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资讯储存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028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资讯储存媒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资讯储存媒体,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印刷式的光资讯储存媒体。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习用的光资讯储存媒体1,包括一基板11,以及依序设置于基板11上的一记录层12、一反射层13、一保护层14、一白色底层15以及一吸墨层16。其中,白色底层15的材质通常为一无机材质,例如紫外光(UV)硬化树脂,而吸墨层16的材质通常为一紫外光(UV)硬化树脂,且吸墨层16是以网版印刷的方式设置于白色底层15上。于是,使用者可利用一绘图印表机,利用喷墨印刷技术将一油墨(图中未示)形成于光资讯储存媒体1的吸墨层16。
由于,吸墨层16的材质为紫外光(UV)硬化树脂,因此形成吸墨层16时需要额外添加光起始剂,故会造成原料及制程成本的增加。另外,吸墨层16的材质与白色底层15间的附着强度不佳,使得吸墨层16容易剥落,造成印有图案的光资讯储存媒体1保存不易。目前有业者于白色底层15中加入亲水性颗粒以增加吸墨层16与白色底层15间的附着强度,即便如此,吸墨层16仍容易由白色底层15处剥落,确实有待改进。再者,吸墨层16的厚度与水性油墨干燥速率成正比,当吸墨层16是以网版印刷的方式设置于白色底层15上,必须选择具有较大网目的网版,使得吸墨层16可以具有较厚的厚度以利于水性油墨干燥。但也由于网版网目较大,使得吸墨层16表面较为粗糙。此外,吸墨层16的材质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或二氧化钛(TiO2)的成分,也是造成吸墨层16表面粗糙的原因。
现有习用的结构中,因为吸墨层16的表面粗糙,容易造成后来形成于吸墨层16上的油墨分子分布较不均匀,易对于光线散射或偏光,使得印刷效果不良,且印制出的图案色彩饱和度也不佳,导致光资讯储存媒体1印制图案效果不佳。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光资讯储存媒体,便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光资讯储存媒体,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光资讯储存媒体,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光资讯储存媒体,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光资讯储存媒体,其吸墨层与第一基板或底色层具有较佳的附着力,且具有良好的印刷效果、色彩饱和度的优点,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光资讯储存媒体,包括一第一基板;至少一附着层,其材质为一无机材质,该附着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之上;以及一吸墨层,设置于该附着层上。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附着层是以溅镀的方式设置。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附着层的厚度介于1nm至100nm之间。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附着层的材质为一氧化物、一氮化物、一氟化物、一金属氧化物或一合金。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吸墨层是以旋转涂布的方式设置。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吸墨层的厚度介于5μm至40μm之间。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吸墨层的材质为一有机材质或一水系烘烤涂料。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水系烘烤涂料为一乳化型涂料、一水溶剂型树酯涂料或一水分散型涂料。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进一步包括一底色层,设置于该附着层相对该吸墨层的一侧。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底色层的材质为紫外光硬化材料。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底色层的厚度介于3μm至20μm之间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进一步包括一记录积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附着层之间;以及一保护层,设置于该记录积层上。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进一步包括一底色层,设置于该保护层与该附着层之间。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进一步包括一记录积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附着层之间;以及一第二基板,设置于该记录积层上。
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进一步包括一记录积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相对该附着层的一侧;以及一覆盖层,该记录积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覆盖层之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资讯储存媒体,包括一第一基板、至少一附着层,以及一吸墨层。其中,附着层的材质为一无机材质,且附着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之上,而吸墨层设置于该附着层上。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光资讯储存媒体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根据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由于吸墨层是以旋转涂布的方式设置,故可改善习用结构中表面粗糙的缺点。
