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051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盒驱动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手机等)的内置音响外放时,音质较差,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移动终端用的外置音响。这些外置音响上设有用于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端子(如30PIN端子),这些端子一般都是裸露的,往往会沉积灰尘,而这些灰尘可能是带电的灰尘,容易烧坏移动终端的芯片及音响。因此,急需研发出一种可使端子隐藏起来的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其能使端子在闲置时隐藏起来,防止灰尘的污染,以延长移动终端及音响的使用寿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其包括上仓盒、下仓盒、驱动马达、传动机构、电性端子;驱动马达固定安装在上仓盒上,驱动马达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下仓盒沿上仓盒的长度方向滑动;电性端子安装在下仓盒的前部;在入仓状态时,电性端子位于上仓盒与下仓盒连接形成的空间内;在出仓状态时,电性端子位于上仓盒的外侧。作为优选的结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飞轮、传动带、第一塔形齿轮、第二塔形齿轮以及齿条;飞轮固定安装在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飞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一塔形齿轮的一级传动轮传动连接,第一塔形齿轮的二级齿轮与第二塔形齿轮的一级齿轮啮合,第二塔形齿轮的二级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固定安装在下仓盒上,齿条沿下仓盒的长度方向设置。作为优选的结构,该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还包括一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包括开关线路板及叶片开关,叶片开关的电连接端与开关线路板固定连接,叶片开关的控制端与下仓盒固定连接,开关线路板与上仓盒固定连接,开关线路板还与驱动马达电性连接。更优选的,所述叶片开关为三叶式叶片开关。作为优选的结构,上仓盒内固定安装有导轨,下仓盒上固定安装有导轨座,导轨穿设在导轨座上,导轨沿上仓盒的长度方向设置。作为优选的结构,电性端子的后方设置有推架台,推架台的后方设置有支撑台,推架台通过直线弹簧与支撑台连接,直线弹簧沿下仓盒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台与下仓盒固定连接。更优选的,推架台的前侧安装有胶垫。作为优选的结构,电性端子与端子线路板连接,端子线路板位于下仓盒的底部,下仓盒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一底盖,端子线路板位于下仓盒与底盖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现有的外置音响上增加了仓盒驱动机构,从而使电性端子闲置时,可位于上仓盒与下仓盒连接所形成的空间内,避免了灰尘的污染,延长了移动终端及音响的使用寿命。
图I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的叶片开关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I的A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省去上仓盒及驱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后部示意图;图7为图5的B向示意图(省去了传动机构)。附图标记I、上仓盒;2、下仓盒;201、导轨座;202、支撑台;3、电性端子;4、驱动马达;5、飞轮;6、传动带;7、开关线路板;8、叶片开关;801、电连接端;802、控制端;9、导轨;10、第一塔形齿轮;1001、一级传动轮;1002、二级齿轮;11、第二塔形齿轮;1101、一级齿轮;1102、二级齿轮;12、推架台;13、直线弹簧;14、胶垫;15、齿条;16、端子线路板;17、底
至JHL 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如图I至图7所示,一种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其包括上仓盒I、下仓盒2、驱动马达4、传动机构、电性端子3、止动装置。驱动马达4固定安装在上仓盒I上,驱动马达4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下仓盒2沿上仓盒I的长度方向滑动;电性端子3安装在下仓盒2的前部;在入仓状态时,电性端子3位于上仓盒I与下仓盒2连接形成的空间内;在出仓状态时,电性端子3位于上仓盒I的外侧。本实施例所述的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为传动机构包括飞轮5、传动带6、第一塔形齿轮10、第二塔形齿轮11以及齿条15 ;飞轮5固定安装在驱动马达4的输出轴上,飞轮5通过传动带6与第一塔形齿轮10的一级传动轮1001传动连接,第一塔形齿轮10的二级齿轮1002与第二塔形齿轮11的一级齿轮1101啮合,第二塔形齿轮11的二级齿轮1102与齿条15啮合;齿条15固定安装在下仓盒2上,齿条15沿下仓盒2的长度方向设置。本实施例所述的止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可为止动装置包括开关线路板7及叶片开关8,叶片开关8的电连接端801与开关线路板7固定连接,叶片开关8的控制端802与下仓盒2固定连接,开关线路板7与上仓盒I固定连接,开关线路板7还与驱动马达4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叶片开关8采用三叶式叶片开关。