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批量存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992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批量存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全自动闭架光盘库中的光盘批量存入机,属于机械自动化领域。
背景技术
闭架光盘库是一种基于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电子标签技术在光盘存储及使用领域中的应用的新的技术成果,可以完全实现对光盘存储、借阅、管理的无人化自动处理。专利200910081844.2记载了实现此功能的全部技术内容。图1为先前技术闭架光盘库中的光盘入库端的结构示意图,其是批量存入光盘的功能窗口,其上端为光盘放置仓81,光盘放置仓81设置有仓门82,底端是可以开启的抽板83。光盘放置仓81其中一对相对的仓壁下方设置有一对夹板84,用以夹持位于抽板上方第二张及以上的光盘。该抽板83的下方设置有运动光盘的输送带结构85,该输送带结构85包含有三段,第一段为位于抽板83底端的横向输送带部分851,第二段是与横向输送带部分连接的倾斜输送带部分852,第三段为与倾斜输送带部分连接的竖直输送带部分853,与输送带85连接相配合设置有导向板86,用于限制光盘的位置,使其一直顺着输送带传导,倾斜输送带部分852末端设置有辅助汽缸87,与竖直传送带部分853相对设置有副传送带88,该副传送带88长度高于竖直传送带部分853,该辅助汽缸87于末端顶住光盘,在副传送带88的共同作用下,改变方向,由横向改为竖直,而竖直传送带部分853与副传送带88底端与暂存库光盘存放盒位置相对应,在两者的挤压传导作用下,光盘导入光盘存放盒内。上述方案能够实现光盘批量入库的功能,但结构复杂繁琐,光盘盒于输送带内的输送过程不稳定,容易因为输送带的松紧度不适造成运行不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精度高的光盘批量存入机。具体来讲,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盘批量存入机,其重点改进在于:包含存储箱,推盘机构和挡盘机构;所述存储箱底端面具有出口,侧面具有槽口 ;所述推盘机构包含驱动机构及推手,推手自槽口伸入并延伸至存储箱内部;所述挡盘机构设置于出口处。进一步讲:所述存储箱前端面设置有缺口,缺口与出口相连通;还包含有压盘机构,该压盘机构包含驱动机构及推板,缺口宽度大于推板宽度;所述出口下方连接导向盒,该导向盒具有开口,开口与缺口相连,导向盒内设置有推抵结构。其中,该推抵结构为设置在开口侧壁上的向盒内弯曲的卡簧。所述存储箱内第二光盘位置处设置有顶盘机构,该第二光盘位置处为紧邻出口处光盘盒的相邻光盘盒位置。其中,该推手的支板设置有防滑垫或防滑套;该导向盒外部设置有无线射频标签检测天线;该驱动机构为电缸;该顶盘机构为气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如下。首先,相对于先前技术来说,存储箱、推盘机构和挡盘机构的设计,更加简单实用,稳定性强,光盘盒横向运动,受到推盘机构的推力,后端光盘盒的重力不会施加在前端光盘盒上,有效避免光盘盒的损坏。电缸驱动的光盘推手,逐一将光盘盒推抵至存储箱出口,光盘盒逐一自出口下落。其次,在存储箱的前端设置压盘机构,下方设置有导向盒,光盘盒在导向盒内完成天线的检测和数据读出或写入动作,压盘机构将光盘盒逐渐推送至暂存库内。此结构的设计,使得光盘盒的推送缓慢而准确,卡簧的设计简单而有效。再次,顶盘机构的设计,当挡盘机构打开后最前端的光盘盒下落至导向盒内,能够有效的控制存储箱后端光盘的稳定性。最后,本发明中推盘机构的推手上设置有防滑垫或防滑套,增加了机械机构与光盘盒之间的摩擦,软性接触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的随坏,并且降低系统运行的噪音。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整个系统结构更加简化,功能更加细致,运行更加稳固,成本更加节约。


图1为先前的出书窗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6为本发明光盘批量存入机的主视图、左侧视图、后视图、右侧视图及俯视图。图7至图10为本发明光盘批量存入机的立体图。图11为本发明光盘批量存入机的正面剖视图。图12为本发明光盘批量存入机导向盒处的示意图。
图13为先前技术中光盘暂存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2至图7所示图,其为本发明光盘批量存入机的结构示意图,其包含存储箱
I,推盘机构2,顶盘机构3,压盘机构4,挡盘机构5和导向机构6。存储箱I为横向长方盒体结构,宽度和高度与光盘盒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长度可容纳批量光盘盒的放置。存储盒具有前端面A (出光盘盒端)、后端面B (图10)、两侧面及底端面,上端面敞开设置,便于光盘的批量放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有光盘入口的上盖体。存储箱I设置在安装支架91上。存储箱I的侧面设置有槽口 13,推盘机构2设置于存储箱槽口侧的支架上,其包含驱动机构21,驱动机构21上连接推手22,该推手22包含与驱动机构21连接并深入槽口 13的延伸臂221,以及与延伸臂221连接的支板222。该支板222呈U型、X型或平板形状,方便抵推光盘即可。其中,驱动机构21为电缸,气缸21驱动推手将光盘自存储箱后端推至前端。此外,该推手支板222上设置有防滑垫223或防滑套,增加推手与光盘之间的摩擦力。存储箱I底端面的前端设置有出口 11,该出口 11与光盘盒宽度和厚度相当或略大。光盘盒前端面A上设置有缺口 12,缺口 12宽度小于前端面,缺口 12与出口 11相通。