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设备及光盘增益调整方法

文档序号:677844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设备及光盘增益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设备,其中所述设备的增益能够根据发射到光盘上的激光束的反射光来调整,并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所述设备中的光盘增益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举例来说,DVD-RAM光盘不仅具有数据已记录区域,而且还具有未记录区域。由于在DVD-RAM中,激光束从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中以不同的反射率反射,所以当检测到循轨误差信号或者聚焦误差信号时,根据误差检测区域是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来执行不同类型的增益调整控制。
具体来讲,在DVD-RAM中,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要低。因此,在DVD-RAM增益调整期间,增加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检测到的误差信号的增益,同时减小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检测到的误差信号的增益(参见特开平公开号为2002-288848的日本专利申请)。
如上所述,在常规的光盘设备中,当访问光盘上的任意地址位置时,确定数据是否被记录在该位置上。如果确定数据被记录了,那么根据该地址位置处的反射率来增加所获取的信号的增益,而如果确定没有数据被记录,那么根据该地址位置处的反射率来减小所述信号的增益。
这种增益调整方法无法被应用于其特性不同于DVD-RAM的特性的光盘。如果在其中激光束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展现出更高反射率的光盘中执行与DVD-RAM中相同的增益调整,那么从数据未记录区域获取的高电平信号的增益被进一步增加,而从数据已记录区域获取的低电平信号的增益被进一步的减小。这样做使得利用循轨误差信号或者聚焦误差信号的伺服控制不稳定,由此造成读取错误。

发明内容
已经开发了本发明来克服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致力于提供这样一种光盘设备,所述光盘设备甚至在其中激光束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展现出更高反射率的光盘上也能够执行适当的增益调整,并且本发明还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所述光盘设备中的增益调整方法。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设备,其包括拾取头,用于向光盘发射激光束,并且检测从光盘反射的光;信号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拾取头检测到的光来至少输出伺服信号和RF信号;增益控制单元,用于从记录在光盘上的标识信息来确定光盘的类型,并且当确定所述光盘属于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类型时,为光盘上的数据已记录区域设置第一调整增益,并且为光盘上的数据未记录区域设置大于第一调整增益的第二调整增益;以及增益调整单元,包括用于存储由增益控制单元设置的第一和第二调整增益的存储器,所述增益调整单元使用第一调整增益来调整数据已记录区域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所述增益调整单元使用第二调整增益来调整数据未记录区域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设备,其包括拾取头,用于向光盘发射激光束,并且检测从光盘反射的光;信号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拾取头检测到的光来至少输出伺服信号和RF信号;增益控制单元,用于从记录在光盘上的标识信息来确定光盘的类型,并且当确定所述光盘是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低的第一光盘时,设置第一类型的调整增益,所述第一类型的调整增益使得光盘上的数据未记录区域提供比光盘上的数据已记录区域更低的增益,当确定所述光盘是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第二光盘时,所述增益控制单元设置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所述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使得光盘上的数据未记录区域提供比光盘上的数据已记录区域更高的增益;以及增益调整单元,包括用于存储由增益控制单元设置的第一和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的存储器,所述增益调整单元基于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来调整第一光盘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所述增益调整单元基于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来调整第二光盘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
在本发明中,由于预备了对应于多个类型的光盘的多个调整增益,并且使用对应于所确定类型的光盘的调整增益来执行增益调整,所以能够实现比以前更加合适的增益调整。
本发明的额外目的和优点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阐述,并且它们将部分地根据所述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而获知。可以借助于下文中具体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并且获得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优点。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其一部分的附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结合上文给出的总体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举例说明依照本发明的光盘设备的配置的框图;图2是举例说明应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增益调整值设置处理的流程图;图3是举例说明应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再现处理的流程图;图4是举例说明应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增益调整值设置处理的流程图;图5是举例说明应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再现处理的流程图;以及图6是举例说明应用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增益调整值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图1是举例说明依照本发明的光盘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所示,作为记录介质的光盘10具有形成于其上的螺旋轨道,并且它由盘电动机31驱动。在本发明的光盘设备中,假定光盘(CD)、数字多用途盘(DVD)或者高清晰度DVD(HD-DVD)可以用作光盘10。
DVD盘中包括的DVD-RAM不仅具有数据已记录区域,而且具有数据未记录区域。在DVD-RAM中,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要低。此后,把其中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低的盘称为“H至L盘”。
