为障碍,阻止了激光束被导向到物镜下方与线圈基底相同的高度水平处的位置。出于此原因,例如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2001-229557中所介绍的拾取装置中,激光束的光路设置在镜头托架之下。即,光路设置成使激光束被引向物镜下方较线圈基底更低水平的位置处,然后通过向上镜引向物镜。
然而,当激光束的光路设置在较镜头托架更低的高度水平处时,拾取装置的整体高度(垂直方向上的厚度)增加。例如,在薄驱动装置如安装在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中的驱动装置中,必须采用较薄的拾取装置,因此上述较厚的拾取装置无法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臂机构,包括具有用于夹持物镜的顶面和用于夹持线圈基底的一对侧面的镜头托架;固定在顶面上的物镜;以及固定在一对侧面上的一对线圈基底,其中物镜固定在从镜头托架的重心偏向镜头托架一端的某一位置处,一对线圈基底中的一个固定在镜头托架的一个侧面上的从镜头托架的所述端部到镜头托架的中心部分的范围内,而另一线圈基底固定在镜头托架的另一侧面上的从镜头托架的另一端部到镜头托架的中心部分的范围内。
上述动臂机构可在用于光盘驱动装置的拾取装置中使用。动臂机构定位成与光盘相对,从而将来自光源的光束照射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物镜固定在形成了动臂机构的镜头托架上的离一端更近的位置处。一个线圈基底固定在镜头托架的一个侧面上的从镜头托架的所述端部到镜头托架的中心部分的范围内,而另一线圈基底固定在镜头托架的另一侧面上的从镜头托架的另一端部到镜头托架的中心部分的范围内。因此,在镜头托架的物镜侧端部的附近,线圈基底不与镜头托架的一侧相连,提供了处于物镜下方的空间。通过此空间来设置将光束引导到物镜的光学系统,就可将光学系统设置在与动臂机构相同的高度水平。结果,与光学系统设置在动臂机构下方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拾取装置的整体厚度,并提供用于薄式驱动装置的更好的拾取装置。
镜头托架可具有位于另一端部一侧处的质量部分,此质量部分可具有比镜头托架的所述端部的质量更大的质量。这样,当物镜固定在所述端部的附近时,可以校正镜头托架的重心偏移。
镜头托架可包括设置在所述端部的第一止动部分以及设置在另一端部的第二和第三止动部分,其中第二止动部分与安装了动臂机构的主体上的一部分接触,限制了镜头托架在光盘的聚焦方向上的运动,第三止动部分与主体上的所述部分接触,限制了镜头托架在光盘的寻迹方向上的运动,而第一止动部分与主体上的所述部分接触,限制了镜头托架在聚焦方向和寻迹方向上的运动。
在此特征中,在镜头托架的物镜侧端部,止动部分可限制镜头托架在聚焦方向和寻迹方向上的行程。因此,镜头托架可形成为更薄。
动臂机构还可包括具有一对磁轭的动臂机构基座;以及固定在这对磁轭上的一对磁体,其中各磁体均可定位成与各线圈基底相对。在此特征中,通过对处于由磁体形成的磁场内的线圈基底上的线圈施加驱动电流,就可移动物镜以进行聚焦控制和寻迹控制。
各线圈基底可包括寻迹线圈和聚焦线圈,它们在线圈基底的水平方向上相互对齐地形成,线圈基底可以只在形成聚焦线圈的区域处相互面对。因此,可以在线圈基底之间形成适当的磁场,并保证用于设置光学系统的空间。
各线圈基底可包括位于形成聚焦线圈的区域中的焊接区,镜头托架还可包括将这对线圈基底上的焊接区电连接的连接线。因此,可通过处于线圈基底相互面对的区域内的短导线来将线圈基底电连接。
各磁体可包括磁化图案,其具有边界区域以及位于边界区域两侧的北极区域和南极区域。边界区域的垂直延伸部分可垂直地穿过线圈基底的寻迹线圈,边界区域的水平延伸部分可垂直地穿过线圈基底的聚焦线圈。在此特征中,通过磁体形成的磁场和施加给线圈的驱动电流,可以正确地进行寻迹伺服和聚焦伺服。从关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下述详细介绍中并结合下面简短介绍的附图,可以更加清楚本发明的性质、效用及其它特征。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A到1C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拾取装置的结构。图1A是拾取装置100的顶视图,图1B是拾取装置100的透视图,而图1C是合取装置100的底平面视图。如图1A到1C所示,拾取装置100具有多个安装在主体1上的部件。动臂机构基座8固定在主体1上,动臂机构基座8采用四条悬置线10来支撑镜头托架5,其可在聚焦方向F和寻迹方向T上运动。镜头托架5具有安装在其相对侧上的线圈基底7a和7b,以及安装在顶面上的物镜4。