2、此外,由于本发明的附着层的材质选用,使得附着层与吸墨层之间产生氢键等极性键结,进而增加吸墨层与附着层的附着强度,可改善现有习知技术中吸墨层易剥落的缺点。
3、由于吸墨层为亲水性材质,因此吸墨层孔洞部份可外露有亲水官能基,而有利于日后使用者喷墨打印时水性油墨进入吸墨层的孔洞中,使得水性油墨不易晕开,进而提升印刷品质。
4、当绘图印表机于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印制图案后,经由实验比较图可知,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的各色色块确实具有较佳的色彩饱和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新颖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为现有习知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的一示意图;图2是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资讯储存媒体一示意图;图3是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的一示意图;
图4是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的一示意图;图5是为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的一实验比较图,比较黑色色块的明度;图6是为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的一实验比较图,比较a值的数据;图7是为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的一实验比较图,比较b值的数据。
1光资讯储存媒体 11基板12记录层13反射层14保护层15白色底层16吸墨层2光资讯储存媒体21第一基板 22附着层23吸墨层24记录积层241记录层 242反射层25保护层26底色层3光资讯储存媒体 31第一基板32附着层33吸墨层34记录积层 35第二基板36底色层4光资讯储存媒体41第一基板 42附着层43吸墨层44记录积层45覆盖层46底色层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资讯储存媒体2,包括一第一基板21、至少一附着层22,以及一吸墨层23。
本实施例中,光资讯储存媒体2为一光碟(compact disc,CD),更包括有一记录积层24与一保护层25,记录积层24具有一设置于第一基板21的一记录层241以及一设置于该记录层241上的反射层242,而保护层25设置于反射层242上。其中,第一基板21的材质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是其他非结晶性的光学高分子聚合物,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
附着层22设置于第一基板21之上。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一层附着层22,当然,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2可依照实际需求,设置复数附着层22于第一基板21之上。此外,附着层22是以溅镀的方式形成于保护层25上而附着层22的厚度介于1nm至100nm之间,且较佳的厚度范围介于10nm至30nm之间。此外,当附着层22设置的厚度较薄时,光资讯储存媒体2是直接显示反射层242的颜色,而可将反射层242所具有的颜色(例如为金色、银色或铜色)作为日后绘图印表机印制图案的底色使用。另外,附着层22的材质为一无机材质,且可为硅(Si)、铝(Al)、钽(Ta)、锌(Zn)、银(Ag)、金(Au)、铜(Cu)、铋(Bi)、碲(Te)、镓(Ga)、锗(Ge)、硼(B)、镁(Mg)、磷(P)、钙(Ca)、钾(K)、钒(V)、钛(Ti)、镍(Ni)、钇(Y)、锆(Zr)、铌(Nb)、钼(Mo)、钯(Pd)、铪(Hf)、钨(W)、铱(Ir)、铅(Pb)或钋(Po)的一氧化物、一氮化物、一氟化物、一金属氧化物或一合金。
吸墨层23设置于附着层22上,本实施例中,吸墨层23是以旋转涂布的方式设置于附着层22上,吸墨层23的厚度介于5μm至40μm之间,而较佳厚度范围介于12μm至24μm之间。相较习用结构而言,本发明的吸墨层23是以旋转涂布的方式设置,故可改善习用吸墨层以印刷方式设置而造成表面粗糙的缺点。吸墨层23为一有机材质制成,具有一酯基(-COOR)、一氨基(-NH)、一碳基(-CO)或一羟基(-OH),另外,吸墨层23的材质可为一水系烘烤涂料,其中,水系烘烤涂料为一乳化型涂料、一水溶剂型树酯涂料或一水分散型涂料。此外,吸墨层23具有重量百分比介于20%至40%间的纤维素、重量百分比介于49%至64%间的填充剂、重量百分比介于10%至15%间的消泡剂以及重量百分比介于1%~20%间的水。其中,吸墨层23的材质为一胺基树脂(amine resin)、一酚酫树脂(phenolic resin)、一醇酸树脂(alkyd resin)、一丙烯酸树脂(acylic resin)、一胺基树脂(aminoresin)、一胺基甲酸酯树脂(urethane resin)、一乙酸烯酯(vinyleacetate)、一乙烯醇(vinyl alcohol)、一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一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 glycol)、一酯纤维素(cellulose esters)、一乙醚纤维素(cellulose ethers)或是上述材质的磺类或盐类。