HD-DVD盘中包括的HD-DVD-RW盘也具有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数据未记录区域。然而,在HD-DVD-RW盘中,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要高。此后,把其中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盘称为“L至H盘”。
向光盘10记录数据和从中再现数据是使用从光学拾取头(PUH)11输出的激光束来执行的。所述光学拾取头11由进给电动机34支持,与光盘10的记录面相对置,从而使其能够相对于光盘10放射状地移动。
所述光学拾取头11包括激光二极管、准直透镜、分束器、物镜、柱面透镜、光电检测器、透镜位置传感器和监视器二级管等。
光学拾取头11还包括聚焦致动器和循轨致动器。所述聚焦致动器包括用于沿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移动物镜的双轴致动器,并且沿聚焦的方向(在沿着透镜光轴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物镜以便使透镜聚焦。所述循轨致动器沿循轨的方向(沿光盘10的径向)移动所述物镜以便调整循轨。此外,聚焦致动器由聚焦驱动信号来控制,所述聚焦驱动信号是从并入到PUH驱动单元35中的伺服单元35a(稍后描述)输出的。循轨致动器由循轨驱动信号来控制,所述循轨驱动信号也是从PUH驱动单元35的伺服单元35a输出的。
在并入到控制器16中的拾取控制电路22的控制下,光学拾取头11的激光二极管由PUH驱动单元35的自动功率控制(APC)单元35b来驱动,由此输出激光束。从激光二极管输出的激光束经由准直透镜、分束器和物镜被引导至光盘10。
在所述实施例的光盘设备中,所述光学拾取头11具有多个激光二极管,由此可以为不同的记录介质输出不同波长的激光束。具体来讲,用于CD的红外激光器输出780纳米(nm)的光束,用于DVD的红光激光器输出650纳米的光束,而用于HD-DVD的蓝色激光器输出405纳米的光束。在控制器16的拾取控制电路22的控制下,PUH驱动单元35驱动对应于记录介质的其中一个激光二极管,以便把激光束施加至光盘10上。
从所驱动的激光二极管输出的激光束经由准直透镜、分束器和物镜被引导至光盘10的记录面。从光盘10的记录面反射的激光束经由光学拾取头11的物镜、分束器和柱面透镜被引导至光学拾取头11的光电检测器。所述光电检测器是例如一个四块的(four-piece)检测电路。具体来讲,所述光电检测器被分成四个光接收表面,即,第一象限表面A、第二象限表面C、第三象限表面D和第四象限表面B,第一和第四象限表面A和B(以及第二和第三象限表面C和D)是沿光盘10的切线方向定位的。所述光电检测器使用光接收表面A、B、C和D来接收从光盘10反射的光,把与所接收到的光分量的强度级相对应的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A、B、C和D,并且向模拟计算电路13输出所述信号。
所述模拟计算电路13处理从四块光电检测器输出的四个检测信号(A、B、C和D),并且向增益调整电路14输出第一至第五信号。第一信号是表明激光束光点的中心与轨道中心之间的误差的循轨误差信号13a。所述循轨误差信号13a是例如通过(A+B)-(C+D)的计算来获取的。第二信号是表明来自刚好聚焦的状态的误差的聚焦误差信号13b。所述聚焦误差信号13b是例如通过(A+C)-(B+D)的计算来获取的。第三信号是RF信号(高频信号)13c,并且是例如通过使经过(A+B+C+D)×2的计算获取的信号通过高通滤波器来获取的。第四信号是摆动(wobble)信号13d,其电平根据在光盘10中形成的摆动沟槽而改变。第五信号是聚焦和信号13e,用于确定聚焦是否实现。聚焦和信号13e是例如通过使经过(A+B+C+D)×2的计算获取的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来获取的。
增益调整电路14调整从模拟计算电路13输出的每个信号13a至13e的增益。也就是说,增益调整电路14根据并入到控制器16中的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的控制来增加或者减少从模拟计算电路13输出的每个信号13a至13e的增益。
控制器16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诸如RAM和ROM),并且通过使用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各种程序来完全地控制所述光盘设备。所述控制器16还包括盘电动机控制电路20、进给电动机控制电路21、拾取控制电路22和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等。
所述盘电动机控制电路20经由盘电动机驱动器30控制盘电动机31的旋转。所述盘电动机31是例如主轴电动机。
所述进给电动机控制电路21经由进给电动机驱动器33来控制进给电动机34的旋转,由此在光盘10上放射状地移动光学拾取头11。所述进给电动机34是例如步进电动机。
所述拾取控制电路22经由PUH驱动单元35控制光学拾取头11。所述拾取控制电路22包括用于实现循轨伺服控制和聚焦伺服控制的伺服控制单元22a,以及用于使光学拾取头11的每个激光二极管输出激光束的激光控制单元22b。所述伺服控制单元22a经由PUH驱动单元35的伺服单元35a来驱动光学拾取头11的致动器。所述激光控制单元22b经由PUH驱动单元35的APC单元35b来控制光学拾取头11的激光输出的接通和断开,并且在再现和记录期间控制激光束的强度。
拾取控制电路22的伺服控制单元22a根据从增益调整电路14提供的循轨误差信号13a,使PUH驱动单元35的伺服单元35a输出循轨驱动信号,由此驱动光学拾取头11的循轨致动器。由此,所述拾取控制电路22实现了用于使从光学拾取头11输出的激光束跟踪光盘10上形成的每一轨道的循轨伺服控制。
拾取控制电路22的伺服控制单元22a还根据从增益调整电路14提供的聚焦误差信号13b以及聚焦和信号13e,使PUH驱动单元35的伺服单元35a输出聚焦驱动信号,由此驱动光学拾取头11的聚焦致动器。由此,所述拾取控制电路22实现了用于使从光学拾取头11输出的激光束准确地会聚在光盘10的记录面上的聚焦伺服控制。
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控制用于调整从模拟计算电路13提供的信号13a至13e的增益的增益调整电路14。在所述实施例中,所述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首先确定光盘10是其中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低的H至L盘,还是其中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L至H盘。在此之后,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确定光盘10的待读取区域是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并且根据确定结果在增益调整电路14的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设置调整增益。
为了实现上述内容,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包括盘确定单元25a和增益控制单元25b。所述盘确定单元25a确定光盘10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当接收到盘确定单元25a的确定结果时,增益控制单元25b在增益调整电路14的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适当的调整增益。
CPU 36控制所述控制器16。从光盘10中读取的数据以及要写入到其中的数据在CPU 36和控制器16之间进行传送。
参照图2,将描述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设备的操作。图2是举例说明应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增益调整值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在第一实施例中,控制器16确定光盘10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并且根据确定结果来控制有关在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中检测到的信号的增益调整。
