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d播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9651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cd播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播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向播放CD信号时缓存CD数据的方法、正向播放CD信号时读缓存的方法以及CD播放器。
背景技术
CD音乐由于其优质的音乐效果广受音乐发烧友的欢迎。目前播放CD光碟的方式主要有采用台式电脑的CD-ROM播放的方式,以及通过专门的CD播放器播放的两种方式。一般地在台式电脑、以及较大的CD播放器中,由于台式电脑、以及较大的CD播放器本身的内存都会有上百兆,故在台式电脑中播放CD光碟时,只要先使光头连续读取CD光碟上的信号,在读取是采用直接内存存储(Direct Memory Access,简称DMA)的方式把整首歌的数据连续缓存到内存中,然后从内存中顺序读取内存中的音频数据,将读取的数据输出至声卡即可实现音频播放。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由于容易携带的优点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成为新一代的音乐播放器。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播放器的电气组成连接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现有的便携式播放器主要由光头101、伺服芯片102、主控制芯片103、缓存104、声卡105组成。光头101在伺服芯片102的控制下读取光碟的数据,将数据通过伺服芯片102与系统控制芯片之间的数字音频通道传递至系统控制芯片,系统控制芯片通过控制通道与伺服芯片102进行信息交互,控制伺服芯片102,系统控制芯片与缓存104连接,控制缓存104 的写和读。然而在音乐播放其中,由于其存储器都比较小,一般都只有几兆字节,而一首几分钟的CD歌曲通常都会有几十兆字节。故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中无法采用直接将整首歌曲读取写到内存,然后读取内存中的歌曲实现歌曲播放的方式。比如正向播放时,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正向读取缓存中的数据,输出读取数据播放音频即可;当反向播放时,按照先进后出的顺序反向读取缓存中的数据,输出数据实现反向播放即可。另外,由于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一般提供播放速度可调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调节音频播放的播放速度,一般调整的范围为正常播放速度的到4倍。由于播放速度受使用者控制,因此读取缓存104中的音频数据的速度会与将光头101读取的音频数据缓存104进内存的速度不同。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缓存104音频数据一般采用间歇性方式进行写数据进缓存104直到缓存104快写满时暂停写缓存104,等到缓存104的数据被播放一部分到快被播放完毕后,接着在缓存104中接着上次写缓存104的位置继续将音频数据写入缓存104。而在现有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中为了使得CD光碟能够及时响应系统的控制,CD 光碟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工作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旋转状态,此时光头101上的信号一直处于变化状态,由此引起的光碟伺服芯片102出来的数字音频数据一直在变化。而由于服芯片是通过位时钟、位数据、通道时钟三个信号以DMA、方式与播放控制系统交换数字音频数据的。而播放系统控制伺服芯片102进行寻迹动作主要如下由主控制系统从伺服控制通道获得当前轨道的位置信息,与我们需要到达的目标位置做比较,将光头101向前或向后跳,逐步逼近目标位置,通过伺服芯片102的控制通道用扇区寻迹方法实现的。由于数字音频数据中是没有定位信息的,所以系统控制部分用扇区寻迹方法很难对数字音频数据精确定位。