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顶固体的光碟读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669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顶固体的光碟读写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离式光碟无磨损技术系统,分离式光碟无磨损技术系统由光碟片、光碟盒及光碟读写设备同时组成,分离式光碟无磨损技术系统能实现将装有光碟片的光碟盒一同放入光碟读写设备使用,使用时,光碟读写设备能将装入光碟盒的光碟片与光碟盒分离后读写光碟片。读写是指读取、写入、读取和写入的统称。
分离式光碟无磨损技术系统的光碟盒目的是实现可以在非外力支配下,将光碟片自始至终固定在盒体里对光碟片的透光面实施遮蔽保护。使用时,装有光碟片的光碟盒能在受力后允许与光碟片实施完全分离。
分离式光碟无磨损技术系统的光碟读写设备目的是实现将装入光碟盒的光碟片送入光碟读写设备实施读写,光碟读写设备包括机械系统和电路系统。光碟读写设备的机械系统主要目的是实现将装有光碟片的光碟盒在读写光碟片之前,完成光碟盒将其光碟片释放并完全分离,当然分离式光碟无磨损技术系统也可以兼容读写裸露光碟片。
而本发明尤其是涉及分离式光碟无磨损技术系统的光碟读写设备的机械系统的释放系统或分离系统的顶动系统的顶固体。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为200520033037.0设计了分离式光碟无磨损技术系统的一种光碟读写设备,其中光碟读写设备在实现移出分离时,需要专门的光碟片固定系统对其光碟片实施固定配合,为此设备构造繁杂给使用和制造带来不变。移出分离是指当装有光碟片的光碟盒在放入光碟读写设备使用时,光碟盒与光碟片首先进行垂直分离,然后光碟盒再与光碟片实施平行分离使其光碟片的数据道区域或部分区域能完全不受光碟盒的垂直遮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分离式光碟无磨损技术系统的一种光碟读写设备,为实现可以读写各种具有光碟盒的光碟片提供一套更完善科学的硬件组合平台,从而有益于满足人们对分离式光碟无磨损技术产品的更高更迫切的使用需求,而本发明的目的尤其是在于使其装有光碟片的光碟盒在放入光碟读写设备实现移出分离时,光碟盒与光碟片的分离变得更为简单可行。
本发明的特点是,光碟读写设备在实现移出分离时,不需要专门的光碟片固定系统对其光碟片实施固定配合,只需通过顶固体就能实现释放、分离和固定光碟片的目的,使得光碟读写设备的机械系统变的简单。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是,顶固体可以分别与受磁扣环和顶碟体相连或分离,顶固体与受磁扣环的连接力大于与顶碟体的连接力,相连的方法可以为通过具有受磁材料相互吸引,也可以为机械方式套接后卡紧。受磁材料是指能与永磁体发生磁场现象的材料,其中包括永磁体。当顶固体与顶碟体相连并同时由光碟读写设备底部升起后,顶固体则与受磁扣环相连实现将其光碟片固定,顶碟体回位光碟读写设备底部,由于顶固体与受磁扣环的连接力大于与顶碟体的连接力,顶碟体与顶固体自然分离,顶固体与受磁扣环则继续保持相连从而固定光碟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多种能与本发明配套使用的光碟盒。第一种光碟盒包括一单面盒体,盒体上设有顶碟孔、定碟体、边缘体,在非外力支配下,光碟片的透光面可以自始至终被定碟体以帖紧方式卡在盒体里实施遮蔽保护。第二种光碟盒包括一单面盒体,盒体上设有顶碟孔、定碟体、动力体,在非外力支配下,光碟片的透光面可以自始至终被定碟体以帖紧方式卡在盒体里实施遮蔽保护。
本发明包括机械系统和电路系统,机械系统同时包括以下各系统。进出仓系统由仓外带入进出仓系统构成,包括光碟托架和与光碟托架相连的动力机构。固定系统包括固定体和与固定体相连的动力机构。释放系统由主动释放系统和顶动系统同时组成,主动释放系统包括带动体和与带动体相连的动力机构,分离系统由移出分离系统和顶动系统同时组成,移出分离系统包括光碟托架、升降齿轮和与升降齿轮相连的动力机构,顶动系统包括顶固体、顶碟体和与顶碟体相连的动力机构。进出仓系统、固定系统、主动释放系统、移出分离系统、顶动系统的动力供给都由光碟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同时提供,本实施例中光碟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由现有与之裸露光碟配套使用的光碟读写设备技术构成。