在图2中所示的增益调整值设置处理中,控制器16执行下述操作。首先,它确定光盘10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随后,它确定来自光学拾取头11的激光束所施加到的光盘10的待读取区域是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基于这些确定结果,把通过增益调整获取的调整增益存储在增益调整电路14的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
此处,假定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标识光盘10的类型的标识数据被预先存储在盘中。具体来讲,所述标识数据被存储在并入到盘中的烧录区(burst cutting area,BCA)或者系统导入区域(system lead-inarea)中。
当把光盘10装入驱动器中时,光盘设备从所述盘的BCA或者系统导入区域中读取标识数据。基于从盘中读取的标识数据,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的盘确定单元25a确定所装入的光盘10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步骤A1)。
应注意的是,并入到控制器16中的存储器(未示出)预先存储盘类型数据,该数据表明每一当前可用的光盘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盘确定单元25a把从所装入的光盘10中读取的标识数据与盘类型数据进行比较,由此确定所装入的光盘10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
在此之后,控制器16的进给电动机控制电路21经由进给电动机驱动器33来驱动进给电动机34,由此把光学拾取头11移至与光盘10上定义的任一数据区域相对应的位置(步骤A2)。当位于该数据区域上的光学拾取头11发射具有预置频率的正弦波(激光束)时,控制器16(伺服增益自动调整单元25b1)读取从所述盘反射的光,由此执行初始伺服增益调整(聚焦/循轨),并且设置调整增益。此外,所述控制器16(增益设置单元25b2)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所设置的调整增益(例如,Na、Nb、Nc或者Nd[dB])(步骤A3)。由于自动伺服增益调整操作是通过已知的技术执行的,所以不对其进行描述。
此后,控制器16确定来自光学拾取头11的激光束所施加到的光盘10的待读取区域是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举例来说,所述控制器16经由增益调整电路14接收从模拟计算电路13输出的RF信号13c,并且基于RF信号13c的幅值来执行上述确定过程。也就是说,如果RF信号13c的幅值大于预置的基准值,那么待读取区域被确定为数据已记录区域,如果幅值不大于基准值,那么待读取区域被确定为数据未记录区域(步骤A5和A10)。可以使用其它方法来进行有关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确定过程。
如果在步骤A1确定出光盘10是H至L盘(在步骤A4的结果是H至L盘),并且如果在步骤A3对数据已记录区域执行了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假定这时获取的调整增益是Na[dB]),那么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用于H至L盘中的数据已记录区域的调整增益Na[dB](步骤A6)。
此外,对于H至L盘中的数据未记录区域来说,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调整增益Na-2[dB],其比Na低了2[dB](步骤A7)。
类似地,如果在步骤A1确定出光盘10是H至L盘(在步骤A4的结果是H至L盘),并且如果在步骤A3对数据未记录区域执行了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假定这时获取的调整增益是Nb[dB],Nb<Na),那么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用于H至L盘中的数据未记录区域的调整增益Nb[dB](步骤A8)。
此外,对于H至L盘中的数据已记录区域来说,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调整增益Nb+2[dB],其比Nb高了2[dB](步骤A9)。
也就是说,调整增益Na等于Nb+2,而调整增益Na-2等于Nb。这意味着,在H至L盘中,使用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调整增益来执行调整。所述调整增益Na和Nb将被称为第一类型的调整增益。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A1确定出光盘10是L至H盘(在步骤A4的结果是L至H盘),并且如果在步骤A3对数据已记录区域执行了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假定这时获取的调整增益是Nc[dB]),那么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用于L至H盘中的数据已记录区域的调整增益Nc[dB](步骤A11)。
此外,对于L至H盘中的数据未记录区域来说,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调整增益Nc+2[dB],其比Nc高了2[dB](步骤A12)。
类似地,如果在步骤A1确定出光盘10是L至H盘(在步骤A4的结果是L至H盘),并且如果在步骤A3对数据未记录区域执行了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假定这时获取的调整增益是Nd[dB],Nd>Nc),那么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用于L至H盘中的数据未记录区域的调整增益Nd[dB](步骤A13)。
此外,对于L至H盘中的数据已记录区域来说,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调整增益Nd-2[dB],其比Nd低了2[dB](步骤A14)。
也就是说,调整增益Nc等于Nd-2,而调整增益Nc+2等于Nd。这意味着,在L至H盘中,使用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更高的调整增益来执行调整。所述调整增益Nc和Nd将被称为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另外,虽然第一实施例采用了固定的校正值±2,但是校正值不局限于它们。为了设计理想的伺服增益,设置适当的校正值(约2至4dB左右)就足够了。
如上所述,无论光盘10是L至H盘还是H至L盘,或者无论待读取区域是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适当的调整伺服增益都可以被存储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
参照图3的流程图,将对由其中如上所述那样设置调整伺服增益的光盘设备执行的再现处理进行描述。
在光盘设备中,当再现记录在光盘10上的数据时,增益调整电路14基于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设置的调整伺服增益,对从模拟计算电路13输出的信号执行增益调整。
具体来讲,当从数据已记录区域中读取数据(在步骤B1中为是)时,增益调整电路14基于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设置的调整伺服增益,对例如由模拟计算电路13根据所读取的数据生成的伺服信号(即,循轨信号13a和聚焦误差信号13b)执行增益调整(步骤B2)。
类似地,当从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读取数据(在步骤B1中为否)时,增益调整电路14基于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设置的调整伺服增益,对例如由模拟计算电路13根据所读取的数据生成的伺服信号(即,循轨信号13a和聚焦误差信号13b)执行增益调整(步骤B3)。