因此基于以上原因,当在写缓冲暂停后,需要继续接着在缓存104中继续写入缓存104时,应用现有技术的扇区寻迹技术,很难使光头101CD光碟精确回到最后读数的位置继续读数,存在继续写的缓存104与暂停时最后写的缓存104不能准确连续的问题即在写缓冲暂停后,光头101在继续读取光碟数据时在光碟上的位置与暂停前一刻在光碟上的位置不能准确连续,导致写入缓存104的音频数据会在连接点处与光碟上的实际数据不相符,导致歌曲播放出现声音跳变,连接点滞后,播放过程出现声音重复,或左右通道颠倒的问题,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另外,对于具有搓碟功能的播放器,当播放系统频繁进行正向播放和反向播放的操作时,正向和反向写缓存104的频繁度也加大,数据的连接点变多,出现跳音和重复或左右通道颠倒的机会也更多,上述数据连接部准确的问题对音乐的破坏将更突出。特别在需要反向播放(比如快退或者反向搓碟的情况),由于在播放时需要反反向读取(高地址往低地址读)的方法读取缓存中的数据,故需要缓存更多的数据,使得现有技术中的缓存大小受限、数据准确连续输出的矛盾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CD播放器,应用该技术在反向播放时,可以保证反向播放的音频的准确连接,有利于保证播放音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⑶播放器,包括一种⑶播放器,其特征是,包括 光头、伺服芯片、处理器、缓存写模块、缓存读模块、缓存;其中,所述光头与所述伺服芯片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伺服芯片、缓存写模块、缓存读模块、缓存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包括控制模块、比较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伺服芯片、缓存写模块、缓存连接,所述比较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缓存写模块连接,所述缓存写模块、缓存读模块分别与所述缓存连接。由上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由于在反向播放过程中,播放到每个子缓存区时均判断当前播放的子缓存区的数据与上一子缓存区存放的数据是否在光碟上连续,只要不连续,均将光头重新寻迹定位到当前播放的子缓存区的首扇区前的一段位置(前W个扇区),在该上一子缓存区重新写入音频数据,并且在重新写到一定程度后,将光头读取的数据与播放所在的子缓存区中的头几位数据对比,只有比较结果为数据完全相同时,认为当前的认为读到了连接点,停止写缓存操作。保证了缓存中的数据的准确连续性,避免了反向播放跳音的情况,有利于提高音质,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CD播放系统的结构系统框图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反向播放时CD数据写缓存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反向播放时CD数据写缓存方法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CD播放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实施例1 当播放系统接收到反向播放指令时,确定反向播放的时长,播放系统在缓存中按反反向的顺序读取缓存中的数据,直到反向播放达到约定的播放时长,结束反向播放,返回正向播放的播放流程。本实用新型人在进行本实用新型的研究中发现,为了便于缓存的管理,可以将整个大缓存分解成多个子缓存区,在进行数据存储时,将各个子缓存区作为写缓存单元进行缓存管理。比如但不限于如下一般地,⑶光碟正常速度下每秒钟可读取75个扇区,数据的传输率为(75扇区/ 秒X2352字节/扇区)=176400字节/秒。假设我们的系统总的内存为8兆字节,由于系统程序部分需要占用部分内存,我们只预留可以存放30秒左右的CD音频大小的缓存给数字音频做为缓存用。在本实施例中,我们可以但不限于把30秒容量的缓存,分解成30个子缓存区来管理。设定每个子缓存区的大小为16+((75+ X235》个字节。对于每个子缓存区定义成如下结构成员1 第一地址指针P1,指向本缓存的下一缓存区首地址;成员2 第二地址指针P2,指向本缓存的上一缓存区首地址;成员3 有效数据大小,用于标识当前子缓存区内当前存储的有效音频数据大小;成员4 首扇区地址,用于记载本子缓存区内存储的数字音频数据在⑶碟上的首扇区地址。