寻碟系统由等待寻碟系统构成,包括光头、寻道托架和与寻道托架相连的动力机构,本实施例中光碟读写设备的光头由现有与之裸露光碟配套使用的光碟读写设备的光头构成。装盒系统包括装碟体和与装碟体相连的动力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顶动系统的顶固体可以在光碟盒被固定后,直接穿过光碟盒的顶碟孔对光碟片施力,受力后的光碟片则能主动挤出光碟盒实现光碟盒将其光碟片释放或实现光碟盒与光碟片分离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与受磁扣环相连并与顶碟体完全分离而固定光碟片,为此顶动系统只需通过顶固体就能实现释放、分离和固定光碟片的目的,使得光碟读写设备的机械系统变的简单。


图1是光碟片外观示意图。
图2是与本发明配套使用的第一种光碟盒的外观示意图。
图2(a)是光碟盒的外观示意图。
图2(b)是图2(a)装有图1光碟片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与本发明配套使用的第二种光碟盒的外观示意图。
图3(a)是光碟盒的外观示意图。
图3(b)是图3(a)装有图1光碟片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剖视图组。
图4(a)是图1的I向A--A剖视图。
图4(b)是图2(a)的P向B--B剖视图。
图4(c)是图2(b)的P向C--C剖视图。
图4(d)是图2(a)中与本发明配套光碟盒的P向以B--B为中心线过定碟体和顶碟孔的中间段剖视图。
图4(e)是图2(b)中与本发明配套光碟盒的P向以C--C为中心线过定碟体和顶碟孔的中间段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光碟托架出仓时的外观示意图。
图5(a)是光碟托架背面的示意图。
图5(b)是光碟托架正面的示意图。
图6是将图2(b)放入图5中光碟托架使用的示意图。
图6(a)是图5中光碟托架未进仓的外观示意图。
图6(b)是图6(a)中光碟托架进仓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6(b)中释放系统和分离系统通过顶动系统的顶固体将光碟片与光碟盒释放并分离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光碟托架纵向带动光碟盒与光碟片移出分离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光碟读写设备未使用光碟盒和光碟片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图10(b)中装盒系统的H向视图。
图10(b)是图6(a)中光碟托架正在进仓的J向视图。
图10(c)是图6(b)的J向视图。
图10(d)是图10(c)的G向视图。
图11(a)是图7的K向视图。
图11(b)是图11(a)的F向视图。
图11(c)是图11(a)中的顶碟体与顶固体分离并回位到光碟读写设备底部的示意图。
图11(d)是图11(c)的F向视12(a)是图8的M向视图。
图12(b)是图12(a)的E向视图。
图12(c)是图12(a)中的寻碟系统由光碟读写设备底部升起读写光碟片的示意图。
图12(d)是图12(c)的E向视图。
图13(a)是图12(c)中的寻碟系统与顶碟体都回位到光碟读写设备底部准备回位光碟盒的示意图。
图13(b)是图13(a)的D向视图。
图13(c)是图13(a)中光碟托架纵向带动光碟盒回位光碟片下方的示意图。
图13(d)是图13(c)的D向视图。
图14(a)是图13(c)中顶碟体由光碟读写设备底部升起并与顶固体相连的示意图。
图14(b)是图14(a)的L向视图。
图14(c)是图14(a)中装碟体将光碟片、顶固体与受磁扣环分离并将光碟片压入光碟盒的示意图。
图14(d)是图14(c)的L向视图。
图15(a)是图14(c)中装碟体已经将光碟片压入光碟盒同时寻碟系统与顶动系统都回位到光碟读写设备底部可以出仓的示意图。
图15(b)是图15(a)的N向视图。
图15(c)是图15(a)中装碟体已经回位到光碟读写设备顶部且光碟托架正在出仓的示意图。
图15(d)是图15(c)的N向视图。
图16是将图3(b)放入图5中光碟托架使用的示意图。
图16(a)是图5中光碟托架未进仓的外观示意图。