压盘机构4安装在纵向支架92上,该压盘机构4包含驱动机构41及推板42,驱动机构为电缸41或气缸,推板42设置于缺口 12的上方,缺口 12的宽度大于推板42的宽度,推板42的宽度大于光盘的宽度,推板42在电缸41的作用下自缺口 12向出口 11压抵光盘盒。存储箱前端面上固定有挡盘机构5,挡盘机构5可以为气缸,气缸前端具有活塞杆。前端面上设有穿孔14,穿孔14与出口 11相对,气缸前端活塞杆自穿孔14伸入,横贯出口,当气缸伸出后,可以抵挡位于开口处的光盘盒。存储箱I上的第二光盘位置处设置有顶盘机构3,该顶盘机构为气缸。该第二光盘盒位置处是与出口处光盘盒相邻的光盘位置处。当出口处光盘到位后,顶盘机构3工作抵住相邻的第二张光盘盒,该顶盘机构3的活塞杆通过侧壁的穿孔深入存储盒内。本发明还包含导向盒6,请参阅图11和图12所示,导向盒6安装于出口 11下方,其外侧面设置有开口 61与上述缺口 12相连,导向盒内设置有光盘盒推抵结构,该光盘盒推抵结构为设置在开口两边的盒壁62上的卡簧7,卡簧7向导向盒内弯曲,光盘盒自出口掉落至导向盒内,受到卡簧7的推抵作用而停滞于导向盒内。本发明导向盒6的内侧壁外部设置有无线射频标签检测天线8,光盘盒停滞于导向盒6内接受检测天线的检测,根据系统的指示读写数据。为方便无线射频标签检测天线的装设,导向盒6外侧设置有天线装配区63。请参阅图13所示,其为先前技术中光盘暂存库的结构示意图,暂存库下方设置有输送链条,输送链条上设置有光盘盒存储位置101,自光盘库出来的光盘以及自库外返回的光盘,均暂存在暂存库内。当光盘盒接受完无线射频标签的检测之后,系统指示压盘机构作用,在推板42的作用下,将光盘盒102自导向槽推抵至设置在该存入机下方的光盘暂存库的光盘盒存储位置101内,并自暂存库输送至光盘库指定位置处。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光盘批量存入机结构的基础上,其工作过程为:将贴有无线射频标签的光盘盒批量放入存储箱I内,电缸21驱动推爪22将位于前端的光盘盒推抵至出口 11上方,挡盘机构5开启,阻挡前端光盘自出口下滑,顶盘机构3伸出,将第二张光盘盒固定在第二光盘位置处。挡盘机构5开启,光盘盒自出口 11落入导向盒6内,由于卡簧7的作用,光盘盒停滞于导向盒内,随后位于导向盒侧面的无线射频标签检测天线进行数据处理动作。压盘机构4的电缸41驱动推板42向下推抵光盘盒,克服卡簧的作用力进入暂存库,再通过光盘机械手完成光盘盒自暂存库进入光盘库的动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批量存入机,其特征在于: 包含存储箱,推盘机构和挡盘机构; 所述存储箱底端面具有出口,侧面具有槽口 ; 所述推盘机构包含驱动机构及推手,推手自槽口伸入并延伸至存储箱内部; 所述挡盘机构设置于出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批量存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箱前端面设置有缺口,缺口与出口相连通; 还包含有压盘机构,该压盘机构包含驱动机构及推板,缺口宽度大于推板宽度; 所述出口下方连接导向盒,该导向盒具有开口,开口与缺口相连,导向盒内设置有推抵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批量存入机,其特征在于:该推抵结构为设置在开口侧壁上的向盒内弯曲的卡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光盘批量存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箱内第二光盘位置处设置有顶盘机构,该第二光盘位置处为紧邻出口处光盘盒的相邻光盘盒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批量存入机,其特征在于:该推手的支板设置有防滑垫或防滑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批量存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盒外部设置有无线射频标签检测天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批量存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电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批量存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机构为气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批量存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手包含与驱动机构连接并深入槽口的延伸臂,以及与延伸臂连接的支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批量存入机,其特征在于:该支板呈U型、X型或平板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光盘批量存入机,包含存储箱,推盘机构和挡盘机构,存储箱底端面具有出口,侧面具有槽口,推盘机构包含驱动机构及推手,推手自槽口外侧延伸至存储箱内部;挡盘机构设置于出口处。存储箱前端面设置有缺口,设置压盘机构,其包含驱动机构及推板,所述缺口宽度大于推板宽度;出口下方设置导向盒,该导向盒具有开口,开口与缺口相连,开口侧壁上设置有向盒内弯曲的卡簧,导向盒外侧设置有无线射频标签检测天线,改进后的光盘批量存入机,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光盘的精准入库。
文档编号G11B23/03GK103106907SQ201210482829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
发明者张帆, 张永发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