在H至L盘中,激光束以从数据已记录区域比从数据未记录区域更低的反射率反射。因此,如果确定光盘10是H至L盘,那么参照所述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使用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调整增益来执行增益调整。
相反地,在L至H盘中,激光束以从数据已记录区域比从数据未记录区域更高的反射率反射。因此,如果确定光盘10是L至H盘,那么参照所述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使用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低的调整增益来执行增益调整。
通过增益调整电路14进行增益调整的循轨误差信号13a和聚焦误差信号13b被输出到控制器16。由此,控制器16接收已经根据由光学拾取头11施加激光束的区域进行了增益调整的信号,由此可以执行可靠的伺服控制。
在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设备中,可以根据所装入光盘10的类型(无论所述盘10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并且根据待读取区域(无论所述区域是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来设置适当的调整增益。因此,所述增益调整电路14可以对从模拟计算电路13输出的每个信号执行适当的增益调整。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对于所有数据已记录区域或者所有数据未记录区域来说,把通过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在步骤A3获取的调整增益都存储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了在增益调整电路14的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设置调整增益,如果光盘10是H至L盘,那么执行图2中的步骤A6和A7或者步骤A8和A9。即,当对数据已记录区域执行初始伺服增益操作时,执行步骤A6和A7,而当对数据未记录区域执行初始伺服增益操作时,执行步骤A8和A9。
另一方面,如果光盘10是L至H盘,那么执行图2中的步骤A11和A12或者步骤A13和A14。即,当对数据已记录区域执行初始伺服增益操作时,执行步骤A11和A12,而当对数据未记录区域执行初始伺服增益操作时,执行步骤A13和A14。
正因如此,与其中使用不同的调整增益对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执行增益调整的情况相比,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缩短增益调整时间。
此外,通过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在步骤A3获取的调整增益对于在用从光学拾取头11发射的激光束照射的区域中检测到的信号而言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即使在以后的时间上检测到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两个都退出了,与其中不执行增益调整的情况相比,也可以实现更加稳定的伺服控制,这是因为早已对在这些区域的至少一个中所检测到的信号执行了增益调整。
在第一实施例中,把通过自动伺服增益调整获取的调整增益以及根据调整增益计算的值存储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作为选择,可以把对应于不同类型的光盘10的多个调整增益预先存储在控制器16(增益调整值存储单元25b3)中,并且可以从控制器16中选择对应于所装入的光盘10的调整增益。
举例来说,在具有不同反射率的盘、诸如DVD-R和DVD-RW的情况下,必须为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设置不同的适当增益。考虑到这个情况,可以在控制器16中设置并且存储对应于不同规格的盘(例如,DVD-R和DVD-RW)的调整增益。作为选择,可以在控制器16中设置并且存储对应于记录在盘上的标识数据(ID)的调整增益,所述标识数据诸如是盘制造商和重放速度。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准备对应于多个类型的光盘10的调整增益,并且使用对应于每一类型的调整增益来实现增益调整,来执行更加合适的增益调整。
(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增益调整电路14中为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设置各自的调整增益。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中,只设置一个调整增益(即,用于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调整增益的中间值)。
参照图4的流程图,将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的增益调整值设置处理。
由于图4中的步骤C1至C5和C8对应于图2中的步骤A1至A5和A10,所以将不对其进行描述。
如果在步骤C1确定出光盘10是H至L盘(在步骤C4的结果是H至L盘),并且如果在步骤C3对数据已记录区域执行了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假定这时获取的调整增益是Na[dB]),那么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所有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存储调整增益Na-1[dB](步骤C6)。
类似地,如果在步骤C1确定出光盘10是H至L盘(在步骤C4的结果是H至L盘),并且如果在步骤C3对数据未记录区域执行了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假定这时获取的调整增益是Nb[dB],Nb<Na),那么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所有数据未记录区域和数据已记录区域存储调整增益Nb+1[dB](步骤C7)。
调整增益Na-1和调整增益Nb+1彼此相等,并且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用于数据已记录区域的调整增益Na和用于数据未记录区域的调整增益Nb的中间值。
换句话说,在此阶段,如果所装入的光盘10是H至L盘,那么无论待读取区域是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都使用中间值(在上面的例子中,是Na-1或者Nb+1)来执行增益调整。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C1确定出光盘10是L至H盘(在步骤C4的结果是L至H盘),并且如果在步骤C3对数据已记录区域执行了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假定这时获取的调整增益是Nc[dB]),那么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所有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存储调整增益Nc+1[dB](步骤C9)。
类似地,如果在步骤C1确定出光盘10是L至H盘(在步骤C4的结果是L至H盘),并且如果在步骤C3对数据未记录区域执行了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假定这时获取的调整增益是Nd[dB],Nd>Nc),那么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所有数据未记录区域和数据已记录区域存储调整增益Nd-1[dB](步骤C10)。