成员5 音频数据存放区,用于存放音频数据,比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将该音频数据存储区的大小设定为(75+2)X2352个字节]。在启动播放系统而使用前,先做以下的初始化把30个缓存的成员3 (当前缓存有效数据大小)清0 ;把30个缓存的成员4(当前缓存首扇区地址信息)清0 ;同时,把成员 1 (指向下一个子缓存区首地址)按队列方式赋值缓存0的(下一个子缓存区首地址)成员=缓存1的首地址;缓存1的(下一个子缓存区首地址)成员=缓存2的首地址;缓存四的(下一个子缓存区首地址)成员=缓存0的首地址。另外,把成员2 (指向上一个子缓存区首地址)也按队列方式赋值[0044]缓存0的(上一个子缓存区首地址)成员=缓存四的首地址;缓存1的(上一个子缓存区首地址)成员=缓存0的首地址;缓存四的(上一个子缓存区首地址)成员=缓存观的首地址。另外,把缓存读指针、以及缓存写指针都指向缓存0。经过以上处理,30个子缓存区将形成一个圆形大缓存,它们通过地址指针首尾相连。在正向播放过程中写各子缓存区时,设定在各子缓存区中写入的W(在本实施例中定为75)个扇区的数据。由于在各子缓存区中存储相对于本子缓存区的上一子缓存区的首地址信息,故在反向播放时,缓存读指针可以很快地在当前子缓存区的音频数据播放完毕后,缓存读指针根据本子缓存区中的成员2的信息跳转到上一子缓存区反向播放该子缓存区中的数据,使得该反向播放更加便捷。在各子缓存区中存储相对于本子缓存区的下一子缓存区的首地址信息,故在正向播放时,指针可以很快地在当前子缓存区的音频数据播放完毕后,缓存读指针根据本子缓存区中的成员1的信息跳转到下一子缓存区正向播放该子缓存区中的数据,使得该正反向播放更加便捷。在各子缓存区中存储数据在光碟上的首扇区地址(成员4),故在反向播放需要写缓存时,根据前后两子缓存区中的首扇区地址信息,简单准确地确定当前前后两子缓存区中的音频数据是否准确连续。在各子缓存区中存储相对本子缓存区的有效音频数据大小信息,在正向播放或者反向播放时,缓存读指针可以根据该有效音频数据大小信息确定当前是否读取完毕本子缓存区内的音频数据,在读取完毕后确定在上一子缓存区(反向播放)或者下一子缓存区 (正向播放)继续读取音频数据,播放音频。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向播放时CD数据写缓存方法流程示意图。参见图 2所示,在反向播放的过程中按照以下的流程写缓存步骤201 反向播放到第i子缓存区时,确定第i子缓存区内存储的首扇区地址, 记为第X扇区,确定第(i-Ι)子缓存区中存储的首扇区地址,记为第Y扇区。设当前缓存读指针当前读到第i子缓存区,读取第i子缓存区的数据输出音频,此时,确定本第i子缓存区内存储的首扇区地址,记为第X扇区。并且确定当前本第i子缓存区的上一子缓存区(第(i-Ι)子缓存区)中的首扇区地址。其中该首扇区地址为在所述各子缓存区内当前存储的音频数据对应在所述光碟上的扇区起始位置,比如在第i子缓存区中,设存储的有效音频数据为光碟上第X扇区到第Xl扇区的音频数据,则该第i子缓存区中存储的首扇区地址为第X扇区地址。在第(i-Ι)子缓存区中,设存储的有效音频数据为光碟上第Y扇区到第Yl扇区的音频数据,则该第(i_l)子缓存区中存储的首扇区地址为第Y扇区地址。步骤202 如果(X-Y) = W,则返回步骤201,否则执行步骤203。W第(i-Ι)子缓存区中存储的音频数据量占光碟的扇区数量,比如可以规定在正向播放写缓存时,在每子缓存区写入光碟的75个扇区的数据。[0062]如果第i子缓存区与第(i_l)子缓存区存储的首扇区地址之差不等于W(W为), 则可以判定该第(i-Ι)子缓存区所存储的音频数据在光碟上与当前第i子缓存区中的音频数据实际并不连续,故执行步骤203,在第(i-Ι)子缓存区重新写入音频数据;否则,判定该第(i_l)子缓存区所存储的音频数据在光碟上与当前第i子缓存区中的音频数据实际连续,而返回步骤201,等到反向播放到另一个子缓存时,继续从步骤201开始对音频数据的连续性进行判定。步骤203 将光头寻迹定位到光碟的第(X-W)扇区。当判定该第(i-Ι)子缓存区所存储的音频数据在光碟上与当前第i子缓存区中的音频数据实际不连续时,执行本步骤。将光头寻迹定位到光碟的第(X-W)扇区,其中W为第(i-Ι)子缓存区中存储的音频数据量占光碟的扇区数量,比如可以规定在正向播放写缓存时,在每子缓存区写入光碟的75个扇区的数据。当W = 75时,将光头寻迹定位到光碟的第(X-75)扇区。步骤204 按照光头的读取顺序,在第(i_l)子缓存区存储当前的首扇区信息。