图16(b)是图16(a)中光碟托架进仓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7是图16(b)中光碟托架纵向带动光碟盒与光碟片移出分离后寻碟系统读写光碟片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0中本发明顶动系统的顶固体的单独放大外观示意图。
图18(a)是顶固体与顶碟体相连且与受磁扣环分离的示意图。
图18(b)是顶固体与顶碟体、受磁扣环同时相连的示意图。
图18(c)是顶固体与顶碟体分离且与受磁扣环相连的示意图。
图18(d)是18(a)中受磁扣环的S向视图。
图18(e)是18(a)中顶固体的Q向视图。
图18(f)是18(c)中顶碟体的R向视图。
图19是图18中的顶固体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0是图18中的顶固体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1是图18中的顶固体的第四种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2是图18中的顶固体的第五种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3是图18中的顶固体的第六种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4是光碟无磨损技术系统全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碟读写设备,2.顶固体,3.定碟体,4.带动孔,5.带动体,6.动力体,7.边缘体,8.盒体,9.光碟片,10.顶碟孔,11.光碟托架,12.固定体,13.感应头,14.顶碟体,15.中心圆孔,16.寻碟升降架,17.齿轮,18.齿条,19.光碟托架孔,20.滑槽,21.凹槽,22.凸头,23.电路系统,24.托架竖向导槽,25.托架纵向导槽,26.光碟片托床,27.光碟读写设备底架,28.光头,29.寻道托架,30.光碟旋转电机,31.光碟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32.受磁扣环,33.寻道托架相连的动力机构,34.升降架,35.弹簧体,36.卡头,37.升降齿轮,38.升降槽,39.托架纵向齿条,40.弹性体,41.装碟体,42.装碟体相连的动力机构,43.摩擦齿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排除从绘图视角上会阻挡对顶固体浏览的问题,图10、11、12、13、14、15中所示的光碟片(9)与盒体(8)为剖视图,并与图2(b)盒体(8)的P向C--C剖视图保持一致,其中图6(b)、7、8、9、10(d)、11(b)、11(d)、12(b)、12(d)、13(b)、13(d)、14(b)、14(d)、15(b)、15(d)则中省略了装盒系统或部分装盒系统的绘制。考虑能对视图进行一次完全清楚的观察,其中图15没有进行数字标注。
图1、4(a)所示的是未受到光碟盒保护的光碟片(9),此时光碟片(9)为裸碟。
图2(a)、4(b)所示的是与本发明配套使用未装有光碟片(9)的第一种光碟盒,光碟盒包括盒体(8),盒体(8)上设有顶碟孔(10)、定碟体(3)、边缘体(7)。图2(b)、4(c)所示的是图2(a)中装有光碟片(9)的光碟盒,光碟片(9)的透光面以帖紧方式被定碟体(3)卡在盒体(8)中,光碟片(9)受到盒体(8)的遮蔽保护。图14(c)、14(d)所示的是图2(a)中光碟盒正在装入光碟片(9),受力的光碟片(9)能主动挤动所有定碟体(3)并实现装入盒体(8)。
图3(a)所示的是与本发明配套使用未装有光碟片(9)的第二种光碟盒,光碟盒包括盒体(8),盒体(8)上设有顶碟孔(10)、定碟体(3)、动力体(6)。图3(b)所示的是图3(a)中光碟盒装有光碟片(9),光碟片(9)的透光面以帖紧方式被定碟体(3)卡在盒体(8)中,光碟片(9)受到盒体(8)的遮蔽保护。