调整增益Nc+1和调整增益Nd-1彼此相等,并且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用于数据已记录区域的调整增益Nd和用于数据未记录区域的调整增益Nb的中间值。
换句话说,在此阶段,如果所装入的光盘10是L至H盘,那么无论待读取区域是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都使用中间值(在上面的例子中,是Nc+1或者Nd-1)来执行增益调整。
由此,无论光盘10是L至H盘还是H至L盘,或者无论待读取区域是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中间的调整伺服增益值都可以被存储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
参照图5的流程图,将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的再现处理。
在光盘设备中,当再现记录在光盘10上的数据时,增益调整电路14基于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设置的调整伺服增益,对从模拟计算电路13输出的伺服信号执行增益调整,所述伺服信号诸如是循轨误差信号13a和聚焦误差信号13b。
具体来讲,如果确定光盘10是H至L盘(步骤D1的结果是H至L盘),并且如果从数据已记录区域中读取数据(在步骤D2为是),那么增益调整电路14基于通过将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数据已记录区域设置的中间调整伺服增益增加例如+1dB而获得的值(Na-1+1),对例如由模拟计算电路13根据所读取的数据生成的伺服信号(即,循轨误差信号13a和聚焦误差信号13b)执行增益调整(步骤D3)。
如果从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读取数据(在步骤D2为否),那么增益调整电路14基于通过将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数据未记录区域设置的中间调整伺服增益减少例如-1dB而获得的值(Nb+1-1),对例如由模拟计算电路13根据所读取的数据生成的伺服信号(即,循轨误差信号13a和聚焦误差信号13b)执行增益调整(步骤D4)。如上所述,校正值Na和Nb满足Na>Nb,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
在H至L盘中,激光束以从数据已记录区域比从数据未记录区域更低的反射率反射。因此,如果确定光盘10是H至L盘,那么基于上述校正值,使用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调整增益来执行增益调整。
相反地,如果确定光盘10是L至H盘(步骤D1的结果是L至H盘),并且如果从数据已记录区域中读取数据(在步骤D5为是),那么增益调整电路14基于通过将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数据已记录区域设置的中间调整伺服增益减少例如-1dB而获得的值(Nc+1-1),对例如由模拟计算电路13根据所读取的数据生成的伺服信号执行增益调整(步骤D6)。
如果从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读取数据(在步骤D5为否),那么增益调整电路14基于通过将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数据未记录区域设置的中间调整伺服增益增加例如+1dB而获得的值(Nd-1+1),对例如由模拟计算电路13根据所读取的数据生成的伺服信号执行增益调整(步骤D7)。如上所述,校正值Nc和Nd满足Nc<Nd,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
在L至H盘中,激光束以从数据已记录区域比从数据未记录区域更高的反射率反射。因此,如果确定光盘10是L至H盘,那么基于上述校正值,使用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低的调整增益来执行增益调整。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设备中,获取对应于每个盘的类型(H至L盘或者L至H盘)的单个调整值(固定值),并且通过使用各自的校正值(正的和负的校正值)校正所述调整值,来设置用于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各自调整增益。由此,所述增益调整电路14可以对从模拟计算电路13输出的每个信号适当地执行增益调整。
在上文的描述中,对通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或者未记录区域)中执行的自动伺服增益调整而获得的调整值进行校正,并且把校正后的单个调整值(中间值)用于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这两者。通过在数据未记录区域(或者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执行的自动伺服增益调整而获得的其它调整值可以用于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这两者。
举例来说,存储通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或者未记录区域中执行的自动伺服增益调整而获得的单个调整值,并且根据待读取区域是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来对其进行增减。把作为结果所获得的调整值存储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增减的范围根据盘的类型或电路配置等来适当地设置。
(第三实施例)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控制器16从记录在光盘10上的标识数据来确定光盘10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在第三实施例中,将对当不读取或者无法读取记录在BCA或者系统导入区域上的标识数据时所执行的增益调整进行描述。
在第三实施例中,例如,通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每一个中检测当跳跃至先前位置时在轨道保持状态(其中,从光学拾取头11发射的激光束跟踪某一轨道,并且每当它旋转一圈时跳跃至轨道的先前位置)下循轨误差信号的幅值,并且比较所检测到的幅值,来执行对所装入的光盘10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的确定过程。
参照图6的流程图,将描述在第三实施例中执行的增益调整值设置处理。
首先,控制器16的进给电动机控制电路21经由进给电动机驱动器33来驱动进给电动机34,以便把光学拾取头11移至光盘10上的对应于数据区域或导入区域的位置处(步骤E1)。
在此状态下,所述控制器16确定从光学拾取头11发射激光束的位置是对应于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举例来说,所述控制器16经由增益调整电路14接收从模拟计算电路13输出的RF信号13c,并且根据RF信号13c的幅值来确定所述位置是对应于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即,如果RF信号13c的幅值大于预置的基准值,那么控制器16确定所述位置对应于数据已记录区域。相反地,如果RF信号13c的幅值不大于预置的基准值,那么控制器16确定所述位置对应于数据未记录区域。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进行所述确定。
随后,所述控制器16在光盘10上的任意位置中执行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步骤E2)。
如果经受自动伺服增益调整的区域是数据已记录区域(在步骤E3为是),那么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的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临时存储所获取的调整增益(假定它是Na或者Nc)。此外,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的盘确定单元25a命令拾取控制电路22使光学拾取头11执行轨道保持。当光学拾取头11执行轨道保持时,增益调整电路14测量来自模拟计算电路13的循轨误差信号13a的幅值A1,并且在其中存储它(步骤E4)。