由于,附着层22中所含氧、氮、氟等极性官能基而可与吸墨层23的材质间产生氢键等极性键,使得吸墨层23与第一基板21的附着力增加。此外,由于吸墨层23为亲水性材质,当利用一溶剂干燥吸墨层23时,吸墨层23会产生一多孔结构,因此微观结构中,吸墨层23孔洞部分可外露有亲水官能基,而有利于日后使用者喷墨打印时水性油墨的进入吸墨层23的孔洞中,使得水性油墨不易晕开,而提升印刷品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更可包括一底色层26,设置于附着层22相对吸墨层23的一侧,用以作为喷墨打印时的背景,通常为白色,当然亦可依据实际需要,将底色层26的颜色以其他颜色取代。本实施例中,底色层26是以印刷的方式设置于保护层25与附着层22之间,且底色层26的厚度介于3μm至20μm之间,而较佳厚度范围介于7μm至10μm之间。底色层26的材质为紫外光(UV)硬化材料,底色层26的材质具有一单体(monomer)、一寡聚合物(oligomer)、一光起始剂(photosensitizers)、一消泡剂(defoaming agents)、一色粉、一流平剂(leveling agent),其中流平剂可以一助流剂(flow promoters)或一外润滑剂(external lubricants)取代。另外,单体的材质为一丙烯酸单体(acrylic monomer)、一丙烯酰基-氧基-丁基-磷酸单体(mono-acryloyl-oxy-butyl-phosphoric acid)、一丙烯酰基-氧基-丁基-顺丁烯二酸盐(acryloyl-oxy-butyl-maleate)或一氢硫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ercapto-propyl-trimethoxy-silans)。寡聚合物的材质为一不饱和聚酯(unsaturated polyesters)、一丙烯酸寡聚合物(acrylic oligomers)或一环氧化物(epoxiesepoxy),而丙烯酸寡聚合物(acrylic oligomers)可为一环氧丙烯酸酯(epoxy acrylates)、一胺酯丙烯酸酯(urethane acrylates)或一聚酯丙烯酸酯(polyesteracrylates)。光起始剂的材质为一酮(ketones)、一酮熏草素(ketocoumarins)或一芳香族烃(aromatic hydrocarbons)。本实施例中,底色层26的配方比例,可具有重量百分比介于20%至25%间的单体(monomer)、重量百分比介于18%至37%间的寡聚合物(oligomer或preploymer)、重量百分比介于10%至12%间的光起始剂(photosensitizers)、重量百分比介于30%至40%间的色粉、重量百分比介于1%至1.5%间的消泡剂(defoaming agents)以及重量百分比介于1%至2%间的流平剂(leveling agents)。
此外,于底色层26的配方比例中,亦可将单体与寡聚合物重量百分比和的比例调整介于20%至90%之间。
由于,附着层22中所含氧、氮、氟等极性官能基而可与吸墨层23间产生氢键等极性键,于是,吸墨层23与底色层26间的附着强度增加,使得吸墨层23不易由底色层26处剥落。
当然,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除了可为一CD之外,亦可为一数字影音光碟(DVD)。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资讯储存媒体3,为一单面单层的数字影音光碟(DVD)包括一第一基板31,至少一附着层32设置于第一基板31之上,以及一设置于附着层32上的吸墨层33,更包括一记录积层34与一第二基板35,其中,记录积层34设置于第一基板31上,而第一基板31与第二基板35的厚度分别为0.6mm,且第二基板35设置于记录积层34上。当然,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3亦可应用于单面双层的数字影音光碟,此外,具有光绘图积层的高密度数字影音光碟(HD-DVD)亦可具有相同结构。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附着层32设置于第二基板35上,吸墨层33设置于附着层32上,由于附着层32与吸墨层33的材质选用、厚度范围及功效是与第一实施例中附着层22与吸墨层23相同,在此便容不赘述。
本实施例中,更包括一底色层36,设置于第二基板35与附着层32之间,且底色层36的材质选用、厚度范围及功效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底色层26相同,亦容不赘述。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亦可应用于蓝光光碟(blue rayBD)的结构中。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资讯储存媒体4,包括一第一基板41,至少一附着层42设置于第一基板41之上,以及一设置于附着层42上的吸墨层43,更包括一记录积层44与一覆盖层45,其中,记录积层44设置于第一基板41相对附着层42的一侧,且记录积层44设置于第一基板41与覆盖层45之间。本实施例中,附着层42与吸墨层43的材质选用、厚度范围以及功效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附着层22与吸墨层23相同,在此便容不赘述。
本实施例中,更包括一底色层46,设置于第一基板41与附着层42之间,底色层46的材质选用、厚度范围以及功效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底色层26相同,在此容不赘述。
以下,是利用图5、图6与图7三个实验比较图,分别说明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A、B、C与现有习知结构的光资讯储存媒体D、E的黑色色块饱和度、a值与b值的差异。其中,a值为各色色块的红色饱和度与绿色饱和度的比值,b值为各色色块的黄色饱和度与蓝色饱和度的比值。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的实验比较图,纵轴是表示各光资讯储存媒体印制图案后,其中图案的黑色色块的明度百分比,用以比较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A、B及C与现有习知光资讯储存媒体D、E的黑色色块的明度。其中,光资讯储存媒体A、B及C中的附着层与吸墨层的厚度和比较,是A>B>C。由图中可知,光资讯储存媒体A、B、C的明度是低于现有习知光资讯储存媒体D、E,而明度愈低表示黑色色块的色彩饱和度愈高,故可知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A、B及C的黑色色块有优于现有习知光资讯储存媒体的色彩饱和度。如此一来,喷墨打印至于吸墨层上的黑色油墨,则可显示出相当的层次感,使得喷墨打印后的照片更接近实际的照片。