在步骤203重新寻迹定位后,将写缓存指针移至第(i-Ι)子缓存区,在该子缓存区内写入首扇区信息,即存储数据在光碟上的扇区地址第(X-75)扇区。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本第(i_l)子缓存区中的成员4中写入首扇区地址信息。步骤205 将光头读取的数据写入第(i_l)子缓存区。按照光头读取的顺序,在光头读取的数据按照DMA方式写入缓存中的成员 5一一数据存放区,执行步骤206。步骤206 当光头读到光碟的第(Χ-a)扇区时,执行步骤207 ;否则返回步骤205。其中,a为预定的小于W的自然数,本实用新型人在进行本实用新型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光头的寻迹定位的误差约为1个扇区左右,故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将a设定为 1、2。设X = 275,(X-W) = 200, a = 1,在光头重新定位后,读取74个扇区,到达第274 扇区时,执行步骤207,否则返回步骤205 在当前的第(i-Ι)子缓存区内继续以DMA方式写入光头读取的音频数据。步骤207 将光头读取的数据逐个与第i子缓存区中的前η个字节的数据比较,如果相同,则返回步骤201 ;否则执行步骤208。当光头读到光碟的第(Χ-a)扇区时,执行本步骤光头读取CD光碟上的数据,并且在读取后,逐个将读取的数据与缓存中最后写的预定个字节(比如但不限于4个字节)的数据比较。一旦比较结果为光头读取到的数据与最后写入缓存中的预定个字节的数据相同,则判定为当前光头已经读到了连接点(在光碟上,光头所在的位置的数据与第i子缓存区中的数据连续),停止在本子缓存区的写缓存操作,返回步骤201,以在播放到另一子缓存区时,从步骤201开始进行数据连接是否准确的判定,循环执行本实施例图示的流程,直到反向播放结束;否则,执行步骤208。步骤208 按照光头的读取顺序,将读取的数据继续写入第(i_l)子缓存区,返回步骤207。[0079]当光头读取到的数据与最后写入缓存中的预定个字节的数据不相同时,将按照光头读取顺序将读取的数据继续写入第(i_l)子缓存区,然后返回步骤207,继续对光头读取的数据进行比较,直到光头读取到的数据与最后写入缓存中的预定个字节的数据相同为止。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将每子缓存区的大小设定为可存储光碟上77个扇区的数据量,而规定在正向播放写缓存(常规写缓存)时,在每子缓存区写入光碟上75个扇区的数据,这样,在反向播放写缓存时,在读了约72、73、或者74个扇区后进行步骤207中所述的数据比较,直到判定为比较结果为“数据相同”时,才认为读到了连接点,停止写缓存操作。这样既可以保证缓存中相邻两子缓存区中存储的数据准确连续,又不会浪费各子缓存区中的存储有效空间,有利于有效资源的充分利用。由上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由于在反向播放过程中,播放到每个子缓存区时均判断当前播放的子缓存区的数据与上一子缓存区存放的数据是否在光碟上连续,只要不连续,均将光头重新寻迹定位到当前播放的子换存取的首扇区前的一段位置(前W个扇区),在该上一子缓存区重新写入音频数据,并且在重新写到一定程度后,将光头读取的数据与播放所在的子缓存区中的头几位数据对比,只有比较结果为数据完全相同时,认为当前的认为读到了连接点,停止写缓存操作。保证了缓存中的数据的准确连续性,避免了反向播放跳音的情况,有利于提高音质,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实施例2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向播放时CD数据写缓存方法流程图,参见图示,本方法流程与实施例1所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在步骤207之后,如果光头读取的数据与第i子缓存区中的前η个字节的数据相同,而返回步骤201之前,还执行以下步骤步骤301 在第(i-Ι)子缓存区中更新信息本子缓存区当前实际存储的有效音频数据的大小,在执行步骤301后返回步骤201。具体可以在本第(i-Ι)子缓存区更新成员3的信息,使得该信息记载当前存储在本第(i_l)子缓存区的有效音频数据大小。在更新当前存储在本第(i_l)子缓存区的有效音频数据大小后,返回步骤201以在播放到另一子缓存区时,从步骤201开始进行数据连接是否准确的判定,循环执行本实施例图示的流程,直到反向播放结束。由上可见,增加步骤301,能够进一步使得使得个子缓存区中的信息更加充分准确,进一步有利于缓存读指针根据该信息准确、有效率的进行音频数据的读取,以输出音频。