在此之后,控制器16经由进给电动机驱动器33驱动进给电动机34,以便移动光学拾取头11(步骤E5)。此时,所述控制器16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来确定光学拾取头11发射激光束的位置是对应于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步骤E6)。控制器16移动光学拾取头11,直到检测到数据未记录区域为止,即,重复步骤E5和E6。可以在正常操作期间执行监控,直到检测到数据未记录区域为止,以代替执行步骤E5和E6。
如果确定所述位置不对应于数据已记录区域(在步骤E6为否),即,如果光学拾取头11被移动到数据未记录区域,那么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的盘确定单元25a命令拾取控制电路22导致轨道保持状态。在那之后,当光学拾取头11保持轨道时,增益调整电路14测量来自模拟计算电路13的循轨误差信号13a的幅值A2(步骤E7),然后比较幅值A2和先前测量的幅值A1(步骤E8)。
如果幅值A1小于幅值A2(A1<A2),那么确定出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要低(在步骤E8为是)。换句话说,如果在轨道保持状态下循轨误差信号13a的幅值在光学拾取头11从数据已记录区域移动到数据未记录区域之后增加了,那么可以确定出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要低。
在此情况下,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的盘确定单元25a确定所述光盘10是H至L盘。增益控制单元25b把通过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在步骤E2设置的调整增益Na减少例如-2[dB],并且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H至L盘中的数据未记录区域存储校正后的增益Na-2[dB]。同时,所述增益控制单元25b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在步骤E4临时存储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的调整增益Na,作为用于H至L盘中的数据已记录区域的增益数据(步骤E9)。
如果在步骤E8确定出幅值A1大于幅值A2(A1>A2),那么可以确定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要高(步骤E8为否)。换句话说,如果在轨道保持状态下循轨误差信号13a的幅值在光学拾取头11从数据已记录区域移动到数据未记录区域之后减少了,那么可以确定出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要高。
在此情况下,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的盘确定单元25a确定所述光盘10是L至H盘。增益控制单元25b把在步骤E2通过自动伺服增益调整设置的调整增益Nc增加例如+2[dB],并且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L至H盘中的数据未记录区域存储校正后的增益Nc+2[dB]。同时,所述增益控制单元25b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在步骤E4临时存储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的调整增益Nc,作为用于L至H盘中的数据已记录区域的增益数据(步骤E10)。
相反地,如果经受自动伺服增益调整的区域是数据未记录区域(在步骤E3为否),那么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的增益控制单元25b执行控制,以便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临时存储所获取的调整增益(假定它是Nb或者Nd)。此外,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的盘确定单元25a命令拾取控制电路22使光学拾取头11执行轨道保持。当光学拾取头11执行轨道保持时,增益调整电路14测量来自模拟计算电路13的循轨误差信号13a的幅值A3,并且在其中存储它(步骤E11)。
在那之后,控制器16经由进给电动机驱动器33驱动进给电动机34,以便移动光学拾取头11(步骤E12)。此时,所述控制器16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来确定光学拾取头11发射激光束的位置是对应于数据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步骤E13)。控制器16移动光学拾取头11,直到检测到数据已记录区域为止,即,重复步骤E12和E13。可以在正常操作期间执行监控,直到检测到数据已记录区域为止,以代替执行步骤E12和E13。
相反地,如果经受自动伺服增益调整的区域是数据已记录区域(在步骤E13为是),那么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的增益控制单元25b命令拾取控制电路22使光学拾取头11执行轨道保持。当光学拾取头11执行轨道保持时,增益调整电路14测量来自模拟计算电路13的循轨误差信号13a的幅值A4(步骤E14)。此外,增益调整电路14比较幅值A4和先前测量的幅值A3(步骤E15)。
如果幅值A4大于幅值A3(A3<A4),那么确定出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要高(在步骤E13为是)。换句话说,如果在轨道保持状态下循轨误差信号13a的幅值在光学拾取头11从数据未记录区域移动到数据已记录区域之后增加了,那么可以确定出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要高。
在此情况下,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的盘确定单元25a确定所述光盘10是L至H盘。增益控制单元25b把在步骤E2通过自动伺服增益调整设置的调整增益Nd减少例如-2[dB],并且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L至H盘中的数据已记录区域存储校正后的增益Nd-2[dB]。同时,所述增益控制单元25b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在步骤E11临时存储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的调整增益Nd,作为用于L至H盘中的数据未记录区域的增益数据(步骤E16)。
此外,如果幅值A4小于幅值A3(A3>A4),那么确定出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要低(在步骤E15中为否)。换句话说,如果在轨道保持状态下循轨误差信号13a的幅值在光学拾取头11从数据未记录区域移动到数据已记录区域之后减少了,那么可以确定出激光束的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要低。
在此情况下,增益校正控制电路25的盘确定单元25a确定所述光盘10是H至L盘。增益控制单元25b把在步骤E2通过自动伺服增益调整设置的调整增益Nb增加例如+2[dB],并且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为H至L盘中的数据已记录区域存储校正后的增益Nb+2[dB]。同时,所述增益控制单元25b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存储在步骤E10临时存储在增益调整值存储器14a中的调整增益Nb,作为用于H至L盘中的数据未记录区域的增益数据(步骤E17)。在第三实施例中,以和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来执行再现处理。因此,没有给出对其的描述。