磁体6a和6b固定在主体1上,以便分别与安装在镜头托架5上的这对线圈基底7a和7b相面对。这对磁体6a和6b固定成相互面对,根据磁体6a和6b的磁化图案而在磁体6a和6b之间的空间内形成了磁场。在侧面具有线圈基底7a和7b的镜头托架5放置在由这对磁体6a和6b所形成的磁场中。因此,当在形成于线圈基底7a和7b上的聚焦线圈和寻迹线圈上施加预定的驱动电流时,镜头托架5就会因线圈中的电流和磁场所产生的作用力而在聚焦方向F和寻迹方向T上运动。由于镜头托架5的运动,镜头托架5上的物镜4就产生运动以执行聚焦控制和寻迹控制。
在主体1的一端安装了激光源2。激光源2发出的激光束穿过由设置在主体1内的光学系统所构成的光路3,并到达物镜4下方的位置。在物镜下方设有向上镜9。向上镜9将激光束的路径改变成向上,这样激光束就从下方朝上穿过物镜4。光盘置于物镜4的上方,物镜4将激光束聚集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接着将参考图2A到2C来介绍拾取装置100的动臂机构。图2A是动臂机构的顶视图,图2B是动臂机构的透视图,而图2C是动臂机构的底平面视图。动臂机构50是用于在聚焦方向F和寻迹方向T上移动物镜4的机构,其包括动臂机构基座8、镜头托架5、一对磁体6a和6b,以及安装在镜头托架5上的一对线圈基底7a和7b。
如图1A到1C以及图2A到2C所示,动臂机构基座8固定在拾取装置100的主体1上。另外,在主体1上形成了一对磁轭11,磁体6a和6b固定在磁轭11内。在本发明的拾取装置100中,这对磁轭11并不完全地相互面对,而是在寻迹方向T上相互间偏开。这种设置提供了用于设置光路(光学系统)3的空间,光路3在图2A中以虚线示出。磁体6a和6b安装在磁轭11内,因此在这对磁体6a和6b之间的空间内产生了磁场。
同时在动臂机构基座8上,镜头托架5由四条悬置线10支撑。镜头托架5由悬置线10的弹性所支撑,以便可在聚焦方向F和寻迹方向T上移动。物镜4安装在镜头托架5上。通过在由这对磁体6a和6b所形成的磁场内对安装在镜头托架5上的线圈基底7a和7b上的聚焦线圈和寻迹线圈施加驱动电流,就可在聚焦方向F和寻迹方向T上对线圈基底7a和7b以及与线圈基底7a和7b形成一体的镜头托架5施加作用力,因此物镜4可相对于光盘的信息记录面和信息纹迹运动。
如图2A和2B中清楚地显示,在本发明的拾取装置100中,这对线圈基底7a和7b在侧向(即寻迹方向T)上沿相反方向偏开,并不完全地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面对。这种设置使得可将来自激光源2的光路3置于与磁体6a和6b以及线圈基底7a和7b相同的高度水平上。
在普通的拾取装置中,成对的磁体和线圈基底在宽度方向上几乎完全地相互面对。因此,磁体和线圈基底如墙一样覆盖了物镜的两侧,激光束无法被引导到相同高度水平的物镜上。因此,激光束的光路必须置于低于磁体和线圈基底的高度上,因而增加了拾取装置的整体厚度。
相反,在本发明的动臂机构50中,磁体6a和6b以及线圈基底7a和7b在寻迹方向T上相互间反向偏开。即,这对磁体6a和6b只是部分地相互面对,而且线圈基底7a和7b也只是部分地相互面对。因此,如图2A和2B所示,物镜4在周向上部分地形成了一个空间。光路3置于此空间内,来自激光源2的激光束被引到物镜4下方的位置处。通过这种结构,就可以将磁体6a和6b、线圈基底7a和7b以及来自激光源2的激光束的光路3设置在相同的高度水平,从而减小了拾取装置的整体高度(厚度)。
图3A到3C显示了磁体和线圈基底之间的位置关系。图3A显示了磁体6a和6b相对于动臂机构50的设置,图3B显示了线圈基底7a和7b相对于动臂机构50的设置,而图3C显示了磁体6a和6b以及线圈基底7a和7b相对于动臂机构50的设置。除此之外,图3A到3C显示了从安装位置中向上移出的磁体和线圈基底。即,在图3A到3C中,磁体和线圈基底从所示位置中平行地移动到下方的位置并固定于此。
如图3A所示,磁体6a和6b固定在磁轭11内以相互面对。而且,如图3B所示,线圈基底7a和7b沿镜头托架5的纵向分别安装在侧面上。如上所述,镜头托架5通过四条悬置线10可动地支撑于磁体6a和6b之间的空间内。结果,如图3C所示,磁体6a和线圈基底7a设置成相互接近,而磁体6b和线圈基底7b设置成相互接近。