实施例3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D播放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示,其主要包括光头 401、伺服芯片402、搓碟检测模块403、处理器404、缓存写模块405、缓存406、缓存读模块 407、声卡408。其中各部分的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主要如下光头401,与伺服芯片402连接,在伺服芯片402的控制下读取⑶光碟的音频数据,伺服芯片402与处理器404连接,受处理器404的控制,比如在处理器404的控制下使光头401重新寻迹定位。[0092]搓碟检测模块403与处理器404连接,搓碟检测模块403用于检测反向搓碟信号 (用户可以通过播放器上的按键或者其他的搓碟装置进行操作),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处理器404,以供处理器404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播放器的运行,当接收到反向搓碟信号时,处理器404控制播放器进行反向播放。处理器404包括反向写缓存确定模块4041、控制模块4042、比较模块4043。其中,反向写缓存确定模块4041与控制模块4042连接,在当播放器反向播放到第i子缓存区4061时,确定第i子缓存区4061内存储的首扇区地址,记为第X扇区,并且确定第(i_l)子缓存区4061中存储的首扇区地址,记为第Y扇区。其中该首扇区地址为在各子缓存区4061内当前存储的音频数据对应在光碟上的扇区起始位置,只要(X-Y)不等于 W(比如可以但不限于设定为光碟上75个扇区),则判定当前需要在第(i-Ι)子缓存406重写缓存406。控制模块4042与反向写缓存确定模块4041、搓碟检测模块403、伺服芯片402、缓存写模块405、缓存406分别连接,控制模块4042用于当反向写缓存确定模块4041判定当前需要在第(i_l)子缓存406重写缓存406时,控制伺服芯片402使光头401寻迹定位到光碟的第(X-W)扇区,以使光头401从该重新寻迹定位的位置读取光碟上的数据。比较模块4043,与缓存写模块405、控制模块4042连接,比较模块4043用于在光头401读到光碟的第(X-a)扇区(a的数值优选但不限于设置为1、2或3或者其他小于W 的数值)后,将光头401读取的数据逐个与第i子缓存区4061中的前η (可以但不限于为 4)个字节的数据比较,将比较结果传递至控制模块4042 ;控制模块4042在比较模块4043判定光头401当前读取的数据与所述第i子缓存区4061中的前η个字节的数据不相同时,控制缓存写模块405,使缓存写模块405按照光头 401的读取顺序,继续将读取的数据写入第(i_l)子缓存区4061,直到比较模块4043判定光头401当前读取的数据与第i子缓存区4061中的前η个字节的数据相同为止。缓存写模块405,与处理器404中的控制模块4042连接,用于在控制模块4042的控制下,在光头401寻迹定位到所述光碟的第(X-W)扇区之后,按照光头401的读取顺序, 将读取的数据写入第(i_l)子缓存区4061。缓存406,由至少两个子缓存区4061组成,各子缓存区4061用于存储缓存写模块 405写入的音频数据。缓存读模块407,用于读取缓存406内的数据,以将音频数据输入声卡408,声卡 408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对外输出音频。本CD播放器中各部分的详细工作原理可以但不限于参见实施例1、2中的描述。各子缓存区4061的设置可以但不限于如下一般地,⑶光碟正常速度下每秒钟可读取75个扇区,数据的传输率为(75扇区/ 秒X2352字节/扇区)=176400字节/秒。假设我们的系统总的内存为8兆字节,由于系统程序部分需要占用部分内存,我们只预留可以存放30秒左右的CD音频大小的缓存406给数字音频做为缓存406用。在本实施例中,我们可以但不限于把30秒容量的缓存406,分解成30个子缓存区 4061来管理。设定每个子缓存区4061的大小为16+((75+ X235》个字节。对于每个子缓存区4061定义成如下结构[0107]成员1 第一地址指针P1,指向本缓存406的下一缓存区首地址;成员2 第二地址指针P2,指向本缓存406的上一缓存区首地址;成员3 有效数据大小,用于标识当前子缓存区4061内当前存储的有效音频数据大小;成员4:首扇区地址,用于记载本子缓存区4061内存储的数字音频数据在⑶碟上的首扇区地址。