图5、6、7、8、9、10、11、12、13、14、15、16、17所示的是具有顶固体的光碟读写设备,包括光碟读写设备(1),光碟读写设备(1)包括电路系统(23)和机械系统,机械系统包括进出仓系统、固定系统、释放系统、分离系统、寻碟系统、装盒系统,释放系统或分离系统包括顶动系统,光碟读写设备(1)的顶动系统包括顶固体(2)和顶碟体(14),顶固体(2)可以分别与受磁扣环(32)和顶碟体(14)相连或分离,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的连接力大于与顶碟体(14)的连接力,相连的方法可以为通过具有受磁材料相互吸引,也可以为机械方式套接后卡紧。顶固体(2)最大直径大于盒体(8)中所保护光碟片(9)的中心圆孔(15),光碟读写设备(1)的顶动系统可以通过顶固体(2),将送入光碟读写设备(1)且装入盒体(8)的光碟片(9),向盒体(8)的盒外方向施力,受力的光碟片(9)能主动挤动所有定碟体(3)并实现挤出盒体(8),顶固体(2)最大直径小于顶碟孔(10),顶固体(2)也可以穿过顶碟孔(10)将其光碟片(9)与盒体(8)分离,顶固体(2)还可以与受磁扣环(32)相连并与顶碟体(14)完全分离而固定光碟片(9)。
其中图5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光碟托架(11),光碟托架(11)包括光碟托架孔(19)和光碟片托床(26),裸露的光碟可以放入光碟片托床(26)后进仓读写。其中固定系统包括固定体(12),固定体(12)嵌入滑槽(20)并能滑动,固定体(12)的一头露出光碟托架(11)形成感应头(13)。其中主动释放系统包括带动体(5)并与光碟托架(11)背面的齿轮(17)相连,齿轮(17)可以和齿条(18)滑动后转动。其中光碟托架(11)还设有移出分离系统的托架纵向齿条(39)。
图6、7、8、10、11、12、13、14、15所示是本发明使用第一种光碟盒的状态示意图。进仓。
图6(a)是将图2(b)中与本发明配套使用的第一种光碟盒放入图5中本发明的光碟托架(11)。图10(c)是图6(b)的J向视图,图10(d)是图10(c)的G向视图,图6(b)、图10(c)、图10(d)是图6(a)中移出分离系统的升降齿轮(37)落入升降槽(38)中,允许光碟托架(11)沿托架竖向导槽(24)由光碟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31)提供动力进仓,光碟托架(11)完全进仓后,感应头(13)被光碟读写设备底架(27)撞动,同时带动固定体(12)卡紧盒体(8)的边缘体(7),使得盒体(8)在光碟托架(11)上得到固定,固定系统完成盒体(8)的固定。
图10(c)也是本发明光碟读写设备(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光碟读写设备(1)包括电路系统(23)和机械系统,机械系统包括进出仓系统、固定系统、释放系统、分离系统、寻碟系统、装盒系统。进出仓系统由仓外带入进出仓系统构成,包括托架竖向导槽(24)、光碟托架(11)和与光碟托架相连的动力机构。固定系统包括固定体(12)和与固定体相连的动力机构。释放系统由主动释放系统和顶动系统同时组成,主动释放系统包括齿轮(17)、齿条(18)、带动体(5)和与带动体相连的动力机构,分离系统由移出分离系统和顶动系统同时组成,移出分离系统包括光碟托架(11)、托架纵向齿条(39)、升降槽(38)、纵向导槽(25)、升降齿轮(37)和与升降齿轮相连的动力机构,顶动系统包括顶固体(2)、顶碟体(14)和与顶碟体相连的动力机构。进出仓系统、固定系统、主动释放系统、移出分离系统、顶动系统的动力供给都由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31)提供动力。寻碟系统由等待寻碟系统构成,包括光头(28)、寻碟升降架(16)、寻道托架(29)和与寻道托架相连的动力机构动(33),本实施例中光碟读写设备(1)的光头(28)由现有与之裸露光碟配套使用的光碟读写设备的光头构成。装盒系统包括装碟体(41)和与装碟体相连的动力机构(42)。
图10(a)是图10(b)中装盒系统的H向视图,装盒系统位于光碟读写设备(1)的顶部,装盒系统包括装碟体(41)和与装碟体相连的动力机构(42),装碟体(41)中心设有一圆孔,其受磁扣环(32)被套于此中心孔,装碟体(41)能由装碟体相连的动力机构(42)提供动力沿受磁扣环(32)的中心对称线上下滑动但并不摩擦受磁扣环(32),从而使其光碟片(9)和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分离,最后还能将其光碟片(9)压入盒体(8)。
释放并分离。
图11(a)是图7的K向视图,图11(b)是图11(a)的F向视图,图7、图11(a)、图11(b)是图6(b)中顶动系统的顶固体(2)和顶碟体(14)通过升降架(34)由光碟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31)提供动力穿过光碟托架(11)的光碟托架孔(19)和光碟托架(11)上的盒体(8)的顶碟孔(10),将光碟片(9)从盒体(8)中顶出释放并分离,最后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相连从而固定光碟片(9)。