为了使下仓盒2可稳定地相对上仓盒I滑动,上仓盒I内固定安装有导轨9,下仓盒2上固定安装有导轨座201,导轨9穿设在导轨座201上,导轨9沿上仓盒I的长度方向设置。本实施例的导轨9的数量为二。为了使移动终端可稳定地与电性端子3插接,电性端子3的后方设置有推架台12,推架台12的后方设置有支撑台202,推架台12通过直线弹簧13与支撑台202连接,直线弹簧13沿下仓盒2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台202与下仓盒2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为了减少推架台12与移动终端间的摩擦,推架台12的前侧安装有胶垫14。由现有技术可知,电性端子3 —般都与一端子线路板16连接,为了延长仓盒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端子线路板16可设置在下仓盒2的底部,下仓盒2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一底盖17,把端子线路板16设置在下仓盒2与底盖17之间。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出仓状态按动遥控或外置音响上的开关,驱动马达4工作,带动传动机构工作,下仓盒2相对于上仓盒I向外滑动,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叶片开关8的上部是固定在上仓盒I上的,而叶片开关8的下部是固定在下仓盒2上的,叶片开关8的触片会发生形变,当下仓盒2相对与上仓盒I移动到一定距离时,两触片接触时,开关线路板7检测到该接触信号,并通知驱动马达4停止工作,下仓盒2停止滑动,此时,电性端子3位于上仓盒I的外侧,可插上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手机等)进行使用。入仓状态使用完毕后,拔出移动终端,按动遥控或外置音响上的开关,驱动马达4再次工作,下仓盒2相对于上仓盒I向内滑动,同理,当下仓盒2相对与上仓盒I移动到一定距离时,叶片开关8的触片再次发生形变而接触,开关线路板7再次通知驱动马达4停止工作,此时,下仓盒2移回到上仓盒I的原始位置,电性端子3位于上仓盒I与下仓盒2连接所形成的空间内,防止灰尘的污染。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仓盒、下仓盒、驱动马达、传动机构、电性端子;驱动马达固定安装在上仓盒上,驱动马达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下仓盒沿上仓盒的长度方向滑动;电性端子安装在下仓盒的前部;在入仓状态时,电性端子位于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飞轮、传动带、第一塔形齿轮、第二塔形齿轮以及齿条;飞轮固定安装在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飞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一塔形齿轮的一级传动轮传动连接,第一塔形齿轮的二级齿轮与第二塔形齿轮的一级齿轮啮合,第二塔形齿轮的二级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固定安装在下仓盒上,齿条沿下仓盒的长度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还包括一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包括开关线路板及叶片开关,叶片开关的电连接端与开关线路板固定连接,叶片开关的控制端与下仓盒固定连接,开关·线路板与上仓盒固定连接,开关线路板还与驱动马达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开关为三叶式叶片开关。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上仓盒内固定安装有导轨,下仓盒上固定安装有导轨座,导轨穿设在导轨座上,导轨沿上仓盒的长度方向设置。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电性端子的后方设置有推架台,推架台的后方设置有支撑台,推架台通过直线弹簧与支撑台连接,直线弹簧沿下仓盒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台与下仓盒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推架台的前侧安装有胶垫。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电性端子与端子线路板连接,端子线路板位于下仓盒的底部,下仓盒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一底盖,端子线路板位于下仓盒与底盖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外置音响的仓盒驱动机构,其包括上仓盒、下仓盒、驱动马达、传动机构、电性端子;驱动马达固定安装在上仓盒上,驱动马达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下仓盒沿上仓盒的长度方向滑动;电性端子安装在下仓盒的前部;在入仓状态时,电性端子位于上仓盒与下仓盒连接形成的空间内;在出仓状态时,电性端子位于上仓盒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外置音响上增加了仓盒驱动机构,从而使电性端子闲置时,可位于上仓盒与下仓盒连接所形成的空间内,避免了灰尘的污染,延长了移动终端及音响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G11B33/14GK202615794SQ20122018513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肖奋, 黄鑫明 申请人: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