图4A到4C为显示了磁体的平面图。图4A显示了磁体6a,而图4B显示了磁体6b。磁体6a和6b通过用磁化装置将预定大小的铁件进行磁化而制出。通过此磁化装置,可以在磁体6a和6b上形成所示的磁化图案。如图4A所示,磁体6a具有由北极磁化区域18a、南极磁化区域19a以及区域18a和19a之间的边界区域20a构成的磁化图案。另外,如图4B所示,磁体6b具有由北极磁化区域18b、南极磁化区域19b以及区域18b和19b之间的边界区域20b构成的磁化图案。
图4C显示了磁体6a和6b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3A所示,磁体6a和6b分别固定在磁轭11上以相互面对。图4C显示了在磁体6a和6b在磁轭11上相互面对的状态下磁体6a和6b的磁化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图4C显示了从图3A中箭头80的方向看去的磁体6a和6b的磁化图案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磁体6a由虚线表示,磁体6b由实线表示。
如图4C所示,当从箭头80的方向看去时,磁体6a和6b部分地相互面对且在侧向上部分地具有重叠部分。在此处,在从图3A中箭头80的方向看去的透视图中,磁体6a的北极磁化区域18a和磁体6b的北极磁化区域18b相互重叠,而磁体6a的南极磁化区域19a和磁体6b的南极磁化区域19b相互重叠。另外,磁体6a的边界区域20a和磁体6b的边界区域20b相互重叠。结果,在磁体6a和6b之间的空间、即放置了镜头托架5的空间内形成了基本上下凹的磁场,其对应于图4C中示意性示出的磁化图案(在下文中称为“组合磁化图案”)。
接着将介绍线圈基底。图5A是线圈基底7a的平面图,而图5B是线圈基底7b的平面图。线圈基底7a为印刷布线板,并具有形成于基底表面上的寻迹线圈13a和聚焦线圈14a。另外,在线圈基底7a上形成了焊接区15a和16a以与相对的线圈基底7b相连。
同时,线圈基底7b也为印刷布线板,并具有形成于基底表面上的寻迹线圈13b和聚焦线圈14b。而且,在线圈基底7b上形成了焊接区15b和16b以与相对的线圈基底7a相连。在安装于镜头托架5的侧面上的状态下,线圈基底7a的聚焦线圈14a和线圈基底7b的聚焦线圈14b基本上相互面对。
图6A显示了在安装于镜头托架5上的状态下的线圈基底7a和7b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6A透视性地显示了从图3B所示的箭头81方向看去的镜头托架5上的线圈基底7a和7b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线圈基底7a由虚线表示,而线圈基底7b由实线表示。如图6A所示,线圈基底7a和7b安装在镜头托架5上,其相对位置关系使得从镜头托架5一侧看去时,聚焦线圈14a和14b基本上相互重叠。另外在此状态下,线圈基底7a的焊接区15a和线圈基底7b的焊接区15b相互面对,线圈基底7a的焊接区16a和线圈基底7b的焊接区16b相互面对。在线圈基底7a和7b以这种方式安装在镜头托架5上的状态下,相对的焊接区15a和15b以及相对的焊接区16a和16b通过连接线22(见图3A到3C)电连接在一起。此电连接对线圈基底7b的寻迹线圈13b和聚焦线圈14b施加驱动电流。
图6B显示了由磁体6a和6b形成的磁场以及寻迹线圈和聚焦线圈在此磁场中的设置。如图所示,磁体6a和6b形成了一个与图6B中基本上下凹形状(由虚线示出)的组合磁化图案相对应的磁场。图4A所示的磁体6a的边界区域20a几乎纵向地穿过图5A所示线圈基底7a的矩形寻迹线圈13a的中心。图4B所示的磁体6b的边界区域20b几乎穿过图5B所示线圈基底7b的矩形寻迹线圈13b的中心。另外,磁体6a和6b的边界区域20a和20b几乎横向地穿过线圈基底7a和7b的矩形聚焦线圈14a和14b的中心。其上连接了线圈基底7a和7b的镜头托架5置于磁体6a和6b之间的空间内,以便形成这种相对位置关系。
接着将介绍悬置线10的设置。悬置线10由具有弹性的线性金属等制成。在本发明的动臂机构50中,镜头托架5由四条悬置线10支撑。如图1A和3A所示,四条悬置线10的一端固定在动臂机构基座8上,而另一端固定在与镜头托架5形成一体的线圈基底7a和7b上。因此,镜头托架5处于磁体6a和6b之间的空间内,同时通过四条悬置线10在水平方向上得到支撑。通过悬置线10的弹性,夹持物镜4的镜头托架5可以在与悬置线10的纵向(振动方向J)正交的聚焦方向F和寻迹方向T上移动。