图11(d)是图11(c)的F向视图,图11(c)、图11(d)是图11(a)中的顶碟体(14)与顶固体(2)分离并回位到光碟读写设备(1)底部的示意图,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则继续保持相连从而固定光碟片(9),同时升降齿轮(37)由光碟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31)提供动力从升降槽(38)中升起并与托架纵向齿条(39)相接触。
移出分离。
图12(a)是图8的M向视图,图12(b)是图12(a)的E向视图,图8、图12(a)、图12(b)是图7中光碟托架(11)的托架纵向齿条(39)被升降齿轮(37)旋转,于是光碟托架(11)在托架纵向导槽(25)中滑离托架竖向导槽(24)所对应的区域,同时带动盒体(8)与光碟片(9)实现移出分离,于是光碟片(9)的部分数据道区域实现完全不受盒体(8)的垂直遮蔽。
读碟。
图12(d)是图12(c)的E向视图,图12(c)、图12(d)是图12(a)中等待寻碟系统的寻道托架(29)通过寻碟升降架(16)由光碟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31)提供动力与顶碟体(14)同时跨过盒体(8),寻道托架(29)则带动光头(28)到达不受盒体(8)垂直遮蔽的光碟片(9)的部分数据道区域,顶动系统的顶碟体(14)则再次穿过光碟托架(11)与顶固体(2)相连,光碟旋转电机(30)旋转顶碟体(14)从而转动光碟片(9),等待寻碟系统由寻道托架相连的动力机构(33)提供动力,通过寻道托架(29)带动光头(28)在光碟中心圆孔(15)到光碟片(9)边缘的半径数据道区域对应的空间往复移动读写光碟片(9)。
准备出仓并回位光碟盒。
图13(b)是图13(a)的D向视图,图13(a)、图13(b)是图12(c)中的寻碟系统与顶碟体都回位到光碟读写设备(1)的底部准备回位光碟盒。图13(d)是图13(c)的D向视图,图13(c)、图13(d)是图13(a)中光碟托架(11)纵向带动盒体(8)回位光碟片(9)下方。
回位顶固体。
图14(b)是图14(a)的L向视图,图14(a)、图14(b)是图13(c)中顶碟体(14)由光碟读写设备(1)的底部升起,并与顶固体(2)相连准备将顶固体(2)回位光碟读写设备(1)底部。
装碟。
图14(d)是图14(c)的L向视图,图14(c)、图14(d)是图14(a)中装碟体(41)由装碟体相连的动力机构(42)提供动力沿受磁扣环(32)的中心对称线向光碟读写设备(1)的底部滑动,将光碟片(9)、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分离,并将光碟片(9)压入盒体(8)。
图15(b)是图15(a)的N向视图,图15(a)、图15(b)是图14(c)中装碟体(41)已经将光碟片(9)压入盒体(8),同时寻碟系统与顶动系统都回位到光碟读写设备(1)的底部,此时光碟托架(11)准备出仓。
回位装碟体并出仓。
图15(d)是图15(c)的N向视图,图15(c)、图15(d)是图15(a)中装碟体(41)已经回位到光碟读写设备(1)的顶部,且光碟托架(11)载动盒体(8)和光碟片(9)正在出仓。
图16、17所示是本发明使用第二种光碟盒的状态示意图。
图16(a)是将图3(b)中与本发明配套使用的第二种光碟盒放入图5中本发明的光碟托架(11),主动释放系统的带动体(5)与光碟盒动力体(6)的4棱带动孔(4)套接,盒体(1)同时在光碟托架(11)中得到良好定位。图16(b)是图16(a)中光碟托架(11)进仓后,感应头(13)被光碟读写设备底架(27)撞动,同时带动固定体(12)卡紧盒体(8),固定系统完成盒体(8)的固定。齿轮(17)滑过齿条(18)使得带动体(5)转动,转动的带动体(5)同时带动动力体(6)和定碟体(3)转动并实现释放光碟片(9)。顶动系统的顶碟体(14)和顶固体(2)从光碟托架(11)下穿出将光碟片(9)从盒体(8)中顶出分离,最后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相连从而固定光碟片(9)。
图17是图16(b)中的光碟托架(11)纵向带动盒体(8)与光碟片(9)移出分离后,寻碟系统由光碟读写设备(1)的底部升起读写光碟片(9)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光碟读写设备(1),包括电路系统(23)和机械系统,机械系统包括进出仓系统、固定系统、释放系统、分离系统、寻碟系统、装盒系统。
