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容置承载盘及抽取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074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容置承载盘及抽取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容置承载盘及抽取柜,尤指一种服务器硬盘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容置承载盘及抽取柜。
背景技术
为了因应信息量大爆炸的现代社会,已知的抽取柜多半着眼于如何具有最佳的空间利用效率,以便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放置最多数量的硬盘。在今日,可装载的硬盘数量已被尽可能地有效提升,但是承载数量较多的硬盘却也意味着有较高的风险被集中起来,一旦抽取柜的固定效果不佳,或者遇到人为操作的疏失,便可能造成抽取柜的滑落,而对这被大量集中起来的风险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然而遗憾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仍普遍忽略此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仅一味地尝试增加抽取柜的硬盘承载量,且总是忘记要对抽取柜的防滑、防脱落等安全上的固定问题多做琢磨。另一方面,这些的抽取柜多半笨重,还容易因为笨重而导致在装设、抽拉的过程中因施力不当而使抽取柜有滑出、掉落或碰撞上的隐忧,因此要如何在使用上、保修上做到降低风险、增进安全,确实是一极为重要的课题。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之,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容置承载盘及抽取柜,可提供操作省力又兼顾安全、防脱落的效果。所述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包含一底盘,所述底盘穿设有一第一镂空部以及一第二镂空部,该底盘具有一上盘面以及一下盘面;一扣拉部,所述扣拉部能够沿一受力方向往复移动地穿过该底盘,该扣拉部具有一扣拉槽以及一扣拉连接部,该扣拉槽位于该下盘面上,该扣拉连接部位于该上盘面上;一扣拉延伸部,所述扣拉延伸部能够沿该受力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于该上盘面上,该扣拉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该扣拉连接部;一施力转向部,所述施力转向部设置于该上盘面上,该施力转向部具有一原受力端以及一分力端,该原受力端与该分力端相接而形成一转角部以及一凹入夹角,该转角部枢接于该上盘面,该原受力端连接于该拉扣延伸部的另一端且可连动地带动该分力端沿一分力方向往复移动;以及一弹扣部,所述弹扣部能够沿该分力方向往复移动地穿过该底盘,该弹扣部具有一弹扣底板以及一卡扣部,该弹扣底板横跨于该第一镂空部地设置于该上盘面上,该弹扣底板的一端连接于该分力端,该弹扣底板的另一端可逆向于该分力方向而回弹地连接于一弹性件的一端,该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该上底盘,该卡扣部与该下盘面同面向地设置于该第一镂空部。进一步地,上盘面上凸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柱,扣拉延伸部穿设有多个第一镂空轨道,多个第一限位柱与多个第一镂空轨道相对应,多个第一镂空轨道均平行于所述受力方向。进一步地,弹扣底板还穿设有多个第二镂空轨道,多个第二镂空轨道对应有多个第二限位柱,多个第二镂空轨道均平行于分力方向。进一步地,弹性件平行于多个第二镂空轨道。进一步地,上盘面还对应设置有一上盘盖,下盘面还凹设有一第三限位柱容置区以及一容置区出口,第三限位柱容置区具有一容置宽度,容置宽度与至少一个卡扣部相对应,至少一个卡扣部设置于第一镂空部中,第二镂空部还紧邻于一限位挡边,第一镂空部与第二镂空部相互连通且分别紧邻于第三限位柱容置区以及容置区出口,限位挡边紧邻于容置区出口。进一步地,凹入夹角为一钝角。 进一步地,凹入夹角为一直角。进一步地,凹入夹角为一锐角。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容置承载盘,所述容置承载盘容置承载如上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该容置承载盘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限位柱,该至少一个第三限位柱与该第三限位柱容置区及该至少一卡扣部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抽取柜,所述抽取柜包含如上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该抽取柜自该底盘的四边同方向地延伸出垂直于该底盘的四面柜墙,而形成该抽取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容置承载盘及抽取柜可解决抽取柜笨重不易施力抽拉,以及施力抽拉后容易因为笨重而导致的滑出、掉落或碰撞上的问题、隐忧,以提供操作省力又兼顾安全、防脱落的安全效果。