图7显示了动臂机构基座8、悬置线10和镜头托架5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本发明中,为了将激光束的光路放置在与线圈基底7相同的垂直水平处,两个相对的线圈基底7a和7b安装在镜头托架5上并在横向(寻迹方向T)上偏开。因此,悬置线10并不与振动方向J平行。即,悬置线10在与振动方向J形成预定角度的方向上延伸,悬置线10的端部固定在动臂机构基座8上。
参考图7B和7C,图中详细地描述了上述结构。图7B显示了在典型的动臂机构基座、悬置线和镜头托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图7B中,镜头托架121被动臂机构基座123的四条悬置线124所支撑。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图7B是显示了动臂机构的顶部的平面图,因此只显示出了两条上悬置线。在镜头托架121上安装了物镜120和一对线圈基底122a和122b。如图7B所示,当这对线圈基底122a和122b置于镜头托架121的两侧以完全地相互面对(即与本发明不同,在寻迹方向T上没有偏移)时,固定在动臂机构基座8和镜头托架121上的四条悬置线124相互间平行地设置。
另一方面,图7C示意性地显示了在本发明的动臂机构50中的动臂机构基座8、悬置线10和镜头托架5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线圈基底7a和7b安装在镜头托架5的两侧以部分地相互面对。具体地说,线圈基底7a在图7C中向下偏移,而线圈基底7b在图7C中向上偏移,从而形成了用于设置光路3的空间。
因此,悬置线10并不相互平行,而是在镜头托架5的方向上一定程度地打开。具体地说,如图7C所示,各条悬置线10以与镜头托架5的方向(即振动方向J)形成一个增大的角度而延伸到镜头托架5中,悬置线10的端部固定在动臂机构基座8上。而且,从与图7B的比较中可明显看出,悬置线10与动臂机构基座8的固定位置31和32在振动方向J上偏移了距离L。也就是说,悬置线与动臂机构基座8的固定位置31和32间的连线并不与线圈基底7a和7b平行。其原因如下所述。由于镜头托架5一侧上的悬置线10的支撑位置相对于振动方向J设置在不同的水平,因此当动臂机构基座8一侧上的悬置线10的支撑位置在振动方向J上没有偏移时,四条悬置线10无法具有相同的长度,这样便破坏了镜头托架5的重心和四条悬置线10的弹簧常数之间的关系。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动臂机构基座8一侧上的悬置线10的支撑位置31和32在振动方向J上产生偏移,四条悬置线10可具有相同的长度。
而且,当采用相同长度的悬置线时,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然而,并不总是需要悬置线具有相同的长度,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此结构可由适当地设定悬置线的弹簧常数等来形成。
另外,图7C只显示了四条悬置线10中处于聚焦方向上的两条上悬置线10。两条下悬置线10夹持在下方并与两条上悬置线10平行。
这样,在本发明的动臂机构50中,悬置线10的方向并未设置成平行,而是朝向镜头托架5一定程度地打开。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镜头托架的宽度在寻迹方向上通过偏移线圈基底的位置而增大,因此动臂机构一侧上的弹簧间隔(即支撑线10之间的间隔)可降低到在拾取装置上具有较小的投影区域。另一原因是,通过提供互不平行的悬置线,悬置线的弹簧常数在从图3的箭头81方向看去的扭转方向上增大,因此扭转方向上的波形频率(滚动频率)可高于平行的弹簧。另外,动臂机构基座8一侧上的悬置线10的固定位置31和32在振动方向J上偏开。
接着将介绍镜头托架。图8A到8D显示了镜头托架5的结构。图8A是镜头托架5的顶视图,图8B是镜头托架5的底视平面图,图8C是从斜上方看去的镜头托架5的透视图,而图8D是从斜下方看去的镜头托架5的透视图。