如图10、11、12、13、14、15、18(a)、18(b)、18(c)所示,顶动系统分别包括1个顶固体(2)和1个顶碟体(14),其顶碟体(14)与光碟旋转电机(30)相连,光碟旋转电机(30)能旋转顶碟体(14),光碟旋转电机(30)与升降架(34)相连,升降架(34)与光碟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31)相连,升降架(34)可以由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31)提供动力连动带动顶碟体(14)上下移动。
顶固体(2)、顶碟体(14)的最大直径,都大于盒体(8)中所保护光碟片(9)的中心圆孔(15)且小于光碟托架(11)的光碟托架孔(19)和盒体(8)的顶碟孔(10),顶固体(2)、顶碟体(14)可以由光碟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31)提供动力,通过升降架(34)的连动带动后,穿过光碟托架(11)的光碟托架孔(19)和光碟托架(11)上的盒体(8)的顶碟孔(10),将光碟片(9)从盒体(8)中顶出释放并分离,顶固体(2)、顶碟体(14)、受磁扣环(32)分别具有受磁材料,顶固体(2)、顶碟体(14)、受磁扣环(32)相互靠近时则能通过磁场的吸引力自动相互吸引连接。如图18(a)所示,顶固体(2)可以与顶碟体(14)相互吸引相连同时与受磁扣环(32)保持分离。如图18(b)所示,顶固体(2)也可以同时与顶碟体(14)和受磁扣环(32)保持相互吸引相连。如图11(c)、11(d)、18(c)所示,顶固体(2)还可以与受磁扣环(32)相互吸引相连同时与顶碟体(14)保持分离并固定光碟片(9)。
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相互吸引的连接力大于与顶碟体(14)相互吸引的连接力,本技术特性可以通过实施对受磁扣环(32)具有受磁材料的量大于顶固体(2)和顶碟体(14)受磁材料的含量实现。
如图11(a)、11(b)所示,顶固体(2)与顶碟体(14)相连,并由光碟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31)提供动力,通过升降架(34)的连动带动后同时由光碟读写设备(1)的底部升起,顶固体(2)则与受磁扣环(32)相连实现将其光碟片(9)固定。
由于需要进一步完成移出分离,如图11(c)、11(d)所示,顶碟体(14)由光碟旋转电机相连的动力机构(31)提供动力,通过升降架(34)的连动带动后回位光碟读写设备(1)的底部,由于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的连接力大于与顶碟体(14)的连接力,顶碟体(14)与顶固体(2)自然分离,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则继续保持相连从而固定光碟片(9)。
为了加强顶固体(2)、顶碟体(14)、受磁扣环(32)相互相连的力度,避免在旋转光碟片(9)时相互不会滑脱,如图18、19、20所示,顶固体(2)、顶碟体(14)、受磁扣环(32)可以设有凸头(22)或凹槽(21),从而增大相连面积。
如图5、6、7、8、10、11、12、13、14、15、16、17所示,本发明可以读写送入光碟读写设备(1)且装入盒体(8)的光碟片(9)后并出仓。
实施例二如图21、22、23所示,顶固体(2)、顶碟体(14)、受磁扣环(32)可以设有滑槽(20),滑槽(20)中设有弹簧体(35)和卡头(36),弹簧体(35)和卡头(36)相连并能实现弹动,当顶固体(2)、顶碟体(14)、受磁扣环(32)相互相触相连时,卡头(36)可以相互卡入凹槽(21)中实现机械套接卡紧。图21(d)是图21(a)的X部放大示意图,图21(e)是图21(a)的Y部放大示意图,图21(f)是图21(b)的Z部放大示意图。通过使受磁扣环(32)卡头(36)的弹性卡力大于顶固体(2)和顶碟体(14)卡头(36)的弹性卡力,可以实现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的连接力大于与顶碟体(14)的连接力。为了加强顶固体(2)、顶碟体(14)、受磁扣环(32)相互相连的力度,避免在旋转光碟片(9)时相互不会滑脱,如图21(d)、22(e)所示,还可以设有弹性体(40)或摩擦齿头(43),从而增大摩擦力。