成员5 音频数据存放区,用于存放音频数据,比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将该音频数据存储区的大小设定为(75+2)X2352个字节]。在启动播放系统而使用前,先做以下的初始化把30个缓存406的成员3 (当前缓存406有效数据大小)清0 ;把30个缓存406的成员4 (当前缓存406首扇区地址信息)清 0;同时,把成员1(指向下一个子缓存区4061首地址)按队列方式赋值缓存4060的(下一个子缓存区4061首地址)成员=缓存4061的首地址;缓存4061的(下一个子缓存区4061首地址)成员=缓存4062的首地址;缓存40629的(下一个子缓存区4061首地址)成员=缓存4060的首地址。另外,把成员2(指向上一个子缓存区4061首地址)也按队列方式赋值缓存4060的(上一个子缓存区4061首地址)成员=缓存40629的首地址;缓存4061的(上一个子缓存区4061首地址)成员=缓存4060的首地址;缓存40629的(上一个子缓存区4061首地址)成员=缓存40628的首地址。另外,把缓存读指针、以及缓存写指针都指向缓存4060。经过以上处理,30个子缓存区4061将形成一个圆形大缓存406,它们通过地址指
针首尾相连。在正向播放过程中写各子缓存区4061时,设定在各子缓存区4061中写入的W(在本实施例中定为75)个扇区的数据。由于在各子缓存区4061中存储相对于本子缓存区4061的上一子缓存区4061的首地址信息,故在反向播放时,缓存读指针可以很快地在当前子缓存区4061的音频数据播放完毕后,缓存读指针根据本子缓存区4061中的成员2的信息跳转到上一子缓存区4061 反向播放该子缓存区4061中的数据,使得该反向播放更加便捷。在各子缓存区4061中存储相对于本子缓存区4061的下一子缓存区4061的首地址信息,故在正向播放时,指针可以很快地在当前子缓存区4061的音频数据播放完毕后, 缓存读指针根据本子缓存区4061中的成员1的信息跳转到下一子缓存区4061正向播放该子缓存区4061中的数据,使得该正反向播放更加便捷。在各子缓存区4061中存储数据在光碟上的首扇区地址(成员4),故在反向播放需要写缓存406时,根据前后两子缓存区4061中的首扇区地址信息,简单准确地确定当前前后两子缓存区4061中的音频数据是否准确连续。在各子缓存区4061中存储相对本子缓存区4061的有效音频数据大小信息,在正向播放或者反向播放时,缓存读指针可以根据该有效音频数据大小信息确定当前是否读取完毕本子缓存区4061内的音频数据,在读取完毕后确定在上一子缓存区4061(反向播放) 或者下一子缓存区4061 (正向播放)继续读取音频数据,播放音频。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 一种CD播放器,其特征是,包括光头、伺服芯片、处理器、缓存写模块、缓存读模块、 缓存;其中,所述光头与所述伺服芯片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伺服芯片、缓存写模块、缓存读模块、缓存电连接, 所述处理器包括控制模块、比较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伺服芯片、缓存写模块、缓存连接,所述比较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缓存写模块连接, 所述缓存写模块、缓存读模块分别与所述缓存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播放领域,公开了一种CD播放器。包括光头、伺服芯片、处理器、缓存写模块、缓存读模块、缓存;其中,所述光头与所述伺服芯片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伺服芯片、比较模块、缓存写模块、缓存读模块、缓存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包括控制模块、比较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伺服芯片、缓存写模块、缓存连接,所述比较模块与所述控制模、以及所述缓存写模块连接,所述缓存写模块、缓存读模块分别与所述缓存连接。采用该播放器能够在间歇写缓存时,保证写入缓存的数据的准确连接。
文档编号G11B7/00GK202102712SQ201020177929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6日
发明者甘国锋 申请人:佛山市智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