在第三实施例中,把通过使光学拾取头11执行轨道保持而在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中检测到的循轨误差信号13a的幅值彼此进行比较,以便确定所装入的光盘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然而,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
举例来说,在第三实施例中,利用了在轨道保持状态中检测到的循轨误差信号13a。作为选择,也可以比较在光学拾取头11旋转一圈之后、从光学拾取头11发射的激光束跳跃至相同位置后检测到的循轨误差信号13a的幅值。
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之间的聚焦误差信号13b、聚焦和信号13e或者摆动信号13d在幅值方面的差异来识别光盘。
此外,当遵循轨道时,在通过数据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边界时,使用聚焦和信号13e或者摆动信号13d在幅值方面的差异来进行盘确定是十分有效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执行增益调整以便把在数据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每一个中检测到循轨误差信号13a(或者聚焦误差信号13b等)的幅值设置为预置值,并且比较用于增益调整的调整值,来确定光盘10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换句话说,可以确定出需要更大调整值的区域具有更低的反射率。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对在数据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中检测到的信号进行比较,以确定光盘10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这样做使得即使在光盘10没有记录标识数据,或者不读取或无法读取标识数据时,也能够就光盘10是H至L盘还是L至H盘进行确定,借此可以为数据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设置适当的调整增益。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执行的自动伺服增益调整中,如果摆动信号13d与聚焦和信号13e经受了增益调整,并且聚焦误差信号13b和循轨误差信号13a也经受了增益调整,那么可以实现摆动信号13d与聚焦和信号13e的稳定提取。在此情况下的调整增益并不总是和为伺服信号所采用的那些调整增益相一致,而是可根据电路配置和/或所采用的控制方法而被设置为适当的值。然而,增益调整的方式与上述的方式类似。
举例来说,当聚焦误差信号13b和循轨误差信号13a的增益被减小时,摆动信号13d与聚焦和信号13e的增益也被减小。此外,当聚焦误差信号13b和循轨误差信号13a的增益被增加时,摆动信号13d与聚焦和信号13e的增益也被增加。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很容易想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在其较宽方面不局限于此处所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有代表性的实施例。因此,在不背离总体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内容来定义。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拾取头,用于向光盘发射激光束,并且检测从光盘反射的光;信号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光学拾取头检测到的光来至少输出伺服信号和RF信号;增益控制单元,用于从记录在光盘上的标识信息来确定光盘的类型,并且当确定所述光盘属于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类型时,为光盘上的数据已记录区域设置第一调整增益,并且为光盘上的数据未记录区域设置大于第一调整增益的第二调整增益;以及增益调整单元,包括用于存储由增益控制单元设置的第一和第二调整增益的存储器,所述增益调整单元使用第一调整增益来调整数据已记录区域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所述增益调整单元使用第二调整增益来调整数据未记录区域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单元还输出聚焦和信号以及摆动信号;并且所述增益调整单元同时调整数据已记录区域中的聚焦和信号的增益以及摆动信号的增益,并且同时调整数据未记录区域中的聚焦和信号的增益以及摆动信号的增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控制单元包括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单元,用于在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数据未记录区域的其中一个中执行自动伺服增益调整,以便设置调整增益;以及增益设置单元,用于当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执行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并且光学拾取头被保持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时,在存储器中设置所述调整增益作为第一调整值,当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执行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并且光学拾取头从数据已记录区域移动到数据未记录区域时,所述增益设置单元在存储器中设置某一个值作为第二调整值,所述某一个值是通过把所述调整增益加上一个固定值而获得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执行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并且光学拾取头被保持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时,所述增益设置单元在存储器中设置所述调整增益作为第二调整值,当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执行自动伺服增益调整并且光学拾取头从数据未记录区域移动到数据已记录区域时,所述增益设置单元在存储器中设置所述某一个值作为第一调整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控制单元包括用于预先存储多个调整增益的增益调整值存储单元,所述多个调整增益包括所述第一和第二调整增益并且对应于多种光盘类型;并且当确定所述光盘属于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类型时,从增益调整值存储单元中读取第一和第二调整增益,并且将其存储在存储器中以便分别用于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数据未记录区域。
6.一种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拾取头,用于向光盘发射激光束,并且检测从光盘反射的光;信号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光学拾取头检测到的光来至少输出伺服信号和RF信号;增益控制单元,用于从记录在光盘上的标识信息来确定光盘的类型,并且当确定所述光盘属于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类型时,为光盘上的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数据未记录区域设置中间调整增益;以及增益调整单元,包括用于存储由增益控制单元设置的中间调整增益的存储器,所述增益调整单元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把伺服信号的增益调整为通过增加中间调整增益而获得的值,所述增益调整单元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把伺服信号的增益调整为通过减小中间调整增益而获得的值。