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IA为本实用新型抽取柜的底盘结构的上盘面正面视图;图IB为本实用新型抽取柜的底盘结构的上盘面的弹扣部端局部放大立体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抽取柜的底盘结构的下盘面正面视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抽取柜的底盘结构的下盘面的弹扣部端局部放大立体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抽取柜的底盘结构与上盘盖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3B为本实用新型抽取柜的底盘结构与容置承放盘的分解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底盘11第一镂空部12第二镂空部121限位挡边13上盘面131第一限位柱132第二限位柱14下盘面[0034]141第三限位容置区142容置区出口20扣拉部21扣拉槽22扣拉连接部30扣拉延伸部301第一镂空轨道40施力转向部41原受力端42分力端43转角部432凹缺夹角50弹扣部51弹扣底板511第二镂空轨道52卡扣部521 第一^^扣部522第二卡扣部60弹性件70上盘盖80容置承放盘81第三限位柱81’第三限位柱81”第三限位柱81a第一假想限位柱81b第二假想限位柱Fl受力方向F2分力方向W容置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图1B、图2A以及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包含一底盘10、一扣拉部20、一扣拉延伸部30、一施力转向部40以及一弹扣部50。底盘10穿设有一第一镂空部11以及一第二镂空部12,底盘10具有一上盘面13以及一下盘面14。扣拉部20,优选地为一具有凹槽的板状体,但不以此为限,拉扣部20可沿一受力方向Fl往复移动地穿设于底盘10,扣拉部20的板状体的两面分别具有一扣拉槽21以及一扣拉连接部22,且扣拉槽21位于下盘面14,扣拉连接部22位于上盘面13。扣拉延伸部30可沿受力方向Fl往复移动地设置于上盘面13,扣拉延伸部30的一端连接于扣拉连接部22。施力转向部40,优选地为一弯折状的板体,但不以此为限,其设置于上盘面13,施力转向部40具有一原受力端41以及一分力端42,原受力端41与分力端42相接而形成一转角部43以及一凹缺(凹入)夹角432,转角部43枢接于上盘面13,原受力端41连接于拉扣延伸部30的另一端且可连动地带动分力端42沿一分力方向F2往复移动。优选地,分力方向F2大致垂直于受力方向Fl ;凹缺夹角432可为一钝角、直角或锐角。弹扣部50可沿分力方向F2往复移动地穿设于底盘10,弹扣部50具有一弹扣底板51以及一卡扣部52,弹扣底板51横跨于第一镂空部11地设置于上盘面13,弹扣底板51的一端连接于分力端42,弹扣底板51的另一端可逆向于分力方向F2而回弹地连接于一弹性 件60的一端,弹性件60的另一端连接于上底盘13,卡扣部52与下盘面14同面向地设置于 第一镂空部11。优选地,上盘面13凸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柱131,扣拉延伸部30穿设有多个第一镂空轨道301,所述多个第一限位柱131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镂空轨道301,而使第一限位柱131可以被第一镂空轨道301所套设,而且所述多个第一镂空轨道301皆平行于受力方向Fl,故还可以确保扣拉延伸部30可沿受力方向Fl往复移动。优选地,弹扣底板51还穿设有多个第二镂空轨道511,且所述多个第二镂空轨道511对应有多个第二限位柱132,因此第二限位柱132均可以被第二镂空轨道511所套设,此外所述多个第二镂空轨道511皆平行于分力方向F2,故还可以确保弹扣底板51可沿分力方向F2往复移动。优选地,弹扣部50的弹性件60平行于第二镂空轨道511,如此还可以确保弹性件60可沿分力方向F2而引起回弹的弹力。优选地,卡扣部52的个数为至少一个,上盘面13还可对应有一上盘盖70 (请参阅图3A),下盘面14还凹设有一第三限位柱容置区141以及一容置区出口 142,而且第三限位柱容置区141具有一容置宽度W,容置宽度W的宽度可用以对应于且容纳于至少一个卡扣部52,而且卡扣部52设置于第一镂空部11的位置,而所述第二镂空部12还紧邻于一限位挡边121,第一镂空部11与第二镂空部12相互连通且分别紧邻于第三限位柱容置区141以及容置区出口 142,而限位挡边121还因旁设于容置区出口 142,故限位挡边121也紧邻于容置区出口 142。请参阅图2A、图2B以及图3B所示,由于卡扣部52可以为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的示范中,则以两个卡扣部52作为优选的示范,分别称为第一卡扣部521以及第二卡扣部522,而第三限位容置区141中容置宽度W的宽度因可随所设置的卡扣部52的数量而定,故容置宽度W可随时依卡扣部52的数量需求而变动。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容置承载盘80,可用以容置承载如上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容置承载盘80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限位柱81,所述第三限位柱81皆对应于第三限位柱容置区141,以及至少一^^扣部52。为配合第一^^扣部521以及第二卡扣部522,如图3B中所示,容置承载盘80中所凸设的两个第三限位柱81’、81”,为了便于理解,第三限位柱81’、81”可分别相当于图2A的第一假想限位柱81a以及第二假想限位柱81b,此两个假想限位柱为容置承载盘80与下底盘14结合后,第三限位柱81’、81”于第三限位容置区141的所在位置的假想表示。可以从图2A以及图3B相对照而了解,当底盘10随受力方向Fl而移动时,第二卡扣部522会首先卡扣于第二假想限位柱81b (相当于图3B中的第三限位柱81”),如此形成第一段的限位,而始有第一层的防脱落保护机制,如要使底盘继续往受力方向Fl移动,需要扳动扣拉部20的扣拉槽21,即可带动卡扣部52往分力方向F2移动,而使第二卡扣部522不再卡扣于第二假想限位柱81b (相当于图3B中的第三限位柱81”)。当底盘10继续往受力方向Fl移动时,第一卡扣部521会接着卡扣于第一假想限位柱81a (相当于图3B中的第三限位柱81’),如要使底盘10继续往受力方向Fl移动时,同样只要扳动扣拉部20的扣拉槽21,即可带动卡扣部52往分力方向F2移动,而使第一卡扣部521不再卡扣于第一假想限位柱81a。最后底盘10的限位挡边121仍会阻挡于第一假想限位柱81a,此时只要将底盘10上抬或迂回地左右倾斜个角度,即可使限位挡边121不再阻挡于第一假想限位柱81a,而使 整个底盘10可以完全脱离于容置承载盘80。因此由上面的实施例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结构可以进一步提供多重的防脱落保护机制。