由于光碟的规格大小具有多样性,如MD、DVD、LD等,所以在制造时,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方案,顶动系统还可做出多种不同的实施方案,如本发明也可以是实施例一、二的组合实现,,当然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或顶碟体(14)的机械相连方式还可以为其他传统技术或现有成熟技术实现。
显而易见,本发明的整体设计也可以只组合部分机械系统实现,如本发明仅为兼容使用第一种类型的光碟盒,机械系统可以不组合主动释放系统。
权利要求
1.具有顶固体的光碟读写设备,包括光碟读写设备(1),光碟读写设备(1)包括释放系统和分离系统,释放系统或分离系统可以包括顶动系统,光碟读写设备(1)的顶动系统包括顶固体(2)和顶碟体(14),顶固体(2)可以分别与受磁扣环(32)和顶碟体(14)相连或分离,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的连接力大于与顶碟体(14)的连接力,相连的方法可以为通过具有受磁材料相互吸引,也可以为机械方式套接后卡紧。光碟读写设备(1)的顶动系统可以通过顶固体(2),将送入光碟读写设备(1)且装入盒体(8)的光碟片(9),向盒体(8)的盒外方向施力,受力的光碟片(9)能主动挤动所有定碟体(3)并实现挤出盒体(8),顶固体(2)也可以穿过顶碟孔(10)将其光碟片(9)与盒体(8)分离,顶固体(2)还可以与受磁扣环(32)相连并与顶碟体(14)完全分离而固定光碟片(9),其特征是光碟读写设备(1)设有顶固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顶固体的光碟读写设备,其特征是顶固体(2)最大直径小于顶碟孔(10)且大于光碟片(9)的中心圆孔(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顶固体的光碟读写设备,其特征是顶固体(2)可以分别与受磁扣环(32)和顶碟体(14)相连或分离,顶固体(2)与受磁扣环(32)的连接力大于与顶碟体(14)的连接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3所述的具有顶固体的光碟读写设备,其特征是顶固体(2)可以有受磁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3、4所述的具有顶固体的光碟读写设备,其特征是顶固体(2)可以设有卡头(36)或弹簧体(3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3、4、5所述的具有顶固体的光碟读写设备,其特征是顶固体(2)可以设有凸头(22)或凹槽(2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3、4、5、6所述的具有顶固体的光碟读写设备,其特征是顶固体(2)可以设有弹性体(40)或摩擦齿头(4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3、4、5、6、7所述的具有顶固体的光碟读写设备,其特征是顶固体(2)设有的凹槽(21)、凸头(22)、弹簧体(35)、卡头(36)、弹性体(40)、摩擦齿头(43)的个数可以分别为1个或多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顶固体的光碟读写设备,顶固体可以分别与受磁扣环和顶碟体相连或分离,顶固体与受磁扣环的连接力大于与顶碟体的连接力,相连的方法可以为通过具有受磁材料相互吸引,也可以为机械方式套接后卡紧。当顶固体与顶碟体相连并同时由光碟读写设备底部升起后,顶固体则与受磁扣环相连实现将其光碟片固定,顶碟体回位光碟读写设备底部,由于顶固体与受磁扣环的连接力大于与顶碟体的连接力,顶碟体与顶固体自然分离,顶固体与受磁扣环则继续保持相连从而固定光碟片。为此光碟读写设备在实现移出分离时,不需要专门的光碟片固定系统对其光碟片实施固定配合,只需通过顶固体就能实现释放、分离和固定光碟片的目的,使得光碟读写设备的机械系统变的简单。
文档编号G11B17/04GK1825452SQ20051002040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3日
发明者王诚实 申请人:王诚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