如图8A到8D所示,镜头托架5具有用于安装物镜4的安装孔40。安装孔40从镜头托架5的重心41偏向光路3的一侧。物镜通常置于镜头托架中心的周围(镜头托架的重心周围,见图7B)。然而在本发明中,拾取装置100构造成使得安装在镜头托架5上的线圈基底7a和7b在寻迹方向T上偏开,从而得到用于将激光束引到物镜下方的光路。因此,将物镜安装在镜头托架5上的位置朝向激光束的光路3偏移。由于激光束的光路3必须到达物镜4的下方,因此当物镜4位于镜头托架5的中心的周围时,激光束的光路3必须到达镜头托架5的中心的周围。因此,光路3一侧上的线圈基底7b应当更大地偏移,以得到在镜头托架5一侧上更大的空间。相反,如图8A所示,当物镜4的位置(即安装孔40的位置)朝向光路3偏移时,光路3更靠近镜头托架5的端部,从而减少了光路3一侧上的线圈基底7b的偏移量。因此,可以减少镜头托架5的长度。
而且,当镜头托架5上的物镜4的安装位置沿光路3的方向偏移时,镜头托架5自身的重心在安装了物镜4之后朝向光路3的一侧偏移。因此,如图8C和8D所示,镜头托架5的结构应如下所述地设计。也就是说,例如,镜头托架5的物镜4的另一侧上的壁部分42和43的厚度应形成为大于物镜安装孔40一侧上的部分44的厚度,这样当物镜4安装在镜头托架5上时,镜头托架5的重心基本上处于中心位置。这样,可以消除因沿光路方向移动物镜位置而可能引起的镜头托架的重心偏移。
另外如图8A所示,悬置线10在镜头托架5上的固定位置33和34的中点与由悬置线10所支撑的镜头托架5的重心41基本上重合。即,在图8A中,悬置线10分别固定在镜头托架5(更准确地说是镜头托架5上的线圈基底7b和7a)的固定位置33和34处。在这种情况下,固定位置33和34的中点与镜头托架5的重心41基本上重合。结果,镜头托架5的两端可由悬置线10均衡地夹持,因而防止了镜头托架5的摆动等。
另外,如图8A到8D所示,镜头托架5包括止动部分59,51和52。止动部分59,51和52用于限制镜头托架5在聚焦方向F和寻迹方向T上的行程(移动范围)。因此,当聚焦伺服或寻迹伺服引起故障时,可以防止镜头托架5不受限制地移动而与主体1及其它部件接触并损坏镜头托架5、物镜4等。
在本发明的镜头托架5中,止动部分59具有聚焦方向F上的止动件和寻迹方向T上的止动件的功能。也就是说,镜头托架5在聚焦方向F上的运动受到止动部分59和51的限制,而镜头托架5在寻迹方向T上的运动受到止动部分59和52的限制。
图9A显示了通过止动部分59和51在聚焦方向F上限制行程的状态。止动部分59(以虚线示出)从下方与主体1的盖子55接触,止动部分51类似地从下方与主体1的盖子56接触,从而限制了镜头托架5在聚焦方向F(即图9A中的向上方向)上的运动。
图9B和9C显示了通过止动部分59和52在寻迹方向T上限制行程的状态。在图9B中,止动部分59与设于主体1上的下凹部分57的侧壁接触。在图9C中,止动部分52与设于主体1上的下凹部分58的侧壁接触。这样就限制了镜头托架5在寻迹方向T上的运动范围。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镜头托架5中,物镜4的位置在光路3的方向上偏移。另外,如图8D所示,镜头托架5上的物镜安装孔40一侧的部分具有较小的厚度,而镜头托架5上的物镜安装孔40相反一侧的部分具有较大的厚度,从而可调节镜头托架5的重心。而且,希望能减少在安装孔40周围设于光路3的方向上的部件数量,以便不妨碍从激光源2到达物镜4下方的激光束的光路。出于这些原因,止动部分59具有在聚焦方向F和寻迹方向T上的行程限制功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动臂机构,安装在镜头托架上的一对线圈基底在镜头托架的纵向(寻迹方向T)上偏开,以得到用于将激光束引到物镜下方的位置处的光路。因此,可将激光束引到物镜下方与线圈基底和磁体相同高度水平的位置处,从而减少整个动臂机构的厚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动臂机构(50),包括具有用于夹持物镜(4)的顶面和用于夹持线圈基底(7a,7b)的一对侧面的镜头托架(5);固定在所述顶面上的所述物镜;和固定在所述一对侧面上的所述一对线圈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固定在从所述镜头托架的重心(41)偏向所述镜头托架一端的位置处,和所述一对线圈基底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镜头托架的一个所述侧面上的从所述镜头托架的所述端部到所述镜头托架的中心部分的范围内,而所述线圈基底中的另一个