故结合上面所述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供一种抽取柜(图未示出),其包含且装载如上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较详细地说明的,抽取柜为自底盘10的四边同方向地延伸出垂直于底盘10的四面柜墙(图未示出),而形成所述的抽取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容置承载盘及抽取柜,其所提供的卡扣部可被连动地控制,进一步配合不同限位柱而产生多重的防脱落保护机制,使抽取柜具有方便施力、方便使用以及安全保护效益。极具产业利用性,又,未见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技术,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也未见可达本实用新型相同卓越效果的类似技术,故本实用新型具有进步性,显已符合专利的申请要件,随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包含 一底盘,所述底盘穿设有一第一镂空部以及一第二镂空部,所述底盘具有一上盘面以及一下盘面; 一扣拉部,所述扣拉部能够沿一受力方向往复移动地穿过所述底盘,所述扣拉部具有一扣拉槽以及一扣拉连接部,所述扣拉槽位于所述下盘面上,所述扣拉连接部位于所述上盘面上; 一扣拉延伸部,所述扣拉延伸部能够沿所述受力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上盘面上,所述扣拉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扣拉连接部; 一施力转向部,所述施力转向部设置于所述上盘面上,所述施力转向部具有一原受力端以及一分力端,所述原受力端与所述分力端相接而形成一转角部以及一凹入夹角,所述转角部枢接于所述上盘面,所述原受力端连接于所述拉扣延伸部的另一端且可连动地带动所述分力端沿一分力方向往复移动;以及 一弹扣部,所述弹扣部能够沿所述分力方向往复移动地穿过所述底盘,所述弹扣部具有一弹扣底板以及至少一卡扣部,所述弹扣底板横跨于所述第一镂空部地设置于所述上盘面上,所述弹扣底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分力端,所述弹扣底板的另一端能够逆向于所述分力方向而回弹地连接于一弹性件的一端,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底盘,所述至少一卡扣部与所述下盘面同面向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面上凸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柱,所述扣拉延伸部穿设有多个第一镂空轨道,所述多个第一限位柱与所述多个第一镂空轨道相对应,所述多个第一镂空轨道均平行于所述受力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扣底板还穿设有多个第二镂空轨道,所述多个第二镂空轨道对应有多个第二限位柱,所述多个第二镂空轨道均平行于所述分力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平行于所述多个第二镂空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面还对应设置有一上盘盖,所述下盘面还凹设有一第三限位柱容置区以及一容置区出口,所述第三限位柱容置区具有一容置宽度,所述容置宽度与所述至少一个卡扣部相对应,所述至少一个卡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中,所述第二镂空部还紧邻于一限位挡边,所述第一镂空部与所述第二镂空部相互连通且分别紧邻于所述第三限位柱容置区以及所述容置区出口,所述限位挡边紧邻于所述容置区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夹角为一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夹角为一直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夹角为一锐角。
9.一种容置承载盘,所述容置承载盘容置承载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承载盘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限位柱,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限位柱与所述第三限位柱容置区及所述至少一卡扣部相对应。
10.一种抽取柜,所述抽取柜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柜自所述底盘的四边同方向地延伸出垂直于所述底盘的四面柜墙,而形成所述 抽取柜。
专利摘要一种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容置承载盘及抽取柜,抽取柜的底盘结构包含底盘、扣拉部、扣拉延伸部、施力转向部以及弹扣部。底盘具有上、下盘面。扣拉部具有扣拉槽以及扣拉连接部且两者分别位于下盘面以及上盘面。拉扣部与扣拉延伸部均可沿受力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于上盘面,扣拉延伸部一端连接于扣拉连接部。施力转向部具有原受力端以及分力端且两者相接而形成转角部以及凹缺夹角,且转角部枢接于上盘面,原受力端连接于拉扣延伸部另一端且可连动地带动分力端。弹扣部具有弹扣底板以及至少一卡扣部,分力端又连接于弹扣底板一端,故分力端可另外配合弹性件以带动弹扣底板以及卡扣部沿分力方向往复移动。以提供操作省力、兼顾安全、防脱落的效果。
文档编号G11B33/04GK202711704SQ20122031957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
发明者杨金浩, 彭晓芬, 朱昌峰, 刘家宏, 王木传 申请人:慧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