7.一种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拾取头,用于向光盘发射激光束,并且检测从光盘反射的光;拾取控制单元,用于使光学拾取头在光盘上执行轨道保持;信号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光学拾取头检测到的光来至少输出伺服信号和RF信号,其中伺服信号包括循轨误差信号;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比较第一循轨误差信号的第一幅值与第二循轨误差信号的第二幅值来确定光盘的类型,其中所述第一循轨误差信号的第一幅值是当所述拾取控制单元使光学拾取头在光盘上的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执行轨道保持时所具有的,而第二循轨误差信号的第二幅值是当所述拾取控制单元使光学拾取头在光盘上的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执行轨道保持时所具有的;增益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光盘属于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类型时,为数据已记录区域设置第一调整增益,并且为数据未记录区域设置大于第一调整增益的第二调整增益;以及增益调整单元,包括用于存储由增益控制单元设置的第一和第二调整增益的存储器,所述增益调整单元使用第一调整增益来调整数据已记录区域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所述增益调整单元使用第二调整增益来调整数据未记录区域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
8.一种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拾取头,用于向光盘发射激光束,并且检测从光盘反射的光;拾取控制单元,用于使光学拾取头在光盘上执行轨道跳跃;信号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光学拾取头检测到的光来至少输出伺服信号、聚焦和信号以及摆动信号;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把当拾取控制单元使光学拾取头在光盘上的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执行轨道跳跃时所具有的伺服信号、聚焦和信号以及摆动信号之一的幅值与当拾取控制单元使光学拾取头在光盘上的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执行轨道跳跃时所具有的伺服信号、聚焦和信号以及摆动信号之一的幅值进行比较,来确定所述光盘的类型;增益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光盘属于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类型时,为数据已记录区域设置第一调整增益,并且为数据未记录区域设置大于第一调整增益的第二调整增益;以及增益调整单元,包括用于存储由增益控制单元设置的第一和第二调整增益的存储器,所述增益调整单元使用第一调整增益来调整数据已记录区域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所述增益调整单元使用第二调整增益来调整数据未记录区域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
9.一种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拾取头,用于向光盘发射激光束,并且检测从光盘反射的光;信号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光学拾取头检测到的光来至少输出伺服信号和RF信号;增益控制单元,用于从记录在光盘上的标识信息来确定光盘的类型,并且当确定所述光盘是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低的第一光盘时,设置第一类型的调整增益,所述第一类型的调整增益使光盘上的数据已记录区域提供比光盘上的数据未记录区域更高的增益,当确定所述光盘是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第二光盘时,所述增益控制单元设置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所述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使光盘上的数据未记录区域提供比光盘上的数据已记录区域更高的增益;以及增益调整单元,包括用于存储由增益控制单元设置的第一和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的存储器,所述增益调整单元基于第一类型的调整增益来调整第一光盘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所述增益调整单元基于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来调整第二光盘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
10.一种用于光盘设备的增益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光盘发射激光束,以便读取记录在光盘上的标识信息,并且确定所述光盘的类型;当确定所述光盘属于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类型时,为光盘上的数据已记录区域设置第一调整增益,并且为光盘上的数据未记录区域设置大于第一调整增益的第二调整增益;并且使用第一调整增益来调整数据已记录区域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并且使用第二调整增益来调整数据未记录区域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
11.一种用于光盘设备的增益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光盘发射激光束,以便读取记录在光盘上的标识信息,并且确定所述光盘的类型;当确定所述光盘是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低的第一光盘时,设置第一类型的调整增益,所述第一类型的调整增益使光盘上的数据已记录区域提供比光盘上的数据未记录区域更高的增益;当确定所述光盘是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第二光盘时,设置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所述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使光盘上的数据未记录区域提供比光盘上的数据已记录区域更高的增益;基于第一类型的调整增益来调整从第一光盘输出的伺服信号的增益,并且基于第二类型的调整增益来调整从第二光盘输出的伺服信号的增益。
全文摘要
一种光盘设备,包括用于向光盘发射激光束并且检测从中反射的光的光学拾取头(11);用于根据检测到的光来至少输出伺服信号和RF信号的信号输出单元(13);增益控制单元(25b),用于从记录在光盘上的标识信息来确定光盘类型,并且当确定光盘属于其中光反射率在数据已记录区域中比在数据未记录区域中更高的类型时,为数据已记录区域和数据未记录区域设置第一和第二调整增益;以及增益调整单元(14),包括用于存储第一和第二调整增益的存储器(14a),所述增益调整单元使用第一调整增益来调整数据已记录区域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使用第二调整增益来调整数据未记录区域中的伺服信号的增益。
文档编号G11B7/09GK101079279SQ20071010458
公开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5日
发明者小崎正宪 申请人:东芝三星储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