固定在所述镜头托架的另一所述侧面上的从所述镜头托架的另一端部到所述镜头托架的中心部分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臂机构(50),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托架(5)具有位于所述另一端部一例处的质量部分(42,43),所述质量部分具有比所述镜头托架的所述端部(44)的质量更大的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臂机构(50),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托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端部的第一止动部分(59)以及设置在所述另一端部的第二止动部分(51)和第三止动部分(52),所述第二止动部分(51)与安装了所述动臂机构的主体(1)上的一部分接触,从而限制所述镜头托架在光盘的聚焦方向(F)上的运动,所述第三止动部分(52)与所述主体上的所述部分接触,从而限制所述镜头托架在所述光盘的寻迹方向(T)上的运动,和所述第一止动部分(59)与所述主体上的所述部分接触,从而限制所述镜头托架在所述聚焦方向和寻迹方向上的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臂机构(5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机构还包括具有一对磁轭(11)的动臂机构基座(8);以及固定在所述这对磁轭上的一对磁体(6a,6b),其中各所述磁体均定位成与各所述线圈基底(7a,7b)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臂机构(5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线圈基底(7a,7b)包括寻迹线圈(13a,13b)和聚焦线圈(14a,14b),它们在所述线圈基底的水平方向上相互对齐地形成,所述线圈基底只在形成所述聚焦线圈的区域处相互面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臂机构(5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线圈基底(7a,7b)包括位于形成所述聚焦线圈(14a,14b)的区域内的一对焊接区(15a,15b,16a,16b),所述镜头托架(5)还包括将所述一对线圈基底上的焊接区电连接的连接线(2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臂机构(5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磁体(6a,6b)包括磁化图案,其具有边界区域(20a,20b)以及位于所述边界区域两侧的北极区域(18a,18b)和南极区域(19a,19b),所述边界区域的垂直延伸部分垂直地穿过所述线圈基底的寻迹线圈(13a,13b),所述边界区域的水平延伸部分垂直地穿过所述线圈基底的聚焦线圈(14a,14b)。
全文摘要
一种在用于光盘的驱动装置的拾取装置(100)中使用的动臂机构(50)。动臂机构定位成与光盘相对以将来自光源的光束照射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物镜(4)固定在形成了动臂机构(50)的镜头托架(5)上的离其一端更近的位置处。一个线圈基底(7)固定在镜头托架的一个侧面上的从镜头托架的所述端部到镜头托架的中心部分的范围内,而另一线圈基底(7)固定在镜头托架的另一侧面上的从镜头托架的另一端部到镜头托架的中心部分的范围内。因此,在镜头托架的靠近物镜侧的端部,线圈基底不与镜头托架的一侧相连,提供了处于物镜下方的空间。通过此空间来设置将光束引导到物镜的光学系统(3),就可将光学系统设置在与动臂机构相同的高度水平。
文档编号G11B7/12GK1462033SQ03138078
公开日2003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7日
发明者铃木纯, 黑木英治, 堀口宗之 申请人:日本先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