接着,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于印制图案后的实验比较图,纵轴是表示a值(为各色色块的红色饱和度与绿色饱和度的比值),横轴是表示光资讯储存媒体A、B、C、D及E的红色色块(red)、棕色色块(brown)、黄色色块(yellow)、青色色块(cyan)、及洋红色块(magenta)。当a值越大时,代表各色色块的红色色彩饱和度较高,反之,当a值越小时,代表各色色块的绿色色彩饱和度较高。由图中可知,光资讯储存媒体A、B、C的红色色块、棕色色块及洋红色色块较光资讯储存媒体D、E的各色色块的a值大;而光资讯储存媒体A、B、C的黄色色块及青色色块较光资讯储存媒体D、E的各色色块的a值小,由此可见,光资讯储存媒体A、B、C的红色色块、棕色色块及洋红色色块具有较佳的红色色彩饱和度,而黄色色块及青色色块具有较佳的绿色色彩饱和度。
最后,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的实验比较图,纵轴是表示b值的数值,横轴是表示光资讯储存媒体A、B、C、D及E的红色色块(red)、棕色色块(brown)、黄色色块(yellow)、绿色色块(green)、青色色块(cyan)及洋红色色块(magenta)。当b值越大时,代表各色色块的黄色色彩饱和度较高,反之,当b值越小时,代表各色色块的蓝色色彩饱和度较高。由图中可知,光资讯储存媒体A、B、C的红色色块、棕色色块、黄色色块及绿色色块较光资讯储存媒体D、E的各色色块的b值大,而光资讯储存媒体A、B、C的青色色块及紫色色块较光资讯储存媒体D、E的各色色块的b值小,由此可见,光资讯储存媒体A、B、C的红色色块、棕色色块、黄色色块及绿色色块具有较佳的黄色色彩饱和度,而蓝色色块及紫色色块具有较佳的青色色彩饱和度。
承上所述,依因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由于吸墨层是以旋转涂布的方式设置,故可改善习用结构中表面粗糙的缺点。此外,由于本发明的附着层的材质是选用无机材质,并且附着层与吸墨层之间会产生氢键等极性键结,故能增加吸墨层与附着层的附着强度,可改善现有习知技术中吸墨层易剥落的缺点。而且,由于吸墨层为亲水性材质,因此吸墨层孔洞部份可外露有亲水官能基,而有利于日后使用者喷墨打印时水性油墨进入吸墨层的孔洞中,使得水性油墨不易晕开,进而提升印刷品质。此外,当绘图印表机于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印制图案后,经由实验比较图可知,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的各色色块确实具有较佳的色彩饱和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基板;至少一附着层,其材质为一无机材质,该附着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之上;以及一吸墨层,设置于该附着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附着层是以溅镀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附着层的厚度介于1nm至100n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附着层的材质为一氧化物、一氮化物、一氟化物、一金属氧化物或一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吸墨层是以旋转涂布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吸墨层的厚度介于5μm至40μ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吸墨层的材质为一有机材质或一水系烘烤涂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水系烘烤涂料为一乳化型涂料、一水溶剂型树酯涂料或一水分散型涂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底色层,设置于该附着层相对该吸墨层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底色层的材质为紫外光硬化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底色层的厚度介于3μm至20μ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记录积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附着层之间;以及一保护层,设置于该记录积层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底色层,设置于该保护层与该附着层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记录积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附着层之间;以及一第二基板,设置于该记录积层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记录积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相对该附着层的一侧;以及一覆盖层,该记录积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覆盖层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资讯储存媒体,包括一第一基板、至少一附着层及一吸墨层。附着层的材质为一无机材质,且附着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之上,而吸墨层设置于附着层上。根据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故可改善习用结构中表面粗糙、吸墨层易剥落的缺点,由于吸墨层为亲水性材质,使得水性油墨不易晕开,进而提升印刷品质。本发明的光资讯储存媒体的各色色块确实具有较佳的色彩饱和度。
文档编号G11B7/24GK101059975SQ20061007674
公开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8日
发明者张汉宜, 汪宏顺 申请人:精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